-
1 # 大俠談修行
-
2 # ABC193812929
宏觀物質與微觀物質的特性是不一樣的。微觀物質有又有形成不同粒子的特性,小到不能再分割的粒子是存在正負兩級發展狀態,也就是說正物質就有負物質,轉化成正物質需要多少能量,就產生多少負能量等等。就是說物質要往前移動,就需要往後物質,保持能量平衡。火箭往天上飛,噴出多少物質能量來支援。
-
3 # 令狐迦基
在物理學研究的方法中,質點與剛體是兩個理想模型。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理想剛體模型的提成,事實上也是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歷史因素。牛頓力學提出,到發展,前後要300多年曆史。理想剛體模型就是在這個階段提出的。
理想剛體,簡單的說,就是在物體運動的時候,它“不變”,不會因為壓力而變形。這當然是非常非常簡化的模型,無非是為了做數學計算方便。
這個問題本來也沒有任何問題,因為,牛頓力學是在低速運動情況下來描述物理世界非常好的理論。
但是,到了相對論提出後,事情就複雜了。因為運動,以及時-空,不再是彼此割裂的概念。時間-空間是與速度有關的物理量。剛體本身是佔據空間的物體,有形狀、有體積。所以在相對論框架下,運動的物體,佔據的空間是會變化的。最簡單的一個相對論例子,就是運動的杆子,長度會縮小。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在物理世界中,有沒有最小的時間間隔?有沒有最小的空間間隔?有沒有最小的粒子?而這些概念,我們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說,是有的。但在量子力學的世界裡,“實物粒子”這個概念跟傳統質點概念又不一樣。微觀粒子的運動特點是波粒二象性。
而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真正統一以及理解,至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特別是認識論的難題。我們至今沒能真正理解這個世界的這一方面。
-
4 # 譚宏21
物質到一定層次後就不是分不分的問題,而是變換問題,就是一個拓撲空間變換到另一個。正如現在眾多粒子都可抽象地看作“互相變換”而來的嗎?不是有“兒子粒子比媽粒子”還大的嗎(排除兒子吃東西長的比媽大,而是其一生下來就比媽大)?
無限可分問題已是哲學問題,其實就是一悖論。目前唯一解決此悖論,或說繞過它的思想,只能用變換,就是不斷分割只是“抽刀斷水後的變換”而已。不會再分割而只會變換成其它形式。所以說,有什麼上帝粒子,純粹胡說八道,只能是物質的某個形態而已!
-
5 # 佛道淨
哈哈,到了幾本粒子那個級別,已經不是我們這個宏觀概念了,和剛體的概念是兩碼事。量子級別的粒子,具有統計性,沒有一定的我們宏觀這個級別的單一性。如測不準原理、波粒二象性等屬性。一會兒是粒子一會兒又是波,一閃一閃的。觀測時是粒子,不觀測時是波。是一個波動幅度和能量場形成的一種勢力範圍。大統一理論、弦論就是想用一個公式把這些所有規律都表達出來。
-
6 # 手機使用者3503570243
我來幫理清一些概念:點和分割。
首先理解數學上的點:點是沒有空間尺度的,由點構成的數軸是連續的(任意切一刀都對應一個點),數軸是稠密的(任何兩個點之間還有點),數軸是完備的(點和點之間沒有“縫隙”)。數軸上的點應該理解成一個分割,3維空間的點也應該這麼理解。另外,空間的性質是點和點之間的距離(度規)決定的。
物理學計算中已經把基本粒子看作是“點”,也就是說它沒有空間尺度(但是有測不準關係決定的位置範圍)。說物質不可分割就是說基本粒子已經是“點”了,已經是分割本身了。基本粒子不是“剛體”,是不佔空間體積的點。
實際上,空間是各種場的疊加(空間每一點都有各種物理量),基本粒子實際是場的激發狀態(比喻成:場是海洋那麼粒子就是浪花)。
回覆列表
毛主席說是無限可分,道德經也有類似論述。若真有不可再分的粒子,這樣的粒子可能與上帝有關,與宇宙本源有關,與暗物質暗能量有關,甚至和極樂世界有關,這些我們大部分達不到,也理解不了,需要人類永恆的探索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