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光語言矯正師
-
2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新生兒:
對於剛出生的小寶寶而言,哭就是與爸媽溝通的方式,但是這個階段的寶貝哭可不是無理取鬧,媽媽要及時給與迴應,觀察寶寶是不是餓了,尿了,拉了還是哪裡不舒服。
2-3個月:
此時的“a/o”雖然還不能稱之為聲音,卻是寶寶再練習發音的開始。這個階段爸媽要嘗試多和寶寶溝通,讓寶寶充分接受語言的刺激。
4-5個月:
這個階段,寶寶正式進入咿呀學語的階段,能夠發出更加豐富的聲音。
此時呼叫寶寶的名字,會得到寶寶的迴應了。這個階段,媽媽可以多帶寶寶到外面逛逛,接觸新的人和事物。
6-7個月:
這個階段,寶寶常常會自言自語或者和別人對話,並且已經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個階段,寶寶除了會模仿別人說話外,還會一天甚至幾天的再重複幾個單詞。
所有這個語言發育階段,媽媽要模仿孩子的說話方式給予迴應,在教寶寶學說“爸爸媽媽”的時候,也可以嘗試其他的名詞。
8-10個月:
寶寶在這個階段,不僅可以自然的發出各種聲音外,對成人的語言理解也上升了一個臺階。例如問寶寶“爸爸呢?”寶寶會把頭偏向爸爸。
而且會出現明顯的高低音調。
10-12個月:
這個階段,寶寶雖然已經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話,但是口齒可能還不是那麼清楚。
但是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可以講語言和動作結合在一起了。例如說再見時,配合擺手的動作等。
當然,寶寶語言發育在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差異性,但是0-1歲是寶寶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這短時間,爸媽要根據每個時期的特點多和寶寶溝通,這樣寶寶才能語言發育的更好更快。
-
3 # 凸凸vlog
我覺得一歲以內的小孩兒沒必要教他這些東西。我家孩子現在14個月,現在會說爸爸媽媽,嗯,會說爺爺。還會說哥哥。會吶吶吶。要要要。有的小孩說話,晚有的小孩說話,早這個沒必要刻意的去,嗯,非得要怎麼教他
-
4 # 可愛的嚶嚶醬
轉自百度可馨育兒說
天天從出生到現在已經6個月了,有一天突然從他口中哭出“8……8……”,這可樂壞了一旁邊看書的爸爸,這讓媽媽甚是嫉妒,從自己身上一點點發育起來,經歷了各種磨難把他生下來,第一叫的卻不是媽媽!媽媽就加強了引導他喊媽媽的舉動,希望天天有快一點喊“媽媽!”。
如何讓寶寶能說會道?0-1歲嬰兒期是關鍵,不要錯過嬰兒語言發育寶寶在第一年嬰兒期,起初只會哭,後來會笑了,再後來能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或者“嗯”“啊”等一些簡易的聲音,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各種技能,這種類似闖關的“解鎖”模式,令家人多少有些欣慰,自己沒有白費功夫。當寶寶可以叫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時,這讓家庭氛圍增色不少,寶寶在最開始說出的只是一些並沒有什麼意思的音節,他們並不能按著家人的意思去表達。寶寶語音的發展,為日後詞彙的積累和學習邁出重要的第一步。
為何0-1歲是寶寶語音發展的重要時期呢?一、0-3個月的嬰兒
1、寶寶的聽覺比成人更靈敏,具有一定的辨音能力。寶寶具有辨別語音和其他聲音的能力,接著獲得判斷不同聲音的技能。寶寶即便還不能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想法,但已經可以辨別說話的聲音和其他聲音了,當然,這其中也包括爸爸媽媽以及家人的聲音。
2、大人和寶寶面對面對話時,寶寶會有想要交流的意願。當爸爸媽媽與寶寶說話時,寶寶也可以使用一些音節、聲音、動作、表情給出反饋。
3、三個月內的嬰兒可以發出一些簡單的音節,以單音節為主,如“a”“ei”“hai”“en”等。
二、4-8個月的嬰兒
1、寶寶可以區分出一些音色、語調、語氣變化,如男聲、女聲、熟悉的聲音、陌生的聲音、憤怒的聲音、友好的聲音等,還能理解一些簡單的詞彙、指令、手勢。只是,這並不意味著寶寶真能理解大人的話,而是結合成人和其說話時的手勢、語調不同自己判斷出來的。
3、寶寶剛開始可以發出幾個持續的音節,如“ma-ma”“8……8……”“en……en……”等,只是寶寶以此為樂,並不有具體的含義。寶寶也會發出“小兒語”,寶寶似乎在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是成人無法理解的“特殊語言”。
三、9-12個月的嬰兒
1、寶寶已經可真正理解成人的語言。當著寶寶的面說,“媽媽在哪裡呢?”寶寶會把頭轉向媽媽。
2、寶寶的語言交際能力開始發展,寶寶可以把一些近似詞發音增加,寶寶可首次表達出有意義的單詞。
寶寶長到1歲,可以真正開始說話了。為確保寶寶在0-1歲時語言得到良好發展,可馨育兒給家長如下幾個建議。
1、新生兒還不能說話,卻有感知、分辨聲音的能力,這時,不應忽略和寶寶“對話”,讓寶寶父母的聲音和語調,給寶寶將來的語言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石,同樣,可以促進親子關係的情感聯結。
2、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剛剛開始,不必操之過急故意你增加寶寶的詞彙發音,只需要確保正常的日常對話就可以了。
3、儘量給寶寶創造一種安靜舒服的家庭氛圍,家裡平時不要過於嘈雜。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5 # 兒科醫生鮑秀蘭
下面是1~12個月嬰兒語言發育表現,以及如何引導的具體內容,供大家參考。
① 1~3個的嬰兒不會說話,不能自訴聽力狀況,若想鑑別嬰幼兒有無耳聾,只有靠家長們平日細心的觀察。
② 出生2個月以內的嬰兒,聽到巨大的聲響時可出現擁抱反射,即雙拳緊握,上肢抱著,下肢屈曲。
① 關於1~4個月嬰兒語言智力的開發,平時家長要協助嬰幼兒開發更敏銳的聽力,在寶寶醒著的時候,媽媽用緩慢、柔和的語調對他說話。如“寶寶,你醒啦?” “我是媽媽,媽媽喜歡你”等等。這樣還促進了母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在餵奶、摟抱或搖嬰幼兒入睡時,對他哼唱搖籃曲或播放輕柔的音樂。
② 4~8個月的寶寶,家長應多用準確易懂的語言和寶寶對話。嬰兒無意識發出“a—ba”、“a—ma”的聲音時,父母應及時應答,並用正確音調重複發“爸爸”、“媽媽”,讓寶寶看口形模仿。這樣可促使嬰兒提前說話和正確發音。還可以給寶寶看繪本。無論嬰兒是否聽懂,都是促進其語言發展與智力開發的辦法。
④ 大約滿週歲時,寶寶學會雙唇包杯了喝水時,可以教寶“吸”的動作。但最重要的是,寶寶可以協調將食物咀嚼、攪拌後嚥下,吃固體食物的能力後,嬰幼兒的舌頭活動就成熟。家長要為寶寶提供一些容易咀嚼的食物以促進其咀嚼能力的發展,利用易溶解的嬰幼兒餅乾讓寶寶練習咬,切勿用大塊肉乾或魷魚絲來練習,以免寶寶發生嗆噎。
在進行幼兒語言智力開發時,父母還應注意保護嬰幼兒的嗓子和聽力。應防止疾病的發生,慎用可能導致耳聾的藥物,避免噪聲,讓耳朵進水及細小物品。 -
6 # 菡菡MOM
孩子從出生到掌握語言一般需要3-4年。而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2-4歲,這個關鍵期通常也是表達語言的關鍵期。換句話說,在出生之後2歲之前的這個時期,是為表達語言基礎的時期,也是理解語言的時期。
新手爸媽如何做才能讓一歲孩子正確的理解語言,進而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呢?1、提供豐富的語言刺激
寶寶在一出生就可以聽見外界的聲音了,在3個月內,他聽見大的聲響只有驚嚇反應,等到3--4個月。就開始分辨聲音,更喜歡聽媽媽的聲音。而8個月後,坐著的時候聽見聲音則會主動轉過頭去找。
2、正規的語言刺激
所謂正規的語言刺激就是要用成人的語言來同寶寶講話,儘量不要用疊音和兒語跟寶寶說話,否則很容易讓寶寶以為這才是語言。
3、和寶寶進行語言遊戲
語言遊戲對於提高寶寶的聽力和發音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拿著不同的玩具問寶寶“這是什麼呀”,然後你再回答“這是小汽車”,諸如此類的方式。
寶寶雖然不會說,但在媽媽的動作和發音下,也能讓寶寶在語言與實物之間建立聯絡,方便記憶。
-
7 # 丸子吖vlog
多陪伴,陪伴是指陪著一起玩,要有語言的交流,雖然寶寶還不會說話,但是你說的每一個字都會印在他的腦海裡。當他到了語言爆發期,他會把以前聽到的都說出來。
多讀繪本,用繪本里的顏色和故事吸引寶寶的興趣,特別是繪本里的優美文字會給寶寶擴充很多詞彙量。
現在有很多智慧早教機,天貓精靈,小愛同學等等。可以給寶寶播放一些兒歌,故事等。
-
8 # 嘟嘟爹地
家長要多跟寶寶說話,不要管寶寶能不能聽得懂,重要的是寶寶能夠聽得懂音調和家長不同的聲音。
經常溫柔的跟寶寶說話,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關係,還能鍛鍊寶寶的需要能力,對寶寶說話很有幫助。
寶寶哭泣的時候,應該用溫柔親切的語調哄寶寶,比如“xx,不要哭啦,媽媽抱抱”
寶寶吃奶的時候,可以輕喚寶寶的乳名,輕輕撫摸寶寶的小腦袋。
寶寶咿咿呀呀說話的時候,家長咱及時做出迴應,不然寶寶會認為家長不重視她,沒有安全感。
和寶寶交流的時候,要注視寶寶的眼睛,觀察寶寶的反應,這樣才能更好的瞭解寶寶的需求。
-
9 # baby的小海豚
首先說明一點,孩子語言發育會有個體的差異。如果孩子在2週歲半還不會說話,家長就需要注意了。
雖然我家孩子說話晚,但是肢體語言很豐富,他會學老人走路,邊走邊咳嗽;會模仿小鴨子左右搖擺走路,嘴裡發出“嘎嘎嘎”的聲音…我做過小遊戲,一般人透過他的動作,都能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
如何引導寶寶需要發育,有一些心得。孩子一般學平舌音的較快,比如爸爸,媽媽等,捲舌音相對慢,可以從簡單的平舌音教起。
多和孩子用輕柔簡單的聲調說話,說話時要看住孩子的眼睛,讓他明白你在和他說話。而且,心理學有研究,孩子們喜歡你盯住他說話,更喜歡一雙愛笑的眼睛。
最後,父母不用過於擔心,每個孩子都會有每個孩子的特點,也許孩子說話晚,也許他的想象能力更好呢!
-
10 # 王媽媽育兒分享
孩子前期比較小,還不能自己說出需求,家長應在生活中留意孩子的發育狀況,如,寶寶能不能聽到大人說話、有聲音時,寶寶是否會扭頭尋找生源等,以此來推斷孩子身體的健康情況。
1-3個月的嬰兒,生活中,寶媽可以輕柔的和寶寶講話,來回重複的說些簡單的話語,比如,多次叫寶寶的名字、告訴寶寶我是誰,促進親自感情等。
4-8個月的嬰兒,生活中,當孩子無意間發出ba或是a的聲音時,家長要及時的回答孩子,並且重複正確的發音。家長重複正確發音時,聲音一定要放慢,儘量讓寶寶看著家長的嘴型,寶寶可能會看嘴型模仿正確的發音。
9-12個月的寶寶,在寶寶語言和智力開發的重要事件段,家長不要太急於逼寶寶說話,這樣可能會讓寶寶感到壓力,寶寶可能會哭鬧,應順其自然的幫助孩子建立語言溝通,發音及認知理解等。
孩子大約滿周後,可以很好的吃輔食後,孩子的舌頭活動逐漸成熟,可以提供一些容易咀嚼的食物,來鍛鍊孩子咀嚼的能力,後期,有利於寶寶的發音。
生活中,在寶寶學習說話、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家長要留意保護孩子的嗓子、聽力,防止意外的發生,避免聲音太大、寶寶的耳朵進水或是小的異物等。
回覆列表
很多父母糾結於孩子說話晚,擔心語言發育遲緩,其實幼兒語言發育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秘密。
兒科專家格迪辛格博士聯合很多名校的心理學家,以200多位嬰幼兒為藍本,進行了一系列科學實驗。 實驗分析了幼兒大腦的發育,語言能力的發展,社交技能的建立,自我意識的覺醒等多個方面。
幼兒在2歲期間會有一個語言高峰期,這個高峰期是否成為孩子今後語言能力走向的分水嶺,為什麼很多孩子在這個時期表現優異,很多孩子各方面表現優異是否與這個語言高峰期有關?
1、語言在影響性格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脾氣差,不理解父母,也不要認定孩子的負面性格就是天生的,無法改變。
科學家嘗試著,讓十幾個同樣6個月大的孩子,輪流玩兒同一個遊戲,同一個玩具,有的孩子興奮,激動,有的平淡不感興趣,有的小心翼翼不敢嘗試,這可能就是我們個性的起點。
剛出生後的“幼崽”,就有性格傾向,有的謹慎,有的活潑,有的外向,有的內向,而很多父母對這些氣質沒有太多感觸,只是當作幼兒的普遍存在現象而已。
科學家說,面對不同氣質的孩子,父母需要付出更多,家庭撫養方式不當,可能會影響後期性格走向。尤其是當語言發育之時,要根據幼兒個性進行教育引導。撫養不當的家庭環境,不可避免地對嬰兒性格產生了二次改造。
2、父母說得多,真的有用科學家透過詞彙追蹤發現,幼兒最早學會的詞彙,以及理解的詞義,都來自於父母的社交,以及和生活相關的吃喝拉撒日常。
單純模仿一個詞彙的發音,並不會讓他們產生記憶和理解,詞彙在使用中發生作用或聯絡才能學會。比如最初“爸爸、媽媽”的人稱指向和表意,達到統一後,嬰兒才會理解,面前的這個人叫“媽媽”,而另外一個才叫“爸爸”。所以說得多,產生社交機會就多,幼兒才會記住更多的詞彙,
科學家測試後,認為父母詞彙和幼兒學會詞彙的比例為:13:2.5,但是到了語言高峰期,這個比例會發聲很大變化,比例為:13:10。
這個結果說明,在語言發育高峰期之前,父母說13個詞,孩子可能才學會2個左右,到了高峰期,父母只要說13個,孩子可能學會其中的80%以上。更重要的是,語言高峰期之後,這些學會的語言將會產生永久性的記憶,語言的妙處從這一刻起,將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3、語言反過來會影響性格和氣質嗎?語言作為社交的主要工具,對幼兒太重要了,他們使用語言越多,溝通越暢通,對事物的理解認知的體驗就越好。
科學家對幼兒語言資訊雙向反饋的測試中,發現一個現象,2歲後,孩子的語言使用和理解,就帶有很多情感色彩,能夠察言觀色,體驗憤怒、喜悅、悲傷、孤獨這些感受,而這些感受無不受語言環境的影響。
父母的批評或獎勵,很容易左右孩子的情緒,長久的家庭語言氛圍,時刻在影響孩子的性格發育。科學家說,語言讓孩子意識覺醒,語言讓孩子深陷危機。
為什麼用危機這個詞呢?因為至少有1%-3%的新生兒,出生時就有先天性的語言障礙,如聾兒,唇顎裂,還有智力因素、自閉症等孩子,他們缺乏語言發育的必備條件,沒有語言的幫助,性格發育也會遇到各種障礙。
4、語言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學習嗎?時代進步,科技發展,幼兒的語言發育沒有其他途徑嗎?為此科學家還做了個實驗,讓孩子在語言發育的不同階段,用各種電子產品介入,透過電子螢幕和智慧工具發聲,給孩子一個模擬語言學習的環境,透過電子產品模仿爸爸媽媽,模仿遊戲,模仿社交等。
實驗結果,2歲前的孩子用這種方式,體驗極差,發音不準,詞義混淆,語用缺乏感情色彩,更多的是鸚鵡學舌式的機械模仿。
而3歲後的孩子,明顯地把這些產品當作玩具,由於前期語言發育基礎良好,使用起來毫無障礙,但是對缺乏精密動作控制的孩子來說,使用困難,且內容枯燥單一,毫無興趣。
結語科學家做的測試還有很多,我們只挑了語言相關方面的進行分析,希望很多父母能夠認識到,早期幼兒的陪伴的重要性,以及更多的關注語言障礙的預防發生等。
總之,嬰幼兒時期是語言發生發展的關鍵時期,錯過這個時期,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語言。而語言的發生和發展,對嬰幼兒認知水平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言發育對孩子來說,並不只是語言表達,背後反映的還有思維能力和智力發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