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聽說吧心理諮詢

    父母辛苦養育孩子,為孩子付出,在給予孩子愛和呵護的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學會愛,能夠感恩父母。但是,現在很多孩子比較自我,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讓父母覺得這樣的孩子只知道享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與他們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有關。現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庭中很多人都圍著這個孩子轉,當一家人以孩子為核心,忙著為孩子服務的時候,孩子就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孩子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下成長,已經習慣了被關注和寵愛,小小年紀被這麼多人的愛層層包裹著透不過氣來,不僅難以體諒和心疼自己的父母,甚至會對父母的付出和愛感到反感。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為何不疼愛自己的父母?歸其原因是父母傾其所有把自己的愛給了孩子,卻沒能教會孩子愛的能力!因此,家長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也有責任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教會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奉獻,只有孩子體會到付出的快樂,才能學會在生活中體貼父母,關心他人。

    一、擁有感恩的態度

      感恩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態度,不過要把感恩變成態度,那麼首先要將感恩教育滲透於日常生活之中,讓感恩慢慢變為習慣。這時候父母的角色就很重要,父母要從自身做起,做好示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如媽媽幫爸爸做事時,爸爸要大聲地對媽媽說“謝謝”;媽媽接受爸爸的幫助,也要說一聲:“謝謝”;爸爸送給孩子禮物時,要告訴他這件禮物是爸爸給你的,你要感謝爸爸;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姐姐。在這種氛圍中,孩子耳濡目染,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境裡,漸漸接受這種最基本的禮儀,也學會向父母道謝,將感恩內化於人格之中。

      二、把節日變為感恩的舞臺

      節日是一種儀式化的日子,有著種特殊的隆重感和重要感,充分利用各種節日作為感恩教育的舞臺,可以讓孩子更深刻的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如: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並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裡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物質是輕的,之間蘊含的情才是重的。

      節日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充分的做點小禮物,送給對應的人,讓孩子從接受和感激慢慢轉移到給予身上。例如教師節,讓孩子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父親節和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一點點的表達也是一種給予,一點點的給予也是孩子的一大步。

      三、讓孩子真正學會給予

      有了第二步的過渡,孩子真正學會給予也就更為簡單了。父母可以偶爾“示弱”,讓孩子為父母做些事。比如假裝拿不動衣服,讓孩子幫忙拿一兩件;累了,請孩子倒杯水給爸媽喝……讓孩子學會給予,當孩子給予的時候,父母也要感恩孩子的付出,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和感謝,讓孩子體驗到給予他人是有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更願意主動給予。

    父母過分地溺愛和保護孩子,雖然體現了自己對孩子的重要性,卻會限制孩子的心理發展,誤導孩子,難以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除了自身要加強學習之外,還可以透過參加家庭教育指導來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及時瞭解子女各個時期的心理、生理特點,努力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締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 2 # 王李

    不知感恩,是自己生的,也是自己教育的,應該在自身找找原因,言傳身教很重要,看看自己對自己的長輩有沒有感恩之心。如果自己行為端正,孩子不知感恩,看看孩子是不是還小,小的話,多教育,在感恩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一定會變成感恩的孩子,不用擔心。

    如果孩子己成年,他不知道感恩的話,社會會給他很好的教育,經歷很多事之後,他就會學會感恩。

    但是生了個白眼狼的話,怎麼都不知道感恩,那就在他成人自立後,認倒黴吧,這樣的人怎麼也喂不熟,隨他去吧,你只有捂好你的錢袋子,靠錢給自己養老吧!

  • 3 # 賞出好孩子玩出聰明娃

    孩子不知道感恩,大多情況下是父母家長造成的。

    我們很多家長都天真的認為,只要對孩子足夠的好,孩子將來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報自己,或者說會有感恩自己的意識。殊不知,事實上,人的感恩意識主要來自於自己在面臨困境或者需要的時候得到的幫助,就是說雪中送炭。然而現實情況下,我們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愛已經遠遠超過了孩子的需求,俗稱溺愛,孩子在沒有任何付出的情況下得到了足夠的愛,通常是無效的愛,或者孩子根本沒有把這種愛當作一回事情。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每天都在洗碗,洗了整整三年,洗的煩死了。突然間,來了個奶奶,她把他洗碗的任務給接了過來,那個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奶奶太好了,我以後一定會回報她。如果這個活原來就是奶奶乾的,我想即使奶奶洗到死,孩子都沒有任何感覺的。所以,要讓孩子具備感恩的意識,首先要讓他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在承擔過程中,在孩子體會了承擔家庭責任時所帶來的困難時,才能真正體會長輩的不容易,才會理解長輩的付出,才會漸漸具備感恩的意識。

  • 4 # 周家二小姐Nm

    1.首先父母要以自身為榜樣,感恩自身的父親和母親,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感恩氛圍的家庭之中;

    2.絕不過分寵愛孩子,當孩子享受太多時,他就會將這一切看做理所當然,感恩之心也就無從說起;

    3.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明白父母照顧孩子的不易,讓孩子學會站在父母的立場,體會父母的難處。

    4.父母要以身作則,平時生活中要注意感恩。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父母是一個感恩的人,孩子也查不到哪裡去!

  • 5 # 庭院綠籬

    兒子不知道感恩,該怎麼辦呢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孩子不知道感恩,不要光責備孩子,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首先不知道你孩子多大了。如果孩子還很小,多給他講羊羔跪哺等等感恩的故事,孩子自然會明白道理。

    如果孩子很大了,那更加要找找到底哪裡出問題了。你自己對父母怎麼樣呢?言傳身教最重要,比講任何大道理都有效。你孝順你的父母,經常去看望父母,多給父母打電話,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自然會懂得感恩。又怎麼不會孝順你呢?

    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六個大人管一個孩子,難免會溺愛孩子。孩子在家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時間久了,習慣自然,孩子得到什麼都覺得理所應當,這樣又怎麼會有感恩心理呢?所以一定不要溺愛孩子,事事包辦,而要讓他適當參與家務!

    平時父母也要製造寬容民主的家庭氣氛,適當告訴孩子自己工作的不容易,讓孩子知道體諒自己,自然而然,孩子就會知道感恩!

    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每個孩子天生都是純潔善良的,後面真的要看父母怎麼教育了!多陪孩子聽些萬愛千恩,都陪孩子看些感恩電影吧!

  • 6 # 醉龍

    孩子不知感恩,九成九是慣出來的,言傳身教之下還要讓孩子體會體會生活之艱難,這是長期潛移默化的工程。

    即便孩子有了頓悟,那也是累積的效果,別妄想三言兩語就能功成。

    感恩是心境,是感悟,是珍惜,也是理解他人付出的感謝之情,人有感恩之心也是自我精神昇華,即便是與他人交往,社會踐行上,好處也良多。

    口是心非的感恩,只是一層偽裝,不能說沒好處,但最終還是會誤己傷人。

    感恩不是空口白話,有了經歷感知或者認知,才會有認同體會。

    孩子自小啥也不缺,要啥有啥,有點過份要求,撒潑耍賴哭鬧一番基本也就得逞,在他的心理狀態,完全就是理所應當、心安理得。

    即便大人叨叨絮絮這也不易那也艱難,孩子也不會上心,甚至嫌棄囉嗦,長期以往,孩子就會驕橫自負,自我中心嚴重,有了錯誤和不如意,都會埋怨別人,而不會從自身找原因。

    當然,任何情況都是可以挽救的,只是代價大小,方法如何,效果強弱的區別罷了。

    首先,家長要自省反思,自己有沒有感恩的心。

    言傳身教要確切言語行為有榜樣作用,無形中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言行。

    日常生活中,家長待人接物時,言語禮貌嗎?行為溫良嗎?有理解和感謝他人付出的言行嗎?

    家長有經常看望自家老人,照顧老人的言行嗎?

    家長對於伴侶或者孩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端個盤子倒個水有過感謝嗎?

    家長能夠體諒家人的辛勞,而主動定期或者不定期承擔一部分家務嗎?

    家長能夠看到孩子的脆弱和無助,並耐心溝通給予孩子鼓勵嗎?

    家長的任何言語行為,其實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而後不自覺的模仿,然後再無可約束的擴充套件“發揚光大”。

    其次,有意識增加孩子的勞動體驗和生活實踐。讓孩子體會到付出的艱難,生活的不易。

    比如:

    要能狠下心加快提高孩子自理能力,自行疊被、洗小件衣物,打掃衛生,做簡單的飯菜等等。有些不用天天做,但要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艱辛。

    可以讓孩子走走夜路,體會一下恐懼的心理。

    可以讓孩子餓一頓,體會一下勞動的好處。

    可以讓孩子有機會跟著家長,體會一下工作的勞累。

    等等。

    再者,多與孩子聊天溝通講現實中的各種事或者故事,鼓勵孩子多看書。

    孩子大點了可以帶出去遊歷遊歷,體會各地民俗和人文風光,增加孩子的見聞和視野,心胸開闊了,孩子也就不會拘謹於眼前一畝三分地的得失。

    感恩沒有必要太過於形式化,開口必言謝,遇事就鞠躬,如此奴化的感恩表達太過虛假。

    只要孩子心性良善、明理自信,不過於行事自私自利或遇事怨天尤人,長期以往,必然Sunny健康。

  • 7 # 一介辛孺哈哈哈

    孩子不感恩,咋辦

    這個問題想分兩個問題來回答,首先看一下感恩的孩子到底是如何培養的,其次瞭解一下如果孩子不感恩,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讓他糾正過來的。

    第一個問題,感恩的孩子是如何培養的?

    1.父慈子孝,把握“嚴“與“慈”的度,培養孝子孫。

    父慈子孝是封建社會治家之良策,其實在慈的過程中,嚴也必不可少,培養孝子孫,就是嚴與慈的度的把握,嚴過頭,變成了一潭死水,子孫孝而無用,慈過度,上升到寵高度,出不了真孝子。

    嚴過頭了,出不了真孝子,你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在父親嚴厲的管教下,打罵成為家常便飯,孩子毫無溫情可言,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要麼徹底逆反,你說東我偏去西,失去了大好的學習提升機會,日後變得一事無成;要麼徹底臣服,對父親說一不二尊崇有加,對父親的條條框框不敢越雷池半步,連父親不對的都不敢提出來,長大後怎想有建樹,當父輩需要用錢的時候也只能像婦女一樣,掩面哭泣,無建樹沒資本,何談真孝?

    不能嚴過頭,更不能“慈“過度,慈過度就成了寵。俗語說 “寵狗上灶,寵兒不孝” “嚴父出孝子,慈父多敗兒”“治主無忠臣,慈父無孝子”,過度的慈愛,發展到寵的高度,孩子喪失獨立能力,同時變得自私自利,這絕對培養不出會感恩的孩子。孩子自顧不暇,談何感恩,談何贍養,敬老,愛老。

    我家小孩,自小在城裡長大,不知吃苦為何物,所以在寒暑假,我總是帶回老家,回到鄉下田壟地間,然後跟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去田地裡幹活,鍛鍊吃苦能力,但是回到家以後,長輩把他當寶貝,放在手心怕化了,還捨得他做跟屁蟲吃苦?所以到現在還是這樣,回鄉下時,我幫老人辛辛苦苦幹活,他則坐在那兒玩手機、看書,心安理得,毫無愧疚,這成了我的一塊心病。你說不以身作則嗎,不是,我比誰都累,不孝敬父母嗎,不是,每年總是儘可能回家,幹農活減輕父母壓力。但失誤就在於寵過頭了,沒有在他不願意的時候跟他講道理,然後跟著我們一起做,如果時間倒退15年,我一定會這樣做的。

    《商君書﹒畫策第十八》說:“不作而食,不戰而榮,無爵而尊,無祿而富,無官而長,此之謂奸民”。按照商鞅的觀點,在對待小孩問題上,如果我們因為溺愛、因為寵愛,無時無刻不在給小孩提供“不作而食,不戰而榮,無爵而尊,無祿而富,無官而長”的機會,這,不就是在培養奸民麼,都奸了,還想讓他感恩,痴心夢想!

    2.以身作則,孝字當頭以身教

    不過度寵愛,不過度嚴厲,小孩身心健康,心無旁騖,就會很容易建立起正確的感恩觀念,在父母親的言傳身教中固化成一種素養。

    有感恩意識,有感恩觀念是一回事,要想形成感恩的實際行動,將感恩轉變為孝,這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學本領,與時俱進,有能力掙錢盡孝,這是一個層次,在時間的長河裡,如何瞭解父母所想,所需,儘自己最大能力在父母最需要的時候,或陪伴,或解憂等,這是第二層意思,心在,孝就在。

    如果能將盡孝與家國情懷聯絡在一起,那麼這父親一定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第二個問題,孩子不感恩,咋辦

    弄清楚了別人是怎麼培養小孩感恩的,自己如何做就容易了。

    1.瞭解情況,重點是小孩抗擊打能力及感恩觀念的擁有水平。看孩子大小,不同年齡階段言傳的內容不一樣,身教的方式也不一樣,看孩子抗擊打能力,如果他性情開朗,不計小節,可以開誠佈公,如果柔弱,性格內向,方法亦需調整,最後看他的感恩觀念都低是什麼水平。

    2.嚴慈有度,絕不寵愛。

    3.設定場景,逐個糾偏。

    我就用這種方法糾正小孩不愛勞動這個壞習慣的。

    4.換位思考,心存善念。

    由於篇幅所限,不展開了,祝糾偏順利!

  • 8 # N維數學一一LHY6480

    兒子不知道感恩這一事件,首先要分析不知感恩是何心理因素造成的,同時還要看兒子所處的年齡段,分析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校正,不同孩子還需採用不同的策略,不可一概而論。

    舉例說明:一例: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作為家長包攬了所有事務,處處孩子為中心,造成孩子不知感恩。解決方案:放手讓兒子做好自己的事,體驗勞作的辛苦,讓兒子自己計劃好,並做好自己的事,強調需循序漸進,不可操過急。二例:如果兒子比較大已有獨立經濟能力。解決方案:家長管好自己的財物,以某種非常充分的理由較長段時間外出,保持距離增加親和力,如果涉及法律問題請求法律援助。

  • 9 # 北京尚科教育

    當一個人享受得太多時,他也許就會將這一切看成是理所當然的,感恩之心也就無從說起。曾經有人苦惱地說:“我天天在家刷碗,結果有一天我沒刷,立刻就被家人說是懶惰,他們怎麼不想想我每天雙手泡在冷水裡那份辛苦呢?” 孩子也會很容易產生一種“理所當然”的想法,他會認為我們愛他是應該的。一旦我們做出“違反”他意願的事,他反而還可能會抱怨我們“不愛他”,他自己倒先不快樂起來了。 孩子的不快樂來源於他的不滿足,而他的不滿足事實上則取決於他感恩心的缺失。所以,我們要為他補上感恩教育這一課,當他走上自己的人生路時,我們一定要將感恩之心也裝進他的行囊。有感恩心的陪伴,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才不會抱怨,他才能擁有快樂。 我們總說要感恩,可是在很多孩子眼中,他卻“無恩可感”,他的眼中全都是自己的感受。所以要培養孩子的感恩心,我們一定要先教育他“知恩”。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養育之恩,我們可以多給他講講孝道故事,而我們平時也要對自己的父母孝順有加,經常向他們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情。適當地給孩子講講我們這樣做的原因,讓他明白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道德。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帶著孩子多瞭解他周圍的世界,讓他知道他現在的生活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而他能學到知識,是因為有老師的辛勤培育;他能吃飽穿暖,也是由於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的付出;他會感到快樂,也與朋友的友誼與關懷有密切關係…… 我們要讓孩子看得到這些事實,並幫他回想他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喚醒他的記憶,讓他知道他是應該對這個世界感恩的。

  • 10 # 藏鋒逐夢

    其實特別認同一句話“好孩子是教出來的,壞孩子也是教出來的”,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果,因此有些時候孩子錯了,其實根源在於父母的教育。

    我們都知道“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也就是說窮人家的孩子很早的年齡就能夠獨立自主,知道父母的心酸,知道孝順父母,知道幫助父母做家務和農活,也比別人更懂事。反而那些生活質量好的,從小就被捧在手裡的孩子往往缺乏獨立性、自私、不懂得感恩。

    在我的家鄉就有這麼一家人,父母是做生意的,因此家裡比較富裕,而他從出生到長大沒有吃過苦,基本是有求必應,只要是自己喜歡吃的、玩的別人是無法分享的。

    記得有一次別人和這個小孩子開玩笑的說“你爸媽是做什麼的呀”,而這個孩子的回答到現在都還讓我記憶深刻,他回答“爸爸是給我賺錢的,媽媽是伺候我的,爺爺奶奶事陪我玩的”,從孩子的話語當中絲毫感受不到他對自己父母長輩的的恭敬和孝順,在他的眼裡,父母爺爺奶奶都是圍繞著他轉悠的,家裡的所有人他最重要。

    到了現在,這個孩子雖然才剛上初一,但是每次吵架,都會罵自己的爸媽“你們怎麼不去死,死了這個家就是我的了”,有時候更會為了一口吃的對自己的父親發脾氣。

    那麼我們就有2個問題需要考慮:1,要如何培養懂得感恩孝順的孩子呢?2,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又該如何做呢?1,如何培養懂得感恩的孩子

    從上面的真實案例我們分析出要教出孝順的孩子:

    (1)首先,要灌輸給孩子長幼有序的道理,從小就要在他的內心深處印上尊敬父母長輩的烙印。

    具體做法: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此外還有“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也就是說從吃喝玩樂和平日的一言一行當中教導孩子“父母長輩優先滿足,小輩要靠後”,也就是說一個家裡父母爺爺奶奶才是中心。

    我想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就懂得孝順父母爺爺奶奶了,因為根正才能苗正。

    (2)其次,在平時的教育當中,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上樑正了,下樑才會正。同時多找一些有關孝順的案例和故事(古代的孝經就是這種書)對孩子進行教育,逐漸培養孩子孝順父母的價值觀。

    2,如果孩子不懂感恩有該如何做呢?

    其實教育的理念是殊途同歸的,只是所運用的手段不同罷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改變孩子那就要做好長期的備戰準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想要改變孩子的固有思想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可能是幾年也可能是十年,因此教育還是要從娃娃做起。

    具體做法:

    (1)首先,家長要狠下心來,不能在捨不得孩子了,目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罪,從而認識到生活的不容易。

    給大家舉個例子,以前接觸過一個活動,這個活動的名字叫《活著》,也就是說在活動中要求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任何幫助,需要靠著自己的努力活著,活動時間一整個暑假。當初我也是有幸參加,而大部分的孩子在活動中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與不容易,也就變得越來越懂事聽話和疼愛父母。

    (2)其次,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艱辛以後,給孩子談談心,讓他明白以後的路需要自己走,讓孩子學會自食其力,一家人不要在以孩子為中心,多加強孝道方面的教育。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無可救藥的時候,做父母的要自己為自己考慮一下,這樣到老的時候也不會看孩子的臉色生活,要為自己留條後路。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需要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和正確的方法,愛孩子就不能溺愛他。

  • 11 # 揚揚519519

    “百善孝為先”,只有心懷孝道的人,才能收穫善果。而孝道的養成是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的。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班上一個學生因為不滿父母的管教,於是他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然後拼命地用頭叩擊地板,並不斷嚷嚷:“我讓你們斷子絕孫!我讓你們斷子絕孫!”當家長告訴我這件事的時候,我是又好氣又好笑,這是想得哪一齣啊?我把那位學生找來,問他到底是怎麼回事,他說因為爸爸要打他,他沒有辦法才想到這一招。我問那個學生:你知不知道如何孝順自己的爸爸媽媽?他說不知道。我說一個人最大的孝順就是不讓父母為自己過多的操心。

    當時正好學到《三字經》,“香九齡,能溫席”,我講了黃香溫席的故事,講了“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動物們都知道要知恩感恩,更何況我們人類呢?為了讓孩子們懂得孝道,我讓他們去收集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然後舉行一個“小小孝心故事會”活動,用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啟迪孩子的孝心。我知道作為一個教師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更要關注他們成長中的一個個不和諧的“小音符”,教書的宗旨是育人。

    自古以來,孝心不分貴賤,孝行不論大小。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把孝道永記在心。一次活動讓學生給爸媽寫上一段自己最想說的話,當時班上有33位學生,我怕學生有顧慮,告訴他們不要寫上自己的名字,這是一個小秘密。其實我在每一張白紙的右下角寫上編號,然後記住每個學生的編號。這下,因為是匿名的,所以孩子們真的是暢所欲言,真正說出了心裡話。按照編號,我給每個孩子寫了回信,少則幾十字,多則幾百字,足足寫了好幾個小時。孩子們收到他們平生的第一封回信,都一個開心得不得了,好多學生對我說了“謝謝”。過後,我讓孩子們把這些信透過郵局寄到爸媽手裡,家長們激動得不得了,說沒有想到是自己的孩子寄來的,他們紛紛給孩子寫了回信。

    孝道的養成必須付諸於行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報恩活動,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逐漸養成孝順的習慣。“我給爸媽洗洗腳”、“小鬼當家”、“真心說聲‘我愛您’”……這些活動讓學生們透過自己稚嫩的小手培養了一朵朵孝敬之花,在成長之路上踩上了一個個行孝的小腳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網上流行的網際網路社交電商輕資產創業模式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