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且聽豐吟

    有家長女兒被同學欺負,媽媽在群裡怒懟對對方家長,你怎麼看?

    作為一個小學一線教師,這樣的情況在校園中經常出現,而雙方家長在群中互懟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對於這樣家長的做法,我是不支援的。

    我想問問這個女兒被同學欺負的媽媽幾個問題。

    首先,您真的瞭解事情的真相嗎?女兒被同學欺負,原因就真的在於對方嗎?

    您只是從自己女兒的口中瞭解了事情,但這也只是女兒的一面之詞,有的時候孩子為了避免家長的懲罰,難免會掩蓋一些事實。

    其次,跨過班主任這個管理者而自行解決孩子的問題。您覺得合適嗎?

    您的孩子與同學發生矛盾,是在學校進行的,班主任就是班級事務的管理者。跨過班主任,而直接與其家長交涉,您這麼做置班主任的職責與何在?

    不知道您的孩子有多大,但是孩子和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時候他們上一秒鐘還相互不理睬對方,下一秒鐘可能就會重新成為好朋友。如果下次您的孩子再遭遇這樣的問題,建議您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有序處理:

    詢問孩子身體有無大礙?安撫她的情緒。先聽您孩子從她的角度講述事情的經過。及時與班主任溝通,聽取班主任對此事經過的講述,並向班主任闡明您對此事的態度。如果您對班主任的處理不滿意,可以在班主任的見證下與對方家長進行溝通,闡明您的態度,聽取對方的意見,從而達到協商一致。

    孩子被其他同學欺負了,作為家長肯定非常心疼,但是我們不是孩子,我們應該站在成人理性的角度上去處理這個問題。你說是嗎?

  • 2 # 胖叔剪影1220

    我兒子幼兒園中班,剛好前兩天我也碰到了類似的家長,說的話都很像,我也很氣憤,一度想當年教訓一下對方家長,到後來冷靜下來覺得小孩子的問題與其大人出頭激化矛盾,不去教會小孩自己如何處理問題。

    先說下背景,打我兒子的小孩比較特殊,比他們大一屆,可能智力發育比較慢,家長不放心讓她上繼續上大班(沒錯,是“她”,一個小姑娘),想再上一年中班,於是我兒子所在的中班就出現了這麼一個比他們大一歲,高多半頭的強壯女孩。這孩子的攻擊性還相當強,幾乎多半個班的孩子都被她打過,而且不知道和幼兒園是不是有什麼關係,幼兒園寧願在班裡多增加一個老師負責這個孩子也始終也沒背勸退。

    我兒子第一次被打,我跟老師瞭解了情況,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對方家長也說會加強管教,誰知道之後接二連三的被欺負,本來我就想讓孩子學一些運動方面的課程增強下體質,結果碰到這種事索性經朋友介紹給孩子報了個拳擊班,現在已經學了兩個多月,最近一次被打是前兩週週五,找對當家長溝通被熊家長事不關己的態度激怒了,當時本來是想組織一下其他孩子被打過的家長一起給幼兒園施壓,後來仔細考慮一下又覺得不妥,這種問題幼兒園存在,上小學中學依然也會存在,始終要讓孩子學會自己面對,索性早一點,然後又花了幾天又針對他現在的拳擊水平幫他強化了一下技巧,果然今天上幼兒園小女孩又來手欠被我兒子當場反擊得手,對方家長問我怎麼回事,我揚眉吐氣把他當時懟我的幾句話原封不動地還了回去。

    題主家的孩子是女孩,但是也可以學習一些散打搏擊拳擊之類的課程,現在都說面對校園暴力要告訴孩子打回去,但光說是沒用的,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怎麼打回去。

  • 3 # 宸曦媽咪李老師

    說實話,真遇到這事也不知道如何解決比較合適,我兒子現在三年級,在班裡離個嘴矮,最瘦,從二年級開始就給我說一個同學的名字×××欺負他了,怎麼欺負的,怎麼罵的,我一直沒在意,就讓孩子自己解決,現在三年級都過一學期了,中間我給他家長反應過一次,但不管用,那孩子我行我素,我就覺得兩個孩子淘氣,打打鬧鬧,也沒放在心上,兩三個星期前,孩子回來就說×××打他了。我就在群裡給家長說這件事,老師說:孩子的事讓孩子自己解決,×××家長說:上次你給我說過後我都批評孩子了,宸宸媽媽,你說,讓我怎麼做?或者你說我怎麼辦?

    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了,就不了了之了,孩子給我說×××打他的時候,我就說你離她遠點,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誰有更好的辦法?

  • 4 # 靈動育兒

    看完兩位媽媽的談話,我一開始感覺是小問題,沒想到看到第三章截圖對話時,感覺這是要宣戰了嗎?問題好像要鬧大了,最後難免不變成大人之間的問題了。

    我們說人和人之間的最基本的溝通方式是尊重和理解,如果沒有這兩點的話,後面的溝通就是無效的。

    這兩位媽媽都有自己的個性,第一位媽媽最開始還是很誠懇的,只是到後面看到男孩媽媽的反應好像並沒有道歉的意思,然後才開始出現憤怒的語言的。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可以激怒一個人,一句話也可以引發一場大的戰爭。

    好好說話,學會非暴力溝通,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有必要的。這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修養,同時,也是一個人高情商的表現。

    首先,看第一位媽媽的態度,女兒被欺負了,心情是焦慮和擔心的。她的話語背後的需求是什麼?

    “**媽媽在嗎?今天老師有沒有找你聊天?你家兒子欺負我家女兒,麻煩你和你兒子說下,別讓他再欺負了,今天我老公哄了好久,才沒哭。希望你管教一下,謝謝你。”

    這番對話裡還算是比較客氣的,只是希望對方不要再欺負女兒了,所以,你只要答應道歉,回覆“好的,不好意思,回來我來教育他。”(這樣的話,就不會出現後面的威脅性語言了)

    然後,來看看第二位媽媽的回覆,看得出,他完全不知情,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只是很簡單地回覆了幾句,但後面出現的每一句都足以把對方點燃。

    第二位媽媽:“你要我怎麼做才能滿意?”

    第一位媽媽:“希望你能讓兒子向女兒道歉,別讓他下次再欺負了。”

    第二位媽媽:“小孩子調皮,我不敢保證沒有下一次。”(意思是不想道歉,也不能保證下次不再欺負人)

    第一位媽媽:“沒關係,如果你不能管教,那我幫你管教。”(聽到後的憤怒,這要換誰聽了都生氣)

    第二位媽媽:“你什麼意思?”(自以為有理,反問,激發對方更大的怒火)

    第一位媽媽:“如果你兒子再欺負我女兒,你後果自負,只要你能承擔結果,我無所謂。”(準備兩敗俱傷,互相傷害的回覆,有點嚇唬人的意思)

    不用往後看,結果肯定是關係鬧得更僵了,希望老師能出面解決問題。

    情緒是個可怕的東西,你不懂它,它就會左右你。但它又是個有價值的東西,你因為真正開始認識它後,它才會幫助你成長。(事情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學習非暴力溝通的方式,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同理對方的情緒

    看到對方的需求

    說出自己的想法

    達成共識的解決方法

    與人溝通的大忌:

    我沒有錯,都是對方的錯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心理沒有別人,體會不到對方的感受。

    不理解,不包容,就容易陷入語言的暴力中。

  • 5 # 雨後山林靜

    一位女孩被一個同學欺負,這位叫月曦的媽媽知道後就在微信裡對那位王輝媽媽說希望她能管教一下孩子。王輝媽媽問她怎樣做才能滿意?月曦說要兒子向女兒道歉。王輝媽媽說:孩子調皮,我不敢保證有沒有下一次。這句話激怒了月曦,她說:沒關係,你不管教我幫你管教。

    現在在幼兒園或學校裡都出現過有學生欺負別人的行為。我們先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來看這件事。

    1.站在欺負他人的孩子的角度上來看

    有的家長就會這麼想:他只是一個孩子。希望別人別和一個孩子計較,以此來推脫責任。雖說孩子還沒有成年,他只是一個孩子,但是孩子也必須要接受教育。否則的話,他會對自己的行為不以為然,以後還會繼續這樣做。孩子的心裡就會產生一個信念,認為:我只是一個孩子,你們誰都不能拿我怎麼樣?而且,我爸爸媽媽會保護我。我做錯了事情,也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來承擔後果。

    2.站在一個被欺負的孩子的角度上來看。

    這個孩子從此以後會感到非常害怕呆在教室裡。也不敢再與他交往。說話做事都會小心翼翼的,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或者是一種討好心理。這樣的孩子心裡會缺乏安全感。導致的後果可能有:不合群、不願說話、會做噩夢、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嚴重的會導致這個孩子以後都不願意來上課了。而且被別人欺負,會受到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沒有哪個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受別人欺負。因此,當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而老師又不管時,父母就會出來為孩子主持公道。

    3.站在學校的角度上來看。

    學校老師肯定也是不希望出現這種事情的。因此,當老師知道有孩子欺負別人的行為時,應該及時制止,並且從中來協調此事。如要求欺負同學的一方向對方進行道歉。並對孩子和家長進行教育,杜絕再發生此類事情。

    孩子之間有矛盾,如果解決不了時,可以告訴老師,但是不能欺負同學。儘量由老師來處理,如果都是家長自行去處理的話,他們可能會因為情緒管理出現問題,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氣,而與對方互懟甚至打起來,這對孩子來說會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這樣也不利於解決問題。

    在這件事當中,王輝媽媽在知道事情真相後,在態度上不夠誠懇,沒有及時的向對方道歉。只是問對方我應該怎樣做你才滿意?這樣的反問句,給對方的感受是不愉快的感受。在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事情以後,首先,應該誠懇的向對方道歉,然後再向對方明確自己的態度,自己會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話會讓對方感到,你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且也打算會好好的教育孩子。要讓對方看到你的誠意。

    其實在很多矛盾發生後,人們感到氣憤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如何。也就是說,如果王輝媽媽能夠用一種好一點的態度去與對方溝通的話,讓她知道自己會教育孩子時,對方也就不會這樣怒氣衝衝的在群裡懟她了。

    當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時,或別的孩子做出一些不良行為事,很多家長都會說:“如果你不管教孩子,自然會有別人來管教。”這其實就是讓孩子去體驗他所做的行為帶來的自然後果。

    在正面管教當中,我們允許孩子去體驗由孩子的選擇而帶來的自然後果。因為有的時候父母說的話孩子不願意聽,那就只有如此。有些事情只有孩子在體驗了自然後果以後,孩子才會慢慢的去修正他的行為。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被別人欺負,你是不是也會很心疼呢?如果自己的孩子欺負了別人,父母還是要多花一點時間去教育孩子。如果孩子不願意聽,那就只有讓他去體驗自然後果了。這也是一種成長!

  • 6 # 寒石冷月

    在班級群裡去解決兩個孩子之間的問題,一般不是最佳場所,就拿這位女兒被同學欺負的家長來說,就太過於唐突。你這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去要求欺負人同學的家長去教育自己孩子,人家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嗎?並且你說話語氣那麼生硬,出於面子考慮,對方如果臉上掛不住,很難做到配合你。

    下在我把兩個家長的對話圖片拿出來,先看看對方都說了些什麼。事情發生在學校裡,被欺負的同學家長應該私下先找班主任協商交流。

    凡事都要講究個程式,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家長應該先調查一下事情的真相,不能光聽女兒一個人的哭訴就輕信了。至少你得和孩子班上同學瞭解一下情況,如孩子同桌,或者和孩子關係相處較好的同學,私下單獨交流,瞭解事情發生的經過。看看欺負人的男同學到底都做了什麼。瞭解情況後,家長再找到班主任告知情況,問詢一下班主任是否知道此事。如果班主任不知道,就需要請班主任花點時間和精力來協調解決此事。這樣一來,有了班主任的介入,事情就容易解決了。

    家長不應該在班級群去找欺負人同學的家長,這種事得讓班主任去找其交流。

    被欺負的女同學家長把情況和班主任通氣後,也做了具體的協商,班主任一般都會重視此事,主動找班上同學去確認與核實,自然也會教育欺負女同學的男生。如果這個男生仍然屢教不改,班主任就需要找總愛欺負人的男同學家長,把事情經過告知家長,請家長認真教育自己孩子,否則,別再這樣任由孩子隨心所欲,因為被欺負的同學家長已經知道這事,也寬容了你的孩子,如果你們再對自己不履行教育責任,再有下一次,家長可能就要直接面對你孩子了,到那時你的孩子被教訓了,你身為家長還有什麼可說的?

    如果孩子經常被班上同學欺負,家長需要加強對自己孩子教育,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從對話中可以看出,被欺負的女生到家後,向父母傾訴自己被欺負的事實,爸爸並沒有理性地引導孩子,教孩子學會與同學相處的方式方法,更沒有教孩子怎樣自我保護,從而免受被欺負,只是哄孩子開心,並且還花了很長時間。從細節來看,顯然這位父親並不懂家庭教育。當孩子被欺負後,家長如果不幫孩子分析事情發生的過程,孩子自然不知道自己如何正確去做。假如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如遇到被欺負的現象,必須要大聲警告對方,請你住手,我非常討厭你這種行為。如果警告無效後,可以及時去找班主任,請班主任來介入教育那個欺負人的同學。如果班主任介入後,仍沒有效果,爸爸會出面找那個同學談,如果他仍不收手,爸爸會教訓他。

    結束語:可能會有家長從兩個家長對話中去著眼,按著理想化的思路去教家長怎樣說話。那是根本沒用的,家長本身缺乏家庭教育知識,再加上護犢子心理作怪,根本不可能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場合去溝通。因此,不需要教家長怎樣說話,而是給家長指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途徑。這樣才能讓家長進行對比思考,看問題該如何解決才最理性。

  • 7 # 育漁寡歡

    看到這樣的情形,不禁讓我想起今年5月發生江西上饒五小的一件悲劇,劇情何其相似!希望這樣基於一點小事因為家長溝通不當而出現的悲劇不要再發生,也希望家長們引起足夠的重視。

    讓我們一起先來看看已經發生的這起悲劇。

    上饒市公安局信州分局釋出通報稱,2019年5月10日9時16分許,該局接到報警稱,上饒市第五小學內發生持刀傷人案件。接到警情後,轄區水南派出所立即趕到現場處置。經初步查明,嫌疑人王某建(信州區人,男,41歲)系該校學生家長,因其小孩與受害學生劉某宸發生糾紛,持刀將劉某宸刺傷,後經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目前,嫌疑人王某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上饒五小命案發生後,一張流傳甚廣的聊天記錄顯示,江西上饒第五小學2016級1班的家長微信群裡,曾有家長質問劉某宸為什麼天天打自己的女兒何某某,並表示“既然道理講不通,不知你家庭住址,所以只能在校門口等你,希望你的爸媽也能和我們夫妻一樣是辭職在家每日接送你的,因為會有一個不講理的家長天天在校門口等你的”。

    這一悲劇的發生,正如它在網上引起的熱議一樣,留給我們的思考也是深刻的,可惜,今天看到的網上兩個媽媽的微信對話截圖與它又何其相似,說明我們的部分家長,確實枉為人父母!

    學生間發生矛盾,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著事態的走向和解決效果.

    在任何學校,同學間發生矛盾,這原本是一件平常不過的小事,但如果處理不當,同樣會釀成難以挽回的悲劇.在上述上饒五小的悲劇裡,雖然我們不贊成王某建的違法行為,但不得不說,劉某宸家長對自己孩子管束不力,對孩子欺負別的同學行為淡而化之,漠視王某針對女兒被劉某宸打而希望得到合理處理的訴求,缺乏一個父母對孩子行為該有的負責任的態度,在該上前的時候選擇了“缺位”是導致這一悲劇的重要原因。

    原本一件小事,因為家長的漫不經心和不負責任,釀成慘禍,毀了兩個好好的家庭.

    我怎麼做你才能滿意?小孩子調皮,我不敢保證有沒有下一次.

    看著這樣的溝通話語,讓人不得不懷疑是這個家長腦殘,還是真的是情商太低?也不想想,人家的小女孩被自己的兒子欺負,本來已經滿肚子火氣,依舊耐著性子跟你說,你不說道歉,連一句誠懇的人話都不說,還如此輕描淡寫,甚至半帶挑釁,是可忍,孰不可忍.對於這樣缺乏教養和責任心的媽媽,被怒懟,活該!

    但是,我們要看到,,在雙方家庭之間我們還隔著學校和老師.這時,女孩家長可以再向老師反映女孩被欺負的事情,由老師出面去處理或建立溝通機會,由雙方面對面理性處理.

    監護首先是一種責任。

    基於年齡原因,孩子可以 “不懂事”,但父母不應該 “不懂事”、“不會事”,監護首先是一種責任。

    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犯了錯,欺負了別人,請不要找這樣那樣的理由去迴避,因為在你想如何去迴避時,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正有一個孩子的父母在怒火沖天,或許你的漠視就會象火星一樣,爆發一場熊熊大火。“良言一句三冬暖”,走上前去,坦誠以待,用真誠化解問題。無數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很多孩子悲劇的背後,究其原因都是家長的“缺位”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們相信,作為父母而言都希望自己孩子不受欺負,這是作為父母的天性,無可厚非,但同時請換位思考,教育並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不是隨便,欺負沒有隨便和不隨便的區別。

    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應對別人的欺負和傷害呢?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誰也無法預見會不會遇到別人的欺負和傷害,所以,我們要做的是:

    ① 首先教會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這種自我保護有法律層面的,如:尋求學校、教師、警察、其他成人幫助;有自身層面的,如:遠離危險、在生命受到威脅時要敢於反抗,包括藉助身邊工具進行反抗等。

    ② 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勇於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敢於對不當要求和行為說不。

    ④ 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要要求孩子無條件忍讓,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不管對方年齡大小,都沒有權利侵犯自己。

    結束語: 當我們的孩子發生矛盾時,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不迴避問題,不護短,剋制、理性化解學生間的糾紛,這不僅是解決問題本身的需要,也是在為我們的孩子樹立一個理性處理問題的榜樣!
  • 8 # 軒老師談教育

    首先女孩媽媽在孩子表現的一直是理性和剋制的,我想小孩子直接發生衝突大人都能理解,但如果孩子被人故意欺負,誰的心裡也不爽。男孩的媽媽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很讓人氣憤,好像這件事跟她沒有關係一樣,說話也是一副不耐煩而且不以為然的語態。

    可以想象此時此刻女孩媽媽內心的感受,遇到這樣不講道理的家長估計也沒有溝通下去的必要了。每個熊孩子背後肯定有一個或者幾個不負責任的“熊家長”。縱容孩子欺負別人,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就如上饒小學生被殺的慘案一樣。

    孩子被欺負,我贊成“先禮後兵”;如果得不到學校和對方家長的重視,教給孩子必要的反擊

    女孩媽媽的做法我非常支援,在孩子被欺負的前提下可以有理有節地和對方家長溝通。說明這位家長是想透過和平的方式和對方家長解決這件事情,平和地化解孩子之間的矛盾。

    男孩家長明顯帶點“護犢子”的情緒,好像孩子沒做什麼大事,還說以後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類似的事情。你這不是逼著別人幫你管孩子嗎?難道對可能發生的後果沒有一點預見嗎?

    如果孩子總是被欺負,得不到老師和對方家長重視,我支援教會孩子反擊。不主動去攻擊別人,但在受到別人欺凌的時候不懼怕,不退縮。即使可能吃虧也要奮力反擊,尤其是第一次,如果讓欺凌者明白你不是可以隨意揉捏的“軟柿子”,下次再面對你的時候他就不會肆無忌憚了。

    以前兒子學校有個高年級的孩子總找孩子麻煩,找過老師和對方家長都沒有改善,我就告訴孩子自己去反擊,盡全力去反抗。如果對方好幾個人,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直接跟那幾個孩子“對話”,所以不要怕。那天兒子把那個欺負他的大孩子頭打破了,我帶捱打的孩子進行了包紮,他父母去了以後什麼也沒說,但以後那個孩子沒敢再招惹我兒子。

    孩子之間的衝突家長不能輕視

    無論是被欺負還是欺負別人的孩子家長,都不該對孩子之間的衝突輕描淡寫地對待,看似小事,實則埋藏巨大隱患。

    1、經常被欺凌的孩子很容易厭學,心理產生陰影,影響性格的健康發展。

    2、校園暴力極容易引發青少年犯罪。

    3、校園欺凌事件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很容易引發極端事件。

    4、有時校園暴力事件又和社會上閒散人員扯上關係,給校園安全帶來很大威脅。

    所以,奉勸那些家教不嚴的家長,如果不對自己的孩子嚴加管教,總是欺負同學,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你不能、不敢也最不願面對的,別等悲劇發生了再說後悔,說無辜,你家孩子是寶貝,別人家孩子也是!

  • 9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不太好說,因為對過程不太瞭解,例如男孩是在各種情況下欺負的女孩,而所謂的“欺負”又是什麼,另外老師對此事是如何處理的等等。這些問題不搞清楚就說誰對誰錯肯定是不合適的。

    不過總的來說我覺得這兩位媽媽的態度都不好,尤其是女孩的媽媽,那段威脅的話其實她說出來的時候難道就沒想過自己的孩子也同樣會因此而有可能遭到報復?你想替別人教育孩子沒問題,但是同樣的別人又何嘗沒有能力也替你教育一下你的孩子呢?

    所以這種威脅的話在群裡說是挺沒有水準的。

    除了能夠激怒對方家長之外,對其他家長的影響也絕對會有很多負面的——好傢伙,你家真牛啊!今天你要替這家人教育孩子,明天你準備替誰教育一下人家的子女?

    “我無所謂”……呵呵,你是無所謂,你孩子有所謂不?

    顯然這種溝通能力應該一邊歇著才是。

    回到孩子們之間的問題上來,如果問題不大比如為造成什麼明顯的傷害,那麼這事兒交給孩子的老師來處理就行了——孩子上學之後就要慢慢學會適應,用自己的方式和別人相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是在不斷的學習改進的。而如果父母干涉太多,那麼就會使他們產生依賴的心理,遇到事情找父母,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之後是很難有作為的,當然並不是說不需要我們大人過問,如果老師的處理不夠及時、不夠公平、不夠有效,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在出來解決就是了。

    而如果孩子真的是遭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傷害,那麼這事兒你也可以不必依賴老師、學校,直接報警都可以的。

    而在這起事件中,很顯然老師已經承諾要去處理解決問題了。那麼在得到對方還沒有接到老師聯絡的情況下你的指責極有可能讓對方家長也莫名其妙!這種情況下你讓對方家長如何回答?

    這種情況下就應該等老師溝通完了之後,你再去跟對方家長溝通,不是嗎?

    而且幹嘛要在群裡溝通?

    除非這個男孩在班級裡是一貫的“小霸王”,欺負人是家常便飯,這種情況說出來一定會獲得其他家長的支援的,但是如果這僅僅是你們兩家的事情,那麼在群裡說這事兒,無疑就是要“綁架”其他的家長,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很討厭這種感覺。

    換成是我在這個群裡,我一定會說:你們自己的事情自己私聊去,不要在群裡發訊息。

    而男孩子的父母一句“我怎麼做你才能滿意”顯然是也是帶著火氣的,我很想知道她為什麼也會帶著火?

    又或者是僅僅就是因對對方在群裡公然如此指責自己“不會教育孩子”而感到惱火?說真的,如果是我,我肯定不會那麼快的去回覆這句話——起碼我得先去問問老師吧?

    因為這事兒就算是孩子自己說我都未必信,我必須得找老師確認一下才可以。

    而不會馬上就給對方回覆這麼一句。

    如果的確是我家孩子的不對,那麼還要說什麼,道歉就是了。

    如果不是,那麼再來講道理就行了。

    即便到時候對方家長還是堅持要在群裡“探討”一下如何教育子女的話題,那麼一碼歸一碼,我們有事兒說事兒,扯別的就歇著吧。

    說真的,誰也別威脅誰,誰也別覺得自己就多“高階”點,生活中有很多悲劇的發生起因無不是因為自己對自己、自己對對方的認識不足導致的。一件屁大點的事兒最後發展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這種事情不是沒有。

    總是能夠在網上看到一些人說一些狠話,其實有意思嗎?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覺得你比別人那裡更“優秀”導致你敢發狠而別人就必須見到你發狠立馬跪了?

    想要解決問題,首先你要有一個解決問題的態度,然後是要有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態度不好,方法不對最終導致事情往壞的一面發展是肯定的,即便是造成悲劇也不是不可能的。

    作為老師,多數情況下對孩子的父母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孩子父母的品行什麼的應該是會有一個差不多的認識的。

    明知道孩子之間有矛盾且孩子家長會就這事兒要個說法的情況下,而且還是答應要去解決得情況下就應該儘快的解決問題。

    例如這件事情,老師既然答應要跟男孩家長溝通一下,那麼就應該去做這事兒才是。

    如果你認為這事兒挺嚴重,那就更應該快點解決,如果你認為這事兒並不嚴重,那麼也應該提前把相關的安排、解決辦法等等做出溝通。

    這兩個家長吵吵到最後,不還是得要你站出來解決嗎?

    到這個地步再去解決,顯然會額外增加更多的麻煩。

    任何事情都會找得到更加合適的解決辦法,尤其是孩子們之間的,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建議讓孩子以及他們的老師來解決問題。如果嚴重的話,你也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不要把原本有理變成了“沒理”——例如這事兒種女孩媽媽的話如果在男孩媽媽啥也不清楚、不確定的情況下惱羞成怒一點也不誇張,因為這非常符合一個人的正常情緒變化的。

    我這一個外人看了之後都能理解,更何況當事人自己的反映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大人要參與孩子們的問題時候要搞清楚自己參與的目的和功能,起到自己應該起到的作用,而且要往積極方向去起,即便你再怎麼有理,也千萬別因為自己的表達能力而讓大家反而反感你……

  • 10 # 女兒的玩具

    孩子是家長心尖肉,誰願意孩子人欺負,可是在班級群裡進行溝通也不是明智之舉。

    被欺負的女孩媽媽,找欺負者男孩的媽媽,讓男孩以後不要再欺負女孩了。男孩媽媽在沒有了解事情經過的前提下,直接回懟對方,造成雙方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收場。

    一、女孩媽媽心太急了,繞過老師,直接找當事家長理論,是不相任老師的表現。

    女孩是在學校被男孩欺負了,按理說由老師處理解決。等老師處理結果出來後,覺得事情沒有得到有善的處理。再採取自認為正確的處理方法,拋開老師,直接找當事家長理論,其結果往往是以吵架收場的。事情不會得到友好解決,甚至是加深事態發展。

    同學之間發生矛盾,首先要尋找老師的幫助,讓老師在中間進行調和。如果老師不能處理好,可以三方相約到學校進行協商處理。在群裡聊這種事情,對方好面子,不會輕易示弱,總是不由自主回擊幾句,一回擊,馬上會升級成“口水戰”。事情沒有得到解決,對方成了敵對。

    二、男孩媽媽,一看就是寵娃的主。

    班級人數多,有的孩子人高馬大,喜歡欺負弱小,特別是小女孩。有家長說孩子被自己的兒子欺負了,說一句:”真的嗎?等孩子回來,我瞭解一下情況。如果情況屬實,會讓孩子向某某同學道歉,請放心。“這樣有理有據的回答,既沒有火藥味,又不示弱於對方,其他家長看到也覺得說得在理。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男孩媽媽在沒有了解情況前,和對方互懟,說什麼”我不敢保證有沒有下一次“。誰聽了這話,都得火氣往上竄了。這不是要寵孩子成班級裡的小霸王嗎?恐怕不止女孩媽媽要發火,恐怕其他家長聽了也會坐不住。

    回家關上門怎麼寵,外人無話可說。在班級裡,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尖,沒有人有義務寵著他,你不教育,自然有人會教育他。

    三、學會自我保護,多結交朋友。

    現在家長在教孩子自我保護,這一方面的意識不該強烈,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了。女孩子天生在身體、力量、肌肉方面都不及男孩子,只有透過體育鍛煉來提高這些,有肌肉,爆發力上來了,低氣也會加強,氣場強大了,別人也不敢輕易欺負了。

    多結交朋友,三五個同學經常玩在一起。當有同學來欺負某個人時,團結起來反抗,成功抗爭幾次,他們也會知道深淺了。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

    欺負會成為一種習慣。

    在冒出小火苗時,被它澆滅是最好的時候。對於欺負者,還是被欺負者皆是有好處的。欺負者次次得逞,膽子會越來越大,到最後家長也管不了。而被欺負者長期受到欺負,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變成少言少語,甚至厭學。不要拿小孩子調皮當藉口,每個都是小孩子,人人都去欺負人嗎?

  • 11 # 老穆說語文

    在家長群中,有家長質疑老師的,有老師批評家長的,還有家長懟家長的······

    今天的這個“故事”,就是家長懟家長,具體內容如下:

    家長A:**媽媽,在嗎?

    家長E:在的,有什麼事嗎?

    家長A:今天老師有沒有找您聊天?(用了您,表示尊重,懂禮貌。)

    家長E:沒有。

    家長E:怎麼了?

    家長A:你家兒子欺負我女兒,麻煩你和你兒子說一下,別讓他在欺負了。今天我女兒他爸爸哄了好久,才沒哭。

    家長E:我怎麼做你才能滿意?

    家長A:希望你能讓你兒子向女兒道歉,別讓他下次再欺負了。(要求並不過分)

    家長E:小孩子調皮,我不敢保證有沒有下一次。(這位家長明顯不講理)

    家長A:沒關係,如果你不能管教,那我幫您管教。(怎能不生氣?)

    家長E:你什麼意思?

    家長A:如果你兒子再欺負我女兒,你後果自負,只要你能承擔結果,我無所謂。

    (一)當自家孩子受到欺負時,作為家長,首先要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1】誰欺負你家孩子了?

    【2】他是在什麼情況下欺負你孩子的?

    【3】他是以何種方式欺負你孩子的?

    【4】欺負你孩子的頻次及時長如何?

    【5】欺負你孩子的學生學習情況如何?平時和誰關係較好?

    【6】其它······

    (二)及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絡,瞭解情況,防止孩子存在說謊的可能。

    如果班主任說不知情,那家長不妨就此反饋此事,讓班主任及時解決。

    如果班主任知道此事,則可以還原此事真面目。

    (三)讓班主任解決此事,家長最好先不要與對方家長溝通,避免發生矛盾衝突。

    按常理,這件事班主任應該出面去解決,讓欺負人的孩子立即停止其錯誤行為。

    如果班主任不處理,家長則可以對班主任進行投訴,投訴其不作為。

    (四)作為欺負人孩子的家長,要好好反思其家庭教育是否做到位?

    你的孩子欺負人,倘若不及時管教,孩子很有可能將這種錯誤的行為愈演愈烈,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時,要讓孩子主動道歉!

    道歉,並不是懦弱的表現,恰恰相反,他是一種勇敢的行為,是敢於擔當與認錯的正確行為。

    (五)作為被欺負孩子的家長,你也要告訴孩子,今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該如何處理?

    孩子在校被同學欺負了,最好第一時間告訴班主任,並嚴厲警告這位同學,讓他知道你不是好欺負的。

    倘若孩子膽小怕事,則會助長欺負者的囂張氣焰······

  • 12 # 說文寫作

    班級的微信群應該是一個家長交流學習經驗和討論孩子學習狀況的地方。但是直接在班級的群裡面,針對另一名學生展開追問和質疑,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並且也不會起到什麼效果。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找到這名學生家長,並當著老師的面把問題講清楚,把原則告訴對方!

    事情的起因其實大家也看清楚了,班級的一個男同學欺負了班級裡的女同學,這名女同學回家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就在班級群裡面和對方家長進行了直接對話,但顯然對話的結果並不是很讓人滿意,不但問題沒有解決,反而使家長直接產生了矛盾和隔閡,更加加劇了問題的解決難度!

    那麼,面對孩子們之間,這些層處不行的問題,家長應該用什麼方式來解決呢?筆者在這裡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家長不要直接介入孩子的矛盾和衝突!這一點其實很重要,孩子們發生矛盾,很多時候是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甚至是一兩句話,並沒有什麼深深的惡意,或者是大的仇恨,如果家長此時強行介入,不但不能促進事情的解決,反而會引起兩家的矛盾。因此,家長還是應該給孩子時間,讓他們自己來化解矛盾,或者是在學校藉助老師的力量。

    二、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支援!孩子如果在學校受到了欺負,心情一定是非常落寞和委屈的,此時,家長不能一味地埋怨,或者是責怪孩子,而是應該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們重新振作起來並且用自己的能力來化解和之間的矛盾,這樣孩子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更不會因為學校的事情而影響心情和學習。

    三、家長應當教導孩子和同學和平共處,交給他們交流的技巧和溝通的技巧!從微信聊天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名男同學的家長顯然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孩子的錯誤,而是在一味地給自己的孩子解脫,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不對的。作為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和同學和平相處,和睦相處,互幫互助。而不應該教育他們強勢,這樣是不可能和同學相處融洽的。只會給自己增添煩惱,帶來困擾!

    筆者希望各個家長能夠從以上的事件中得到啟發,真正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僅僅給他提供優質的物質環境,這是遠遠不夠的,也是偏離素質教育的初衷!

  • 13 # 墨公子說教育

    孩子被欺負,家長在班級群怒懟對方的事,太常見了。關於這種事,小七有話說。

    小七的觀點:

    作為教師,我不支援這種做法。因為這樣做除了發洩情緒之外,其實沒什麼用。

    作為家長,我也不支援這種做法。班級群不是互懟群。有事要妥善解決,在群裡懟人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拉低自己的形象。

    請恕我直言:在群裡懟人,猶如潑婦罵街,既解決不了問題,又有損自己的形象。

    孩子被欺負,家長應該怎麼做?

    如果只是同學間的小打小鬧,家長大可一笑了之,並且教育孩子寬容大度,與同學和睦相處。

    如果孩子真的被同學有意欺負了,家長要做以下3件事:

    ①保留證據

    如果孩子被弄傷了,一定要拍照留證據。必要時要去派出所做傷情鑑定留下證據。

    ②透過老師,找到對方家長,妥善處理。

    既然在學校發生的事,如果不是十萬火急,就要透過老師和學校來聯絡對方家長。

    見面後不要互懟,要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商談解決方案。

    有一點特別要注意:喜歡欺負別人的孩子,一時半會兒是改不掉的,一定要防止孩子再次被欺凌。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要硬起來,不妨明確告訴對方孩子,如有下次絕不姑息!要讓對方孩子有畏懼感。

    處理好事件後,家長要反思,為什麼自己孩子被欺負了?除了對方太霸道之外,可能跟自己的軟弱也有關係。

    家長要教育孩子有欺凌必須反抗!如果預估自己不是對方對手,則要逃跑、大聲呼救,及時求助老師。

    絕對不可以默默忍受!

    當孩子被欺負,家長不要暴跳如雷,更不要在家長群懟人。因為衝動解決不了任何事情。

    我是小七,樂於為您解疑答惑。都看到這裡了,就順手給我一個關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