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愛華夏中國
-
2 # 大唐神都
大家不要上綱上線,真不真、假不假,要看歷史的記載!
漢,《焦氏易林》:“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鄭是也。”
晉,《帝王世紀》:“(黃帝)授國於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也。”
西晉,《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以上是我在網上查的資料。看看是不是有歷史記載?是不是很充沛?這就說明新鄭是黃帝之都了嗎?
記住《說文解字》中解釋的很明確,“都”並不是故里,也不是家鄉,這個大家首先要記住。
先看第一段:漢,《焦氏易林》:“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鄭是也。”這句話並沒有出現在《焦氏易林》當中,不知道是什麼人人為加上去的?有懂的朋友們請出來給我解釋一下。
再來看第二段: 晉,《帝王世紀》:“(黃帝)授國於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也。”這裡面少了關鍵的兩個詞“或言”、“或曰”。《帝王世紀》學術界一般不敢採用,因為裡面的內容有點荒誕。而且作者描寫黃帝的時候用到了“或言”、“或曰”,意思就是“聽人說”,說明作者本身都不幹嘛這句話當真。而且《帝王世紀》前面有一段話卻被人為地忽略掉了“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和上面一樣,人為地忽略。
南宋羅泌稱:“皇甫謐之《世紀》……其學淺狹,不足取信。”清代乾隆年間著名學者、內閣侍讀、《大清一統志》纂修官嚴長明亦曾指斥:“《帝王世紀》,是書迂誕,實為考古之蠹,安可據以說經!”
再來看看第三段:西晉,《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大家記住這一點,這裡面還有一句話“引用自《帝王世紀》”,和上面一樣,都被人為地忽略了。
後續也有很多記載,都是全部引自於《帝王世紀》,而且大部分屬於不嚴謹的學術文章,學術界一般都不敢採用。
那麼黃帝故里是真的嗎?大家請看下圖。圖中顯示是一座明清時代的廟,根本沒有黃帝故里的文物局編號。這就有意思了,和上面一樣屬於人為行為。官網的解釋說“漢代就有了”,但是又查了一下,小廟當中用了漢代的墓磚,這個在明清建築中很常見,並不見於記載。
有人說黃帝故里大典已經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我這人較真,又仔細的查了一下。還真的查出來了,不過名字好像有點不對勁。大家請看下圖:序號480,黃帝祭典。這裡面好像沒有“黃帝故里”四個大字,而且歸於民俗,也就是民間祭祀的意思。
20年前當地人知道這個地方嗎?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吧?20年後被炒得風風火火,其背後的目的不言而知。
-
3 # 烏鴉嘴華子哥1
鬧了半天,以為是真的史書,原來是算卦的書,真的笑死人了。怪不得沒有名人去題字,害怕丟人啊。從古到今在黃陵題字的名人太多了,蔣先生,毛主席親自題詞,親自書寫祭文,也不知道河南人咋想的。第一次看到用算卦書做史料的,開眼界了。
-
4 # 太陽and月亮48031446
幾千年來從未爭議的事情今天怎麼就爭議了?歷代皇帝祭祖都在陝西黃帝陵!今天咋就成新建的縣去了(新鄭)。有能耐把黃帝陵從陝西搬到新鄭!看看國家答應不??再問問全國人民答應不??歷史就是歷史請別亂篡改!!!確切的說;他們都是編輯部畢業的,想編什麼都可以習以為常,隨意指鹿為馬,顛倒黑白,利益燻心,做為生存之道!他們過去過貫了顛沛流離生活,四處遊蕩,所以不認祖歸宗也難免。他們好了傷疤忘了疼,陝西人民在河南將近滅頂遭遇無數次天災人禍,自然災害熱情接納了他們,養育了他們,他們不思報恩,反將恩當仇報!無良之人!
-
5 # 無品公僕
黃帝故里的確有爭議,但是學術界主流和國家政府,一致承認新鄭是軒轅黃帝故里。
至於民間的爭議,只要不違反法律,道德規範,開心就好。如果為了一己之私,或者口舌之快而罔顧事實,出言不遜,肆意歪曲,實屬宵小之徒。
畢竟國務院的意見就是行政命令,都得執行是吧。
網上發言,相對自由,但請珍惜你的ID,謾罵與攻擊只會顯得自己很LOW。
-
6 # 漢風唐韻828
看圖說話:(一)國務院核定和公佈的“新鄭軒轅廟”,是怎麼被河南人搖身一變,成了“黃帝故里”的?(二)“三月三”,到底是黃帝的登基之日,還是他的生日?
-
7 # 齊聲喚賢
其實,還有崑崙山說,甘肅說,山西說,山東曲阜說等。
應當說,上邊諸說可能都是事實。理由有:
一、從多種史料分析看,黃帝不是一個人,也不會只在一地活動、創業。
(一)多種史書都稱,黃帝10代或11代。
(二)黃帝有十幾個稱號,生活年代不同,不可能是一個人。
(三)黃帝有25子,史稱有12子分別在多地得姓、生存繁洐。
(四〉多種史書記載,黃帝活動創業在350年至380年之間。在生存環境惡劣的遠古時代,一個人不能活三四百年的。須知,新中國成立時,人均壽命才不到46歲。況且,查遍古籍,沒有黃帝活了幾百歲的隻字半解。
(五)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說,五帝除黃帝外,還有顓項、帝嚳,此二帝分別是黃帝之孫、曾孫。顓頊在河南濮陽建都,帝嚳繼位。二帝均葬於河南內黃與浚縣之間。帝嚳子堯,去山西建都,舜繼位,禹又在河南治水、建都,先在陽翟(di),後改都禹,即今河南禹州市。其名即由禹而來。
(六)在河南,帝王名號有十來個,其中少部分是炎帝族之號,大部分是黃帝之名號。
二、方誌、專家、學者稱,黃帝是一部族稱謂。
湖南省社科院炎黃文化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何光嶽,多次發表論文,並有鉅著稱,炎黃均為部落稱謂。明確提出:一代黃帝在陝西:二代、三代逐鹿之戰後在河南定居,繁衍生息,建都立業:二代的一支去了四川:四代在山東曲阜建都:五代以後至十一代全在河南。
陝西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的幾位專家均稱,黃帝為一部族稱號,其每一代都有一個名號,共有十代或十一代。
陝西日報、西安晚報(該報編輯、記者、學者龐進)等,均依據《寶雞地方誌》,載文稱,黃帝是部族稱謂。一代出生並生活在陝西寶雞岐山,過著半遊牧生活。二代一支去四川。另一支沿渭河、黃河東下,經山西到河北,逐鹿之戰後在河南定居,繁衍生息,建都立業。其中有熊氏故里在今河南新鄭
,後在此建都。
綜上所述,無疑黃帝是一部族稱號。一代在陝西岐山出生,過的半定居生活,談不上創業建都。一代之前輩,十之八九是從崑崙山來到甘肅隴東。後代來到寶雞l岐山(一說黃帝父少典,公孫氏,生活在今河南淮河一帶)。二代以後(除四代)到了河南,定居以後開始創業、建都,顓項、帝嚳二帝即能說明這一點,這是有史可考的。
-
8 # 美潔日化用品批發
新鄭“黃帝故里”祭拜,為什麼西安人發瘋一樣反對???打個比方,有個無賴成年累月在路邊賣假貨,雖然說是假貨,但生意仍然做得紅紅火火。正當這個無賴得意時,賣真貨的來了,老百姓眼睛是雪亮的,大家爭先恐後去買真貨。如此以來,那個賣假貨的無賴可就苦了,弄得沒吃沒喝沒穿,那個賣假貨的能不惱嗎?怎麼辦?這傢伙就開始罵人、撒潑。那個成年累月賣假貨的是誰?華人民清清楚楚、那個“真貨”就是新鄭“黃帝故里”。再說,新鄭位置處在中原中心,世界華人、華人民去祭拜非常方便,簡單一個動作既可到達。今後誰還願去荒涼的黃土高坡,去看那個假的不能再假的“大土堆”?
-
9 # 不變的色彩1
為什麼?因為海外華人華僑心中認定華夏源於河南及周邊地區,自稱河洛兒郎,尤其九十年代初僑胞集資二億多塑造的炎黃二帝像放鄭州北黃河邊上了他們更是受不了啦!近些年東南省份一些影片上老人說祖上來自中原,他們非要叭叭說來自他們老秦人,看到人家擺出族譜的事實面前都要狡辯一下,更可笑的是他們磚家說是河南花錢買的
-
10 # 英漢電子音樂詞典
35了沒工作 沒老婆 跟我一個村的傻逼真像 越是吵吵鬧鬧的越是沒本事的,我們村那個四十了,光棍一個,在家七八年沒出去打工過了,成天連煙都抽不起。還靠他媽,靠國家低保生活,還感覺別人都欠他一樣,也是噴的厲害越是沒出息越埋怨社會不公。
-
11 # 到牲口行裡看看性口
這條陝西人為什麼愛提這樣的文題,其實很簡單,搶黃帝故里吧了,假黃帝陵不正宗,為了貼金,還想搶中原的黃帝故里,你們為了認祖也真是費心了,看見你們提這的無恥問題給你們上一幅國家承認的圖
-
12 # 天平pzq
軒轅黃帝是天水人!
科技達人袁嵐峰說:“7000年前,華北平原是一片大海,為什麼中國文明起源於黃土高原,如最有代表性的仰韶文化,在7000至5000年前其實很偏西,華北平原遺蹟不多,風雲學會會員陳經告訴大家,這是因為7000年前東亞大陸發生了最大的海侵,華北平原當時在海面以下,7000年前冰川時代已經結束,但東亞又來了大洪水,華北平原基本被海水淹沒,山東河北多地有跡象。
長江那裡全是水,洞庭湖,鄱陽湖可能直接連到海面,黃土高原還不錯,適合生存慢慢的水退了才有山東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
仰韶文化不是中原文化!三門峽仰韶村屬於西北山間小盆地,離中原還遠的很!更靠近西安半坡!嚴格講洛陽也不屬於中原,洛陽既不中又不原,屬群山環抱靠西的山間盆地,開封才是中原!
根據《孟子騰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尤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並不宜居!古中國專指中原地區。
八千年前關中晉南還是汾渭堰塞湖!函谷關以東為淺海沼澤黃泛區,山東還是淺海中的泰山島!
凡猿類都居崖壁林梢,平原就是死地!人類也不例外,有巢氏,山頂洞人就是證明。選擇進攻退守,藏風聚氣,近水向陽而居的小流域洞天福地是部落長久生存遠離戰爭創造文明先決條件!隴右山間盆地就符合這些條件,而平原無險可守無處可逃跑風漏氣,根本就不適宜古人類生存!
南懷瑾先生在《禪宗與道家》一書中寫道:“我們知道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先由西北高原開始,逐漸向黃河下游發展,到了三代(夏商周)以後,便形成了中原文化。
著名歷史學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李學勤先生在《甘肅考古文化叢書》總序中寫道:“中國歷史文化早期的一系列核心疑問和謎團,恐怕都不得不求解於甘肅。”這裡主要指隴右天水一帶!
國家“九五”規劃社科專案“生態文明與生態倫理的資訊增殖基礎”課題研究成果也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中國的西北部,多半在黃河流域的黃土丘陵,然後向東、向南傳播,在西部興旺發達了1500年之久。天水大地灣、西山坪、師趙村等遠古遺址的發掘成果很好印證了這一結論!
呂思勉在《中國民族史》中講道:“自伏羲至殷,漢族蹤跡,迄在今黃河流域矣”。“漢族初基,實在黃河上游,後乃漸進於其下游”。“起自秦隴”“終至淮域”,“隱有自西祖東之跡”。因此,陝西、甘肅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徐旭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也認為:華夏集團由陝甘黃土高原東遷至黃河中下游大平原。《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黃土高原”條:“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在中國中部偏北……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
復旦大學金力教授團隊論文認為:“來自黃河流域上游和中游地區的人們說的是漢藏語系的祖先語言,在4000-6000年前,一部分人向西遷徙到了西藏,另外一部分人向東、向南遷移,最終成為說漢語的漢人。”
黃河文明來自渭河文明,中原文明來自隴右文明,東夷來自西戎,華夏源自天水!天下無非姬姜!姬姜就是氐羌!河南山東人來自老家天水。黃河淤出陸橋天水西山坪大地灣人登上泰山島創造了大汶口文化!文登就是文化登陸的意思,河南山東漢藏語系無可爭辯的被牢牢挷定為犬戎子孫!
犬戎!是手中持戈帶著忠犬的人!文明三要素:陶器的製做,動物的馴化,植物的栽培!上古人類居住、放牧、戰爭,馴化後的犬類是人類重要幫手!是非常先進的人類發明創造,誰先擁有犬類相助誰就持續佔有優勢,這與戎狄在華夏文明程序中持續擁有主導作用分不開!二郎神與哮天犬就是犬戎之神的原形!
天水風俗稱所有的小孩子為“狗狗”!文字上用“犬子”!這與天水犬戎最早訓化犬類看家護院、放牧戰爭,基於對相依為命數千年的忠犬本能的記憶遺留!
伯益為舜帝飼養禽獸是在五帝之時!《秦本記》:“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秦祖犬戎本來就以調馴動物見長!上古車馬如同飛機坦克戰艦是非常先進的發明創造,也是華夏軒轅一族所向披靡的原因所在!秦人在天水一帶養馬繼承了家族先祖的悠久傳統技術。
氐羌戎狄是開化最早的中華先民!這也是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唐宋祖、蒙元明清源自隴右天水西山坪大地灣的原因所在。
黃帝(狄)為赤狄白狄青狄黑狄之祖,狄為戎狄!是犬戎部落掌火一族,狄與姬古音相同都念“幾”!狄、姬、翟是一個字的不同表述方法,狄早於姬和翟!
陝西黃陵縣的古代名稱有白翟縣、翟道縣,這個翟字與戎狄的狄互為通用,白翟縣就是白狄縣,由此可知西周以前黃陵縣就是黃帝(狄)戎人先民的部落!
《大荒西經》: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人名曰犬戎,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
犬戎就是白狄,白狄中山國姬姓!
中國先秦史學會的老會長徐中舒就明確說到“周族,建立周王朝的這個民族,他就是白狄,他就是白狄出身”!其它人沒有反駁意見!山海經是神話但有歷史索地,我們要挖掘出來!
顧頡剛在《九州之戎與戎禹》中說:“禹稷伯夷者,向所視創造華族文化者也;今日探討之結果,乃無一不出於戎。”,在《論中華民族是一個》一文中顧頡剛說道:“在商朝,西邊的周國本是夷人(或是羌的一部)”,“羌為西戎,是以古有戎禹之稱。”
國學、史學巨匠王國維《秦都邑考》認定:“秦之祖先,起於戎狄”。蒙文通《周秦民族史》、翦伯贊《秦漢史》都認為秦人是“羌族中分化出來的”
白狄就是犬戎,犬戎就是姬姓,姬姓就是氐族,黃帝者犬戎之祖黃狄,《山海經·海內經》載:“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這裡的“鯀”即是大禹之父。
周人與秦人同祖都是犬戎的後裔,犬戎又稱獫狁、西戎、鮮虞、軒轅是夏商的祖先,黃帝是犬戎的古祖!來自天水西山坪大地灣!可見,黃帝就是氐羌戎人,源自古羌伏羲族!
周秦來自犬戎,犬戎就是黃帝,炎黃來自姬姜,姬姜就是氐羌,氐羌來自古羌,古羌就是伏羲。“伏羲”二字,從人,牽犬,牧羊,我族,“我”字從禾從戈,耕戰的意思!
《水經渭水注》說:“黃帝生於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路史》羅蘋注云:“壽丘在上邽。”梁玉繩在《漢書·人表考》說:“有蟜氏以戊巳日生黃帝於天水。”范文瀾編的《中國通史簡編》明確指出:“軒轅黃帝誕生於甘肅清水。”《易林·恆卦》雲:黃帝所生,伏羲之宇,兵刃不至,利以居止。”明確指出黃帝與伏羲同處一地!
《帝系譜》載:“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有蟜氏為妃,生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公孫勗,以公孫勗嗣少典國君,世為少典氏。〞
太昊伏羲《帝系譜》《帝系姓》載:“包羲字伏羲號黃熊諡太昊生炎帝黃帝。”
《元和姓纂》典氏載:“太昊伏羲氏娶少典氏。”《國語》載:“少典生炎帝黃帝。〞《史記》載:“黃帝,少典之子。〞
古羌伏羲族分出氐羌兩族,羌在山上牧羊,四擴為蠻、夷、戎、狄。氐在川底耕種入關中進中原成為漢族!
姜羌一體炎帝,姬氐一族黃帝,姬姜就是氐羌,炎黃子孫就是氐羌子孫,”姬”字是族徽由“女“字與“氐”字組成!“姬幾氐底狄”古音相同,天水社棠元龍一帶就是姬周祖宅,至今把“底下”讀做“幾哈”!
姬字一邊是女字傍,另一邊為古“氐”字,是山底下的意思,表示一個半開放的山坳,中間一條小河從一個方框部落流過!這正好是在元龍天柱山上向下看的情形!表達了姬族最初的生產生活環境!
武王伐紂聯軍有“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裡面為啥沒有氐族!因為周武王就是氐族!周人姬姓氐族!
姬姓周族原自姬姓黃帝,姬水姜水都在天水!《國語·晉語四》曰:“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姬水就是藉河!姜水就是牛頭河。藉字隱喻過去黃帝在此用耒耜耕種馴化茅草為黍、粟作口糧之地!牛頭河隱喻姜水,炎帝牛頭人身!氐道、狄道、羌道都源於天水西山坪大地灣!來天水伏羲廟祭祖,不管你姓啥!
“姜姬尹辛莘禹桂狄嬴秦李趙權莊龍”等姓都源自天水!唐《元和姓篡》,宋《太平寰宇記》,宋《百家姓》千年無爭議!
“黃帝”者“黃狄”!司馬遷謂“餘不敢言”者,此也!
-
13 # 最愛就是夏天
很簡單的道理,陝西黃帝陵沒火之前,河南沒爭,西安大唐不夜城沒火之前,河南沒爭,所以,歷史已經不重要,利益而已
-
14 # 晚亭與落霞同暉
華夏民族亦稱“炎黃子孫”,至今已成定論。至於“炎黃二帝”尤其是黃帝的岀生地及長期活動地區、死後葬在哪裡曾在幾千年裡存在爭議。這畢竟是五千年前的事,考證起來相當費勁。好在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歷史學家司馬遷依據所掌握的史料在巜史記-五帝本紀》中有了定義。
他書中講到:“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從此揭開了黃帝的身世之謎。少典就是熊國的國君,而有熊國就專指今河南新鄭這一帶,他的部落先擊敗了炎帝部落形成了炎帝聯盟,又擊敗另一蚩尤部落,華夏氏族的起源就始於此。
但歷史上對黃帝的岀生地以及活動地帶尤其是死後葬在哪裡一直有爭議。司馬遷作為著名的歷史學家給岀的判斷不必再爭議,若有人鑽牛角尖,可能今陝西黃帝陵難以發現其遺骸,但黃帝做為始祖是客觀存在的。爭來爭去沒有必要,好在幾百年前已形成了共識,那就是三月三的拜祖在新鄭,而四月五日的清明節祭祖在黃陵。
我們是誰?來自哪裡?祖根何處?是應弄地明白的問題。至於黃帝的出生地及陵寢地既然已有定論,就沒必要絕續爭議糾纏下去。
“炎黃子孫”做為極具凝聚力的符號,炎黃二帝也是海內外華人共尊的祖根。不忘祖根,並使其發揚光大,才是人們追求的本意。
-
15 # 自強不息百香果ZV
自問自答很有意思?正史中有那麼多典籍記載,你反問一句就能否定了?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後世稱之為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山海經》等典籍亦作“帝鴻氏”;黃帝為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首,被後世尊祀為“人文初祖”。
黃帝出自少典有熊氏,有熊國就在河南新鄭一帶;新鄭古為有熊之墟,乃上古時期有熊氏的族居地;五千年前,軒轅黃帝出生於軒轅丘,長於姬水河畔,後先後打敗炎帝、蚩尤,遂成為天下共主;黃帝元年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
歷史記載:
先秦,《竹書紀年》:“(黃帝)元年,帝繼位,居有熊。”有熊,黃帝別稱,一說源自上古氏族名,即“有熊氏”;另一說為黃帝都城,在今河南新鄭市。
先秦,《世本·帝系篇》:“黃帝居軒轅之丘,娶於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產青陽及昌意。”軒轅丘,史載為黃帝出生及建都之地,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軒轅丘地望在新鄭市區一帶,即今黃水河(古溱水)和雙洎河(古洧水)交匯處的高臺地上。
漢,《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史記集解》:“(黃帝)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名,又以為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
漢,《大戴禮記》:“黃帝居軒轅之丘,娶於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氏,產青陽及昌意。青陽降居泜水(一作江水),昌意降居若水。”青陽即少昊,昌意即顓頊之父,其母嫘祖為西陵氏之女(西陵即西平,在新鄭之東南),居於若水(汝水即若水,古文“汝若”互相指代,“若”亦作“叒”,即養蠶之桑木也);史載青陽降居泜水(又稱滍水,汝河支流,在平頂山一帶),昌意降居若水(即汝水,生活在母族之地),即原始社會走婚制度的遺留。
西平,即嫘祖故里,原有西陵亭,乃西陵氏所居,《水經注》“其西呂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呂墟”之上發現有仰韶文化延續至龍山文化時期的董橋遺址。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寶,其先即炎帝,母家有氏之女,世於少典氏婚,故《國語》兼稱焉。……(黃帝)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
晉,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魏,酈道元《水經注》:“或言新鄭縣,故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唐,李泰《括地誌》:“黃帝征戰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鄭州新鄭縣,本有熊氏之墟也。”
唐·杜佑《通典·州郡七》:“新鄭,漢舊縣,春秋鄭國,至韓哀侯滅鄭,自平陽徙都之。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地,本鄭國之地。”
五代至宋,《新唐書》(舊唐書):
柳、七星、張,鶉火也。…
新鄭為軒轅、祝融之墟,其東鄙則入壽星。柳,在輿鬼東,又接漢源,當商、洛之陽,接南河上流。七星系軒轅,得土行正位,中嶽象也,河南之分。張直南陽,漢東與鶉尾同佔。
宋,《路史·國名記》:“少典,有熊之開國,今鄭之新鄭。”
明,《大明一統志》:“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於此故名。”陸應陽《廣輿記》亦載:“軒轅丘新鄭,黃帝生於此故名。”
明,嘉靖三十四年間《河南通志·古蹟》:“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於此故名。”
清《古今圖書整合》:“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黃帝生此。”
清,《大清一統志》:“軒轅丘在新鄭縣西北故城。《史記》:‘黃帝居軒轅之丘。’《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黃帝之所都。’《通典》:‘新鄭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
後為新鄭當地的碑刻志記,
《重修玉帝殿記碑》:新鄭城隍廟西有玉帝祠……吾聞黃帝之與鬼臾區,論六運也。特舉□未至神之所以祀,固可存而不論……吾邑固黃帝之故墟也,知萬物本呼?天而體,黃帝之遺意,以廟而祀之,不亦宜呼……
《重修太清觀志碑》:河南路新鄭,古有熊氏之國也。縣治西南迤廿裡許,有觀名太清,開基於漢永平之末,號天壽宮。
《重修(顯龍宮)大殿記》:玄帝行在建於邑之北門外,座北而南,向為邑之鎮,不知創於何時。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蹟,乃當年故址,故建行在於前以為鎮。
《重修新鄭文廟碑記》:文廟之設所以妥聖靈,即以振人文而維風化也。新鄭為軒轅黃帝故都,文明肇啟有自來矣。
《清周蓴浦及德配和宜人墓誌銘》:君諱時照,字春圃,號蓴浦,軒轅故里人也。其先世樂善不倦。曾祖諱天成,字子俊,直隸州州同。
黃帝有熊與五帝墟:
三國·管輅《管氏地理指蒙》:
“星紀四時,次舍觀章於堯典;墟分五帝,分野申法於麟箋。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殷正也。此堯典中星也,降婁(奎婁)為少皞氏之墟,營室(室壁)為顓頊氏之墟,亢角(壽星)為太昊氏之墟,鶉尾(翼軫)為烈山氏之墟,鶉火(柳星張)為有熊氏之墟。”
鶉火,十二星次之一,對應“柳、七星、張”,為周之分野,屬三河(嵩洛地區)。
又《新唐書》:夫雲漢自坤抵艮為地紀,北斗自乾攜巽為天綱,其分野與帝車相直,皆五帝墟也。究咸池之政而在乾維內者,降婁也,故為少昊之墟。葉北宮之政而在幹維外者,陬訾也,故為顓頊之墟。成攝提之政而在巽維內者,壽星也,故為太昊之墟。布太微之政,而在巽維外者,鶉尾也,故為列山氏之墟。得四海中承太階之政者,軒轅也,故為有熊氏之墟。
在五帝墟中,
降婁(奎婁)為少昊之墟;
陬訾(室壁)為顓頊之墟;
壽星(角亢)為太昊之墟;
鶉尾(翼軫)為列山氏之墟;
鶉火(七星)為有熊之墟。
其中,有熊之墟對應鶉火(七星),屬周之分野,與黃帝地望在嵩山周邊(新鄭)一致。
黃帝與“土中(地中)”的關係
黃帝,屬於上古部落首領(有熊氏)與神話中的五方五帝(黃帝)結合後形成的產物。
黃帝之名由來,與五方五帝配位有關。
五方五帝是古代漢族神話及古籍記載中的人物,他們的命名與他們分處的方位或季節是密切相關的,亦稱五方上帝、五方天帝,五方上帝分別配五行、五色、五方、五德,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青赤黃白黑;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德:即白帝少昊金德、青帝太昊木德、玄帝顓頊水德、赤帝火德、黃帝土德。
配位後的五方五帝即: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赤帝(炎帝神農氏),中央黃帝(黃帝有熊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北方黑帝(顓頊高陽氏)。先秦至後世最常見的郊祀五帝(包括祭祀黃帝),就來自於五方五帝(五方天帝)概念。
如《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史記索隱》言:“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黃帝,猶神農火德王而稱炎帝然也。”
五方五帝中,中央為土,黃帝有土德之瑞,故稱黃帝;對應九州為豫州中土,對應五嶽則是中嶽嵩山,因此黃帝也叫做“中央之帝”;在九州方位中,豫州為中土(中州),與五行中央的土相配,也與黃帝地望在嵩山周邊(新鄭)一致。
在天象分野中,北斗(七星)即帝車,與黃帝出生時“大電繞北斗”、及發明軒冕之服(車服)和指南車的傳說有關,同時北斗也對應“地中”,
即《史記·天官書》所載: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
天文星象上,北斗之下即軒轅十七星(又稱權星),軒轅者,黃帝之象也,同樣對應“地中”,
如《淮南子》:中央土,其帝黃帝,黃帝以土德王天下,號曰軒轅氏,死託祀於中央之帝。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止,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土色黃也。
《史記·天官書》:
權,軒轅;軒轅,黃龍體。
《雲笈七籤》:“黃帝居代總百一十一年,在位一百年。自上仙后,昇天為太一君,其神為軒轅之宿,在南宮。黃龍之體象火體,祭天神,軒轅星一也。”
《晉書·天文志》:“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軒轅,黃帝之神,黃龍之體也;后妃之主,土職也。一曰東陵,一曰權星,主雷雨之神。”
《步天歌》:
“七星如鉤柳下生,星上十七軒轅形”。
七星(星宿),南方朱雀七宿之一,屬周之分野。《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為員官,主急事。』觀象玩佔:『周禮鳥旗七旒,以象鶉火。』謂七星也,按《爾雅》,分野主周,屬三河(主嵩洛)。
軒轅十七星(權星)之下即為鶉火(七星),鶉火(七星)為周之分野,同樣與黃帝地望在嵩山周邊(新鄭)一致,
即《新唐書》(舊唐書)所載:
“柳、七星、張,鶉火也。……
新鄭為軒轅、祝融之墟,其東鄙則入壽星。柳,在輿鬼東,又接漢源,當商、洛之陽,接南河上流。七星系軒轅,得土行正位,中嶽象也,河南之分。張直南陽,漢東與鶉尾同佔。”
考證:
黃帝所在年代大致處於五千年前,對應仰韶文化中後期到龍山文化前期,時間跨度約5300年~4700年之間(最多擴充套件到5500年~4500年),曆法推算是4700年前(或公元前27世紀)也符合。
約5000年前,仰韶文化逐漸走向衰落(神農氏世衰),大汶口文化(蚩尤九黎)、屈家嶺文化(苗蠻)走向興盛,開始進入中原一帶。
約公元前2900年~前2700年,龍山文化的前身~廟底溝二期文化(黃帝部族)興起於豫西一帶,後向東發展,與西進的大汶口文化(蚩尤九黎)和北上的屈家嶺文化(苗蠻)發生碰撞,最早開啟中原龍山文化時代的到來,即為傳說中的涿鹿之戰。
最新考古發現的鄭州河洛古國所囊括的雙槐樹遺址、西山遺址、青臺遺址、汪溝遺址、點軍臺遺址、大河村遺址等,都在仰韶文化末期至龍山文化前期(5300~4800年)這個時間段,與黃帝所處年代(仰韶文化末期至龍山文化前期)、時間(約5000年前,曆法推算為公元前27世紀)、地望(嵩山周邊)、內涵(北斗崇拜、嫘祖養蠶繅絲的傳說)重合,也與涿鹿之戰時,黃帝與炎帝、蚩尤、黎苗等多方戰爭關係對應。
-
16 # 旋風虎
河南新鄭黃帝故里是國務院認定的歷史文化遺產單位,關鍵是去新鄭參拜黃帝故里不需要任何費用,所以,動了以賣黃帝衣冠冢門票為生的某地乳酪,然後就一直被黑,但是新鄭卻越來影響越大
-
17 # 風華精選
有一個歷史事實:秦朝以前,陝西黃土高坡從未進入華夏文明範疇。
另一個歷史事實:各朝文獻記載,黃帝故里均指向鄭州。
陝西假黃陵
文獻記載一
文獻記載二
-
18 # sunbeam971
請問這個提問的西安朋友,你說誰假呢?請明確說清楚哪位史官說假了?是司馬遷呢?還是焦延壽?還是司馬彪?酈道元?歐陽修?羅泌?楊守敬?康熙大帝?
焦延壽:黃帝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有熊,新鄭是也
皇甫謐:縣故有熊氏之墟,受國於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
歐陽修:新鄭為軒轅,祝融之墟
顧祖禹:有熊地,黃帝都焉,曰新鄭
康熙:軒轅丘在新鄭,古有熊國君黃帝生於此
楊守敬:黃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
-
19 # 上進夢想家Q
河南既不是黃帝出生地,又沒有任何記載葬在河南,但是人家大腿一拍石頭像修好,養雞場一改造,然後讓本省人自豫自洛這是就以假亂真了
-
20 # 心隨風動879
所謂黃帝故里是新鄭出自西晉皇甫謐所著的《帝王紀事》,皇甫謐此人乃西晉的一名醫官,而非史官,而《帝王紀事》所載之事光怪陸離,皆為神話之說,不為正史認可,歷代史官所著史料從未才信其說,
回覆列表
這次河洛古國的發現,更加有力的證明新鄭黃帝故里的重要依據。
加上之前周圍發現的鄭州的青臺遺址、汪溝遺址、尚崗楊遺址、陳溝遺址、洛陽的蘇羊、土門等多個遺址,還有特別是西山城、點軍臺、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組成的城址群,對雙槐樹都邑形成拱衛之勢,呈現出古國時代的王都氣象。
再加上之前具茨山上發現的遠古時期的神秘標刻和巖畫,還有史料上的記載也都大多指向河洛這個地區。
遺蹟出土的北斗九星陶罐,說明早在5000多年前,中原先民已對“北斗”天象和“斗柄授時”已有一定的觀察。另外光牙雕家蠶這個發現都是首次農桑文明的代表,聯絡到之前旁邊汪溝大型聚落遺址之前發現的彩色絲綢,是中國最早的絲綢發現。華夏文明主要代表,農桑文明,農桑文明,農桑文明
河洛地區為中華的根源再一步證實。
鄭州黃帝故里不屬於河南的,它屬於全體中華兒女,景區免費向全體中華兒女開放。
那我也問提問的人,陝西黃帝陵有什麼考古依據?為什麼白帝陵改成黃帝陵,中部縣改成黃陵縣?黃帝當年留下腳印怎麼回事?那個你們所說的黃帝手植柏只有3000年樹齡,而黃帝是5000多年前的時代,相差2000年怎麼親手種上去的?裡邊也沒有黃帝真身遺駭,說是衣冠冢連個衣服邊角都沒,有什麼考古佐證嗎?另外,河南靈寶的黃帝陵有考古遺蹟,而且比陝西早。
最重要的一點,既然拜祖,為什麼收老百姓門票,還75一張門票特別貴,什麼時候能免費開放?請提問者回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