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月文化館
-
2 # 瘋雲史
太平天國是我國封建歷史上聲勢最大的農民運動,它歷時十四年,轉戰十多個省份,佔領清朝半壁江山,整個戰爭過程共死傷過億人。給清政府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在太平天國戰爭史上,我們發現,太平天國將領多數被清軍俘獲後凌遲酷刑處死,比如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林鳳祥、李開芳等人,而清軍將領呢,象張國樑、李續賓、江忠源等人一旦戰敗為免受辱均會自盡了斷。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在明知被俘後會被殘酷凌遲痛苦而死,為什麼太平天國的將領們不象清軍將官們自盡解脫呢?
太平天國起義的教旨反對自盡首先,太平天國起義時是以拜上帝教的教義為思想宗旨的,在洪秀全這幫將領看來,自已信奉的教義是最正統的原教旨。在教義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反對自殺,生命是上帝賜予,上帝所養,自已沒有權利了結它,自殺後的靈魂上不了天堂,會受到上帝的責罰。
在這種精神意志的引導下,絕不自殺,以身殉教是最好的結果。在敵人的酷刑下表現得越堅強越是對上帝的忠誠,這種意識根深蒂固於太平天國將士心中。
太平天國將領被俘時太突然無法實施自盡另外,並不是所有的人對教義死抱著不放,明知清軍對太平天國將士恨得咬牙切齒,被俘後悲慘的結局讓人不寒而慄,與其受盡折磨極度痛苦而死,不如被俘前自殺圖個痛快。比如林鳳祥,被清軍包圍後吞金自殺,臨死前被清軍找到,為了確保他能活著受凌遲之刑對其進行了救治,自殺未能成功;洪秀全的長子洪天貴福從湖州逃往江西的途中,面對清軍的轉捕,幾次揮刀自殺都被部下拉住。還有一些將領由於被俘來的突然,根本沒有機會朝自已下手。
部分將領以自已受刑換取屬下士兵獲救同時,部分不太信奉上帝教的將領,在戰敗後為了儲存手下士兵的性命,會主動和清軍談判,以個人的被俘受酷刑換來千萬士兵的釋放。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後,向清軍表示自已願意束手就擒,條件是釋放幾千太平天國士兵回家。在石達開臨刑前的遺言中他寫道:“本想自盡,轉念投誠出來解救餘眾”,可謂忠義英勇之士。
太平天國也有自殺將領在大多數太平天國將領寧願被俘凌遲而不自殺的群體之外,還是有少數人成功得以自殺,從而躲過清軍凌遲酷刑。比如名將羅大綱,在率領水軍攻打蕪湖時,被火炮將右腿整個炸斷,由於疼痛難耐吞金自殺,他是從天地會過來的,並不信上帝會的教義。
還有陳得才,是陳玉成的副將,在率部從漢中加援天京時,在霍山黑石渡被清軍團團圍住,天京陷落的訊息傳來後,所率的幾十萬太平軍集體向清軍投降,在聽說僧格林沁屠殺太平降兵的暴行後,絕望之餘服毒自殺。
另一位是李秀成手下的劉道均,廣西起義時的老上帝會眾,太平天國後期他跟李世賢在福建,掩護部隊撤退時被清軍包圍,即將被俘之際開槍自殺。
最後一個是襄王劉官芳的手下天將劉官福,在黟縣和清軍戰鬥時身受重傷,被清軍俘獲後突然跳崖撞石而死。
俗話說: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太平天國起義的將領從第一天起,就做好了以身赴死的思想準備,選擇為自由而戰,奮起反抗,而不是平平淡淡苟活一生。在他們看來,自殺是膽怯懦弱的表現,真正的勇者是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更不會在清軍面前表現出害怕,體現了真正的大無畏精神。
參考史料:《太平天國》
-
3 # 魅力多彩吉安
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為保護更多的人,犧牲自我,主動向清軍投降,如石達開是在大渡河畔陷入絕境。主動投降,捨命以全三軍。第二方面,太平天國大多數將領都是遭人陷害,或者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被清軍俘虜,失去了自盡的機會。第三方面,就是太平天國將領受拜上帝教的影響,反對自殺,提倡死得越慘,死得才更光榮,才投降清軍被俘虜的。他們這些將領中,在遭受如此酷刑之下,沒有叫一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的人,也不怕這個酷刑,都表現出對生死的無懼,可以看出是鐵骨錚錚的好漢。
-
4 # 歷史遨遊
太平天國,是由洪秀全建立的清末農民起義政權,其前身為1843年之“拜上帝會”。熟悉太平天國這段歷史的,會發現太平天國運動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大小個級領袖很少有人會因戰敗自殺,不是戰死就是被俘遭殺害。
首先,我們要清楚,太平軍將領不自殺絕對不是因為貪生怕死,道理很簡單,滿清對於“謀反”的懲罰十分殘酷,凌遲剝皮司空見慣,如此酷刑太平軍方面不可能沒有了解,一旦被清軍俘虜那麼就必然要面對各種酷刑。
那麼為什麼太平軍將士在如此境遇下寧願接受酷刑也不自殺呢?
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受“拜上帝教”的影響。
我們知道“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義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組織,屬於一神教。雖其教義和正統基督教相比有很大篡改,但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而是相信自己的教義更正統、更“原教旨”。
而這些教義的來源——洪秀全從《勸世良言》和羅孝全(美華人,美國南部浸信會傳教士)“粵東施蘸聖會”處獲得的基督教知識,最大的特點是比較拘泥新舊約的文字和具體條文,對舊約和十二使徒事蹟尤為重視,而在這些教義中比較突出的一點,是反對自殺(認為人是“天生天養”,不能自己選擇了斷),和提倡殉教。
上帝教關於幸福、快樂的觀點,有禁慾的一面,認為塵世的快樂是假的,人應在憂患、痛苦的考驗中修煉自己,以求得天堂的快樂。
儘管太平天國中大多數人對上帝教只是機械應付,並非真正信仰,但許多習慣卻耳濡目染,這也包括對自殺的態度。
因為反對自殺,提倡殉教,因此即便被俘意味著凌遲處死也在所不惜,而且同時期的天地會也傳“絞死是不掛紅昇天,斬首是掛紅昇天,凌遲是披大紅袍昇天”,提倡死得越慘烈、在酷刑面前表現越勇敢越光榮,這種意識也會影響到太平天國各級頭目。
太平軍首領方面,除了戰死和內訌而死的,剩下的很多人都是被清軍俘虜遭受酷刑。
著名的比如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林鳳祥、李開芳、賴文光、陳坤書、藍成春、譚體元、楊輔清、洪仁玕等等,其餘不知名的將領則不計其數。
當然,並非所有人對此都深信不疑,有些未自殺者是因為來不及自殺,或因故不願自殺。比如幼天王洪天貴福在從湖州逃往江西的最後旅途中因為處境窘迫幾次自殺,都是被部下攔住,和李開芳一同掃北的林鳳祥已經吞金自斃,但在死前被自己以前的廚師施肇恆找到後被俘,清軍為確保他被凌遲及時救治,故而未死;不太相信上帝教的石達開自己在供詞裡說“本想自盡,轉念投誠出來解救餘眾”,是以自己的被凌遲,換取數千殘部的被釋放;李開芳是詐降被俘,他是自信能騙過僧格林沁放他南下勸降鎮江守軍,可以趁機逃跑故而不肯自盡。
總之,從記載來看,太平軍將領被俘虜遭受酷刑而死的比比皆是,自殺者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太平軍信仰的是“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是脫胎於基督教,而在基督教中是不允許信徒自殺的!
信徒自殺是大罪,自殺者無法昇天,這是拜上帝教禁絕的事情。
因此,懷著堅定信仰的太平軍,尤其是最初參加起義的那批兩廣“老兄弟”,他們寧願被俘遭受酷刑而死,也不願自殺。
所以,太平軍被俘人員絕對不是貪生怕死,相反,這恰恰體現了他們堅定的信仰和無畏的膽魄。
-
5 # 乾史坤今
這個問題的本身也有些“問題”,〈寧願被俘慘遭凌遲〉,自麼可能存在寧願的意思呢,是個正常的人是不可能“寧願”被俘的,更別說知道後面的凌遲。“很少”是個正常現象,無論在太平天國還是別的任何軍事組織,太正常不過了。
“自盡”二字說出太容易,但要付諸行動的選擇,捫心自問你會嗎?自盡本身來說就是有悖人性的,選擇自盡在歷代戰爭中都是少之又少,除了二戰日軍作戰部隊戰爭失敗可能選擇自盡的比例高些,那也是因為日本國內崇尚長達近千年的武士道精神,和近百年的軍國主義思想釀造出的這麼一種非人的怪胎。
太平天國爆發於1851年,由洪秀全等人帶領下從廣西出發三年之內打下南京,一時牛氣沖天,沒想到天國定都南京後,革命尚未成功,天國內部卻開始了自相殘殺,終在1864年被清軍滅亡。
-
6 # 政史課課代表
太平天國運動歷時14年,提出了一整套綱領、制度和政策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革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與崩潰。太平天國運動同波斯,印度尼西亞,印度等華人民的反殖民主義鬥爭,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共同打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民革命的最高峰。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農民革命中,太平天國湧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石達開、林鳳祥、李開芳、陳玉成、李秀成等均遭凌遲處死,那麼他們為什麼寧願凌遲也不自盡呢?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理想信念堅定,蔑視清朝統治者。他們寧願為天國獻出生命,讓民眾看清清廷的殘暴,用鮮血和生命喚起民眾的反抗精神。這些人如石達開、陳玉成、林鳳祥、李開芳等。翼王石達開受刑時,被割一千多刀,始終默然無聲。他的凜然正氣和大無畏的精神令清廷官兵震驚。英王陳玉成被割第一刀時冷笑言道:“好快的刀”,然後不語,三天後氣絕身亡。北伐將領李開芳、林鳳祥在受刑時“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昂首揚眉,怒目四顧”毫無懼色,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2、對清朝政府抱有幻想。如忠王李秀成在被俘後對清廷抱有幻想,不曾自盡,並寫了一萬餘字的投降書百般討好清廷想留下一命(也有認為是詐降)。然而,清廷對他並沒有寬恕同樣施以凌遲之刑。
3、統治階級的殘暴。企圖用恐怖血腥的極刑,打壓人民的反抗意志。天王洪秀全長子洪天貴福被俘時年僅16歲,還是個半大的孩子。洪天貴福被俘後多次表達了自己願作大清順民的殷切希望,並說想讀書考秀才,20歲娶妻生子。就是這個不諳世事,天真無知的少年,清朝統治者也沒有放過他,1864年11月18日被凌遲處死於南昌。
-
7 # 史研
這個就是太平天國將領非常的厲害。他們根本不怕死,就算凌遲也不願意吭一聲。自盡是一個多麼丟臉的事情呢,他們才不屑於做這樣的事情。
他們很多人都是不怕死的。在前期的戰爭中,他們都一直衝鋒陷陣,將清朝打的落花流水,甚至都攻破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大多數人都是窮苦出身,見證了清朝的腐敗狀況,人民民不聊生。於是憑藉著自己對清朝的恨,發誓一定要推翻清朝的統治,還我們一個太平盛世。
可惜的是,到了後期最主要是內部出了問題,太平天王洪秀全已經不思進取。在佔領南京之後,把這個當做自己的首都,只知道享受生活,忘記了自己的危機。每天都是在後宮裡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和那些貪財好色的人有什麼區別呢?還將太平天國封了幾千個王,管理都混亂至極,最後很多太平天國將領都待不下去了,都直接出逃了。
這些將軍就有石達開等人。這些都是為太平天國建國立下了悍馬功勞的人,連這些人都走了,太平天國還能夠存留下去嗎?於是太平天國已經四分五裂,最後被清朝一個個擊破。這些將領為了百姓不受到屈辱,讓清朝答應不去殺這些老百姓,就出門投降了。
可是清朝這些人實在是太可惡了,把全城都屠了一個遍。和那些日本鬼子都是差不多的,手段殘忍,簡直是令人髮指。這些太平結果見到自己,這樣做結果得到了這樣的結果,心中滿是痛恨。不如當初盡力一博,可是現在又能夠做到什麼呢?
他們被抓之後,他們也想過自殺,但是這樣做實在是對不起當初的老百姓了,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死,就算凌遲又能怎樣呢?
他們走上刑場的時候,依然面不改色,猶如當初起義時的樣子。注視著在場的所有官員,就連這些官員都非常的害怕,他們的樣子實在是令人敬畏,可是朝廷有命,也不得不殺了他們。
在他們當中,有一個人在受到凌遲的時候。忍不住了,他喊了一聲,實在是丟了太平天國將領的臉。石達開於是就呵斥他,這點疼痛都忍受不了,也就只有片刻而已,忍一忍就好了,男子漢大丈夫,何必怕這些呢!於是這個人也忍住了,在後面都沒有吭聲。
清朝當時的目的就是想讓他們大喊大叫,然後嚇唬住老百姓,讓他們心裡留下一個十分嚴重的陰影,以後再也不敢造反了。可是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些敵人如此的強大,居然能夠遭受這些苦刑而面不改色。最後這些清朝的官員都嘆息了,要是他們能擁有這些將領就好了,可惜了可惜了!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也是最後一次農民起義,他嚴重的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從此清朝一蹶不振。
你們是怎樣評價太平天國將領的呢? -
8 # 金兔歷史
太平天國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即太平軍的大小將領很少會選擇自殺,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到拜上帝教的影響。
雖然拜上帝教的教義和正統的基督教相比有很大的區別,但太平軍的將領們卻不這麼認為,他們相信,自己的教義更正統。
而這些教義中,比較突出的一點是反對自殺——他們認為人是“天生天養”,不能自行了斷。雖然太平天國的大部分人對所謂的教義只是機械式的應付,並非真正的信仰,但較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下,許多人就慢慢接受了拜上帝教教義中的部分觀點,其中就包括對自殺的態度。
所以和同時期的天地會相比,太平軍中自殺的將領比較少,他們或戰死,或被俘後慘遭殺害,很少會選擇自殺。
除了受拜上帝教教義的影響,還有就是為了生存,或者是為了保全部下。
清軍有時候會招降,理論上只要投降了是有生存的可能性的,例如太平天國北伐軍中的李開芳,他的投降帶有一定的詐降性質,他試圖用暫時投降的方式,先投降後設法逃走,可惜清政府經過短暫的爭議後,還是將其殺害。再比如蘇州殺降案,郜永寬八人如果知道李鴻章等人言而無信,自然也不會選擇投降。
而且,太平軍的將領投降時,很多是沒有想到會慘遭凌遲的,否則,與其痛苦死去,還不如直接自行了斷。只能說,清軍的招降帶有很強的誤導性。
-
9 # 中學地理楊老師
談起太平天國的將領寧願被俘被凌遲,也不願意選擇自我了結減少痛苦,多數人第一時間肯定會想起悲情的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興起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石達開的一生無疑是轟轟烈烈的,年紀輕輕就被封為翼王,多次在戰場上重創清軍,甚至讓曾國藩險些跳水自殺。天京事變中,翼王選擇了隔岸觀火,不參與兄弟內訌,滿朝文武推舉他為“義王”,肩負扭轉乾坤重振天朝的重任。不過石達開的最後結局卻是十分悲慘的,全家老小在天京事變中被殺,回朝理政後遭遇不應有的猜忌,帶兵出走後一勝難求,最終兵敗大渡河慘遭凌遲。
首先,太平天國的將領投降清朝後,並非都沒有好下場。
在太平天國轟轟烈烈的十幾年時間裡,並非沒有將領投降清軍,雖然多數下場都不太好,但是被接納甚至是重用的也還是有的。比如韋昌輝的弟弟韋俊(韋志俊),在天京事變之後最終選擇了反叛,投降清軍之後被赦免了罪行,參與了太平天國後期清軍對太平軍的多次戰役,太平天國失敗後,清廷沒有秋後算賬,韋俊得到了應有的善終。再如丁汝昌,早年也曾參加太平軍,後來投降了清軍,隸屬李鴻章的淮軍,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最終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應該說只要是真正有才幹的軍事將領,兵敗之後都會被對方招降,但是願不願意投降就是個人的情況了。太平軍中戰敗被俘拒絕投降的將領還是非常多的,比如林鳳祥,比如陳玉成等人,面對著清軍的招降沒有任何想法,最後都是慷慨赴死。
其次,石達開之所以選擇投降,未必是幻想被清軍赦免。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早受封的諸王,在太平天國前期的軍事戰鬥中是重要的指揮將領,這樣的人物沒有皇帝的特赦,肯定早已上了十惡不赦的大名單。或許在石達開剛剛帶出走安慶的時候選擇投降,也許還能受到清軍的特赦與重用。畢竟1857年的時候,清軍一面在長江流域與太平軍苦戰,一面在南北與英法纏鬥,兩線作戰讓清軍焦頭爛額,能詔安太平軍內部的實力派肯定是巴不得的。
但是到了石達開失敗的1863年,不僅石達開本人已是窮途末路,太平天國也早已是苦苦支撐。清政府與西洋各國達成了“和解”,洋務運動也已經開始,徹底消滅太平軍只是時間的問題了,這個時間點,清軍對於詔安這些太平軍的高階將領已經是沒有太多的興趣了,對於石達開這種手下只有一兩萬殘部的將領就更沒有興趣了。此時的石達開如果還幻想著投降清軍,然後被特赦甚至是重用是不可能的,他應該是非常清楚自己必然是悲慘的下場。
但是石達開除了投降也沒有第二條出路,出走安慶之後,石達開一路轉戰,想法雖然很多,但是從沒有在一次應該堅持的戰役中堅持到最後,一路走一路打,最後親手帶領著殘存的部下走入了絕境。當石達開率部到達大渡河畔之時,已經是前無出路,後無退路,除了投降留下部下的活命之外,已經沒有任何選擇。
最後,石達開或許應該選擇自盡,他最終的命運也是性情使然。
太平天國運動已經過去了一個半世紀,關於石達開的記錄也基本上來自於清廷,這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後人已經不可能真正知曉,但是從石達開人生的種種表現來看,他的性格決定了他最後的結局。在太平天國運動前期,軍事上的真正指揮權是東王楊秀清,不得不說在東王主政的幾年裡,太平軍在軍事上確實是蒸蒸日上的,而在楊秀清被清洗之後,被群臣視為東王接班人的石達開主持軍務之後,太平軍就很難取得像樣的勝利了。在帶兵出走之後,石達開一方面繼續打著太平天國翼王的旗號,一方面又對太平軍各地的告急置之不理,造成了太平軍眾多的軍事據點被清軍佔領。帶兵進入了江西,卻又想在閩浙後方打出新的根據地,遭遇了幾場挫折就立馬放棄,流寇式的四處轉戰,不僅損兵折將,也讓士氣不斷的跌落,眾多支援自己的將領先後離開了自己。
既然決定帶兵出走,就應該打出自己的旗號單獨幹,如果繼續打著太平天國的旗號,那就應該以太平天國的利益為重。石達開自相矛盾的選擇,讓自己失去了軍心,士氣,民心,一步步走向了最終的失敗。
-
10 # 歷史茶坊
“此時雖而受逼,我乃粵西之人,路隔千涯,而無門投處,我粵人未能散者,實無門可入,故而逼從。”這句話摘自《李秀成自述》,意思是說兩廣之人離家千里,無處容身,故而被逼無奈,只好把身家性命與天國大業捆綁在一起,榮辱與共,禍福相依。
縱觀太平天國主要將領的生平事蹟,除扶王陳得才是服毒自盡外,其餘將領或死於內訌(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或遭受酷刑(林鳳祥、石達開、陳玉成),或戰死沙場(馮雲山、蕭朝貴、曾天養),選擇自我了斷的將領可謂是少之又少。
反觀清軍方面,從早期的湖廣總督吳文鎔、安徽巡撫江忠源,中期的欽差大臣向榮、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再到後期的浙江巡撫羅遵殿、王有齡,杭州將軍瑞昌等全都選擇了自我了斷。無論是從官職還是數量上來比較,清朝官員的自殺比例都遠遠高於太平天國將領。這其中固然有“封疆大吏,守土有責”的原因,也包括封建士大夫“寧死不屈”的氣節和避免“死前受辱”等一系列因素在內。那麼太平天國將領為何寧願被俘遭受凌遲酷刑,卻很少選擇自盡呢?
受拜上帝教生死觀念的影響太平天國是在拜上帝教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而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借鑑基督教教義所創造的一種宗教形式。基督教反對自殺,聖經舊約中的十誡規定:“不可殺人”,不僅不可殺害他人,而且也禁止自殺。拜上帝教也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強調人是“天生天養”,不可自行了斷,這跟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理念不謀而合。
出偽示,謂人死為昇天,不許哭,不用棺木,不設香火,違則為妖邪。——《金陵兵事匯略》拜上帝教把死稱為昇天,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進入天國,獲得永生的開始。太平天國將領俱是拜上帝教信徒,因而深受這些觀念的影響,故而在征戰過程中很少選擇自盡。
企圖保全部屬性命“捨命以全三軍”的石達開在大渡河畔腹背皆敵,彈盡糧絕時曾打算投河自盡,因想保全部屬性命,又對清朝懷有一絲僥倖之心而主動乞降。不料,老奸巨猾的四川總督駱秉章一方面接受石達開投降,另一方面又殘忍的將其麾下三千精銳屠戮殆盡。
達開正欲投河自盡,因想真投誠,或可僥倖免死,達開想救眾人,俱令棄械投誠。——《石達開自述》與林鳳祥揮師北伐的李開芳被重兵圍困在荏平縣馮官屯,彈盡糧絕之際企圖以詐降的方式獲得一線生機,卻沒想到清軍統帥僧格林沁早就做好了萬全準備,李開芳不幸弄假成真,被押赴京城慘遭凌遲酷刑。
沒有時機自盡太平天國將領多是在倉促的情況被俘,沒有時機選擇自盡。比如英王陳玉成是被叛徒苗沛霖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俘獲,隨後被送往清將勝保大營;忠王李秀成逃出天京後,被方山附近的村民因爭奪錢財而扭送至湘軍蕭孚泗營中從而被俘;幹王洪仁玕和幼天王洪天貴福是在逃亡途中被清軍俘獲,他們都不具備選擇自盡的良好時機。
此外,南王馮雲山在全州中炮身亡,西王蕭朝貴在長沙城外中炮斃命,這些戰死沙場的將領更加不具備自盡的條件。天京事變中,東王楊秀清因麻痺大意,被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的部下發動突襲而被殺,韋昌輝和秦日綱又被洪秀全在事後以濫殺無辜的罪名而處死。綜上所述,太平天國將領並不是寧願遭受凌遲,也不選擇自盡,這其中既有主觀上受拜上帝教“不可自殺”觀念的影響或者出於保全部屬,企圖詐降等因素的考慮,客觀上又有倉猝被俘,時機不足等實際情況。天國將領也是肉體凡胎,同樣害怕遭受凌遲之類的酷刑,忠王李秀成在獻上“讓城別走”的建議未被採納的情況下,“求天王將一刀殺我,免我日後受刑,”說明了古代酷刑對天國將領的強大威懾力。
-
11 # 覃仕勇說史
答:這位網友提出的問題是一個偽命題。
太平天國將領被俘慘遭凌遲,那是不得已的事兒,雖然有石達開、林鳳祥等等硬漢寧死不屈,面對敵人的剮刑,鋼牙咬碎,不吭一聲,但這畢竟是少數啊。
大多數是嚇哭、嚇尿、嚇昏、嚇死過去的——史書就沒必要一一記載了,當然,這並不能說明他們就是懦夫、膽小鬼,實際上,能自動自覺投身到這場波瀾壯闊的反清起義運動中去的絕大多數,都堪稱時代的猛士,面對千刀萬剮的剮刑,流露出怕痛懼死之色,乃是人之本性,並不能說明太多東西。
就因為史書裡只記載了石達開、林鳳祥等視死如歸的硬漢、鐵漢;而不記那些在死亡面前露出怯懦之色的普通將眾,就給人造成了一個錯覺:太平天國的將領寧願被俘慘遭凌遲,很少選擇自盡。
太平天國的將領被俘後,有沒有人想過自盡的呢?
有,並且是絕大多數。
問題是,他們已經階下囚,人為刀殂,他為魚肉,還有選擇死亡的自由嗎?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吧。
太平天國中,與林鳳祥齊名的人是誰?
對,李開芳。
李開芳與林鳳祥奉命興師北伐,最終都是被俘後押解北京就刑。
李開芳是條真漢子,義不肯降,知道到了北京不會有好果子吃,就尋思著自殺,但是身困籠車,雙手被縛,怎麼自殺法呢?
想來想去,唯有自殺一途。
於是,他在路上不進水米,面對檻送官員的屢次婉勸,均垂頭不語,堅拒不食。
但是沒有用,從茌平縣馮官屯到北京,餓了七日七夜,愣是餓不死。
最終,奄奄一息的李開芳還是被劊子手一刀一刀切割而死。
其實,在李開芳部在馮官屯覆滅時,其部下將士有一百多人是自殺了的,只剩下他和黃懿端、謝金生、李天佑,譚有桂、韋名傅、曹得相來不及自殺,被檻送北京而已。
與李開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檻送途中,黃懿端有講有笑,吃飯吃肉,養精蓄銳,到了刑場,他被從籠車中提出時,突然連續踢飛腳,把敵人踹死兩個,踹傷兩個,揚眉吐氣。
還有,1862年陳玉成兵敗被俘前,曾派陳得才、藍成春出征西北。
陳得才是陳玉成的叔父,在1864年回援天京途中,所部將官紛紛帶領軍隊投降,他擔心被俘後慘遭剮刑,服毒自殺了。
藍成春也擔心被俘後慘遭剮刑,早早率本部人馬向僧格林沁投降,可惜最終還是被僧格林沁以“粵中老賊”之名,將之凌遲處死。
看到了吧?並不是人人嚮往凌遲罪名的,想提前自殺的大有人在;想跪地向敵投降的,也不在少數。
-
12 # 靘史宴
自盡,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並非人人都能做得到,況且貪生,乃人之本性。
公元1851年1月11日,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廣西金田爆發了,其以摧古拉朽之勢,一路攻城拔寨,打的滿清政府是措手不及。
問鼎中原已達二百年之久的清政府,雖然一路走來,大大小小的反清力量從未停止過,但從未有過像太平軍這樣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清政府雖然已經腐朽不堪,綠營兵和八旗軍也已經不堪一擊,但其在全國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還是存在的,很快清廷便組織起了鎮壓太平軍的軍事力量。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僧格林沁為首的清廷中堅力量,對太平天國運動進行了血腥的鎮壓,殺降、屠城、劫掠等等是一樣沒少幹。
太平天國中,首先被清廷俘虜的高階將領有林鳳祥和李開芳二人,他們是北伐時,由於孤軍深入,犯了兵家大忌,結果兵敗被俘的。
林鳳祥和李開芳全部被清廷處以極刑,尤其是林鳳祥被俘之後,清廷對其判了凌遲之刑,而其在被行刑之時,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向清廷和圍觀之人現場展示了,什麼叫錚錚鐵骨。隨著西方列強武力干涉和太平天國內部的腐敗及內訌,導致太平軍在戰場上是節節敗退,大量的太平軍投降清廷,甚至是成建制的投降。
不過清廷對於太平軍中高階將領的投降則毫不留情,一律處死,例如太平天國晚期的重要將領李秀成,其被俘之後,為了求生,親自寫下了長達五萬多字的自述,然而清廷還是將其凌遲處死了。
和李秀成一樣作為太平天國晚期的重要將領陳玉成,卻在被俘之後,絲毫未流露中求生的念頭,至始至終大罵滿清政府,直至被殺。滿清政府為了徹底的鎮壓農民起義,對被迫投降的翼王石達開和天京城破被俘的幼天王洪天富貴均採用了凌遲之刑。
作為太平天國的締造者之一的石達開,在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
四川布政使劉蓉敬佩地說他“梟桀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醜類之最悍者。”
太平天國運動作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農民起義,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其加速了中國封建專制社會的倒臺。
回覆列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太平天國將領能自盡嗎不能。
洪秀全弄的那個拜上帝教,是山寨聖經弄的一個偽教。
但是,有一點和天主教一樣,不能自殺。
所以,那些真的忠誠於拜上帝教的太平軍將士,是不會選擇自殺的。
凌遲太平軍將領被抓後,判凌遲的很多,比如石達開。
判凌遲,表達了朝廷對禍亂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的痛恨。
向後期的劉秀成,本來也是要押解赴京判凌遲的,但是因為曾國藩及其所領湘軍,為了掩蓋一些事情不為朝廷所知,而在抓到劉秀成後就草草處決了。
投降朝廷,出賣太平軍太平軍中,一直分為兩大派系。
從廣西一路過來的老太平軍,這部分太平軍對太平天國的忠誠度最高,朝廷對這部分人的剿滅也最盡力,一般抓到就是處決。
所以,這一部分人很少投降,大多選擇抵抗到底。
另一派是後期假如太平天國的將領,後期洪秀全廣封王,封了一百多個王。
大家都是王,於是搶地盤,立山頭的事情便層出不窮,太平天國進一步分裂。
這部分後期加入的將領,往往意志不堅定,在太平軍戰事不利時,會選擇倒向清廷,靠出賣天平均來換取功勞。
比如蘇州城一戰,李鴻章就是利用蘇州城內兩股太平軍內訌,兵不血刃進的蘇州城。
當時蘇州城內,兩廣出來的太平軍都被另一派系的太平軍剿殺,前者沒有一個投降。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