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531317318312
-
2 # 有話好好說9108
如果孩子學醫,有可能進入三甲以上的大城市大醫院:平臺起步高、工資不愁、福利好、發展潛力大,就學醫;如果學醫進不了三甲以上的大城市大醫院,就不要學醫:縣級醫院就是混日子,鄉鎮衛生院、名義上是在體制內、實質就是比農村人多穿一件白大褂。
-
3 # 夢裡水鄉123123
我本人就是個醫生,也沒有讓孩子從醫。主要原因是:1、目前醫患關係問題突出。2、醫療事故醫生總是處於弱勢,因為病例不可能無可挑剔地完美。3、學醫成長經歷漫長,本科以下只能在鄉鎮衛生院,而碩士博士出道至少在30歲左右,影響人生規劃,甚至影響婚姻。4、培訓,學習,繼續教育,晉升晉級漫長繁瑣,在鄉鎮衛生院受編制指標影響,在縣級以上醫院出人頭地很難。5、工作狀態不盡人意,在鄉鎮衛生院,猶如溫水煮青蛙,在縣級以上醫院,一般副主任以下職稱或者不能上門診的,日常工作忙的像猴,累的像狗。特殊情況下,比如抗震救災,疫情,戰爭等必須衝在前,甚至有生命危險。
-
4 # 驚城錦上鯉
我爺爺是個老中醫,專治兒科的,當初爺爺想讓我爸學醫我爸不肯,現在我爸後悔了,所以我說我想學醫我爸分外支援 。不過我兩出發點不同,我爸是想著學醫就是個鐵飯碗,而我只是想救死扶傷,是一種信仰。
-
5 # 朱正輝79028304
你們代表肯定是西醫,我的兒子學中醫山西中醫學院畢,開始做零工待拿到證件後學編制然後被分配到分院做西醫病房醫生己經三年了,現出來規培半年,還不如出來進修專業。
-
6 # 遠方的家遠方的人
因為他們知道醫務工作者太辛苦了,有的時候還不被理解,加強時不時發生的涉醫案件讓他們很擔心。換著是我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學醫。
-
7 # 紅色文化傳播大使
因為大多數醫生只是做一個謀生的人,如果是做一個謀事的人就不一樣。鍾南山的兒子學醫,子承父業;鄧鐵濤的兒子學醫,子承父業;這種世代相傳的例子太多了。經常看到有祖傳秘方一說,這就是最好的佐證。
-
8 # 望嶽121
我做為一個醫務工作者,從我個人角度看,還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學醫。先不談什麼大道理,就從畢業找工作上說,醫生相當於其它職業容易。再從自我關心上,自己家,朋友,親戚,都能照顧。但學醫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的,人民常說:醫者,人中龍鳳!想當一名好醫生,必須有恆心,毅力,還要有善良,愛心做前提。如果你的孩子想從醫,就要從小,從現在培養愛好,樹立目標。
-
9 # 五月果兒
十分不希望。
全年無休假,隨叫隨到,休息不能保證,身體超負荷運轉。
面對的人群都是身體不適,情緒不佳,遇到些不分黑白而沒有控制能力的人,辱醫傷醫事件層出不窮,自身安全不能保證。
工作壓力大,除了無涯的學習之路,那本就不多的休息日,還要去開學術會,要晉職稱,寫論文,做科研等等,學醫是條不歸路。
工資待遇和付出嚴重的不成正比,而且前十年都在溫飽線上掙扎,得不到該有的尊重和社會地位。
病人把錢交到了醫院,病人把氣撒到醫生身上。要求醫生救死扶傷,大愛無疆,卻不能要求有工資上的回報,否則就會有人罵你職業操守不高。這什麼邏輯!
鑑於以上種種,堅決不讓孩子學醫。
-
10 # 寧靜致夜
我和我愛人都是醫生,我倆都反對我家孩子學醫,本科畢業必須考研究生(5年➕3年)畢業以後考執業醫師,規培。要想進入好一點的三甲醫院還的讀博士。然後主治醫生,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這還不算在教學醫院,教學醫院還得進一大堆職稱。假如不進好一點的三甲醫院回小縣城基層醫院一月不到三千元錢。還要值夜班,沒有節假日。還要面對複雜的醫患關係。到了大災大難還要衝到第一線,為人民服務,然後還要被駕到道德的高度不能要過分的補助,甚至沒有補助,隨時還有生命危險,恕我自私了我不想讓你我家孩子學醫!!!
-
11 # 使用者75570423046
很正常,這個是對別的行業不瞭解所造成的,如果讓他幹別的行業,也會做出同樣的決定。哪一行都有難處,這山看那山高。
-
12 # 使用者7176075689602
我老婆04年本科畢業工資800,拿到證1300,扣完五險一金大概剩1000。然後讀研,晉級。40歲工資也就5000+。這次疫情還經常加班,全家都提心吊膽,孩子肯定不會讓她學醫了。
-
13 # 葉落的聲音A
高考分數夠高就報醫學院吧,2019年高考臨床醫學和醫學專業報考人數排第一,近二年其它專業也不好就業,工作不穩定,2019年穩定專業造多人報考
-
14 # gbop
錯,我就希望兩個孩子好好努力,以後爭取能學醫。如果他們能考過usmle,拿到執照,我一定擺上50桌酒請親戚朋友連吃三天。做醫生是光宗耀祖的職業,英語能力很重要。所以從3歲起,英語就要開始學。希望以後他們都能成為醫生。
在2018年,收入最高的專科是整形美容,平均收入高達50.1萬美元,第二名是骨科,第三名是心血管專科。而收入排名倒數第一-第三的分別為公共衛生/預防醫學(19.9萬美元)、兒科(21.2萬美元)、糖尿病和內分泌(21.2萬美元)。
-
15 # ENKO
你說的這個學醫太籠統了,沒什麼回答的價值。我認識的大內外主任有讓孩子學金融的,也有去更好的平臺當醫生的,也有出國的。平時就是一句抱怨的話,為什麼在這天天后悔學醫?我有點理解不了,是工資達不到預期還是個人不得志?還是什麼原因呢?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嗎
-
16 # 使用者9383050111145
想兒子學醫,關鍵得他有成績考上醫科臨床的本事才行呀。學醫找工作易點,但成長週期長,現在又規培三年,不易,後期回報大。父母做醫生的,資本都足夠了,下一代才經濟自由點,可以多重選擇,自然可以讓子女選擇自己的。如果是父輩都是農村的,學醫出來,當個醫生,是改變家庭甚至命運呀,起點不同。
-
17 # 言歌兒
其實學醫辛辛苦苦十年八年的學習一路走過來了,收穫了經驗收穫了知識,帶著自己的夢想,回顧曾經努力走過的路,應該也是欣慰的!畢竟十年過去,你價值得到提升,而如果去其他的行業如果不努力,也許十幾年後不比你輕鬆,最後也一無所獲呢!
-
18 # 使用者9914052281126
自己是學醫的,醫學生涯是非常艱辛的一個過程,不希望和自己一樣!但是想想學醫成就感十足,用自己學到的知識為病人解除疾苦,又是非常驕傲的事情。糾結!
回覆列表
這就是所說的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做為一個醫務工作者髒,累不說,一輩子不踫到幾個不講理的算沒說。尤其是在今天,總覺得我花錢了就得把我病治好。治好了還好,治不好事就來了。沒黑沒白,看到了,叫到了,總不能袖手旁觀呀。過去的醫生(先生)久病成醫,為給父母治病決心學醫的,都有一種信仰,為使別人不受痛苦自已決心行善。今天做為職業在踫到些頭痛事,所以不願讓孩子再受這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