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度搜不到掌元李
-
2 # 心血管黃醫生
喝酒會引發痛風嗎?
痛風是一種常見且複雜的關節炎型別,是一種由於人體內血尿酸過度升高而導致的疾病,由於尿酸過高而血液又無法完全溶解,就會導致一部分尿酸在人體一些關節及面板結締組織中析出黃白色、大小不一的尿酸鹽結晶,導致產生疼痛感。
痛風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發病急,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疼痛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最常發病的關節是大腳趾。
導致痛風的原因有很多,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嘌呤飲食、藥物等等。
喝酒會不會引起痛風呢?
會!
酒精進入人體內,需要在肝組織代謝,會大量利用血液中的水分,使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增加,導致血中的尿酸進入組織中形成結晶,加重症狀。
除了吃進去的嘌呤會被代謝產生尿酸外,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產生的尿酸佔很大的比例,酒精會使人體代謝產生的尿酸增多。酒精進入人體後會代謝生成乳酸,人體排洩乳酸和尿酸的機制類似,乳酸增多會影響尿酸在腎臟的排洩,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
啤酒中雖然嘌呤含量較少,但其中含有很多進入體內會轉化成嘌呤的物質。所以,啤酒是痛風病人最不該招惹的飲料。
關於痛風治療的指南中提到,痛風患者需要限酒,但是人體對酒精的代謝作用也不同,有些人代謝酒精很快,所以“千杯不倒”;有些人代謝酒精很慢,一杯啤酒就不行了,所以具體應該限制多少的攝入,沒有確切的數值,但是必須要強調的一點是,雖說是限酒,但是我們更建議患者戒酒, 無論是何種酒,無論飲酒多少,都是有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的。
預防痛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合理飲食,限制嘌呤攝入量,少吃高嘌呤食物,儘量選擇低嘌呤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喝慢火燉制的湯,嚴禁暴飲暴食以及吃的過多過飽,少喝或不喝甜飲料,多喝白開水,堅持鍛鍊身體。
-
3 # 生活有道
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所致,主要表現為高尿酸血癥和關節炎。而酒精會產生過多的嘌呤,所以痛風患者都是飲酒後發作,病人往往描述為在睡夢中驚醒,凌晨發作,疼痛劇烈,第一次發作可快速緩解,但比較容易反覆。該病痛起來像風一樣,來得快去得快,故名痛風。所以痛風的患者一定要嚴格禁酒,包括白酒、啤酒、紅酒都不能喝。
-
4 # 只有營養師知道
喝酒不一定會誘發痛風,但肯定會增加誘發痛風的機率,而且喝酒還能增加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誘發機率,總之對健康的威脅是不容忽略的。
誘發痛風並不僅僅是因為喝酒,還有很多方面綜合原因,例如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包括暴飲暴食、高油高脂、高糖高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缺乏運動,久坐久躺,也不能拋開遺傳因素。喝酒是一種誘發痛風的因素,但並不是每個愛喝酒的人就一定會誘發痛風,因為酒精的代謝過程中生成的乳酸可抑制尿酸的排洩,體內尿酸濃度失衡,導致血尿酸升高,而且酒精還會增加合成嘌呤的底物,嘌呤的最終氧化代謝產物就是尿酸,導致最終尿酸合成增加,因此喝酒可導致血尿酸濃度提高,但並不一定絕對導致高尿酸血癥或痛風。
喝酒可能引起脂肪肝、肥胖或高血脂,還可能增加誘發高血壓的機率,酒精的攝入對肝臟的威脅較大,酒精攝入後95%以上是肝臟處理,肝臟負荷加重,且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是有毒物質,需要快速脫氫生成乙酸,所以肝臟會把酒精當成VIP一定會首先處理酒精,擱淺其他的工作,久而久之,肝臟可能就會疏忽對脂肪的運輸,而越來越多的脂肪可能堆積在肝臟,因此就很可能誘發脂肪肝;脂肪肝也可增加高血脂機率,而因為肝臟健康程度的下降,還可能威脅肝臟對血糖的調節,甚至引起肝源性糖尿病;長期飲酒也可能增加內臟脂肪的堆積,導致肥胖,而很多研究都發現,肥胖、三高問題會增加誘發高尿酸血癥、痛風的機率。因此,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心腦血管疾病都是相伴出現的,比如有高血糖的朋友很可能就有高血脂,或有了高血脂的話也可能有高血壓,如果長期血常規都不好,高尿酸也很可能出現。
高油高脂,暴飲暴食同樣是因為很容易導致肥胖,而增加誘發高尿酸/痛風的機率;缺乏運動、久坐久躺不僅可增加誘發肥胖的機率,而且抵抗力、體質也會下降,更多的疾病會找上門來。高糖飲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誘發痛風的因素,糖類,特別是果糖的過多攝入可導致體內合成嘌呤底物量的增加,導致嘌呤合成升高,最終合成尿酸量增加,影響血尿酸濃度,很多朋友攝入過量水果、喝過濃的蜂蜜,到頭來沒想到也是成為誘發痛風的原因之一,而蔗糖也可分解為果糖、葡萄糖,所以高糖飲食,愛吃甜食也是一個隱形的影響血尿酸的問題。很多朋友愛吃海鮮,海鮮也要陪啤酒,而海鮮中嘌呤含量較高,啤酒又正好減少了尿酸的去路,這等於增加尿酸來源又減少了尿酸去路,頻繁如此可能才導致了痛風。
除了避免高嘌呤飲食外、清淡飲食,適量運動外,寒冷季節還應當注意關節保暖,·尿酸在天氣寒冷時更容易結晶、形成尿酸石,長期讓關節受涼,這可能也是更容易導致痛風的因素。
-
5 # 王旭峰營養師
喝酒可能真的能引發痛風,所以一般也不推薦高尿酸或痛風患者飲酒。 酒精(乙醇)的攝入會讓血清中乳酸濃度升高,乳酸可能會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洩,讓血液中尿酸濃度變高,而且乙醇的攝入導致合成嘌呤的底物量增加,嘌呤合成增加,嘌呤最終的氧化產物尿酸也會升高;酒精還會除溼嘌呤的代謝速度提升,嘌呤更快氧化為尿酸,短時間內也會讓血尿酸濃度升高,所以喝酒肯定是對血尿酸不利的,很多朋友會問酒又不是高嘌呤食物怎麼還不能喝,這不,不光是嘌呤的影響,酒精對血尿酸還有很多其他地方的影響,而且濃度高的白酒則酒精帶來的影響越大,而低度數一些的黃酒、脾酒它們則又屬於中高嘌呤的飲品,所以無論喝哪一種酒其實都對痛風、高尿酸患者有影響。
也有調查發現,三高、肥胖人群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患上高尿酸血癥或誘發痛風,而長期頻繁飲酒很有可能誘發肥胖、三高問題,也會增加誘痛風的機率。酒精其實是一種熱量不低的飲品,1g脂肪能分解9kcal熱量,而1g酒精就能分解出7.5kcal熱量,如果飲酒過度,同樣可導致攝入熱量高,引起肥胖;且酒精95%以上是由肝臟來處理,肝臟負荷較重,因為酒精分解產物中有“乙醛”,乙醛是一種有毒成分,無法在體內大量存在,否則會造成酒精中毒,為了更快代謝乙醛,肝臟會先拋開所有工作專心脫氫乙醛,從而擱置了其他工作,例如脂肪的運輸,脂肪運輸的載體蛋白質還會更多轉化為乙醛脫氫酶,從而肝臟中的脂肪越堆積越多,很可能引起更多脂肪堆積在肝臟,誘發脂肪肝、高血脂,肝腎代謝能力下降了,尿酸也更難代謝,也對控制血尿酸不利。
總之,已經患有高尿酸或痛風的患者不宜飲用酒精,但也不是叫大家一定要戒酒,對於普通人來說,適量飲酒也並非不行,畢竟在現代生活中,酒已經是餐桌文化之一了,飲酒能夠調節氣氛、增進感情。適度的飲酒,是每日不超過酒精攝入量(成年男性)25g、(成年女性15g),25g酒精換做是普通的酒類,大概是750ml啤酒、450ml紅酒、二兩以內白酒;也不推薦頻繁飲酒,即便飲酒量少,但每天日積月累對肝臟帶來的負荷也會越來越大,同樣很可能誘發脂肪肝,放縱也最好是偶爾的放縱,比如過年過節,每年有個三兩次就行了。飲酒對身體多項健康都不利,如可引起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來說也不利。
-
6 # 憶途813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比原來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高尿酸血癥已經成為常見病、多發病了,並且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一起稱為“四高”,我們都知道高尿酸血癥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痛風了,並且痛風發作越來越有年輕化的趨勢。
引起痛風急性發作的因素有很多,勞累、長時間運動、飲食因素等等因素。其中,飲食不當是最常見的誘因,很多痛風發作之前患者都有暴飲暴食、酗酒等原因。
所以說,喝酒是會引起痛風發作的,尤其是啤酒,啤酒中嘌呤含量很高,尤其是夏天,啤酒經常會和燒烤配合在一起,這就難免使得一次攝入太多的嘌呤,導致痛風發作。
另外,雖然說,白酒中嘌呤含量為零,但是一次飲用過多白酒會引起痛風急性發作,這個是因為白酒代謝過程中影響了正常的嘌呤代謝,使得尿酸生成過多,而排洩減少,從而導致痛風發作。
總的來說,要想避免痛風發作,飲食控制還是十分重要的,低嘌呤飲食是避免痛風發作的重要因素,海鮮、啤酒、動物內臟、火鍋等高嘌呤食物儘量避免。
-
7 # 冬青也開花
喝酒會引發痛風,尤其是喝啤酒。
因為啤酒是高嘌呤食物,會誘發痛風發作。如果再加上海鮮更是雪上加霜。據相關醫生說,大量飲酒,皆會使血尿酸水平增高,出現痛風症狀。那白酒也別喝了。
如果已經痛風了,實在戒不了酒,經常到醫院風溼科看看那些痛風病人,能幫助你下決心。
若為生命故,喝酒皆可拋。
-
8 # 陳舟醫生
啤酒或蒸餾烈酒,經常吃富含內臟的食物(如,肝臟、胸腺或胰臟)等不良飲食習慣會影響痛風發作的發生率。含脂肪的膳食與誘發痛風發作有關。具體可參閱文章:Engagement of fatty acids with Toll-like receptor 2 drives interleukin-1βproduction via the ASC/caspase 1 pathway in 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 crystal-induced gouty arthritis.Arthritis Rheum. 2010;62(11):3237.
痛風患者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肥胖和體重增加似乎是新發痛風的危險因素,而減輕體重可降低風險。因此,建議痛風患者,尤其是超重者,接受膳食指導,指導應強調熱量限制,允許增加蛋白質的比例,用複雜碳水化合物代替精製碳水化合物,並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膳食中增加的蛋白質應該來自低脂乳製品,也可來自植物來源的蛋白質,而不是紅肉或魚類。應避免經常攝入含糖飲料和食物以及含有果糖的飲料。
2.酒精再次強烈建議:痛風患者應限制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的攝入。人們早已認識到攝入酒精飲料會增加急性痛風的風險,已在幾項研究中證實了酒精帶來的痛風風險,無論患者飲用的是啤酒、蒸餾酒還是葡萄酒。
不怕痛的人可以使勁吃,使勁喝酒,以此來證實上面的觀點是否正確。
(請勿模仿)
-
9 # 吳建平營養師
有資料顯示,高尿酸血癥患者,每攝取10克酒精,痛風風險就會上升19%。平均每天攝入15克以上的酒精,即便跑步鍛鍊的距離完全一樣,痛風危險就已經達到完全不喝酒者的2倍。進一步分析發現,同樣的10克酒精量,啤酒則上升19%。
所以建議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不要喝酒為宜。
從飲酒與健康的角度講,喝酒不僅僅能引發痛風的風險,喝酒還會增加其他疾病的風險。比如說,大量飲酒可造成腸黏膜的損傷及肝臟功能損害,從而影響幾乎所有營養的消化、吸收和運轉。大量飲酒還可能會引起胰腺炎,造成胰腺分泌不足,從而影響蛋白質、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過量飲酒還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總之,從健康的角度,喝酒要有一定的節制才對。
在現實生活中,痛風的患者常伴有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動脈硬化等疾病。痛風病人飲食要三低三忌。三低三忌通常是指低熱量、低脂肪、低鹽、忌高嘌呤食物、忌菸、忌酒。高嘌呤飲食並非是痛風的病因,但大量攝取嘌呤可使細胞外液尿酸水平迅速發生變化而成為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誘因。因此減少富含嘌呤食物的攝入,對於防止或減輕痛風急性發作 ,減輕尿酸鹽在體內的沉積,預防尿酸結石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對痛風的防治十分重要。
-
10 # 骨科王健醫生
痛風是關節病中的一種。有些人在喝酒之後,會感覺到關節疼痛,出現一些痛風的症狀。那麼,喝酒真的會引起痛風發作嗎?
喝酒時,酒精進入體內會發生反應,酒精透過一些反應會產生乳酸,而乳酸會影響尿酸的排洩,從而使得體內的尿酸含量升高。喝酒後會痛風發作與尿酸含量有關。痛風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如果排除其他疾病,前者是由先天性嘌呤代謝紊亂或者尿酸排洩障礙引起的。
後者則是由於一些疾病、藥物導致尿酸排洩減少或者尿酸生成增多引起的。導致尿酸生成增多的原因可能是骨髓增生性疾病或者腫瘤化療,而導致尿酸排洩減少的原因可能是腎臟疾病。
痛風者大多是中年男性。患者在疾病發作前可能會感覺到疲乏、全身不適,有時還會感覺到關節刺痛。如果疾病在深夜發作,患者會因為關節的疼痛而難以入睡,而且疼痛會加劇。再經過半天的時間後,患者會有撕裂、刀割或咬噬的感覺。受累的關節以及周圍的組織會有炎症症狀(紅腫熱痛),關節活動受到限制。大概在幾天後,這些症狀會得到緩解。有些患者還會有全身症狀(比如:發熱、寒戰、頭痛、心悸和噁心等)。
痛風發作一段時間後會自行緩解,然後進入無症狀的間歇期。處於這個時期的患者一般在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比如:幾個月)後復發,發作的頻率越來越快,而且症狀持續的時間也更長了,症狀也更加嚴重。受累的關節越來越多。少數患者是沒有間歇期的。
另外,患者可能會有腎臟病變。如果是慢性尿酸鹽腎病,則患者在晚上的時候會感覺到尿量增加了。如果是尿酸性尿路結石,患者可能沒有相應的症狀或者感覺到腎絞痛、血尿、排尿困難、泌尿系感染、腎盂擴張以及積水等。如果是急性尿酸性腎病,則患者的尿量較少且尿中有尿酸晶體,其腎功能衰竭。
總結一下,喝酒會導致會阻礙尿酸的排洩,從而導致痛風發作。所以酒不能喝多了。以上還提及痛風的症狀,有以上症狀的患者,需要儘早去醫院檢查治療。
-
11 # 醫患家
喝酒是會誘發痛風的,痛風患者均應該戒酒。
所謂痛風,是由於血尿酸增高導致組織損傷的一種異質性疾病。尿酸的升高,主要是由於嘌呤代謝障礙及(或)尿酸排洩減少。人體進食的食物中嘌呤代謝產生的尿酸約佔20%, 自身細胞新陳代謝產生的尿酸佔80%。各種酒雖然都不是高嘌呤食物,但可以導致尿酸合成增多,排洩較少,導致血尿酸明顯升高,誘發痛風的發作。酒精的代謝產物是乳酸,乳酸的代謝機制和尿酸接近,可以競爭性抑制尿酸排出,導致體內尿酸的升高。所以痛風患者應該戒酒。
研究發現,酒精攝入量與痛風發病風險呈劑量效應關係,當酒精攝入量≥50 g/d時,其痛風發病風險比不飲酒者高153%;每日飲啤酒373 g者比不飲啤酒者的痛風發病風險高49%;而飲用烈酒將增加15%的痛風發病風險。
另外,不同的酒類對尿酸影響不同,對尿酸影響從大到小的順序:陳年老酒、啤酒、黃酒、白酒、紅酒。所以對於痛風患者,均應該戒酒,如果實在酒癮控制不住的,最多可以少量喝點紅酒。
-
12 # 慶好中醫
痛風患者如果飲酒,不管是白酒、啤酒或是其他的酒類都可能會引起痛風的反覆發作,有的患者在夜間飲食飲酒之後,半夜就會出現痛風的急性發作,這是由於酒類中含有高嘌呤,從而使血中的血尿酸水平急劇升高,引發痛風的發作。
另外酒類代謝產生的乳酸也會抑制尿酸的排洩,所以說痛風的患者是禁止飲酒的,不管是白酒和啤酒,只要是含有酒精對於再次引發痛風的效果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主要是在於酒精量的多少,而非酒類產品的型別。酒精因為其代謝產物是乳酸,會競爭性的抑制尿酸的排洩,除了酒類之外,在生活中含果糖高的飲料和食物對尿酸的代謝也有很大的影響,也要適當控制。
-
13 # 南方健康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由於蛋白質中的嘌呤代謝失調,使血液中尿酸含量增高,尿酸鹽逐漸沉積於關節、軟組織、軟骨、腎臟等組織內,從而出現高尿酸血癥、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痛風石沉積、慢性關節炎、關節畸形,以及腎實質病變、尿酸結石等病變。
-
14 # 小象說腫瘤
喝啤酒容易導致尿酸高,就是俗稱的痛風(尿酸高不等於痛風,詳細自己百度),但是已經痛風了,就不能喝酒,包括海鮮都是嚴禁的,少吃肉多吃菜,過健康的生活,能有效控制尿酸。
-
15 # 痛風醫師
會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酒文化貫穿始終,不論是親朋好友的聚會,還是剛剛過去的春節,酒在人們的生活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對於痛風患者來說,酒卻是“隱形殺手”,因為喝酒後會使尿酸升高,有很多患者就是在大量飲酒後導致痛風發作的。
那麼,哪種酒是痛風患者最不能碰的?哪種酒的嘌呤含量最高呢?科學機構根據調查研究作出此項排列:
-
16 # 使用者3654376873016964
喝酒會引發痛風
痛風重要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癥。尿酸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人體自身生成和從飲食中攝入。尿酸生成過多或者排洩減少就會引發痛風。飲酒會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要吸收大量的水分,使血濃度加強,使得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其次,酒精在體內會代謝為乳酸,能抑制尿酸由腎臟排洩。還有喝酒的時候會進食高嘌呤的食物,酒可以加快嘌呤的代謝,誘發體內血尿酸水平增高,引起痛風發作。
患上痛風的人要積極進行治療,痛風分為不同的階段,在痛風急性發作時期,這時給患者帶來的病痛是很大的,患者要立即止痛,可以選擇服用止痛藥,緩解病痛。在痛風間歇期,患者需要用藥控制尿酸,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的藥和促進尿酸排洩的藥兩大類。痛風這種病和糖尿病一樣,也會引發一些嚴重的併發症,患上了痛風要及早治療。
痛風患者還要注意飲食,控制食物的熱量,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限制蛋白質的攝入,減少脂肪的攝入,多吃鹼性食物,多喝水。痛風患者也要適當進行運動,控制體重,肥胖者要減肥。
-
17 # 痛風醫生劉良運
有些人喝了一輩子酒卻沒有發作痛風,有些人一喝酒就關節紅腫熱痛。不是每個人喝酒都會痛風,但是,如果您尿酸高或是已經有痛風發作,確實需要注意飲酒造成的痛風急性發作的風險。因為喝酒確實能抑制尿酸排洩和增加尿酸生成,導致尿酸增高,尤其是每日飲酒或酗酒之人更要注意。
我在門診遇到的痛風患者中,有73%的成年男性痛風患者都有飲酒史,這其中82%的患者都因酗酒導致痛風急性發作。這些有飲酒史的痛風患者就診時常問的問題包括這些:
醫生,我得了痛風還能喝酒嗎?
醫生,我有酒癮,可不可以少喝點酒?
醫生,啤酒嘌呤含量高,我喝白酒行不行?
醫生,聽說喝紅酒不會痛風,我可不可以喝?
醫生,我平常應酬多,不喝酒沒辦法交際,可不可以少喝點?
飲酒為什麼能誘發痛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其中的機制與原因,同時瞭解哪些酒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影響大。
酒的嘌呤含量到底高不高?能夠引起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誘因有很多種,不僅僅是飲酒。比如長途步行、扭傷、鞋不合適等,比如高嘌呤飲食、高果糖飲食、高鹽飲食等,還有飢餓、疲勞、受涼等,這些都是導致痛風發作的原因。
飲酒也是誘發痛風急性發作的因素之一,酗酒對痛風的影響可能要比飲食嚴重得多,尤其是白酒、啤酒和黃酒。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酒中的嘌呤含量嗎?
我們都知道,一旦患上痛風性關節炎,人們首先擔心的還是日常飲食中的嘌呤含量。酒的嘌呤含量到底高不高呢?
蒸餾酒:通常是透過蒸餾冷凝後的酒,主要包括白酒、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金酒、朗姆酒等,一般酒精度超過30%。發酵酒:也被稱為釀造酒,透過發酵而不是蒸餾製成,包括黃酒、啤酒、葡萄酒、果酒、馬奶酒和醪糟等,一般酒精度在3~18%左右。配製酒:包括露酒和調配酒,主要有竹葉青、蛇酒、虎骨酒、參茸酒、麝香酒和雞尾酒等,酒精度根據配製酒的度數不同而不同。不同的酒,嘌呤含量有不同。尤其是蒸餾酒和發酵酒,因為其製作工藝的區別,其嘌呤含量也有天壤之別。“酒是糧食精”,但是不會“越喝越年輕”。劉醫生在這裡所表達的是酒是糧食釀造的,那麼蒸餾酒經過蒸餾後,其嘌呤含量就非常低;但是發酵酒因為是發酵而成,其嘌呤含量濃縮,所以就顯得比較高。
就拿我們日常所經常喝的幾種酒來做比較:日式燒酒嘌呤含量幾乎為0,威士忌嘌呤含量為0.1mg/100g,白蘭地嘌呤含量為0.4mg/100g,白酒嘌呤含量為2mg/100g,葡萄酒嘌呤含量為5mg/100g,啤酒嘌呤含量為79.3mg/100g,黃酒嘌呤含量為25~150mg/100g。從這其中看,啤酒和黃酒則屬於中高嘌呤飲料。
那麼從痛風的飲食禁忌來看,似乎確實是白酒和紅酒嘌呤含量低,可以飲用;而啤酒和黃酒嘌呤含量中等,可以適量飲用。
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啤酒和黃酒不僅嘌呤含量較高,而且酒精度數較低,那麼很容易造成多飲的情況發生。比如一瓶啤酒一般在500~700ml,那麼飲用一瓶啤酒就可能攝入了300mg以上的嘌呤,造成嘌呤攝入超標。
嘌呤攝入超標會造成什麼情況呢?我們都知道,人體有20%的嘌呤是外源性嘌呤,也就是透過飲食攝入的嘌呤。而攝入過多的嘌呤,就會導致尿酸生成過多,從而造成血尿酸升高。
從嘌呤的角度而言,啤酒和黃酒是不適合痛風患者飲用的,因為其嘌呤含量較高,而且容易攝入過多,導致關節、滑液、軟骨尿酸鹽水平突然升高,從而引起尿酸鹽結晶沉積及痛風發作。
酒中的酒精更能影響痛風發作其實,撇開酒中所含的嘌呤不談,其所含的乙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酒精對痛風患者的影響要更大。事實上,不少痛風患者的急性痛風發作,也是在酗酒之後發作。而這種影響,要比高嘌呤飲食或者高果糖飲食更為突出。
為什麼酒精能夠誘發急性痛風發作呢?其中原因主要是以下五個方面:
乙醇代謝讓血乳酸濃度增高,而乳酸可以抑制腎小管分泌尿酸,降低尿酸的排洩;研究表明,如果血清中的乳酸水平較長期持續高於20~25mg/dl以上,則腎臟對尿酸的排洩量明顯減少。乙醇代謝能夠促進腺嘌呤核苷酸轉化,除了吃進去的嘌呤會被代謝產生尿酸外,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產生的尿酸佔很大的比例,酒精會使人體代謝產生的尿酸增多。乙醇代謝能讓血液的酸鹼度下降,降低尿酸溶解度,促使尿酸鹽析出晶體,誘發急性痛風發作。乙醇代謝能讓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增加,乙醇進入人體內,需要在肝組織代謝,會大量利用血液中的水分,使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增加,導致血中的尿酸進入組織中形成結晶,加重症狀。乙醇代謝能導致人體出現脫水,從而導致尿液濃縮,尿酸濃度增加,容易誘發痛風發作。這四個方面的原因告訴我們,酒中的乙醇可以造成尿酸排洩減少、合成增加、尿酸鹽析出晶體、關節處尿酸鹽脫落。
我們可以來看一項涉及4.3萬名高尿酸血癥患者的研究,證明痛風的發病風險隨乙醇的攝入量增加而增加:
每天喝一杯酒的人,痛風風險能增加16%;每天喝3杯酒的人,痛風風險增加58%;每天喝3杯以上尤其酗酒的人,痛風發作的風險增加264%。
而另一項研關於痛風的發病風險與乙醇攝入的關係研究表明,痛風的發病風險與每日攝入乙醇量有著正增長的關係:
每日攝入乙醇量0.1~4.9g,痛風風險較不飲酒者增加1.09倍;攝入5.0~9.9g,痛風風險增加1.25倍;攝入10~14.9g,痛風風險增加1.32倍;攝入30~49.9g,痛風風險增加1.49倍;攝入15~29.9g,痛風風險增加1.96倍;攝入≥50g,痛風風險增加2.53倍。
以上研究都都表明了,酒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尤其對於有酒精依賴症的痛風患者和反覆發作的痛風患者而言,酒精的風險度會更高。
而從酒精度的角度來看,白酒、洋酒等蒸餾酒是不適合痛風患者飲用的。特別要提出的是,不要以為洋酒沒有風險,長期飲用威士忌類含鉛的酒或使用鉛製作的酒容器,因鉛可明顯抑制尿酸分泌,可使痛風的發生風險增加。
飲酒時這幾種狀態同樣引發痛風前面劉醫生從嘌呤、乙醇含量等方面介紹了啤酒、黃酒、白酒、洋酒等酒對於痛風患者的影響。我們可以小結一下:
嘌呤含量而言,飲酒引發痛風的風險為:陳年黃酒>啤酒>清型黃酒>葡萄酒>白酒>洋酒。酒精含量而言,飲酒引發痛風的風險為:醬香型白酒>濃香型/清香型白酒>洋酒>黃酒>紅酒>啤酒。除此之外,喝酒時候的狀態,也會影響或造成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導致痛風發作的原因有時候並非是孤立的,可能是多種誘因同時結合出現。尤其是喝酒時和喝酒後出現的身體情況,也同樣對尿酸的排洩和生成造成了影響。我們一起來看看。
飲酒時的飲食:人們在喝酒時,常常會食用高嘌呤、高蛋白或高脂肪的飲食,也就是大魚大肉、燒烤、火鍋等,這樣也容易攝入大量的嘌呤食物,引起血尿酸水平迅速波動。飲酒時的狀態:有些人在喝酒時,容易在飢餓狀態大量攝入酒精,而飢餓可以導致自由脂肪酸、乳酸等有機酸增多,對腎小管分泌尿酸競爭性抑制,導致尿酸排洩減少。飲酒後的狀態:有些人在飲酒後,對於自己行走等行為不在意,而容易出現外傷等情況,外傷也是誘發痛風發作的因素之一;飲酒後四肢末端體溫也可能更低。酗酒後的情況:酗酒容易導致身體出現興奮狀態,出現通宵玩樂或者失眠等情況,睡眠不足、身體代謝紊亂也是誘發痛風發作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說,除了酒的品類外,飲酒時的飲食、飲用量、個人身體情況等,也都是誘發痛風發作的風險。
痛風患者可以喝酒嗎?能喝哪種酒?“世上有十惡,酒算其中一。往往醉誤事,過量傷身軀。”陶淵明的《戒酒詩》中就如此提到過。事實上,飲酒對於人們的生活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大量飲酒能傷害大腦,造成慢性酒精中毒,記憶力減退、中風、腦溢血等情況出現;大量飲酒能傷害口腔,造成口腔癌、口唇癌、味覺障礙;大量飲酒能傷害骨骼,造成急性痛風、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骨折、骨性關節炎等;大量飲酒能傷害肝臟,造成酒精肝、肝纖維化、肝癌等;大量飲酒能傷害胃腸,造成胃炎、胃潰瘍、腸炎、結腸癌、直腸癌等;大量飲酒能傷害胰腺,造成急性胰腺炎、糖尿病、胰腺癌等;大量飲酒能傷害心臟,造成心肌炎、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心臟病等;大量飲酒能影響生育,造成嬰兒畸形、先天性心臟病、酒綜合徵等。對於不少有酒癮的痛風患者而言,儘管飲酒能造成痛風的風險發生,但是仍然止不住還是要飲酒。劉醫生的建議是,如果實在是戒不掉酒或者出現有需要喝酒的情況,還是要有選擇、限量地喝酒。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推薦總體飲酒量:
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單位/日,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單位/日(1個酒精單位相當於ABV12%的紅葡萄酒145mL、ABV 3.5%的啤酒497mL或 ABV 40%的蒸餾酒43mL)。
分清楚哪種酒對痛風的影響大:所有的酒對痛風患者都有影響,但是也有先後順序。那就是啤酒>黃酒>白酒>洋酒>紅酒。啤酒的嘌呤含量高,與痛風發病的相關性最強;而且啤酒酒精度低,容易豪飲;啤酒常常與海鮮、肉類一同飲食,兩者共同作用較強。黃酒嘌呤含量最高,但是酒精度較高,飲用量受限制。白酒和洋酒酒精度高,也可以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分清楚什麼時候不能喝酒:一般來說,所有痛風患者都要嚴格限酒,尤其是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尿酸未能被及時控制的痛風、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期的痛風患者,還是不能喝酒。如果您在使用消炎鎮痛的藥物如秋水仙鹼、非甾體抗炎藥或糖皮質激素,使用降尿酸藥物如別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馬隆,此時也應該完全避免酒精的攝入。如西樂葆、萘普生、扶他林等藥物與酒精混合服用時會引起潰瘍、胃出血、肝損傷等副作用。分清楚能喝的酒可以喝多少:從前面我們可以知道,啤酒、黃酒、白酒、洋酒這四種酒是不適合痛風患者飲用。但是適量飲用紅酒不增加痛風的發病率,一般來說可以在非發作期和非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期飲用,但不超過150ml/天的紅酒量。有些痛風患者認為喝藥酒可以祛風除溼,但是藥酒本身的酒精度較高,攝入顯然不利於健康;也有些痛風患者認為米酒、醪糟等酒精含量較低,劉醫生認為可以適量飲用,一般不超過100ml/天。分清楚喝酒時的配菜和狀態:雖然劉醫生認為不需要嚴格低嘌呤飲食,但是每日嘌呤飲食還是需要在300mg以內。喝酒的時候儘量避免內臟、海鮮、濃肉湯、烤肉等高嘌呤食物;喝酒前注意身體不要處於飢餓狀態,儘量避免空腹飲酒或者睡前、感冒時飲酒;喝酒後保護好關節不受傷和不受涼;喝酒後注意休息與大量飲水,不要通宵玩樂。總結:痛風患者儘量不要喝酒,無論是什麼酒,因為其含有的酒精與嘌呤,都對尿酸生成和排洩造成影響。尤其是在服用藥物治療期間,也會出現對酒精的反應。如果想妥善治療痛風,戒酒為上上策。
-
18 # 黎醫生談健康
對於已經存在痛風的人群來說,飲酒可以誘發痛風再次急性發作,而對於沒有出現痛風,但已經存在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來說,飲酒會誘發尿酸升高,有誘發痛風發生的風險。總體來說,飲酒與痛風有一定的相關性,對於已經出現了痛風的人群來說,應儘量避免飲酒,以免誘發痛風再次發作。
痛風與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其發生的前提事我們血尿酸水平升高超過飽和度,出現結晶析出並沉積在關節、皮下、軟組織等部位,誘發炎症反應所導致。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痛風與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但並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癥患者都會出現痛風,根據統計,約1/3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最終會出現痛風,隨著血尿酸水平的升高,發生痛風的機率也會相應的增加,所以,對於痛風的防治,重點在於控制我們機體的血尿酸水平,減少尿酸鹽結晶的析出和沉積,並促進已形成的尿酸鹽結晶溶解和排出。
在痛風的誘發因素中,常見的原因主要有高嘌呤食物、飲酒、劇烈運動、突然受涼等,飲酒誘發痛風發作的機制主要有:①酒精會直接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出,引起尿酸水平升高,誘發痛風發作;②酒精會引起乳酸升高,乳酸同樣會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出,進而引起尿酸水平升高,誘發痛風發作;③一些酒類,如啤酒、黃酒,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嘌呤化合物,飲用後會引起尿酸生成的增加,進而誘發痛風發作。
所以,我們建議存在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患者,應儘量避免飲酒,特別是在痛風急性期,應嚴格忌酒,如果處於痛風緩解期,難以戒酒者可適當飲紅酒,但應避免飲啤酒和黃酒。痛風患者還需要注意儘量少吃高嘌呤食物、多飲水、適當運動、注意保暖、控制體重、規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態。我們在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的同時,也要注意使用降尿酸藥物,以穩定控制尿酸水平,促進尿酸鹽結晶的溶解和排出,減少痛風再次急性發作和併發症發生的風險,提高生活質量。
關注@全科掃地僧,獲取更多健康知識。
-
19 # 霍體清
經常喝酒對痛風會有什麼後果?
前些年,很多酒場上的勇士都得了糖尿病、痛風這類代謝病。喝酒很傷肝,肝有問題,就影響到嘌呤的代謝,嘌呤代謝紊亂,尿酸就高,尿酸高,就有尿酸鹽形成,這些尿酸鹽沉積在腎臟和末梢關節裡,就出現了疼痛和腎結石,甚至更嚴重的併發症。
-
20 # 波波醫生說健康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酒變得越來越常見。
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機體出現諸多健康問題,如酒精性肝炎、胃炎等,也會導致和加重高血壓等疾病。
現在痛風越來越常見,對於喝酒的人群,他們比較關心喝酒會不會導致痛風,因為痛風和高血壓一樣,屬於不可治癒性疾病,且控制不好會帶來諸多不良後果。
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喝酒和痛風的關係。
1、常見的痛風
痛風是一種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代謝性疾病,這種病多在中老年後發病,男性多見,女性少見,且女性若發病則多在絕經後。
這種病突然發作,並在深夜常因疼痛而驚醒,疼痛相當劇烈,難以忍受,相較於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更加厲害,並伴有區域性腫脹、發熱、面板呈暗紅色等症狀。
病變部位以第一腳趾的蹠趾關節最為多見,其次是踝、手指、腕等小關節,而肩、髖及脊柱等大關節極少發病。發病關節多為非對稱性,早期以單關節多見,以後發展為多關節病變。
化驗室檢查以血尿酸升高(男>7mg/ dl,女>6mg/ dl )為重要診斷指標,伴有白細胞升高,血沉加快。
2、喝酒引發痛風
喝酒會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嗎?早在十幾年前,這個觀點已經得到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中的一篇文章證實。研究表明,酒精進入人體內後,會生成乳酸。乳酸透過“爭奪”排洩載體一尿液,會阻礙腎臟內的尿酸排洩,引起高尿酸血癥。高尿酸的人容易出現包括痛風性關節炎在內的痛風症狀。所以,限酒是有效控制痛風的辦法。
另外,哈佛醫學院學者的研究文章也為這個說法提供了可靠的證明。他們的這項研究,物件是沒有得過痛風的中老年男性。研究持續了十二年,包括了四萬七千多名參與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驗證痛風發作是不是確實和飲酒有關。研究結果充分證實了痛風發作和飲酒的關係。一聽三百五十五毫升的啤酒,含有酒精12.8克。一杯一百一十八毫升(半紙杯不到)的葡萄酒,含酒精12.8克。一小杯四十四毫升的烈酒,含酒精14.0克。根據這項研究,每天喝進去10.0到14.9克酒精,痛風危險都會明顯升高。而且,酒喝得越多,危險就越大。比起不喝酒的人,那些每天喝進去50克以上酒精的人,痛風危險要增加2.5倍。
喝酒與痛風的關係中西醫解釋殊異歸同。中醫認為痛風的病理基礎為痰溼內蘊,酒能助溼生痰而誘發痛風急性發作;西醫則認為痛風的病理基礎為高尿酸血癥。由於有機酸排洩都經過共同的近端小管陰離子轉運途徑,糖代謝中的丙酮酸轉向形成乳酸。乳酸為尿酸排洩的競爭性抑制物,可阻礙尿酸鹽的運轉。因此使尿酸排洩減少,引起血尿酸急劇升高。同時乳酸的增加導致血液 pH 降低,導致尿酸鹽結晶析出沉積在關節腔,激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3、痛風的治療
目前痛風治療包括兩方面內容——治療痛風發作時的疼痛和炎性反應,對於痛風主要有藥物治療法和飲食治療法兩種方法。患者一定要忌酒,不要吃高嘌呤的食物,例如豆類、板栗、花生、動物內臟、海貨,還有就是河蝦類、肉類食品、菠菜等。一般來說,牛乳、生雞蛋等嘌呤的含量較低可以食用,還可選擇大米、玉米、小麥、高粱、燕麥等偏鹼性食物或者冬瓜、黃瓜、南瓜、絲瓜、苦瓜、捲心菜、梨子、西瓜、葡萄等鹼性蔬菜水果。
患者每天飲水最好超過2000毫升,透過排尿,促使血尿酸排洩。肥胖是痛風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所以過度肥胖者應適當減輕體重。痛風患者常出現痛風石,不僅嚴重影響肢體外形,甚至會導致關節畸形、功能障礙、神經壓迫、面板破潰、竇道經久不愈,須接受手術治療。
寫在最後:波波醫生身邊有許多朋友,在確診患有痛風后,因為工作應酬的原因,仍然喝酒,導致血尿酸控制不理想,進而出現關節變形、跛行。這真的得不償失。我希望大家重視自己的健康,不要為了應酬或其它的一些原因透支自己的健康,因為身體健康才會讓你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回覆列表
關於痛風喝酒的人很值得我思考,凡是痛風的患者要喝酒
就喝茅臺酒(高度酒);啤酒可能加重痛風病變(是否茅盾) 。本人曾治療不少的痛風患者,都有不少的緩解和效果,你知道我用什麼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