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天地遊
-
2 # 南襄先生
因為項羽很猛啊。那是秦末年,名將輩出的年代,但幾乎所有名將都在項羽手下吃過虧。當時秦國餘威尚在,打的要復興的六國幾乎無還手之力,眼看六國就又要再次滅亡了,是項羽擊破了秦國的不敗神話。
項羽出現在哪個戰場,哪裡就所向披靡,劉邦幾次差點死在他手裡。到死都沒人敢正面肛他,是彭越、韓信、韓王信、英布等等這些所有人合力才把他“逼”死,注意是逼死的。歷史上這麼牛的人,可能也就他、岳飛和霍去病了。
只可惜這個人政治方面真是太弱智了。不過想想也是,這麼牛的人,會驕傲自滿、目中無人也是理所應當的吧。生存理念是不服就幹,要那些陰謀詭計又有何用呢
望君採納
-
3 # 人類五千年
不以成敗論英雄。什麼是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骨子裡有著英雄氣概的人。是熱情真誠、剛直勇敢、光明磊落、禮賢下士,對於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對於自己的理想勇於追求的人。項羽更加擁有這種骨子。這種英雄的骨子是不會因為英雄的消失而消失的,反而歷久彌新,令人敬佩。
而且,項羽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還因為他懂感情,重感情。對於一個能主宰一時而不懂愛的人,是不完整的,至少不能令我折服。項羽與虞姬的故事轟轟烈烈,感人至深。在這樣一份英雄與美人的真感情面前,塵世的是是非非是否顯得渺小、庸俗了呢?這也是英雄最真最感人的一面。
我甚至有一個荒唐但又自覺有理的想法。
項羽當時在江邊自刎只是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麼?
還有虞姬,自己心愛的人死了,活有何趣,死又何憾?真感情的項羽是自己為了真感情而死,死得悲壯,死得偉大。豪傑爭權算什麼?在我心裡,遠比不上那不虛此行、感天動地的愛情來得純潔、偉大。為情而死,也許在別人看來是“目光短淺”,但能理解並擁有這種感情的,世間又有幾人呢?
我理解項羽,支援項羽,歷史也會記住他。
所以我的觀點是,他是英雄
-
4 # 馬期門讀歷史
項羽是我們熟悉歷史的中國人都特別喜歡的英雄人物,哪怕不熟悉歷史,也多少聽到過些關於項羽的故事或詩句,我們讀過文章: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也讀過: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總的來說,1、項羽有故事;2、項羽有真情;3、項羽曾經到達過人生巔峰;4、最後是項羽輸了,我們同情他,他有悲情色彩。
我們人類自出現以來就喜歡故事,兒童最明顯,喜歡聽各種各樣的故事,他們和我們成人一樣,能在故事裡學到很多東西,也可以在故事中找到自我,這感覺很爽。我們也因為聽了同樣的故事,獲得這個團體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越是情節曲折的故事越是能吸引人。說到底,就是每個人都有故事思維。
項羽有真情,看過電影《霸王別姬》的人都瞭解這種感覺,項羽有時會有婦人之仁,這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輕蔑評價,歷史上的英雄如果太絕情,太冷酷,太殺伐果斷,顯得不可愛,不真實,反而是項羽這樣,會為自己的女人而流淚的英雄著實不多。項羽同樣對自己的坐騎烏騅馬充滿真情,眼見自己身臨絕境,他死意決絕,因愛惜自己的馬,竟然只讓船伕拉馬過河,馬同樣也似乎通人性,以跳江迴應,這是知己也會有的真情,讓人感動,哪怕過了兩千年,真情依然是我們嚮往的。
項羽有過值得稱讚的人生巔峰。他年幼碎叔父起兵,在宋義軍中殺掉宋義,很快打到鉅鹿,諸侯作壁上觀,他雖人少,但勇氣可嘉,氣勢如虹,破釜沉舟獲得大勝,俘虜數十萬秦軍,諸侯見項羽,跪地膝行,可見其威勢。一路西行,來到咸陽,號稱“西楚霸王”,天下諸侯紛紛伏首稱臣。這是兩千年封建社會最高的目標,項羽年輕時已達到。
項羽是失敗者,我們同情失敗者。他的失敗我們很同情,也很惋惜,替他著急。歷史雖不能假設,而人們偏偏喜歡發揮想象,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架空歷史小說。我們總是喜歡說,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便殺了劉邦,歷史會不一樣。如果項羽在彭城打敗劉邦後能緊追不捨,歷史會不一樣。如果在鴻溝協議之後項羽多一個心眼,有防備,歷史會不一樣。這雖然不可能,但引起我們更多的想象,回味無窮。
項羽是個符號,讓勝利者可以學習借鑑,引以為戒。讓失敗者,感同身受,更加釋懷。
他是個傳奇,我們常常會想起。
-
5 # 大漠書生
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西楚霸王項羽,儘管是個悲劇性的歷史人物,儘管他身上有著一些不完美的缺點,儘管距離項羽的生活時代已經過去兩千多年了,但是,這都不足以影響人們對西楚霸王的崇敬和偏愛。諸如“破釜沉舟”、“霸王別姬”、“霸王舉鼎”、“鴻門宴”、“十面埋伏”、“楚河漢界”的典故,可謂婦孺皆知,家喻戶曉,關於西楚霸王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津津樂道,廣為傳頌。
項羽所處的時代正是秦漢交替的大動盪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秦朝末年,由於秦二世殘暴腐朽,造成天下蒼生無窮無盡的災難。大澤鄉陳勝率先揭竿而起,各地紛紛響應,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紛呈的歷史話劇。項羽,就是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中,應運而生的一位驚天動地的大英雄,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鉅鹿大戰他破釜沉舟,孤軍奮戰,大敗秦軍,在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無人可比的卓著功勳,稱得上是一位劃時代的傑出英雄人物。他為人率直,毫不做作,他身先士卒,憐惜士卒,注重情義,懂得以天下蒼生為重。這都是項羽身上褶褶生輝的閃爍光芒和優點集中體現。也是他的敵人終其一生也無法企及的獨有人格魅力,更是千百年來被世人追思緬懷,崇拜敬仰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惜項羽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目光短淺,策略錯誤,加之燒殺破壞,喪失了人心,導致兵敗垓下,烏江自刎。令人無不為之扼腕嘆息。
-
6 # 自信的petter
項羽,一個典型的貴族,雖然他的楚當時已經敗落,項羽完全憑自身的個人魅力和能力打下一片天空,建立起自己的霸業。
這樣一位高顏值,高武力,高出生,高能力再加上美女虞姬的加持,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他的身上可以寄託大部分人的英雄夢。而悲情的結局更加能取得人的共鳴。
反之,他的對手劉邦,一個最不入流的小官,亭長,無長相,無出生,無背景,無武力,智商也不出眾,竟然打敗了人們心目中大英雄,讓人大跌眼鏡,這是好多人一直耿耿於懷的。正是這樣巨大的反差,在許多文學作品中劉邦的形象很糟糕,項羽的形象很高大,給人一個感覺劉邦就是小人得志。所以項羽一直被人們記住,不但如此,感覺還在不斷被美化中!
-
7 # 92麗哥
第一,是因為項羽的勇猛。以及滅秦的功績。同時,他也是爭議性人物。一方面大家惋惜項羽的不幸。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他最終雖然失敗了,但是“自刎烏江”的勇氣也是世人所稱讚。另一方面,大家也怒其不爭。心慈手軟放過劉邦,自傲自大不善於納諫,因為虞姬最後英雄氣短。從哪個方面來說,除了武力,與劉邦相比,他都不具備帝王的條件。
第二,文學作品以及影視作品的渲染作用。氣拔山河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可以說,項羽雖然是個悲劇人物,但是他的勇猛,他的不幸,也是世人同情以及歷代打江山者的借鑑。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無一不具備同一個特性:忍常人之難忍。可以忍辱負重,可以伏低做小,可以忍一時之氣。
第三,在歷代統治者看來,項羽雖然悲劇,但是他的失敗之處也正是統治者需要借鑑的地方。就連史記裡面記載的,司馬遷透過敘述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他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於這一鴻篇鉅製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
8 # 大秦書生學歷史
項羽,滿足了古今中外所有人對英雄的幻想。
他身世顯赫,名將世家鎮西楚;
他武功蓋世,縱橫天下無敵手;
他相貌堂堂,儀表威嚴傳天下;
他功績滔天,推翻暴秦第一人;
他有情有義,美女虞姬伴身旁。
然而,他又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從古至今,欽佩者有,唾棄者亦有,李易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毛主席“不可沽名學霸王”。
京劇裡有著名的霸王別姬,象棋裡的楚河漢界,成語裡的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無不是與他息息相關。
他的對手也都是名傳千古的人物,從千古一帝秦始皇,到斬白蛇起義的漢高祖;從秦末名將章甘,到歷史名帥韓信。
他的一生,蕩氣迴腸,他的落幕,英雄氣短,如此人物,怎能不被歷史銘記!
-
9 #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我來說說項羽為什麼會被記住這麼多年吧。
項羽率領僅有的二,三十騎,且戰切退,突圍到了波濤洶湧的烏江渡口。追兵也尾隨而至,而此時在茫茫的烏江上,划來一艏小船,這是唯一的可以救命的船。划船的人正是烏江亭長,他對項羽說,我已在這裡等王幾天了,說罷就催霸王快上船。一向愛發怒的項羽,此刻忽然悽然笑了起來,項羽拒絕了亭長的好意,接著是喟然長嘆,道“無顏再見江東父老”。
宋代詞人李清照她讀《項羽本紀》這書猶感霸王之勇氣賦詞道:霸王氣蓋世,凌雲志未籌,烏江夜未度,兩漢不姓劉。又作: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自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個時候選擇高傲的死去。於是項羽將自己的坐騎烏騅馬贈給烏江亭長,抽出腰中佩劍徒步迎向合圍上來的追兵,恰好這時他看到漢軍追兵中的一位騎將,很是眼熟,於是停下大聲喊到,我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騎將呂馬童原來是項羽的麾下,他也看到了項羽,指給他邊上王醫說“這就是項王”,項羽聞聲大笑,聽說劉邦用賞千金,封邑萬戶要我的頭,我就做為做件你好事吧。項羽說完拔劍自刎,此時的項羽也應該沒有了鬥志,心中只有梟雄傲氣,不給任何人殺他的機會來侮辱自己。這個驚心動魄的瞬間發生在公元202年深秋,那一年,項羽31歲。後世評語道:項王蓋世豪情,不懼生死,大英雄,哪關成敗;騅馬虞兮,真情種,不易生死。"橫批:"英雄情種"。
-
10 # 三寶陳瘦瘦
項羽,一個典型的貴族,雖然他的楚當時已經敗落,項羽完全憑自身的個人魅力和能力打下一片天空,建立起自己的霸業。
這樣一位高顏值,高武力,高出生,高能力再加上美女虞姬的加持,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他的身上可以寄託大部分人的英雄夢。而悲情的結局更加能取得人的共鳴。
反之,他的對手劉邦,一個最不入流的小官,亭長,無長相,無出生,無背景,無武力,智商也不出眾,竟然打敗了人們心目中大英雄,讓人大跌眼鏡,這是好多人一直耿耿於懷的。正是這樣巨大的反差,在許多文學作品中劉邦的形象很糟糕,項羽的形象很高大,給人一個感覺劉邦就是小人得志。所以項羽一直被人們記住,不但如此,感覺還在不斷被美化中!
痴絕的
163粉絲 · 128贊
搜尋
項羽的兒子是誰
日本人對項羽評價
誰能和項羽單挑
項羽頭骨復原照片
西楚霸王項羽長相
名人對項羽的評價
-
11 # 14885143955
項羽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西楚政權,他是中國軍事思想的勇戰代表,貴族後代,少年英勇,文武雙全,魯莽傲滿,而重情重義,被張良,韓信凝兵假象矇蔽,四面楚歌,鳥江自刎。千百年後,他的事蹟被無數的文人墨客興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12 # 根285927616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李清照寫的思念項羽的詩。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起義領袖項梁之侄子,後來項梁戰死,項羽成了起義軍的首領。鉅鹿一戰,各義軍面對秦將章邯、王離率領的四十萬大軍決戰,各義軍裹足不前,項羽率八千子弟兵,以大無畏的精神,破釜沉舟,擊敗了王離軍,之後又迫使章邯投降,項羽以大無畏的精神確立了在各路義軍的領導地位。之後自稱西楚霸王。
項羽是以武力出名的武將,真可用力拔山兮氣蓋世來形用。項羽力量最強時約有40萬人馬,劉邦只有10萬人馬。但為什麼最後劉邦當了皇帝,就是因為其剛愎自用,自已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正確意見。陳平,韓信,在早都在項羽帳下,范增曾向其舉薦,可不聽,結果都離開了。後投到劉邦帳下,都受到了重用。鴻門宴請劉邦吃飯,卻心慈手軟,讓劉邦跑了。項羽佔領了咸陽,並把它燒燬,還殺了很當然人,民心盡失。韓生聽到說這是沐猴而冠,結果把韓生扔進鍋裡煮了。後定都彭城,分封諸王,把劉邦分到四川。後來,明修棧道,喑度陳滄,從漢中出兵,與項羽爭奪天下,史稱楚漢之爭。由於項羽人多,前期也屢次打敗劉邦。但由於剛愎自用,不聽忠言,本來身邊就缺少能人,後來還趕走亞父范增,最後被韓信十面埋伏,漢軍吹得楚歌,使項軍軍心渙散,以為楚地都被漢軍佔領,準備率輕騎突圍。臨行前與虞姬道別,俠骨柔腸,英雄末路,虞姬為了不拖累項羽,自刎而死。項羽突圍到烏江邊本有艘船可以渡江,但因想到八千子弟只剩自己一天,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自刎而死!令人感嘆!
項羽是一個悲情的英雄,也有俠骨柔腸的一面,他的勇氣和無畏的英雄氣概,使世世代代的人記眾了他。他的很多故事耳熟能詳,很多成語也與他有關,如破釜沉舟,鴻門宴,作壁上關等,鴻溝,楚河,漢界,也與之有關。
唐代大詩人杜牧在烏江亭想到項羽時留下了一首詩,發出了自己的感慨:
兵家勝敗事不期,包休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i
-
13 # 不苟且不苟活
因為世人需要這樣的一個教材當標杆,讓後世之人知道成大事者不能心慈手軟,不能有勇無謀,他跟劉邦一個是底層出生一個是沒落貴族,他的出生明顯高於劉邦很多,這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劉邦的屌絲逆襲可以讓很多後世底層的人看到希望,劉邦教會了世人無毒不丈夫,忍辱負重,苟且偷生,慢慢沉澱,努力就能成功,項羽是拿來給我們當反面教材的,還讓我們知道紅顏禍水,比如這幾年很多貪官都是遭在紅顏禍水手裡,反正項羽這個人物挺有爭議的,有推翻秦之功勞,有鴻門宴上放走劉邦不屑用小人手段,有烏江自刎不肯過江東苟活的氣勢,總言而之項羽是英雄是失敗者是什麼角色全看世人需要,劉邦是成功者,是偶像也全憑世人需要,就如今天之馬雲等等白手起家的榜樣一樣,是底層人想要逆襲就要學習劉邦,想做英雄就學項羽。
-
14 # 楓橋眠
太強了!
一代宗師西楚霸王。
有膽識,面對強秦,揭竿而起,率八千弟子渡江,凡戰無不勝,憑區區幾萬人打敗秦軍三十萬人,粉碎了秦朝最後的希望。硬生的創造出“破釜沉舟”這個詞語,這場戰役即使在後世也並不多見。
“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聽聽他的話,多麼狂妄,在當時那種情況,誰敢這麼說?只有他—項羽。
意氣風發如項羽,豪情萬丈如項羽,少年膽氣如項羽,破釜沉舟如項羽,三萬破五十六萬於彭城如項羽,浴血東城如項羽,這樣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又有“霸王別姬”鐵漢柔情的人物,怎不讓人心折於千年之下?
-
15 # 一個樹懶n
因為他的仗義
因為他的俠氣
因為他的不拖累
他可以回家鄉重新再來
但是他不想再連累父老鄉親
回覆列表
項羽在和劉邦的楚漢爭奪天下的戰爭中兵敗自殺,臨時前說了一句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在垓下之戰中和虞姬和唱"時不利兮騅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這種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畫面刻畫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其功敗垂成讓人惋惜嘆息。
項羽為什麼失敗,項羽自己覺得是時不利兮,天不我與。老天不給自己,然而很多人事後分析,有以下幾條:
1.項羽有婦人之仁。對待人有禮貌,但是對於有功勞的將士卻不願意獎賞,封印在手裡都磨亮了還不願意發出去。
2.不仁義。殺害楚懷王,嚴重損害自己的形象,讓天下離心。焚燒秦宮,大火三月。殺害俘虜。
3.不能使用人才,以為自己最能打,陳平,韓信都曾經在他手下,後來都離開。范增被氣死。
但是項羽確實能打,起義以來參與的大小70多場戰爭從沒有失敗過,敵人聽說項羽在就害怕逃跑,如此的英雄一步一步失去天下,讓人感到好嘆息,中國自古講究成王敗寇,魯迅說過,中國很少有讓人記惦的失敗的英雄,李清照做過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是讓大家很惦念的英雄,雖然他失敗了,他讓人記住了,他失敗的原因,他的英雄氣概,他的戰功,都讓人去談論,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