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韻軒書法

    一些人寫書法的末尾一筆時喜歡拉的很長很長,為什麼呢?

    一、抒情作用,像音樂中唱歌的尾音,拖的比較長,音亮由高到低由強漸弱。猶意未盡。顯得有韻味一點,使人沉醉。細長的、流利的.飄逸的線條,往往是表示愉快情緒的線條。二、補空作用,如下圖中最後一行,只寫了一個耳字,把豎畫拉長末行不顯得太單調、太空。

    (以上二幅草書圖片為王獻之《省前書帖》。釋文:省前書,故有集聚意。當能果不。足下小大佳不。聞官前逼,遣足下甚急。想以相體恕耳。足下兄子以至廣州耶。當有得集理。不念懸心也耳。)

    三、很長豎畫在作品中間也有應用。增加誇張的節奏對比,短的豎線條和特別長的長豎線條是一組長短節奏對比。下圖顏真卿寫的"耳″字長豎筆將心中快意一下子抒發出來。同時也表現出長直筆和短直筆的節奏對比關係。

    (顏真卿《劉中使帖》。釋文:近聞劉中使至瀛洲,吳希光己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聞磁州為盧子期所圍,舍利將軍擒獲之。籲!足慰也。)

    四、把有長豎筆的這個字作整幅字眼,拉長豎畫使這個字更突出、更耀眼。

    (以下圖片為張旭草書李清蓮序)

    五、很長的豎畫分割出較大字外空白,增加了有墨處和無墨處的虛實黑白對比。六、作品意境的需要,緩解放鬆精神壓力,讓壓抑的心情獲得自由釋放,擺脫結構的束縛。使作品有透氣感。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2 # 俊鍋鍋先森HI

    生活中較為自信,且做事不夠細心。且在簽字時,寄予較高的評價。這種人愛出風頭,表現欲強,喜歡得到關注,自我感覺良好

  • 3 # 大漢風流謝立勇

    書作寫至篇末,最後一筆豎畫拉長,這種現象自古有之。

    出現這種誇張的筆畫,個人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是順勢而為,通篇作品從右至左豎著寫至最後,正好末筆是豎畫,盡情延長。作為一個終結;

        其次是章法需要,呼應前後左右字勢、結構的疏密,達到通篇佈局平衡、氣韻生動的效果;

        第三是書體特徵,主要出現在草書作品中,筆畫、字形變化空間大,發揮自由,更適合彰顯作者性情;

        第四是書寫習慣,凡遇末筆可以拉長的情況,就會不自覺的拉長。

        除書通篇末筆之外,這種誇張的拉長豎筆也經常出現在書法作品中,依作者即興發揮或章法需要而適時出現。

         以上愚見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教!

  • 4 # 雪舸書畫

    總體說來,行草作品中某個字筆劃拉長,主要是章法佈局的需要。在草書創作中,無論從字型變化,還是強調誇張,都有可能出現這種章法。以明代草書大家祝枝山為例,這類情況運用不算普遍,八大山人草書中也只是偶然出現,他們強調的是氣勢連貫,而不是異軍突起般的效果。相反,在現代書家作品中筆劃誇張手法運用較為普遍。(下圖:左為祝枝山作品,中為八大山人作品,右為現代書家作品)

  • 5 # 寂寞的煙火51324253

    源自於秦簡和漢簡。特殊的書寫工具決定了特殊的書寫方式和特殊書寫情趣。人們在對傳統碑帖的臨習中,繼承的一種表現形式。

  • 6 # 發現藝術工作室

    筆鋒犀利只有皇上才敢這麼用!鋒芒畢露,藏頭露尾圓滑世故是大臣所書,歷代帝王將相也都是如此!(個人感覺、不必在意哈哈)

  • 7 # 麓風軒

    書法寫末尾一筆時喜歡拉得很長很長,這是一種結尾的筆法,叫做“縱筆結尾”,是從“二王”之處留下來的傳統,標誌著一個篇章或者單元寫完了,有一種“紙短情長、餘音嫋嫋”的味道。

    如上圖為王羲之手札《得示帖》,末尾簽名“羲之頓首”就是一種縱筆結尾,有一種調節節奏的作用,顯得韻味悠長,餘音嫋嫋。

    這種筆法後來到王獻之的行草書當中,就更為常見了。如上圖最後一個“耳”字,幾乎佔了三個字的位置,在通篇字字收斂的作品之中,這一個字異常突出,舒展了作者的性情。

    再看最後這幅作品,末尾以“獻之”落款,極盡草率簡潔,盡情釋放,如入無人之境,有一種天馬行空之感。“書,心畫也。”書法是表達性情最好的載體,從王羲之、王獻之作品中的最後收尾筆法,可見一斑。

  • 8 # 伴熙書社

    最後一筆拉的很長,更多的作品出現在行草書中。(隸書中和章草中也有很多)這樣處理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原因。

    1、作品格調使然,格調低的作品,尤其是很多江湖書法經常出現,大多滿紙龍飛鳳舞,然而格調高的作品,大多是用來調整章法二用。比如行草書中很多字結構因勢賦形,長線條也有與短線條形成對比關係,達到通篇和諧統一。

    2、抒發書寫者的性情,書法講究一氣呵成,寫到最後一筆隨性一筆,好的作品長線條也是有一個度,胡亂的拉長筆畫過於江湖,反之則抒發書家的胸襟,與通篇一氣呵成。

  • 9 # 翰墨書道

    不僅是末尾一筆,在作品的某一行中也會出現這樣的長筆線條。在作品中處理好這樣的線條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恰到好處,雖然線條很長,但要處理的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正好。不但長短要恰好,而且與空間分割仍然要和諧融洽,不能再一篇作品中跳出來。這種長線條,在作品的中段部分(一般不會絕對居中)還能夠起到書眼(作品之眼)的作用,特別是在草書中,在作品的末尾也能夠起到異軍突起的作用。計白當黑,奇趣乃生。這一根線條用的好用的妙,能夠加強通篇作品都虛實對比,打破作品的呆板與沉悶之氣息。

    不過善用者能夠味作品增色,不善用著可能會畫蛇添足,反露其拙。

    這種線條通常主要在出現草書作品中,簡櫝書法之有也類似異軍突起的處理,也非常美,不過最好的還是大草作品中。

    通常情況下長線條的處理是根據行勢所需和通篇留有氣孔才使用。其基本原則就是勢盡而止,勢來而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機肥發酵劑的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