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遙
-
2 # 雨露育兒
兩個孩子相愛,也相鬥,一點沒錯,我每天都在這種看著孩子成長的煎熬中掙扎。
我們駐地和我們就餐地點相隔很遠,為圖快圖省事,我會用電瓶車載著他們去,可兩個孩子都不願意我給他們選擇的交通工具,都想用自己的玩具當交通工具到就餐點就餐。一個平衡車,一個踏板車。在家門口,在院子裡活動活動還可以,上路騎行,參與交通,這多不安全哪。這是其次,關鍵是兄弟倆誰都爭著要騎平衡車,這老二用我們本地話說有點卡強,哥哥不要的他不要,哥哥搭上手的,他是非要爭過來不可,這樣一來兄弟倆免不了要起爭執。
我是拿今天的出行打個比方,在他們兩個身上發生的不愉快是天天如此,可以說我天天和他們相處也是心力交瘁。
哥哥8歲了,說道理還能聽得進去,可這老二脾氣上來,你再怎麼說理,他不摟你。
平衡車昨天是他騎的,今天他還要佔著。哥哥雖說懂禮讓著他,也不能這麼讓著吧。哥今天不讓了,老二更是不讓,兄弟倆就這麼槓上了。
我在旁邊看著肯定是不樂意了,好說歹說不管用,說沒情緒是假的,我摟不住了,我朝他們發脾氣了,“你們吵,你們就這樣吵。你們之間不協調好,我不管你們了,我自己騎車子先走。”說著我就去推車子……
說實在的,家庭教育參與的意義,就在於在事情淡化了之後。要把道理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懂得怎樣的做法才是正確的。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缺失,教育是一個持續輸入的過程。
在爭鬥的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的是禮貌,尊重,謙讓,好勇鬥狠的脾氣特性。這些性格弱點缺教育就會轉變成人格缺陷,重視起來不能留給社會去教育。
-
3 # 王子書童
應該是吧,我弟弟家的兩個孩子,相差5歲。兩兄弟好的時候,誰也不要想佔他們的便宜;吵架打架的時候,我的天,簡直是天翻地覆,氣死人不償命。
遠的不說,就說今年過年吧。我們回老家帶他們兄弟倆去縣城買玩具。因為快過年了,給孩子買玩具的人特別多,也有許多小孩在試玩自己喜歡的玩具。大侄子喜歡上了一架遙控飛機,正和小侄子興致勃勃地試飛。不料從旁邊跑過來大一點的小孩子伸手便搶走了大侄子的遙控器。我們都還沒反應過來,大侄子和小侄子二話不說,一起阻住那小孩要把遙控器搶回來。一個人抱著那小孩的雙腿,一個人奮力去搶奪遙控器。最後搶過來讓我們給他兄弟倆買下了玩具,兩人你追我趕,勾肩搭背,甚是親密無間。
那時候我就特別羨慕弟弟有兩個孩子,雖然家裡會很吵,但兩個孩子至少不會孤單。可是這種相安無事的日子並沒有過太久,兄弟倆因為看各自喜歡的動畫片大動干戈。在客廳的沙發上,電視遙控板被丟來丟去,小侄子哭著吼著要大侄子還給他遙控板。大侄子臉紅脖子粗地投訴小侄子不守信用,現在該是他看動漫的時間。做為父親的弟弟自然是要護著我小的侄子,不分青紅皂白的把大侄子罵了一通,還抱著小的侄子不停安慰。大侄子氣的咬牙切齒,狠狠地瞪著小侄子揮拳頭,還偷偷的把遙控板藏到了冰箱裡。晚上的時候,兩兄弟又坐在一起打遊戲,你幫我指揮,我幫你打闖關,兩個人又成了親密的戰友,讓人哭笑不得。
總之,大寶和二寶的關係是陰晴不定,也是其樂無窮。家有兩寶應該是滿滿的幸福!
-
4 # 帥帥育兒
講講我們家倆孩子的故事。
倆人雙胞胎,目前3歲,2歲半之前真的每天打架,家裡總得有個人去盯著她們,要不然就不是這個腿被咬破,就是那個被咬腫了,那嚴重程度怎麼說呢?就是一個月都好不了那種,咬的可狠了,也不光咬,還會用東西打。
但我有天跟她們倆聊天,問:“家裡一樣一個寶寶好還是倆好。”倆人都說有倆寶寶好。
我說:“倆寶寶會打架啊,還會搶玩具,一個的話全都是你一個人的。”
二寶就說:“我不跟姐姐搶,她要就給她。”
我說:“那你想讓媽媽抱的時候,姐姐也想抱,那媽媽就抱不了啊,如果一個寶寶就能抱了。”
她說那輪流抱吧哈哈。總之就是不能一個寶寶,還是倆寶寶好。
每次哪個犯錯誤被批評了,另一個都會來轉轉,試圖轉移大人的注意力哈哈。
真的有點題主說的相親相愛相sa哈哈,但是到兩歲半直之後也很明顯的變化,就是倆人都更懂得合作,之間有了自己的相處模式,每天一起過家家瘋鬧,玩的可開心了。
就是最近在家宅了兩個月沒出門,也完全沒壓力,很多時候都是她倆在玩,大人可以有空做挺多事了。
如果條件允許,真的建議至少生倆娃,小時候可能辛苦一點,慢慢的會感覺特別幸福哈,但一定平衡好關係。
對於孩子打架我的小經驗就是娃不找你處理的時候一定別過多參與,比如她倆吵嘴搶東西,可能兩分鐘後就商量好了,這時候如果你去幹預往往弱勢的會以大哭收場,以尋求幫助。
如果找你的話,就讓她們開動小腦筋,看看誰能先想出來一個好辦法解決問題。
總之,孩子之間打鬧通常轉個身就好了,大人過渡干涉反而會把時間拉的更長。
另外孩子們每天也會在日常打鬧中學會相處之道。比如我家老大就總特別兇,老二相對不愛惹事,小時候總被姐姐挑戰,她開始都默默不做聲,突然有天她拿玩具狠狠的砸了姐姐。之後姐姐也會見機行事了哈哈。
再有,倆人一起玩肯定也想高興的玩,家長可以用這點去引導孩子們不打架好好玩。其實家裡只要有兩個以上的孩子,每天的打鬧就必不可少,家長只要做到公平對待,不給孩子貼標籤,比如總惹事的那個就認定一切壞事都是她乾的,一定不要這樣。基本慢慢孩子們會找到和諧相處的方式的,大人也會變得很輕鬆。
-
5 # 全職寶媽小包
確實是這樣的。家有男寶兩枚,玩得好的時候就很好,玩不好的時候真的是頭都大。
大寶六歲多,二寶準備三歲了。因為二寶跟大寶年齡相差了三歲半,有時候玩不到一塊去。就拿剛剛來說吧,大寶想要二寶跟他玩槍,讓二寶追他,二寶還理解不了,就一直跑,變成了是大寶在追著他了。追得累了,大寶就很生氣了,想讓二寶追他,可二寶不願意,兩個就又打起來了。前一刻還笑呵呵的一起玩,這一刻又打起來了。這樣的狀況,每天都會上演好幾回。
二寶年齡比較小,經常會耍賴,他也不是有心去耍賴,是他還不懂。而大寶有時候也會讓著二寶一些,有時候卻有不願意想讓。而且二寶所有的動作都喜歡跟著大寶做,就這樣有時候為了一個玩具就會打起來。
每天的朝夕相處和血緣的關係,他們知道彼此是自己最親的人,所以他們會相親相愛。有好吃的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對方,整天一起嬉笑玩鬧。但是孩子的時間就是那麼天真單純,認為別人手上的東西才是好的,即使一模一樣都要爭搶一番才罷休。
回覆列表
是的,對外相親相愛,對內又“相愛相殺”…
二寶的出生,打破了家裡原有的平衡狀態。在家人眼裡,二寶比大寶小,需要更多的愛…
而大寶呢,因為二寶對父母愛的分享,認為二寶是“侵略者”,所以會跟他計較,相愛相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