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謝寧

    不在,留守在家的多半是老人,孩子了。。。年輕人基本上都出去工作了。。去過很多地方,發現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上有老下有小,生存壓力大,也是沒有辦法。。。

  • 2 # l致良知l

    都不在了,有錢的在城裡買房,沒錢的出去打工。現在城市化這麼快,不在城裡買房,結婚生子都難。再說了,留在農村種地,你能幹嘛?

  • 3 # 電影人程青松

    人在臺北,卻想念的是家鄉重慶的美食。阿城說過,人的胃是有鄉愁的,你最初的味道記憶會永遠陪伴著你。無論是在臺北旅行,還是在巴黎旅行,想起家鄉的美食就會流口水。

  • 4 # 孔雀森林

    人在他鄉多年,他鄉也已成了故鄉。

    多少次夢醒十分,分不清身在故鄉還是他鄉!

    心裡依然牽掛的是故鄉。我在的地方也成了故鄉……

  • 5 # 蘭姐生活曰記

    早就離開父母

    離開兄弟姐妹為了愛情。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為了自己的另一半。拋棄父母。遠走它鄉。,現在想想。自己的不懂事。讓父母傷透了心

  • 6 # 高峰妹的農村生活

    之前一直在外打拼,今年因為疫情工廠效益不好,又回到了家鄉,現在準備在家鄉發展,外面千好萬好不如家鄉好,鄉村只要勤懇努力,我相信不會比外面差,

  • 7 # 老郭在嵊泗

    家鄉好啊可惜人老了就要跟兒女走了,我早己不在家鄉了,兒女為了父母,父母為了兒女有的時候就離開家鄉,離開家鄉十多年但心裡時時刻刻都想念家鄉,有機會就回去看看家鄉,親近親近。

  • 8 # 閒雲頭鶴

    好象這是個三年前的問題,來簡單的回答吧!小時候在家鄉讀完小學、中學以後,就別離家鄉到外地去繼續學習升造。返回家鄉本人在那裡工作有八年多時間,工作單位稱心滿意,環境寬鬆,人與人之間感情深厚,相處親切,且 心情舒暢,後來真是念念不舍告別自己的家鄉。這件事的處理可以稱得上小人物做高風亮節的事,別離賜予生命的父母親,他們一生為培養子女操盡了心。最後沒有能夠服侍照應他們,也是我一生的憾事!丈夫是他家獨子,婆婆們年老無人照應,為他們養老送終盡孝道。才調到現在的這座城市,用了二年時間才適應新的工作和新的城市環境。

  • 9 # 女士2008

    在,我是北京郊區的,為了我的母親,我嫁給了本村的老公。現在我老了,我的孩子為了照顧我們,回到縣城上班了,所以我還生活在我的家鄉。我覺得很好,很幸福快樂!

  • 10 # 覃章榮2

    我退休後就隨女兒來到上海居住離開了家鄉——湖北省松滋市。

    幾乎每年都回家鄉一次,每次回家鄉都有新的變化。我感慨家鄉的發展之快,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祖國各地都日新月異,再換新顏。

  • 11 # 童話點亮生活

    在外漂泊,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家鄉的味道,常常會想起,家鄉的人和事,一草一木,在夢裡時常想起,總是那麼美好,回不去的家鄉。

  • 12 # 海棠花下語

    談起家鄉彷彿就像是在昨天一樣,家鄉的山山水水,家鄉的親人,家鄉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都會浮現在眼前。現在的我們為了更好的生活背井離鄉的工作,或者是跟隨兒女離開家鄉異地生活,或者是上學離開家鄉之後在外定居等等的多種狀態,在這個狀態之下我們都在遠離家鄉,都在遠離一切的生活事物,都在淡淡遺忘家鄉的一切。我也是在很早之前出來打工,之後就在外地定居下來,後來慢慢地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會變成自己的第二故鄉。現在談起家鄉的記憶無非就是小時候的生活場景,因為現在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是非常頻繁的,家鄉早已經不是以前的家鄉,甚至有的地方變得比自己現在待的地方還要好,但是不管家鄉怎麼變化,我們對於家鄉在心底裡面的那份情是不可割捨的,因為那裡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東西,承載了非常多的事物。而且離開家鄉也是分遠近的,就算是在一個城市,不同的縣城,只要離開長居另一地就是離開了家鄉,只是時空距離上要比一些人近一些。

  • 13 # 危簷微雨

    家鄉是魯中平原上的一個小村莊。它的地貌特點與它現在所在的地區完全一致,那就是放眼即是田野,而絕無丘陵乃至山巒,哪怕一座小小的丘陵或者只有幾塊石頭的山峰。

    這個小村莊當年也就百十戶人家,幾百口子人。這幾百口子人出入小村莊,就是透過像村莊中的街道一樣眼神出去的土路。向東,通到鄉里,經由鄉里再向東,是一條南北向的柏油路,南可抵達縣城,之後就四通八達了。向西,走不了幾公里就出了鄉、出了縣、甚至出了市。後來有了手機後,在西邊的鄰村還經常接收到臨市電信公司的簡訊,有時還會產生漫遊費。我們這個村莊就是在這樣的兩市交界處。也因此,村裡有很多外市的媳婦,也有本村的姑娘嫁到外市去。

    村莊是典型的農村,那些年農民的收入就是靠種地。麥子、棒子、棉花、豆子… …僅僅靠這些當然富不起來,所以後來,村裡有了一個磚廠,磚廠裡豎著一根高高的煙囪,煙囪一冒煙,我們就知道在燒磚了。這種用土燒製的長方體的磚,是農村和城市搞建築的必備原料。但是,因為是集體經營,也沒賺多少錢,一直半死不活。再後來,附近發現了油田,打出油井,膽子大的開始打起偷油的主意。一般農民就用磷肥袋子,一袋子一袋子地偷,偷來買給小煉油廠,的確肥了一些人。

    犯法行為當然是不允許的。警察局就在晚上出動抓人。抓到偷油的連人帶油一起帶到警察局。據說審問的情形是這樣的:

    問:“油是你偷的嗎?”

    答:“是”

    問:“還偷嗎?”

    答:“不偷了!”

    問:“罰5000!明白嗎?”

    答:“還偷。”

    問:“交2000塊錢,回去吧!”

    五百年滄海桑田,所有這些都已經成為歷史雲煙。

    迴歸正題。本問所指家鄉是自己出生的小村莊嗎?

    那我早已經離開的那個小村莊。原因也非常具有時代感。在那個年代,一個人的身份往往分為兩種:非農業戶口、農業戶口。小村莊裡生活的人當然是農業戶口。農業戶口以為著只能當農民,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只能累死累活土裡刨食。所以,除了那些已經完成人生定型的成年人,像當時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最奢侈的願望就是擺脫農業戶口,走出小村莊,成為工人,成為“政府的人”。

    很幸運,我在初中畢業後考入中專,這在當時來講已經非常困難,因為每年一個村裡出不了一個半個,那一年我們學校總共也才考上六個。拿到中專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的身份瞬間發生了質的改變,直白的說是質的提升:我成為了一名非農業戶口的國家公民。

    我記得很清晰的是,在我們中專開學後的第一堂課上,矮小的班主任老師站在講臺上,操著濃郁的龍口口音,莊嚴地對下面的三十幾個“我們”說:“你們現在是國家幹部了,二十四級!”

    的確,那時包括中專、大專、大學生畢業國家是包分配的,我中專畢業後稍有轉折,分配到了縣城的一個機關事業單位,算是真正離開了家鄉,離開了那片生養我的土地。

    如果家鄉的範疇稍稍放大,那麼,我仍舊還在我的家鄉。

    在我的小縣城工作了十七年後,我調到了管轄這個縣的市,單位仍舊是本系統上級部門,工作的崗位業一直沒有變動,包括後來幾次機構改革,現在到了這個年齡,看來會繼續在這個部門、這個崗位工作,一直到退休。

    市裡離縣城不遠,離我的那個小村莊更近。所以,我還是經常回到它那裡去的。現在,那裡既沒有了我們的房子,更沒有了我們的耕地,血緣關係近的老人都已故去,也就很少回去了。

    縣城裡住著我的父母親,我是時常回去看望他們的。

    其實,家鄉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是一個蘊含了情懷、沾染了情感的泛定義。比如,我們可以說某某村莊是我們的家鄉,也可以說某某縣是我們的家鄉,甚至可以說,某某省是我們的家鄉。

    如果上溯數代人,那就會是另一種狀況。經過了數朝數代的數次大移民,誰又知道自己的祖先的家鄉是哪裡呢?據說,我們本地人就是明代大移民時期,自山西洪洞縣移居而來,洪洞縣有棵大槐樹,是那次大移民出發的地點。現在很多本地人,還到那棵大槐樹去過,去追溯歷史,緬懷過往。

    當夏夜晴空,凝望浩瀚宇宙,我們,我們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又是從哪個星系移居而來,我們的家鄉在多少光年之外的宇宙一隅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挑選檯球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