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麗江說書人
-
2 # 逗趣歪歪
改變世界戰爭的事件很多!比如以下幾個!
1、馬拉松之戰
馬拉松戰役是公元前490年強大的波斯帝國對雅典發動的戰爭。波斯軍隊共陣亡6400人,雅典方面僅僅陣亡192人。在此役中,雅典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促使了希臘各城市國家之間的團結,結成了三十個國家的同盟,加強了反對波斯帝國的力量;希臘各城邦的實力也進一步增強。對於希臘文明在之後三個世紀中所達到的光輝無比的成就而言,馬拉松戰役無疑是這一成就的最初的臺階。
2、怛羅斯之戰
公元751年的怛羅斯之戰,是唐朝安西都護府軍隊與阿拉伯帝國穆斯林、中亞諸國聯軍在怛羅斯的一場遭遇戰。這是阿拉伯與唐朝多次邊境衝突以來,唯一的一次取勝。但戰後唐朝仍然控制西域並繼續擴張。怛羅斯之戰對唐朝與整個東亞地區而言,是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原本志在經驗西域的大唐,至此進入衰退通道,逐步的無力聯通內亞。崛起的吐蕃、復興的突厥,以及內地的藩鎮叛亂,都在一步步蠶食大唐的資源與根基。
3、君士坦丁堡戰役
公元前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戰役,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欲消滅拜占庭帝國的攻城戰,此役在整個戰爭史上來看,都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要塞攻防戰。此役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勝利,延續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從此覆滅。 4、英西海戰
公元1588年開始的英西海戰,在某種程度上,對近代早期的世界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為報復伊麗莎白對瑪麗的處決,在得到西克斯圖斯五世的支援後便侵略英國,但聲名顯赫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大敗,而英軍大勝。此役英軍的以弱勝強,再一次顯示了在王權統治下的民族國家的力量,打破了西班牙艦隊在大西洋獨霸的格局,英格蘭開始掌握主動權,一直到1589年的科倫納-里斯本海戰局勢被西葡帝國扭轉。 5、美國獨立戰爭
公元1775年,隨著萊剋星頓小鎮的一聲槍響,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了。這場持續了8年之久的民族解放戰爭,最終以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破產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告終。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美國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此外,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6、滑鐵盧戰役
公元1815年發生的滑鐵盧戰役在世界戰爭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由拿破崙領導的法國軍隊與第七次反法聯盟軍隊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一次決戰,此役可以用“時間短、影響大、結果出人意料”這12個字概括,最終以拿破崙的失敗而告終。它結束了法國自大革命以來二十多年對外戰爭的結束,使拿破崙帝國時代退出歷史舞臺,改變了歐洲的歷史程序。
7.斯大林格勒會戰
公元1942年爆發的斯大林格勒會戰,是二戰中德國為佔領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進行的一戰大規模戰役。此役蘇聯雖取得勝利,但損失遠超於德國。斯大林格勒會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它對蘇聯而言,是一場歷史性的衛國戰爭,對整個二戰而言,起到了根本性的轉折作用,它使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並一直保持到戰爭結束。而軸心國在此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
-
3 # 大平觀察
我的看法,有兩種武器的出現,極大改變了世界戰爭史的發展方向。第一是坦克車的出現。坦克是英華人在一戰末期發明的,因為出現的太晚所以在一戰時坦克的作用沒顯現出來。坦克的大顯身手是在二戰。德華人的閃電戰主要倚仗的就是坦克。二戰把坦克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第二就是核武器的出現。核武器一出現就以極大的爆炸力和破壞力讓世人瞠目結舌,一經在日本投放,就立即結束了二戰。戰後,儘管世界上小戰不斷,但是一直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核武器的出現應該是重要原因之一。
-
4 # 你的微笑呢66
有很多事件改變了世界戰爭史的發展,我從武器裝備的發展方面對世界戰爭史的影響來回答這個問題:
1.馬蹬的發明,從世界範圍來看,封建社會里的軍隊的主力是騎兵,恩格斯明確地指出,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騎兵在整個中世紀一直是各國軍隊的主要兵種,(《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4卷305頁)。晉代開始,成熟的馬鐙的使用,標誌著騎乘用的馬具的完備,使得騎兵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有了完善的馬具,騎兵就更容易控制和馴服馬匹,並且使人騎在馬上較為舒適、穩固、省力;同時,得以使騎兵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使複雜的戰術動作和列陣的訓練變得更容易了,能夠充分發揮甲冑和兵器的效能,為東晉和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騎戰和重灌甲騎兵的大規模發展,提供了條件
東方遊牧民族發明的馬鐙引入歐洲以後,促進了西歐重甲騎兵的發展,也有助於封建騎士階級的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過源遠的影響。
2.重機槍的發明。在沒有機槍的年代,騎兵是戰場上的王者,面對高速衝擊的騎兵,步兵幾乎只有等著挨宰的命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元朝時期,成吉思汗憑藉幾萬人的騎兵橫掃亞歐大陸,建立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帝國。而隨著機槍尤其是重機槍的出現,直接把騎兵這種戰場上的王者給淘汰掉,一隊訓練有素的騎兵連面對一個重機槍陣地,僅僅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會全部被殲滅,可以這麼說,機槍是一種革命性裝備,它徹底結束了以騎兵為主的農業社會戰爭形態,開啟了以機械為主的工業社會戰爭形態。
3.坦克的發明。坦克的出現使得戰爭的模式由一戰時的塹壕戰轉向二戰早期的坦克突破步兵佔領,並繼續發展為後續的空地一體化進攻。戰事發起,死人更快更多,步兵的個人勇武逐漸沒落
4.核武器的發明。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爆炸。當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將兩顆取名為“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日本天皇隨後宣佈無條件投降,
核武器的誕生從此使人類擁有可以毀滅自己的武器,也從此也將改變戰爭的形式。
有趣的是可怖的核平衡是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核武器誕生之後,從此人類頭上就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5.導彈和資訊化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12類50多顆各種軍用和商用衛星構成戰略偵察網,為多國部隊提供了70%的戰略情報;多國部隊集結了2790架現代化的固定翼飛機、1700多架旋翼飛機(其中600多架攻擊直升機),6500餘輛坦克裝甲車輛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發射車、工程技術保障車輛等;多國部隊雖然與伊軍在數量對比上不佔優勢,人員比為1/2.4,火炮數量比為1/2.4,坦克數量比為1/1.44,但多國部隊調集的現代化裝備數量卻超過伊軍許多倍:新式飛機數量比為13/1,攻擊直升機數量比為16/1,在精確制導武器上多國部隊擁有絕對優勢。在海灣戰爭空中作戰投擲的8萬多噸彈藥中,精確制導武器僅佔總投彈量的7%,但命中率卻高達90%;伊軍共被摧毀、繳獲坦克3700多輛,裝甲車2000多輛。海灣戰爭中所體現出的技術對戰爭的強烈影響使海灣戰爭預示了另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擁有質量優勢的部隊面前,單純的數量對比已失去了意義;各種軍事高技術應用導致的對資訊的大量獲取,也使與之對陣的敵人在戰術運用方面困難重重。
-
5 # 春麗說電影
1、馬拉松之戰
馬拉松戰役是公元前490年強大的波斯帝國對雅典發動的戰爭。波斯軍隊共陣亡6400人,雅典方面僅僅陣亡192人。在此役中,雅典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促使了希臘各城市國家之間的團結,結成了三十個國家的同盟,加強了反對波斯帝國的力量;希臘各城邦的實力也進一步增強。對於希臘文明在之後三個世紀中所達到的光輝無比的成就而言,馬拉松戰役無疑是這一成就的最初的臺階。而關乎於馬拉松之戰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當希臘獲勝時,擅於長跑的雅典人費裡皮德斯奉命返回雅典報捷,他一口氣跑了42千米抵城後,便力竭而 死。後人為紀念,便設立了馬拉松長跑這一運動專案。
2、阿克提烏姆海戰
公元前31年9月2日的阿克提姆海戰,是古代世界發生在地中海重要的海戰,是古羅馬皇帝屋大維與安東尼及埃及女王的決戰,在此役中,曾經無比發達的埃及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埃及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近代。屋大維的勝利,則使他順利的成為了羅馬的救星,之後更建立了古代史上一個最龐大的帝國--羅馬大帝國。阿克提姆海戰的意義是深遠的,因為這是東西方文明的一次強烈碰撞,此戰的勝敗決定了雙方誰將成為誰的行省,對歷史走向有長遠影響。
3、怛羅斯之戰
公元751年的怛羅斯之戰,是唐朝安西都護府軍隊與阿拉伯帝國穆斯林、中亞諸國聯軍在怛羅斯的一場遭遇戰。這是阿拉伯與唐朝多次邊境衝突以來,唯一的一次取勝。但戰後唐朝仍然控制西域並繼續擴張。怛羅斯之戰對唐朝與整個東亞地區而言,是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原本志在經驗西域的大唐,至此進入衰退通道,逐步的無力聯通內亞。崛起的吐蕃、復興的突厥,以及內地的藩鎮叛亂,都在一步步蠶食大唐的資源與根基。
4、君士坦丁堡戰役
公元前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戰役,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欲消滅拜占庭帝國的攻城戰,此役在整個戰爭史上來看,都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要塞攻防戰。此役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勝利,延續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從此覆滅。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即是歐洲舊有宗教秩序的結束,標誌著中世紀時代的落幕,文藝復興時代的開始,以及大炮與火藥的廣泛使用。此役切斷了連線歐亞兩洲的主要陸上貿易路線,令很多歐洲人開始認真考慮經海路到達亞洲的可行性,最終促成歐洲人發現新大陸。
5、英西海戰
公元1588年開始的英西海戰,在某種程度上,對近代早期的世界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為報復伊麗莎白對瑪麗的處決,在得到西克斯圖斯五世的支援後便侵略英國,但聲名顯赫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大敗,而英軍大勝。此役英軍的以弱勝強,再一次顯示了在王權統治下的民族國家的力量,打破了西班牙艦隊在大西洋獨霸的格局,英格蘭開始掌握主動權,一直到1589年的科倫納-里斯本海戰局勢被西葡帝國扭轉。
6、美國獨立戰爭
公元1775年,隨著萊剋星頓小鎮的一聲槍響,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了。這場持續了8年之久的民族解放戰爭,最終以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破產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告終。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美國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此外,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7、滑鐵盧戰役
公元1815年發生的滑鐵盧戰役在世界戰爭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由拿破崙領導的法國軍隊與第七次反法聯盟軍隊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一次決戰,此役可以用“時間短、影響大、結果出人意料”這12個字概括,最終以拿破崙的失敗而告終。它結束了法國自大革命以來二十多年對外戰爭的結束,使拿破崙帝國時代退出歷史舞臺,改變了歐洲的歷史程序。
8、色當戰役
公元1870年發生的色當戰役處於當時的普法戰爭時期,在此次戰役中,普軍大勝,並俘虜了法皇拿破崙三世及其麾下軍隊。被俘的訊息傳到巴黎之後,法國革命爆發,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一個新臨時政府。色當戰役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及其盟軍的勝利,它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戰役,標誌著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滅亡和德意志帝國的建立,更標誌著日耳曼民以獨立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9、對馬海戰
公元1905年發生的對馬海戰,是日俄戰爭中兩國在北韓半島和日本本州之間的對馬海峽所進行的一場海戰。此戰中,日軍大獲全勝,而俄軍幾乎全軍覆滅。對馬海峽海戰是近代海戰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例,它深刻影響了海軍技術的發展,將大炮鉅艦主義推向顛峰;使得處於世界前列的俄國海軍一蹶不振,海戰的失敗動搖了俄國沙皇的統治。
10、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公元1942年爆發的斯大林格勒會戰,是二戰中德國為佔領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進行的一戰大規模戰役。此役蘇聯雖取得勝利,但損失遠超於德國。斯大林格勒會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它對蘇聯而言,是一場歷史性的衛國戰爭,對整個二戰而言,起到了根本性的轉折作用,它使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並一直保持到戰爭結束。而軸心國在此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
-
6 # 言若軒盆景
第一次戰爭,從1950年10月25日開始,至11月5日結束,共12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敵我雙方在運動中由遭遇進入交戰。我之基本意圖為穩定局勢,站住腳跟,掩護北韓人民軍北撤整頓,為爾後作戰創造條件。志願軍參戰部隊共6個軍18個師,敵方參戰部隊為4個軍10個師另1個旅1個團。敵我兵力為1∶1.2(敵海空軍未計在內)。10月19日,志願軍在緊急情況下入朝,原預備搶佔龜城、泰川、球場洞、德川、寧遠、五老裡一線,組織防禦。後因敵人已越過志願軍預定組織防禦的地區,並繼續分兵冒進,志願軍即採取了在運動中殲敵的作戰方針,利用敵未估計到志願軍參戰這一戰略上的忽然性和敵分兵冒進的弱點,以一部兵力(第42軍之第125師)於東線黃草嶺地區進行防禦,阻敵前進。同時集中主力(第38、第39、第40軍、第50、第66軍和第42軍之第125師)於西線之宣川、龜城、博川、雲山、溫井、熙川等地區,在運動中將敵各個殲滅。此役於10月25日打響,志願軍實施大膽的戰爭迂迴,配合正面主力果斷勇猛地進攻,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贏得了初戰勝利,殲敵1.55萬餘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敵妄圖於逗感恩節地(11月23日)以前吞併北韓、結束戰爭的計劃。
第二次戰爭,從1950年11月6日開始,至12月24日結束,共29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誘敵深入、正面突擊與戰爭迂迴相結合。第一次戰爭後,敵雖遭志願軍沉重打擊,仍錯誤地判定志願軍兵力不大,輕視志願軍力量,發動了所謂逗聖誕節地(12月25日)攻勢,妄圖佔領整個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此,志願軍決定採取故意示弱、誘敵深入和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方針,爭取將戰線推進到平壤、元山地區。在戰爭佈勢上,志願軍以剛入朝之第9兵團(轄第20、第26、第27軍)於東線長津湖地區爭取在運動中殲敵一部;同時,集中主力於西線博川、價川、德川、寧遠地區,向敵實施反突擊。根據第一次戰爭的教訓,西線採取雙層戰爭迂迴,以兩個軍(第38、第42軍)從敵翼側薄弱部(德川、寧遠地區)突破,向敵縱深猛插,斷敵退路,主力四個軍(第39、第40、第50、第66軍)由正面配合,實施戰術上的分割合圍,各個殲滅敵人。東線採取分割包圍的戰法。西線和東線參戰部隊在缺乏冬裝的情況下,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氣溫,艱苦戰鬥,戰勝了敵人,殲敵3.6萬餘人,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以外的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全部領土,迫敵於逗三八線地以南轉入防禦,基本上扭轉了戰局。
第三次戰爭,從1950年12月31日開始,至1951年1月8日結束,共8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主要從政治上考慮必須打過三八線,中朝部隊向預有防禦預備之敵發起進攻。戰爭企圖為粉碎敵人利用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的防禦,不給敵以喘息機會。中朝兩軍以5個軍(第38、第39、第40、第50軍和人民第1軍團)於西線向東豆川、漢城實施主要突擊;以4個軍(第42軍、第66軍和人民軍第2、第5軍團)分別向濟寧裡、加平、春川方向和自隱裡、洪川方向實施突擊。作戰中,經短促炮火預備後即全線發起進攻,突破敵防禦後,迅速投入第二梯隊,向敵縱深實施穿插迂迴,切斷敵人退路。全線進至逗三七線地四周時,即停止了追擊,轉入積極防禦作戰。此役,是志願軍入朝後首次大規模向預有防禦預備之敵的進攻。志願軍與北韓人民軍並肩連續作戰7晝夜,殲敵1.9萬餘人,向前推進80至110公里。
第四次戰爭,從1951年1月25日開始,至4月21日結束,歷時87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一翼進行堅守防禦,從側翼實施反突擊和作頑強的機動防禦作戰。在三次戰爭中,敵遭中朝部隊連續打擊,損失慘重,被迫退至逗三七線地,將兵力集中後稍事整頓,即趁志願軍轉入休整之際,向北發起進攻。志願軍因連續進行了3次戰爭,減員甚大,極度疲憊,部隊未得到休整和必要補充,又值嚴寒季節,工事構築不易,糧食缺乏,且運輸線延長,補給十分困難,在戰爭第一階段,以3個軍(第38、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在西線漢江南北地區進行堅守防禦,箝制敵主要進攻集團;在東線橫城地區誘敵深入,集中主力6個軍(第39、第40、第42、第66軍和人民軍第3、第5軍團)實施反突擊。東線反突擊取得了勝利,但進攻砥平裡受挫,未能打破敵全線進攻。戰爭第二階段,志願軍全線轉為機動防禦,節節阻擊敵人。經過艱苦奮戰,制止了敵人的進攻,將戰線穩定在逗三八線地南北地區。此役共殲敵7.8萬餘人,敵天天前進不到1.5公里,志願軍贏得了掩護戰略預備隊集結的時間。
第五次戰爭,從1951年4月22日開始,至6月10日結束,共50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為粉碎敵軍登陸計劃,提前發起進攻戰爭。參戰部隊共15個軍,即除使用原有的志願軍第9兵團和第39、第40軍,人民軍第1、第2、第3、第5軍團外,還投入了剛入朝的2個兵團6個軍(即第3兵團的第12、第15、第60軍,第19兵團的第63、第64、第65軍)。戰爭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以一部分兵力突破敵防禦後,直向戰爭縱深發展進攻,割裂敵整個防禦體系,集中主力對預期殲滅之敵實施兩翼迂迴,配合正面突擊,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敵人。戰爭共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解放軍集中3個兵團12個軍(內人民軍一個軍團)於西線實施主要突擊,經7天激戰,推進50餘公里,殲敵2.3萬餘人,造成東線之敵翼側暴露,迫敵主力退至春川、漢城地區組織防禦。第二階段,敵為破壞志願軍的進攻,繼續北犯,志願軍迅速調整部署,轉移主力,以第3、第9兵團和人民軍金雄集團向東線之敵實施主要突擊。首先集中主力一部割裂美軍和南北韓軍的聯絡,殲滅縣裡地區之敵,爾後向縱深發展。以第19兵團在西線箝制美軍主力,積極配合行動。此階段殲滅南北韓軍第3師、第9師大部,將第5師、第7師擊潰。第三階段,實行戰略轉移。敵及時以戰爭預備隊堵塞了缺口,形成東西相連的防禦體系。解放軍經連續作戰,糧彈基本用完,繼續進攻亦有困難,決定停止進攻,以一部兵力進行機動防禦,掩護主力轉移休整。轉移中,志願軍第180師遭受了嚴重損失。此役共殲敵8.2萬餘人,消耗與繳獲了敵大量物資裝備,鍛鍊了剛入朝參戰的部隊
-
7 # 閱讀然行
說幾個吧!這個我正好比較擅長,以前我專門研究過這個東西!
第一個是“弓箭”。弓箭的出現使我們的祖先面對野獸等有了壓倒性的優勢。無論多麼殘暴的、龐大的野獸,弓箭使我們有了距離優勢,即能不斷的打擊它們,又能讓我們獲得安全的保障!
第二個是“鐵質兵器”。青銅器做的刀劍一般都比較短,這是因為青銅器韌性差。可是,鐵質兵器就完全擯棄了青銅器的弱點,可以做的很長很鋒利,還耐操,價格便宜量又足。使人類的戰鬥力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使戰爭分外血腥而且規模大。
第三個是“馬克沁重機槍”。人類進入到熱兵器時代後,熱兵器較冷兵器有非常大的優勢,但卻沒有將騎兵、弓箭等徹底淘汰。直到“它”的出現。1884年馬克沁機槍的出現,讓人類再一次見識了戰爭的兇殘,它每分鐘可以發射800發以上的子彈,像死神收割機一樣吞噬著士兵們的生命,成千上萬計程車兵轉眼就剩下斷臂殘肢。索姆河戰役被稱為絞肉機戰役,也是因為將近一百三十萬士兵死在了這些異常迅猛的機器前。
第四個是“核武器”。核武器的殺傷力突破了人類想象力,一座幾十、上百平方公里的城市,一瞬間就灰飛煙滅了,連帶著他的市民和歷史。這帶給人類的威力讓上帝都感到恐懼。可是,這傢伙竟然帶給了人類和平。真是老子說的物極必反啊!核武器讓所有的野心家都不敢輕言戰事,我們也就獲得了整體上的和平啊!
-
8 # Crazy歷史
改變世界戰爭史的事件有很多,然而,改變戰爭史最多的事件還是戰爭,歷史上有很多戰爭成為人類歷史走向的重大轉折點。
近一點的有海灣戰爭,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戰,越南戰爭等,遠的就更多了怛羅斯之戰,君士坦丁堡之戰,馬拉松之戰,滑鐵盧之戰等等。這些戰爭無不在世界戰爭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成為改變歷史程序的轉折點。
因為數量太多,這裡無法一一詳述,就說一下對於中國文明史有著重大影響的怛羅斯之戰吧!
公元前6世紀到8世紀,歐亞大陸有三個最強的大帝國,分別是大唐,大食帝國以及羅馬帝國。
三大帝國中因為大唐離其他二者相對較遠,相對而言超然了許多。然而羅馬和大食因為太近,互懟就成了日常模式。一言不合就開打,不過打得習慣了,也就沒什麼新意。而有著沙漠之狼之名的大食統治者,開始將目光投向了疆域面積急劇擴大的大唐。
大唐的富庶對於大食而言早已經是瞭若指掌。大唐是中國曆朝歷代中最為寬容開放的時代,長安的盛況萬世未曾所見。其中,來長安經商甚至定居的阿拉伯人不再少數。在這些阿拉伯商人的渲染下大唐成了遍佈黃金的國度,引得阿拔斯王朝垂涎三尺。
不過,這事情的起因卻是因為另外一個國家——吐蕃。
這是個另大唐頭疼的國家,雙方交戰無數,大唐雄兵百萬愣是拿不下,這才有了後來文成公主的故事。
不過到了天寶年間,出了一個比較牛的將軍——高仙芝,事情有了轉機。
吐蕃欺負西域的一個小弟,非要對方娶自己的公主。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送上門的公主誰知道是啥貨色?於是小弟向大唐求救,唐玄宗大手一揮,高仙芝率領人馬就去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吐蕃打跑了,而且還把公主帶了回來。立了功的高仙芝就這樣被封為四鎮節度使,成為了西域的實際管理者。
公元750年,唐朝統治者以西域藩國石國"無番臣禮"為由,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領兵征討,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和好。不久高仙芝違背承諾,攻佔並血洗石國城池。這一下子就把石國王子嚇跑了,跑了之後,他覺得應該找的大腿傍一下,而大食近在咫尺,那就大食了。早就對大唐有所企圖的阿拔斯王朝自然不肯放過這麼好的機會,於是精銳盡出,將大軍駐紮在了撒馬爾罕。
但是遠行上千裡地的高仙芝,雖然兵法韜略遠勝對方,但是因為距離太遠訊息不太靈通。而且他犯了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帶了葛邏祿番兵。
戰爭開始,在身經百戰的高仙芝的指揮之下,驍勇善戰的唐軍簡直勢不可擋。充分運用強弓勁弩,將叱吒一時的阿拉伯騎兵打得人仰馬翻。一度壓制的阿拉伯人抬不起頭來。但是因為阿拉伯人糾集的聯軍數量太多,雖然高仙芝的軍隊壓制了他們,卻並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不過按照這樣的劇情,接下去,經不起消耗的阿拉伯人在強勢的唐軍的打擊下,最終必然因為損失太大而退兵。然而,關鍵時候,葛邏祿番兵竟然突然反叛,在背後給唐軍重重一擊。切斷了步兵和騎兵的聯絡,這一下導致唐軍方寸大亂。阿拉伯聯軍乘機發動攻擊,最終唐軍只得潰散而逃。結果兩萬人的大唐安西軍最終僅剩下數千人。
然而令人深感詫異的是,取勝的阿拉伯軍隊竟然從此褪去,連原本想要染指的西域都不再有覬覦之心。不過,其實原因很簡單,就在於此次戰役開始的前五天,唐軍兇悍的戰鬥力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恐懼。雖然最終他們勝利了,卻並非是實力所致。而這僅僅是一個偏師的唐軍,若是真的遇上主力軍隊,那麼自己的那點資本自然連渣都剩不下。
-
9 # 豬曉俠
謝邀,1,哥特人和日耳曼人在匈奴人逼迫下攻陷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滅亡了這個大帝國。從此羅馬人的家園成了日耳曼人的住所。2,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東羅馬帝國的的首都君士但丁堡,滅亡了這個千年帝國,伊斯蘭勢力強勢的介入歐洲,歐洲的基督徒組織的十字軍和伊斯蘭國家戰亂不斷。3,蒙古西征,橫掃伊斯蘭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來自東方的牧羊人讓整個西方世界聞之色變。4,大航海時代,歐洲人用堅船利炮橫掃了亞洲和美洲,火槍和火炮讓強悍的騎兵進入歷史的垃圾桶。5,一戰中機槍,遠端火炮,毒氣彈這些大規模殺傷性的武器讓戰爭更加的血腥和震撼!6,二戰中中途島海戰開啟了航母全球作戰的序幕,原子彈這種滅絕性的武器產生恐怖的效果!7,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軍的海空一體戰震撼了整個世界,包括蘇聯。8,2020年美軍斬首伊朗蘇萊曼尼,讓戰爭的打發發生了質的變化,戰爭雙方不在軍人相互拼死,直接對付國家元首,軍隊高層等,戰爭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
10 # 狼君歷史
我是狼君,一個愛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在世界戰爭歷史中,有很多戰役、很多事件影響了世界戰爭歷史的走向。而有一次戰役,其產生的影響,一直到現在還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那就是索姆河戰役。
在這次戰役中,坦克作為一種作戰武器登上歷史舞臺,而後的歷史演變中,坦克逐漸成長為陸軍的主戰武器,直到今天坦克仍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標準。
人類第一型坦克——“馬克I”型坦克在這次戰役中,英國出動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型坦克。這種坦克在設計時,被設計師們親切的稱為“母親”號坦克,在定型投產之後,這種坦克被正式命名為“馬克I”型坦克或者I型坦克。
坦克長9.75米,寬4.12-4.3米,高2.41米,全重27.4-28.4噸,成員8人,其中四名駕駛員,剩下的四名為機槍手。
坦克發動機的功率為105馬力,最高時速5.95公里,你沒看錯,就是人快步走的速度,正好迎合當時步兵小步跑,做到步坦協同。
坦克車體上四挺機槍和一個炮座,這款坦克被分為雌雄兩款車型。雄性車型炮座上安裝一門57毫米火炮,雌性車型則是安裝了兩挺機槍。
坦克戰首秀——索姆河戰役1916年7月1日,在經歷了6天150萬發炮彈的炮火準備後,索姆河戰役打響。英軍開始如潮水一般向德軍陣地發起衝鋒,結果第一天的進攻,英軍拋下6萬具屍體,慘敗而歸。
英國遠征軍統帥黑格元帥見狀,決定啟用當時英國的最新武器坦克,來打破戰場上的僵局。此前,英軍已經將59輛I型坦克秘密運往前線。
在攻擊發起前,有10輛坦克出現故障未能參戰,實際投入戰鬥的坦克為49輛。不過畢竟是坦克的戰場首秀,因為各種故障,最終開到前線的只有18輛坦克。
9月15日凌晨,18輛整裝待發,準備出擊。早上5點20分,戰鬥打響。面對這種從未見過的新式武器,德軍士兵亂了陣腳,英國很快攻下第一道防線。
然而此時,坦克已經基本壞的差不多了,或是拋錨,或是卡在了戰壕裡,注意是自己壞的,不是德軍摧毀的,但是這些坦克已經幫助英軍打開了前線的僵局,成功完成首秀。
閃電戰——成長為陸軍主要殺器雖然在一戰中出現的坦克,效果在後來的戰鬥中並不理想,但是已經證明了坦克在戰場上能夠發揮的重要力量,一戰結束後,引起了各國的重視。
在一戰中坦克給德國士兵帶來了巨大的陰影,德國在戰後也將坦克的研發作為了本國研究領域的重點,並結合坦克的特點革新戰法。
1939年9月1日,德軍以坦克部隊為主導,發起了對波蘭的閃電戰,滅亡波蘭。隨後又以同樣的戰法橫掃西歐,各國進一步認識到了坦克的威力。
二戰結束後,各國都在坦克的研發上下足了功夫。在冷戰時期,令歐洲各國肝顫的不僅僅是蘇聯的核武器,還有有坦克和裝甲車組成的鋼鐵洪流。
結語索姆河戰役,坦克在人類戰爭的舞臺上登場,它的出現改變了二戰地面作戰的方式。時至今日,坦克依舊在影響著世界各國的軍隊建設方向,說其影響了世界戰爭史,一點都不為過。
-
11 # 遊戲人小王
我認為是火藥的發明,火藥的發明促進了人類由冷兵器時代向熱兵器時代轉變, 深刻地改變了其戰爭的方式及其格局,為什麼呢?在此之前,無論人們怎樣挖掘武器的形制和戰術潛能,總是沒有跳出冷兵器這個圈子,而當火藥和製造工藝結合、以槍炮的形態出現之後,人類自遠古以來綿延數千年的戰爭模式就有了徹底的改變。火藥帶來的變革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也許只有核武器的發明,在歷史意義上才能與火藥相比。 華人發明火藥西傳到歐洲後,改變了中世紀的戰爭模式,對中國火藥的西傳,恩格斯是這樣評價的:火器的採用,不僅對作戰方法本身,而且對統治和奴役的政治關係起到了變革作用。
回覆列表
近代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因為西班牙大流感而改變了結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了約4000萬人的死亡,那時候正好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各交戰國軍隊又恰好屬於人群密集、封閉,而且無法疏散隔離。
英法美的軍隊感染數量無法統計,但因為造成的死傷超過50萬是肯定的。
最慘的是德國軍隊,本來在1918到1919年,德國透過和列寧簽署的《佈列斯特和約》,已經擺脫了東線戰場,得以將軍力集中在西線,並且通過幾次大的攻勢,已經獲取了戰場優勢,協約國雖然有美國軍隊的加入,但一群新兵,從軍官到士兵都不合格,而且武器裝備也不齊全和落後的美國軍隊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改變戰場平衡。
而在南線,德國和奧匈帝國聯軍已經攻入了義大利本土,並且將戰線逐步推進,義大利已經即將丟失最重要最精華的波河平原,而軍隊的損失更是高達近半,國民也已經非常厭戰,再有半年到一年,可能就要退出戰爭了。
這時候出現了西班牙大流感,協約國人口多,後備力量充足,暫時還能透過替換前線軍隊的方式支撐下去,而德軍因為流感造成了30%以上的減員,加上後方的水兵起義和猶太人發起的革命以及抽逃金融資本、壟斷居奇、哄抬物價等,國民和軍隊的厭戰心理極度增長。只好在處於優勢的情況下於1918年11月和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議,協議本身還是基本公平的,德國並不算太吃虧,但在德國將已經被流感折磨的毫無戰心的軍隊復員和後方隔離,以及抽調還有戰鬥力的部分軍隊鎮壓國內叛亂的時候,協約國撕毀了協議,入侵德國本土,佔領了德國的經濟中心魯爾區,加上奧匈帝國已經崩潰,德國處於內憂外患、孤立無援中,德國政府只好簽訂了真正意義上喪權辱國的《凡爾賽和約》,德國徹底成為被任意分割的戰敗國。
西班牙大流感,猶太人的背後捅刀,協約國的背信棄義,以上三點構成了德國人復仇的動力,促使了希特勒的上臺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所以說,西班牙大流感被稱為上帝結束了戰爭。是真正改變了世界歷史程序的一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