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3
回覆列表
  • 1 # 蛙聲一片收藏

    當我們看到一枚銅錢的時候,不禁會有一個疑問,好好的一枚銅錢,為什麼中間開了一個孔?這個孔為什麼是方的而不是圓的或者其它什麼形狀?我們常見的銅錢為什麼都是外圓內方的?

    其實,早期銅錢的形狀並不都是千篇一律的。在春秋戰國時期,銅幣的形狀甚至都不是圓形的。比如說當時流行於中原諸國的布幣以及流行於燕、齊、趙等國的刀幣。當然也有圓形的銅錢,比如說秦國地區的圜錢。細心的朋友都可以看到很多當時的銅幣上面還是開有一些小孔,只不過小孔並不是開在銅幣的正中間。當然也有中心開孔的,比如說圜錢。

    雖然當時各國的銅錢的形狀不同,但是有小孔卻是大部分銅錢共通的地方(也有少數沒有打孔的銅錢,多見於布幣)。這個小孔主要的作用就是方便老百姓用繩子把銅錢穿起來,方便攜帶,100個一組或者1000個一組,也便於管理和儲存。一直到秦朝統一六國,貨幣也進行了統一,原來流行在六國的各種貨幣也統一成了秦半兩。這時候的秦半兩已經是經典的外圓內方的銅錢形狀了。

    在銅錢中間開一個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好處,就是省材料,一斤銅如果是鑄造實心的銅錢可能只能鑄造50枚,但是如果鑄造空心的銅錢,就可能鑄造70枚了,每枚銅錢代表的價值一樣,當然是越省材料對統治階級越有利啦。因此大家可以看到一個現象,每當一個朝代國力空虛的時候,銅錢中間的孔就異常的大,有的時候甚至都沒有了銅錢的形狀,感覺就像是一個個銅圈。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那為什麼後來的銅錢都變成了外圓內方的形狀呢?其實銅錢的外周是圓的比較好理解,圓的邊緣沒有稜角,拿在手裡也不太會被扎被劃傷,同時也可以有效的減少使用過程中對邊緣的磨損。那麼為什麼銅錢中間的孔後來都變成方的呢?有一種說法是,當銅錢鑄造好以後,邊緣都是有很多毛刺的,這就需要工匠用工具把銅錢的邊緣磨光滑,但是一個一個磨效率就太低了,有人就想辦法把許多銅錢串到一根木頭杆子上,一次能磨好多銅錢的邊緣,但是如果中間的孔是圓的,那麼銅錢就很容易在磨的時候轉動,這就降低了生產銅錢的效率。因此,聰明的工匠就把銅錢裡面的孔設計成了方的,這樣一來,串在木頭杆子上的銅錢就不會隨意轉動了,這大大的提高了銅錢的生產效率。

    外圓內方的銅錢從秦朝一直用到了清朝。直到清朝末期,機制幣大行其道,透過澆鑄法制造的銅錢的產量和生產效率遠遠低於用機器生產的銅幣的時候,銅幣內部打孔的設計才漸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我們見到的硬幣普遍都是外圓而沒有內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異地戀中,男生和女生誰更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