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坐照入神

    要想了解楚國,想想寫《離騷》的屈原吧,這麼有才華的愛國的人士都投江自盡可想而知楚國的混亂。

    想一下就心痛,那時這位大師只能沒事望天唱個《天問》來發洩自已過剩的熱情和智商,人家楚懷王不給他愛國治國的機會。

    你要覺得屈原不是從政的人才,再來看看當年吳起那次對楚國的變法吧。吳起那可是軍、政、經通吃的大才,吳起兵法至今名氣很大。當年吳起也搞“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這種變革,可是在楚國沒法長久實施,只能是雷聲大雨點小,當時的楚悼王一死,人亡政息,吳起還被貴族們射殺玩死,唯一的一次替天行道的機會自己錯過了,上天選擇了秦國……

    其實當年楚國的經濟搞得還馬馬虎虎,各種生意、農業、紡織業什麼的都能位列天下前排,更不要說能產生《楚辭》的豐富人文歷史背景,有屈原這樣懷才不遇的大師哼唱讓歷史記住了楚國的文明,當然也有楚霸王的功勞。

      但跟秦國一比就落伍了。秦國那時玩的是變革交響樂,大後方讓商鞅這樣的奇才搞得鋼鐵一般牢靠,人人還都想上戰場殺敵立功,你想周邊的國家能好嗎?

    楚國的王侯們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危急,對自己的變革從來沒狠下心來,從吳起被殺屈原投江就知道當年楚國的上層的黑暗。同在一個統一天下的起跑線上,秦國是向前狂奔,楚國是原地踏步走,還要不時向後退,這怎麼玩?

  • 2 # 舒福8

    楚人性格忠厚,從來不想去侵略別人,這是本質,所以也沒想到自己會被別人吞噬,而且楚和秦是聯姻關係,沒想過秦國會對自己的盟友下狠手,根本對秦國沒防備,背信棄義是楚人最狠的,所以到最後,才有楚雖三戶,滅秦必楚

  • 3 # 七星大聖

    各代楚王沒有象秦國那樣商鞅雖死,可並沒有人亡政息,幾代秦王都很好的繼承了商鞅變法時留下的機制。最高統治者對外來人才的任用沒能做到一貫性,比如張儀原來就是先在楚國,後到秦國才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

  • 4 # 青史文集

    第一,不僅楚國,六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秦國對手。戰國後期,也就趙國和齊國曾經偶爾擊敗秦國。齊國匡章、孟嘗君曾率聯軍攻破函谷關。但多數時間內,都是被秦國分化,壓著打。

    第二,楚國雖大。春秋時期戰鬥力還行,和晉國爭霸。到了戰國時期,楚國變法一直進行的不順利。吳起變法最終失敗。導致楚國文化水平高,但軍事實力不行,難以集中力量打敗秦國。

    第三,秦國商鞅變法隻字未提教育和文化,透過愚民政策,變成了武夫之國,發展農業是為了後勤保障。這套制度,打誰都沒問題。太變態。就像小流氓打群架,突然出來一個以殺人為目的的,那他肯定無敵。

  • 5 # 哭疼老樹昏鴨

    楚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疆域雖大,但它佔有的大都是當時長江流域的不發達地區,人口密度和經濟產出都比當時的發達繁榮地區黃河中下游的中原諸國小得多,更明顯比不上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尤其是秦國在戰國中期吞併巴蜀之後,秦國不僅疆域大增與楚相差無幾,而且在人口及產出都上超越了楚國,更佔有長江上游對中下游順水而下的戰略地理優勢。楚對秦在國力、戰略地理上都居於劣勢,且內部制度還不統一,封建制和郡縣制並行,國君權威有限,怎麼能和秦國抗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買過遊戲本嗎?一般選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