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爸育兒
-
2 # 小小思維家
在很多家長的眼中,所謂的好孩子與壞孩子的區別,很大程度上是和學習以及聽話有關。只要孩子學習好,那麼就是好孩子,只要孩子聽話,那麼就是好孩子。其實孩子太過聽話,未必是一件好事。
不利於孩子個性的養成
家長總是會以別家的孩子作為標準要求自家的孩子。如果孩子太過聽話,長此以往則是會讓孩子養成從眾的心理,從眾的人永遠無法出眾。不但不利於孩子個性的培養,而且還會限制孩子將來的發展。
不利於孩子獨立能力培養
很是聽話的孩子,往往獨立能力就很弱。所謂的聽話,其實就是按照爸媽所說的來做事。在遠離爸媽之後,他們的生存就會變得很難。其實爸媽眼中的聽話,卻是不利於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
不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
那些非常聽話的孩子,他們根本不用動腦,只要按照父母的安排從事,他們就會被誇獎。這樣做,父母是滿意了,但是孩子不動腦,只會是一種傷害。
不利於孩子創造力的培養
現實當中,一些有自己思想的孩子,很少有幾個能夠聽話的,然而這些行為在家長眼中則是異端,會被教訓。在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怎麼能夠有創造力。
凡事都有一個度。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一定要用辯證的態度,孩子不聽話未必是一件壞事,但是孩子太過聽話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分享一下我家孩子有關“聽話”的事情。
晚上睡覺的時候,孩子臉上洋溢著甜蜜的微笑,躺在我懷裡來了一句:“”爸爸,我聽你的話”一開始我沒有反應過來,也可能是我著急讓孩子睡覺,內在的那種焦慮感正在侵蝕我的全部,我不加思索的來了一句:“寶貝,你不用什麼都聽爸爸的,你也要有自己的想法” 所謂的老一套的“教孩子”理論又鬼使神差的跳了出來,這種來自父輩帶給我的潛意識基因時不時的會在我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出沒,其實說這個話的本意是我想讓孩子不要過於聽從別人,誰都不是權威,要有一個善於獨立發現的頭腦和心靈。
但是我忽略了一個問題,其實此時的孩子心裡是滿滿的愛,她只不過是透過這種語言來表達她的內在的感覺,也或許她感覺“聽話”就是父母評判自己的一種最直接的標誌,一種獲取認可的標誌,所以她當下的情緒就是想尋求一種父母的認同感,或者是單純的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如果換成現在我會這樣給她講:“爸爸也覺得今天晚上跟你在一起玩的非常開心,爸爸愛你!”就這樣簡單直接地去告訴她我內心真實的感受即可,不用拐彎抹角,我覺得這樣表述,她幸福感肯定會油然而生,會更滿足一些,講一些大道理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她在正在開闢一條共情之河的時候,我們卻給她來了一條分支,如果經常給她開鑿分支,那共情之河就會乾涸,不在流動或者流動得非常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