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職場研究社

    有這麼一個真實的場景,一次營銷活動的h5風格太壓抑,不適合母親節的主題,領導說:“小劉啊,這個風格不行,你去找小王(剛來1個月的設計師)改一下。”

    那麼問題來了:

    如何跟傲嬌的設計師們愉快溝通?

    這幾乎是職場的千古難題了。

    業務部門追求功效,設計師們有審美潔癖,於是日子總要在相愛相殺中度過。

    且看A同學和B同學的話術:

    A同學寫道:

    你好,圖片做得很棒,非常能夠表現主題。

    但因為是母親節主題,還是要更加歡快一些,下次做的時候可以儘量用暖色系哈。

    總之,棒棒噠,繼續努力。

    B同學寫道:

    你好,圖片收到了,有空的時候能改一下嗎?

    母親節主題呢,最好能讓大家,文案部分可以字號再大一點,色調可以再亮一些。

    當然,如果能直接換張圖就更好了。

    有空的話,能不能試著改改?

    大家來說說,兩位同學的話術,有什麼問題?

    挨個分析下:

    A同學,最大問題是:

    走了太久忘了為什麼出發。

    全文都在鼓勵,並沒有明確提出讓對方修改。或者說,她以為自己隱晦地表達了,對方應該能get到。

    B同學的問題更嚴重。

    第一句話就讓設計師修改,而且斬釘截鐵。

    如果我是設計師,第一時間就炸毛了,都懶得聽後面的解釋,哪怕有道理。另外,傲嬌的設計師們,可能最討厭“逾越專業界限”的修改意見。意見提的太細,設計師內心os應該是:你行你上,你專業你來改啊。

    那麼該怎麼修改呢?

    我想,這個H5主色調是灰色背景,確實沒有凸顯你的水平,而且我覺得確實壓抑了一些,直觀感受。馬上要亮相了,或者微調一下?”

    顯然最後改的這一版,會讓人更舒服一些,而且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前後對比,從這100字的溝通話術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高效溝通的技巧。

    1.牢記溝通目的,不妥協

    做任何事情,永遠不要忘了為什麼出發,最終目的是什麼。

    這次溝通的目的,就是讓設計師修改,沒有商量的餘地。

    但,小A同學的第一版,純粹是在鼓勵。對於要修改這件事,說得很隱晦,模稜兩可。

    這樣溝通的結果很可能是,對方回答:好的,那我下次注意。

    小A同學回來啞巴吃黃蓮。溝通失敗,目的沒達到。

    任何事情都不要,走了太久,忘了為什麼出發。終極目的,不能妥協。

    2.換位思考,為對方考慮,讓她欣然接受

    很多人覺得溝通很難,是因為他們覺得溝通就是“說服”。

    但,強行說服並不容易,也非常容易把局面搞僵。

    尤其是跟傲嬌的設計師群體溝通。良好的溝通,本質上都是共贏。

    想讓對方欣然接受,要站在對方的立場,研究他的需求是什麼。

    比如這次,一場母親節的活動,在司內和司外影響力很大,而且這位設計師剛來沒多久,希望得到認可,如果因此能借本次活動的影響力,打造出自己出個人品牌,那就更好了。

    這個需求,設計師本人沒說過,但按常理可以推斷出來。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說服,讓她明確知道這件事情對她的收益,事情就簡單多了。

    從結果上來看,這種溝通就不是一種苛責,雙方不是對立關係,而是互益關係。

    這件事,說出來顯得很有心機,但本質不壞。

    確實,我們做這件事,就是希望大家能共贏,並不是完全利己主義。

    任何溝通都是一樣,如果你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不去研究對方的需求,那一定不可能愉快溝通。

    3.說服式的溝通,結論要放在最後

    溝通有很多種,我們這次是典型的“說服式溝通”,顧名思義,你最後是要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所謂說服,一定是難的,需要循序漸進。

    B同學的方案,上來第一句就是:你能不能抽時間改一下。

    這是犯了大忌,會使溝通一開始就陷入敵對狀態。

    所以,說服式溝通,結論一定要放在最後。

    保證對方認可了你的想法,最後再說結論,接受起來容易很多。

    當然,這裡要補充一句。

    如果是跟你的上司溝通,那是:彙報式溝通,方法就截然相反了。

    跟上司溝通,要先說結論,再解釋原因。

    因為老闆最想聽的是結論,如果結論他接受,後面的解釋壓根不需要浪費時間了。

    溝通更高效,準確。

    這兩種溝通方式完全不同,一定不能用錯了場合。

    4.激將法

    “叨叨姐提了一點意見,她覺得你可以改得更好。”

    “叨叨姐說,這完全不是你的最好水平。”

    ——這兩種說法,是不同的,第一種很平庸,第二種其實是一種巨大的肯定,肯定她可以做得更好。

    這樣的激將法,是比單純的“好棒”“棒棒噠”這種不痛不癢的鼓勵,要真誠得多。

    5. 注意用詞細節

    話術的最後一句,原本的方案是:不如再改改?

    我改成了:或者略微調下?

    雖然只改了幾個字,細微差別,但其實不同:

    改改——疊詞,這個背後的行為想象是“改改改”,改好多遍。

    微調下——很輕,給人的感覺是隻要改動一個地方,分分鐘搞定。

    哪種更容易被接受?顯而易見。

    以上5點,就是我在和設計、產品等部門斗智鬥勇的溝通秘籍。

    這些技巧,其實適用於很多場合,背後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是相通的,希望你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 2 # 李家小貓

    組織越大,人際關係越複雜,部門之間有競爭,同事之間有爭鬥,哪怕一封郵件都要謹慎對待,稍有不慎就被其他同事抓住把柄,這該怎麼辦呢?

    首先,不要對職場人際關係的純潔性存在幻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與其遇到困難落荒而逃,不如理性面對。

    1.職場同事,合作的同時也會存在競爭,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話,就要選擇合作的物件。

    具體來說,儘可能選擇一些容易合作,有雙贏思維的同事一起共事。或者,針對不同的同事,選擇合作的不同深度。

    不是每次都能遇到讓人愉快的同事,遇到人渣的比例畢竟存在,當然,職場上每個人也都有口碑,根據口碑,就能提前做好準備。總歸是要心懷合作的心態,也要帶著規避風險的準備。

    2、成為一個有原則的人。

    所謂原則,就是底線,要讓周圍的同事清楚地知道你工作的底線,以及如果有人觸犯了你的底線,你可能的反應。這些原則要簡單、清晰,並且以各種方式公開,比如,開會的時候講到,做事的時候強調,有人試探的時候回擊。時間久了,你的原則自然會被同事知曉,被同事尊重。

    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一個人在職場上有足夠的“分量”,能夠給組織帶來重要的價值,這有賴於一個人的職業能力提升。

    所以,職場人際鬥爭的核心策略在於:

    持續提升自己的價值,不把注意力放在鬥爭上。鬥爭無處不在,如果處處提防,那就草木皆兵了。而提升一個職場人的合作價值的方式可能是:成為一個低成本溝通的人,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保持積極合作的態度,以及時刻以多贏作為工作目標。

  • 3 # 奔跑吧阿泡

    不撕掰的職場,一定是你職位太低,層次太低,每天按流程和任務幹活,如計件。再或者是和機器打交道,工作根本不和人打交道。和同事撕掰很正常,但不需要把握一下度。

    1,不可同自己職級低的人撕掰!一開撕就是自降身價,和越低的撕,掉價越厲害!如果再配以罵街的形式,那你永遠無法翻身,只會被圍觀的人徹底打上水平低的標籤。職業初期開始做專案經理時候,和一個產線的線長吵過架,而且發郵件CC所有部門老大,現在想起來還覺得當時太挫,引以為職業生涯的奇恥大辱。

    2,撕逼要對事不對人。這個對急脾氣的人來說要特別注意。一旦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本來是工作上意見不一致,很快,如果其中一方控制不好,很容易走向“你是個傻x”的罵戰,後面動手就不奇怪了,嚴重的還有被雙開的。這個實在是划不來!

    撕掰不可怕,最怕 的是雙方把這個心結帶到後續合作中,特別是對緊密合作的對口單位來說,不及時解決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一般來說當時有爭吵可以先冷靜一下,事後再單獨找當事人道個歉,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和解。華人好面子,你給足了他面子,他也會投桃報李。特別是後面如果有機會在合作過程中,就他的某個貢獻,主動的表示感謝並CC對方領導廣而告之,那更是能體現你“不計前嫌”,相信雙方能馬上“更勝從前”!

    當然,撕逼這事,高手用起來就更是變化多端,不可以以常理度之。因為撕逼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外表的表現形式。具體以什麼事情去撕,以及撕的結果要傳達給誰看,都是可以具體去設計!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總的來說,撕掰不可怕,關鍵看如何對待,以及看清撕掰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上,員工不聽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