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東斯坦因

    1.抗戰大刀

    “大 刀 向 鬼 子 們 的 頭 上 砍 去 ,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 了 …… ” 麥新這首著名的 《 大刀進行曲》歷經半個多世紀,絕大多數中國人仍耳熟能詳。抗日戰爭時期,大刀成為中國軍隊之標誌性裝備,各路軍隊很多組建大刀隊,屢次與日寇肉搏。喜峰口大捷、盧溝橋事變、臺兒莊大捷,中國軍隊的大刀殺出了威風 ! 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刀是中國軍隊抗日精神的一種象徵。

    2.刺刀

    刺刀,是裝於步槍前端的刺殺冷兵器,用於白刃格鬥。由刀體和刀柄兩部分構成。按形狀分為片形和稜形兩種。按與步槍連線方式又分為能從槍上取下裝入刀鞘攜行的分離式和鉸接於槍側的摺疊式兩種。分離式刺刀多呈片形,有的刀背刻有鋸齒,並能與金屬刀鞘連線構成剪刀,具有多種功能。

    在二戰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中,刺刀白刃戰在各個戰場上都有。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場刺刀戰為1943年進行的“石牌要塞保衛戰”。

    3.騎兵刀

    騎兵專用的軍刀屬於寬背薄刃,刀身比較沉重,這樣有利於增大砍劈的力度,騎兵軍刀分直刃和弧刃兩種形狀,其中弧刃的俗稱“馬刀”。

    二戰時,騎兵已經不再是陸戰的王牌兵種,當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國家的軍隊中依舊編有規模不小的騎兵部隊,騎兵衝鋒依舊會出現在戰場上。不過隨著坦克裝甲車的大規模應用,二戰也成了騎兵最後的輓歌。

    4.軍用匕首

    軍用匕首,就是為軍人專門製造的特殊匕首,用於近戰搏鬥和近戰突襲。

    5.工兵鏟

    工兵鏟,既能用於構築城砦溝壕,又可以安營掘灶,是軍人作戰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夥伴和幫手。白刃戰時也可用於近戰格鬥。

    6.日本軍刀

    日本軍刀,為二戰時日本陸、海軍軍官和士官佩帶的佩刀。樣式也日本傳統的武士刀為藍本,肉搏戰中威力巨大。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2 # 網言軍事

    英式長弓+籠手雙刃劍:

    有個綽號“瘋傑克”(Mad Jack)的英軍中校,這傢伙打小就對古代行俠仗義的騎士、綠林好漢(比如俠盜羅賓漢)極為推崇,酷愛刀劍、弓箭等冷兵器。1940年5月,他率部在法國境內伏擊一支德軍巡邏隊。“瘋傑克”開弓為號,用一支倒刺箭射殺了一名德軍士官(穿透脖頸)。

    1941年12月27日,“瘋傑克”又率部突襲挪威沃格島。剛上岸,這傢伙就揮舞雙刃劍帶頭衝鋒,身上則掛滿長弓、箭袋、手雷、柯爾特手槍、風笛和劍匣。

    廓爾喀彎刀

    英軍中的廓爾喀官兵幾乎人手一把。二戰期間,英軍組建了52個廓爾喀營,總兵力約3.6萬人。這些擅長山地戰的廓爾喀人的身影,遍及從東南亞到中東-北非、從馬來半島到歐洲的各大戰區。

    尤其在緬甸叢林中,廓爾喀兵與日軍多次爆發白刃戰。有一次,廓爾喀兵與日軍在密林中遭遇,雙方短兵相接,日軍端起上了刺刀的三八大蓋步槍發動“萬歲衝鋒”,廓爾喀兵則抄起彎刀迎戰,短短几分鐘時間就幹掉20多名日軍,大獲全勝。

    紅纓槍+大刀

    這個不用多解釋,二十九路軍大刀隊威震敵膽、青史留名,經典戰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紅纓槍在當時華北、中原地區的敵後抗日軍民中屬於裝備量極大的冷兵器,兒童團員、基幹民兵乃至部分地方武裝都普遍配備紅纓槍。

    以使用紅纓槍為顯著標志的民間武裝團體“紅槍會”,更是在中共民族大義和抗日政策感召下紛紛加入到抗戰救亡的洪流中,僅山東一地踴躍參加抗日活動的“紅槍會”成員就達30萬之眾。

    馬刀

    “著名”的波蘭騎兵就不提了,仗沒打贏扯啥都沒用。倒是蘇軍和中國騎兵,很值得大書特書一番。

    衛國戰爭後期,蘇軍已經組建了10個騎兵軍,總兵力約20萬人。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騎兵軍雖然保留了大量使用馬刀和輕武器的騎兵,但同時還編有裝甲兵、炮兵,其火力和突擊力遠非昔日騎兵可比。

    而在中國抗日戰場上,活躍在陰山山脈中部的大青山游擊隊、奮戰在華北的八路軍129師和淮北地區的新四軍第4師,都組建有一定規模的騎兵部隊,他們發揮機動性強、衝擊力大的特點,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此外,西北的“馬家軍”也出兵東征參加抗日,曾於1939年夏秋之際與日偽軍爆發多輪血戰,先後殲敵1000餘人,自己也付出了2000多名官兵傷亡的代價。

  • 3 # 九品侍衛

    二戰時期的冷兵器已經不多,畢竟到了二戰時期已經升級為全面熱戰。傳承下來的冷兵器基本上也就只剩下四種,分別是工兵鏟、刺刀、武士刀、大刀等。首先工兵鏟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冷兵器,但由於用過一段時間之後工兵鏟會自行開刃,而且本身的長度以及合適的重量,以至於在進行白刃戰的時候,工兵鏟架兼顧利器切削以及鈍器劈砸的優點,可謂是非戰鬥兵器中最合適的冷兵器。

    還有就是刺刀,二戰時期的刺刀還是較為原始,基本上就是一個能安裝在槍口下面的匕首,但是等到子彈打光之後,上刺刀進行白刃戰時,二戰時期各種一米多長的步槍會令熱兵器迅速轉化為冷兵器的長槍,兩軍衝刺進行有效刺殺也是一捅死一個,效率非常高。

    其次就是中國產大刀,由於刺刀也屬於是精加工物品,所以那個時候的中國並不具備這種精加工能力,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會裝備這種大刀。由於大刀本身易加工且容易製造,所以裝備量可是不小,再加上白刃戰時憑藉大刀的重量在劈砍方面非常有優勢,所以抗戰時期被手持大刀的中國士兵劈開肚子與砍掉腦袋的鬼子不在少數。

    最沒有用的當屬日本軍刀,由於這種軍刀並不是那種強錘百鍊的武士刀,所以在工藝方面核大刀並不存在較大差距,而由於自身較窄的刀身所以在劈砍方面同樣不如大刀。另外佩戴軍刀的基本上都屬於軍官,所以軍刀與大刀之間的PK機會較少。但是死在日本軍刀下面的亡魂可不在少數,具體可參照侵華戰爭時期那些百人斬、千人斬的鬼子們。所以說日本軍刀的實用性不佳,但是去砍毫無還手之力的無辜人頭倒是很擅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體持續發燒,到很多醫院都沒治好,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