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茶3984

    無名發燒很頭疼,一般發燒都伴有一些症狀,比如扁桃體發炎了容易發燒不退,肺炎,肺結核都有發燒。總之發燒都是因為某部位有炎症。還是去醫院徹底檢查,長時間發燒會誤事的。

  • 2 # 東方85328940

    我家鄰居才四十歲,去年八月份生的病就是發燒,在小診所按感昌治了也不見好。村醫建議他上醫院。從市醫院到省醫院一直沒確診!後來在北京友誼醫院確診的噬血細胞綜合症。確診還沒有一個星期就去世了!從發病到去世只有三個多月。

  • 3 # 豆豆105579296

    前幾年,我有一次持續高燒26天,各種抽血檢測,換了好多個科室。最後,也沒查出原因。中間我也沒用完藥,基本靠自己生扛過來的。最後基本不燒了,我問大夫,我這種情況到底什麼原因造成的?大夫回答我說,你這估計是感染,但具體是什麼感染,你這不也好了嗎!我們就不用完追究了。這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事後想想挺後怕的。

    發燒期間做檢查,有個大夫說,我幹了這麼多年大夫,燒成你這樣,自己不吃消炎藥的沒幾個。我問她,那我吃消炎藥管用嗎?她說不管用。不管用我為什麼要自己加消炎藥?大夫說大多數人自己都覺得管用,就吃了。

    我最後換到感染科看的,那裡都是不明原因的,持續時間很長的,高燒、低燒的病人。像我這種最後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的也很多。

  • 4 # 海燕—黑色的閃電

    人的體溫定點是可以調控的,正常人體溫定是37度,當體溫升高時,神經系統就會降溫(如排降溫)。當體溫降低時,甲狀腺素應激代謝放熱量。透過調節達到體溫的相對穩定。

    當人體溫感應器在血液中掃描到異蛋白時,體溫定點就會提高。例如感冒病毒侵入引起的發燒。

    發燒的人有的吃了退燒藥把體溫降到正常值,這時身體出汗,人們認為感冒治好了。其實不然,因為退燒藥只是降低了體溫調節定點,沒有治好感冒。

    還有很多因素可以改變體溫調定點,如血液中雌性激素升高就可以降低體溫調節定點。

    具體你朋友的情況應該到大醫院去查。這種情況我一個朋友的小孩就是這樣的,一直髮燒而查不出問題,我建議他到南京去查的,後來查出還是病毒性感冒。

    現在醫生一般是根據檢查指標來診斷的。而指標只有參考價值,不能作為完全診斷的依據。

  • 5 # 梁栩鳴

    先排除血液類的疾病,如果不是看一下免疫類的疾病,(像腸脂肪炎等),最後都沒毛病看看其他類的,比如說巫醫,也就是這些辦法了。

  • 6 # 龍行天下165653527

    象這種病情今後可能會更多,我們的生活環境,空氣,食物大都不是正常了,疾病能不發展發生嗎?目前科學發展了,但還是趕不上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從某種情況上來看醫藥是馬後炮。比如“非典”從發現到弄清病情費時半年多,快二十年過去了,至今還沒有特效藥物治療。

  • 7 # HZ滄海桑田

    發燒時間長而查不出原因的症狀是最麻煩的了,因為極有可能耽誤對症下藥的最好時機,建議抓緊去市裡最好的醫或省一級的醫院好好檢查一下吧,先把病因查出。

  • 8 # 既迷途無迷惘

    沒有好的辦法,就去三甲醫院做全面的身體檢查,生病這種事一定是病從淺中醫的。。。

    另外,看了有些回答問題的人怎麼那麼愚昧呢,還讓人家去求神問卜的,這是草菅人命好不好!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別出來禍害人!

  • 9 # 素衣青絲小佳人

    我在2016年高燒20多天,開始就是查不出原因,最後去我們軍隊211醫院查出的反應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的疾病,住的風溼免疫科,當時C反應蛋白超標十倍,關節劇痛難忍,不能走路下床,在211醫院就是用青黴素和一種治風溼骨病的藥,住了半個月才回家的,今年我才45歲,但現在就時刻注意關節保暖和提免疫力,注意儘量別發燒。真的發燒能引起的病因太多了,在生這個病之前,都不知道還有這個病。

  • 10 # 李沐橋老爺

    現在感覺社會在進步,可我們現代醫生都不會看病,就是把各種做變最後病因也沒整明白,含糊其辭,莫林兩可,不明原因,看病結束,錢花了不少,病還是沒弄明白,只有回家繼續難受,醫院給患者蒙上了一層陰影,對依賴醫院也沒有了信心,白衣天使在幹什麼悲哀呀……

  • 11 # 阿拉雷哥

    還是去好點的醫院查檢視,你是說從9月份一直髮熱到現在?發熱最常見的就是感染性因素(結核菌感染可導致長時間發熱),風溼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甲亢等),腫瘤性疾病等等。行內話說“外科怕腹痛,內科怕發熱”就是如此,有些頑固發熱性疾病確實讓人非常頭疼。希望你朋友早日查明病因,早日康復[祈禱]

  • 12 # 路上的人

    去大正規大醫院做做檢查,持續發高燒是不正常的。我老家一個親戚,發燒幾個月,最後,無奈了去省城大醫院檢查,得了不好的病。希望你早日康復。不要心疼錢,在小醫院看病,去大醫院看病。以早確診。

  • 13 # 過客9413

    有個發現,說出來讓大家議議。今年暖冬,氣候反常,許多不明原因發燒的案例中,有一種叫低能量抵抗反應,39度之下波動持續數日,微咳,微痰,燒而不冷,無汗,時需揭被,食、睡、拉皆如常。因發燒善飢,有時尚需多食,服生薑糖水,有降燒效果。等到發燒完全退去之後,微咳猶在,痰會增加。參照病發前後天氣變化,我發現不屬風寒外感。病人虛寒體質,日常喜食鹹菜,病前幾日食番石榴與香蕉,降氣太過,體能低下,無力應對天氣突變。雖外寒未入,但內氣不支,急需應急動員,故發燒。此症,我把它稱為“低能量抵抗反應”。現代人提暢多吃蔬菜,多吃水果,多喝水,尤其冬天乾裂,更加補水。其實這些做法,不僅不利,反而有害。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句話很容易誤解。大家都知道冬天要注意保暖,其實冬天應該養陽,多補充能量,少湯水,少寒涼,少瀉火,讓營氣適當陽亢,才足以支援多耗的衛氣。倘若營氣陽虛,衛不敵寒,即便表不潰堤,呼吸也抵擋不住,寒奪氣道,直搗肺臟。肺主氣機交換,若外氣太寒,理應拒止,但又不能拒絕,無奈被迫氣血總動員,展開損營救衛大運動——發燒。發燒,是體能總動員的景像,是體能不足的見證,是生薑糖水能退燒的機理,正所謂甘溫除大熱。當然,前提是排除其它疾病造成的體能虧損,因故而陽虛。低能抵抗反應有個特點,時而全身發燒,時而只有頭軀發燒而四肢正常,這是氣血兩頭兼顧的現像,又要照顧病人,又要看孩子,忙不過來的景像,充分坐實氣血不足。注:僅供討論,概不負責。

  • 14 # 嬤嬤千歲

    去看看血液方面有什麼病,沒有的話估計就是免疫力感染病毒方面的事。去看看中醫,開藥養養,鍛鍊身體慢慢就好了,我孩子以前就是莫名低燒,哪都查不出來,所有的檢查都做了,都沒事。後來看的中醫,慢慢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罪舍友,讓我覺得自己很壞,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