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巡按御史
-
2 # wen1030
赤壁之戰並非關羽放過曹操,只是孔明策略,知道關羽是性情中人,必會感恩,孔明並不是想要曹操死,曹操為一方諸侯,如果他死了,群龍無首,必將大亂,收益者只會是江東,而劉備無實力與孫權抗衡,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敗曹操,不是要他滅亡,這樣孔明也屬於自報,如果曹操一死,所有曹操舊部會全部找劉備算賬。
-
3 # 娛樂搞笑創作者
其實,真實歷史上,曹操與關羽之間,只有曹操擒關羽以歸,並予以厚待,關羽斬顏良回報,曹操放任關羽離開,兩人之間並無其他恩怨。也就是說,真實的關羽本就忠義雙全,真實的曹操也寬容大度。可是經過羅貫中老先生這樣藝術化的處理之後,關羽的忠與義則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更加令人敬服。而他為此虛構的幾個片段,也都成為了人人耳熟能詳的經典。不過,若非康震先生一語道破玄機,估計很少有人能懂得羅老先生的用意吧?
-
4 # 四季文史
赤壁之戰後,關羽真的放了曹操嗎?
據史料記載,赤壁之戰以後,關羽在華容道並沒有放了曹操,因為曹操沒有遇到關羽。
一、交代一下小說裡的情節。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取華容道,關雲長義釋曹操,這是小說裡的一個重點篇章。小說裡確有關羽義釋曹操的故事,源於關羽在曹操帳下時,曹操對關羽加官進爵不說,那更是偏愛有佳,是相當的器重。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候,曹操對自己的幫助,乃至千里走單騎,曹操都沒有違背諾言,即便再遠,還是放關羽去尋他的劉備大哥。
這段情節其實是虛構的,也可以說關羽從人到神,都離不開曹操的襯托。為了突出關羽的性格需要,為了關羽跟曹操有個了斷,作者才虛構了關羽“義釋曹操”情節,讓關羽形象更加立體,更加突出他的忠義天下、義薄雲天。
二、史實記載。陳壽《三國志》證明,曹操走的是華容道,但並沒有遇到關羽。
《三國志》: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觽。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劉備確也料到曹操兵敗走華容,而且用火攻曹操,但曹操僥倖脫險,並沒有小說裡關羽“義釋曹操”一說。
三、以史鑑今。小說三分真實、七分虛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我們會還原歷史,我們會根據歷史真實事件,從文學的角度對人物、事件、過程進行二次創作和渲染,為的是把栩栩如生的人物更加形象化、更加具體化的呈現在您面前,讓人物和事件變得更飽滿,更接地氣,也更容易讓人們在感受到歷史厚重的同時,去通俗化的理解一些東西,顯得不晦澀,易交流。
我們也能透過歷史文學,更加的記住歷史,讓歷史有血有肉。
-
5 # 歷史如是說
那就看你是否尊重史實還是陶醉於小說了。
首先要說明的是在正史中赤壁之戰追擊曹操敗軍的是劉備本人,畢竟這是一次將曹操擊殺為數不多的機會,當然也證明這是唯一的機會,因為赤壁之戰失敗之後,曹操再也沒有親征江南過。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據《山陽公載記》,劉備燒了曹操的戰船,曹操引敗兵從旱路走華容道。因為道路泥濘,曹操派步兵用草填坑,踩著步兵和草強行透過,曹操強行通過了華容道。此時曹操大笑說:“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
後來“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此處與三國演義類似,但確實沒有提及關於關羽。《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關羽義釋曹操是為了刻畫人物形象,表現出關羽的忠義,但是正史上的的確確是沒有這件事的。
-
6 # 石間撿史
對於赤壁之戰後,關羽是否真的放了曹操這個問題,我們先從這兩個方面分析:關羽放過曹操的動機、《三國演義》作者寫作初衷:
關羽放過曹操的理由:大軍師諸葛亮故意把關羽放在最後一個關卡,就是為了放過曹操。聽起來有點扯,但是還是有幾份道理的。
首先,諸葛亮未想真正殺掉曹操。曹操是朝廷的大官,雖然當時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諸葛亮不敢輕舉妄動,此時劉備羽翼未豐,能力不足以抗衡曹軍的餘下力量。所以,只能遺憾放過曹操。
其次,諸葛亮已經料到了關羽對曹操有感恩之情,顧念曹操之前對關羽的禮遇,關羽必定會選擇報答曹操。這就是一次絕好的機會,正好諸葛亮要放了曹操,順勢讓關羽還了這個人情。
這個情節聽上去合情合理。
在《三國演義》裡,作者羅貫中他老人家寫作的初衷就是為了讓關羽講義氣的形象更加鮮明,所以強加了一個精彩的華容道關羽放曹操的情節。因為是演義,藝術嘛,有些美化也是正常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編造”得合情合理,塑造一個關羽“義薄雲天”的形象。也是為了呼應了一下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那段。
所以,歷史和演義分開來看就對了,演義裡是關羽真正放過了曹操,歷史上根本不存在“華容道關羽釋曹操”。
-
7 # 石頭看歷史
根據古籍記載,在那個年代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家起兵是為了剷除董卓,關羽在赤壁之戰時對曹操應該喊曹丞相,早期劉備也曾經在曹操麾下效力。曹操在在世不稱帝,也證明了他這一點,所以曹操愛才,且內心的優越感讓他當時並不想殺關羽。
-
8 # 煮熟的魚
假如真有碰到曹操,關羽是一個義薄雲天的人,畢竟兩人之間有過交往,放過也說得過去,關羽重情義,這點應該可能的
-
9 # 西瓜它沒有皮
歷史跟小說還是要區分的
小說裡說的曹操赤壁之戰失利後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這一段,在歷史上是肯定沒有的!
《三國志》裡記載:“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曹操出了華容後,劉備才姍姍來遲,所以當時並不是關羽截住曹操並放他走。
-
10 # 琵琶語文呢
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中一個經典的戰役,這次戰役讓曹操的大軍潰敗而歸,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後就已經料到了曹操會經過華容道,於是就派將領去在這裡等候曹操的到來。正在這個時候,關羽主動請命要去鎮守華容道,諸葛亮猶豫不決,最終還是在關羽立下了軍令狀之後才決定讓關羽去鎮守華容道,但是最後結局大家都知道了,關羽最終想起了自己被曹操的救命之恩,於是把曹操給放走了。
關羽在華容道之所有放走曹操要從關羽的內在和曹操兩個方面來分析,關羽在過五關斬六將之後曹操並沒有怪罪關羽反而讓關羽和他的兄弟團員,這一點讓關羽一直記在了心裡,在加上關羽本身就對這方面的情感看的比較重,放走曹操就變得不足為奇了。
曹操在來到華容道之前手中已經沒有什麼病力了,基本上都在前面和趙雲張飛的交手中損耗殆盡,來到華容道只有了不到300士兵,不可能和關羽相抗衡,在看到關羽帶兵在前方阻擊的時候,心中已經充滿了絕望,他知道今天自己肯定是難逃一死了,但是這個時候手下的謀士程昱提醒曹操,前面鎮守華容道的將領是關羽,這一點也許可以讓丞相安然的從這路逃離,程昱說道,關羽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而且曾經丞相有恩於他,肯定會不忍心對丞相下毒手的。
在聽到程昱的話後。老謀深算的曹操立馬想到了對策,他徑直的走向關羽的面前,沒有任何要和關羽交戰的意思,一副笑臉好像許久不見的兄弟見面一樣,立馬向關羽問好,關羽在卡到曹操的舉動後連忙也會理,而且成曹操為丞相而不是漢賊,這讓曹操看到了生存的希望,於是就和關羽說起了很多往事,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還有過五關斬六將時期的事情,關羽也和曹操聊了起來,一點不像是要殺掉曹操的意思,最終關羽還是在立下軍令狀的情況下,將曹操給放走了。
諸葛亮在派關羽去守華容道之前真的就不知道關羽會把他給放走嗎,顯然是可能的,以諸葛亮的能力,他既然能夠預料到曹操來華容道,就不會想不到這件事情,諸葛亮讓關羽去鎮守的時候已經做好了關羽放走曹操的準備了,那諸葛亮為何這樣做呢?
其實很簡單,如果曹操在這個時候死掉的話,天下肯定大亂,這個時候就成了東吳一家獨大的局面了,一因為蜀國當時還在起步的階段根本沒有給東吳對抗的實力,如果曹操在的話,魏國還可以牽制住東吳,讓蜀國可以在這期間進行發展,這是諸葛亮派關羽去鎮守華容道的原因。
回覆列表
答:歷史上的赤壁之戰,關羽並沒有在華容道攔截曹操,更不用說放走曹操,如果是《三國演義》,則的確是關羽義釋曹操。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不過,我們之所以如此熟悉三國英雄,很大程度上則是得益於羅貫中編寫的《三國演義》一書。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武力一直都是頂級的存在,並且他的忠義也一直被人們所稱讚。所以在當時面對這樣一位有能力的人,有很多一方諸侯都是想要得到這員猛將的,這其中就包括曹操。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一位很愛惜人才的人,特別像關羽這樣武力高強又十分忠義的人,他更加愛之深切。後來劉備兵敗徐州,關羽被曹操所捉。這時曹操一心想將關羽招致麾下,於是對關羽百般的照顧,給關羽加官進爵還把當時從呂布手中奪來的赤兔馬賞給關羽。
曹操幾乎把能封能賞的東西都給了關羽,由此可見曹操是有多喜愛關羽。關羽雖知道曹操一直對他很好,但是他和劉備、張飛義結生死怎樣都不會背棄劉備。後來在知道劉備下落後,他還是是繼續追隨劉備,不願跟隨曹操。
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統一中國的決心越來越大,也決定向江東發生攻擊。此時為了抵禦曹操進攻,孫權、劉備也組成孫劉聯盟,而在這一年也發生了奠定三國局面成立的大戰——赤壁之戰。
曹操在這場戰役中遭到周瑜、劉備的火攻,導致大敗。戰敗後曹操帶領殘部逃到了華容道,而在經過華容道的途中也是遇到等候多時的關羽。
關羽在此前向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若曹操兵敗走華容道必斬其首級,如若不能便斬自己頭顱。然而雖是立下了軍令狀,但是關羽面對曾經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曹操,還是下不了狠手。關羽覺得自己一直未能報答曹操的恩情,在經過幾番思想鬥爭後還是決定放過曹操,獨自承擔責任。
而真實歷史中關羽真的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嗎?其實不然,在史書《山陽公載記》中這樣記載到:“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史書上所講到曹操兵敗後確實是走了華容道,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並沒有像《三國演義》裡所描述的關羽早在諸葛亮的指揮下提前來到華容道去追殺曹操,更沒有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這一說法。
那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又為何要增加這一情節呢?原因應有兩個。第一個就是羅貫中先生想要突出諸葛亮神機妙算這一特點;第二個就是為了能夠更加塑造關羽這一忠義的形象,我們前面也說到關羽他是一個非常忠義的人,而增設這一情節不就可以更大程度的渲染出關羽這一忠義的特點嗎?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它是屬於一本小說,而小說難免是有虛構的成分在裡面,有時候為了劇情需要和較為深刻地塑造人物形象,是需要增設一些虛構的情節在裡面的。不過從這一情節中也可以從側面地反映出關羽他忠義的精神一直受人欽佩,且一直被後人所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