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秒釋出會
-
2 # 本才同學
都重要!科學和科技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他們二者之間相互分不開!自然也就沒有誰更重要的說法!科學是方法論,有了科學的發展,科技才能得以進步!而科技的發展又會產生新的學科知識,也就是科學,是方法論,這些方法論又可以指導實踐!因此,沒有科技就沒有科學,沒有科學,自然科技也難以發展,他們之間自然沒有誰更重要,都同等重要!
-
3 # 郭哥聊科學
先回答問題:我認為都重要,部分先後,同等重要。
在老郭看來科學與技術是一種各自獨立、平行發展、又相互促進的關係。其實談論這個話題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這些年來,我們的語言裡漸漸把科學和技術合二為一變為“科技”,其實這是很不利於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的。
首先,不論是漢語還是英語亦或是其它語言中,科學與技術都是兩個不同的詞彙。這是因為,科學與技術其實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一體兩面,人類發展出科學是認識自然的產物,用於幫助人類理解自然;人類創造出技術是改造自然的工具,用於幫助人類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其次,科學與技術的組成部分不同。科學體系是由命題構成的,而技術體系是由工具、方法、經驗構成的。
第三、技術是獨立於科學的一個體系,所以發展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在沒有理論的支援下,人類就擁有了冶煉技術、燒製陶器、製造玻璃、各種簡單的器物等等。等到近現代,有歐姆定律並不能讓人直接發明燈泡,有了麥克斯韋方程組也不能讓人就直接發明發電機和手機,有了量子力學,也並不能直接發明鐳射器。
如果說科學理論可以決定某項發明的最終效能極限,但它並不能決定這個發明的最終形態。我們現在很多重大的技術革新越來越多依賴對應的科學理論,但依舊不能離開人類在技術和經驗及技能上上積累。
第四、技術不是科學的簡單應用,技術常常走在科學的前面。現在有這樣一種趨勢,有些人一方面承認技術與科學不同,另一方面卻認為技術是科學的應用,以為技術就是屬於應用科學。這裡我僅僅舉一個例子:網上有很多人質疑我們的量子加密技術,認為量子力學現在還不完善,所以量子加密技術就是騙子。其實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對科學和技術關係的誤解。量子糾纏作為一種可以確定下來的微觀粒子的狀態,就是可以在理論還沒有完善之前拿來做應用探索的。沒弄明白原因,但並不影響應用。就跟古人不明白冶金原理,照樣不耽誤造刀造槍,也不明白基因技術,也知道如何去培育更好的種子是一個道理的。
第五,科學與技術要實現的目標不同。科學的目標重在研究,不考慮實際結果,科學的貢獻在於對於一般性的知識和自然規律的認識。而技術的目標在於應用,重在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便利。
#這很科學##科普一下##我來科普#
-
4 # 演算法
從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說的話,物質技術會比科學重要,畢竟科技是人類運用物質規律的體現,用科技製造東西,改善人類的物質生活水平,技術解決的也是一些實際問題。科技只要體現在物質的產出方面,可以把一些規律轉化為提升我們自身生產量和生產效率的機器,
從唯心主義的觀點出發呢,科學會比科技重要,科學泛指人的思想,教育以及三觀等問題。代表方面就是人自身的受教育程式,科學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代表。我們從小所學的物理,化學,生物等總結物質發展的規律其實本身就是一門科學。
所以究竟是科學重要還是科技重要,這個只能去分角度去談論,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科學和科技都至關重要,畢竟科技是國家的硬實力,而科學是國家的軟實力。
-
5 # 愛較真的戴老師
科學和技術同樣的重要,相比起來,技術更容易變現和獲利,人們會熱衷於發展技術,因為有利可圖。但為了人類的發展,基礎科學也必須保持同步發展。
在小說中《三體》中,三體人派來的智子封鎖了地球上人類的基礎科學的研究,許多科學家終生的信仰被打倒,從而崩潰。基礎科學停滯了,人類的技術則不受影響,等羅輯沉睡醒來,發現世界變了,人類已經有龐大的太空艦隊,耀武揚威的來面對三體的水滴。但在水滴簡單的物理撞擊下,人類發展了數世紀的技術灰飛煙滅。
同樣的例子,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這樣的好東西,古人也發現了很多自然現象,但沒有多少人去思考背後的原理,火藥用了多少年,也沒有發展出化學,更不要說物理學了。華人滿足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近代科學和中國無緣,遠遠落後於世界同期水平。
現在,很多人又滿足於所謂的新四大發明,高鐵,共享單車,網購這些技術,但回頭看看,美國在1969年都已經載人登陸月球,中國現在也不過發射探測器上去,差距是巨大的。好在,最近十餘年,中國在基礎科學已經慢慢趕上來,希望早日進入先進行列。
-
6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科學重要還是科技重要?
對於大眾百姓來說,要分清楚科學和科技並不難,簡單的說科學就是寫在書本上卻比較難拿到現實生活中應用的知識,而科技則體現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您認為哪個更重要一些?
一、什麼是科學?
很多朋友小時候的夢想就是科學家,但很自然絕大部分人的夢想都沒有實現,這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學習不好,畢竟科學研究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第二則是被現代社會的各種誘惑而帶偏了原先的初衷!所以能潛下心來做科學研究的科學家是非常令人佩服的!
也許這張照片最能詮釋科學家的含義,因為近代以及現代科學體系中,有相當大的篇幅都是由這些科學家開創的!照片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科學家的成就也許最能詮釋科學的定義:一、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
二、普朗克:量子力學
現代科學體系的兩塊基石,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開山祖師就是愛因斯坦和普朗克,當然方方面面的完善並不是他們獨立完成的!比如描述質量與時空之間關係的廣義相對論中史瓦西解是天才史瓦西在一戰戰場是推匯出來的,當然還有著名的雷斯勒——諾斯特朗姆解以及克爾解等!
而為描述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的量子力學添磚加瓦的科學家就更多了,尼爾斯·玻爾、沃納·海森堡、埃爾溫·薛定諤、沃爾夫岡·泡利、路易·德布羅意、馬克斯·玻恩、恩里科·費米、保羅·狄拉克都為量子力學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相對論是描述宏觀世界的,而量子力學則是描述微觀粒子世界的,兩者從宏觀將微觀把我們的世界徹底給包含在內了,也許未來會有其高維理論出現,但這也是在這些科學理論中擴充,當然來個顛覆性的開創那當然是更好!
二、什麼是科技?
從科學理論中延伸出來的現實應用就是科技,那麼有相對論的應用嗎?虛無縹緲的相對論其實距離我們很近,比如:
1.全球定位系統,北斗和GPS,如果沒有廣義相對論加上速度(狹義相對論)以及引力對時間的影響(廣義相對論),那麼我們導航的精度也許只有數百米甚至數千米,而且累積誤差將會讓這個系統最終崩潰!
2.天文觀測技術:引力透鏡,引力波觀測以及黑洞的觀測與系外行星搜尋都離不開相對論的支援!
3.質能方程則是核裂變和解決未來能源的核聚變理論基礎,當然相信如果沒有質能方程也會有核聚變和核裂變,但這只是理論指導實踐或者實踐催生理論的先後不同而已!
......
量子力學的應用呢?這個似乎距離我們更遠?其實比相對論還近一些:
1.光電效應,其實這個是愛因斯坦發現的,但這卻只能歸類到量子力學中哈,各位是不是覺得有點莫名其妙?這個催生下的太陽能電池全球裝機容量有多大?就如你手邊的計算器上就有一塊太陽能電池。
2.鐳射 其實鐳射理論也是愛因斯坦大神提出的,但這也只能歸類到量子力學,而你手邊使用的指星筆或者鐳射教鞭則是最為普通的應用
3.核磁共振以及電子顯微鏡還有原子鐘等,都少不了量子力學,否則這些看似距離我們很遠,但與我們息息相關,比如核磁共振的造影技術為各位的健康護航,電子顯微鏡得以讓我們窺探到了原子以及原子內部的世界,還有原子鐘則是各種通訊的重要保障,當然全球北斗和GPS的核心關鍵就是原子鐘的研製!
膝蓋損傷的核磁共振造影,則是X光與CT無法達到的層次!
4.二極體而三極體的其實也是量子力學的一個方面,各位試想下各位可以不用定位系統,但能不用電子產品嗎?
.....
科學與科技兩者並不能分割,科技領域的進步與發展會正面促進科學的發展,科學領域的突破將開創一個全新的科技領域,簡單的一句話形容:科技保證我們現在的生活,而科學則規劃了我們未來的生活!
-
7 # 太空科學站
科學不僅僅是科學理論,它還代表著一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而科技是由科學理論發展而來的,能夠實實在在提升人類生活水平的東西。
如果只有科學而沒有科技,那麼科學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伽利略曾經說過“科學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減輕人類生存的苦難”而科學技術讓我們吃飽穿暖過得越來越好,這就是在減輕我們生存的苦難,但如果只有科學理論而沒有科學技術的話,我們現在仍然要靠天吃飯過著沒有高科技的困苦生活。
因此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是同樣重要的,沒有科學理論就不會有科學技術,而一個科學理論如果永遠都沒有辦法轉化成技術,那麼整個理論對人類來說用處就很有限了。
縱觀整個科學史和人類的科技史,我們從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力學中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從電磁學中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再後來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基礎發射了衛星製造出了計算機,進入了今天的資訊時代,我們清楚的看到每一次科技突破的背後都是理論在提供支援。
科學理論允許我們做的事最終要靠科學技術來完成它,比如說狹義相對論允許我們乘坐近光速飛船在短時間內到達未開,那麼我們的下一步就是研發出可以近光速飛行的飛船來達到狹義相對論的目標。
-
8 # lgp3651
黃金(財富)重要還是饅頭重要?這要看什麼情形下。正常情況都是黃金重要,有了黃金買多少饅頭都是容易的事,但極端情況下也可能饅頭比黃金重要。
科學是技術的基石和空間,科學發展了,即便技術落後也總會跟著發展起來,沒有科學很難有技術。
-
9 # 白霧芒芒
?科學和技術誰更重要?
【科技=科學+技術】
(簡化以突出對比。展開我也不行)
1,明確、比較物件
科學: 用實驗資料邏輯說道理。
技術: 用經驗方法工具做東西。
科學:解釋(現象)研究(規律)探索(本質)
技術:提升(技能)發明(器物)創造(工具)
2,特定、作用效用
科學: 體系,關聯,推理
技術: 具體,實用,功效
科學: 方法論,實踐證,設想設計
技術: 方法,,實踐,,發明創新
3,關係關聯,重要度比較(哲學層面)
科學(形而上=道)講理【一,陽,動】
技術(形而下=器)管用【二,陰,靜】
大多說科學比技術重要。其實這觀點是站在了更宏大高遠角度。更關心關注人類(或國家)發展。
但事實上,技術都是先於科學的。
在牛頓以前都是技術遠先於科學理論。
對理論看的淡,包括髮現定律本人都是不把他的理論(公式定律)當回事。
【在中國更是。故沒有科學一詞】
事實上,從愛因斯坦普朗克開始突變。
這百年完全不同於以前了。
很有點純理論而理論。為理論而理論。
用理論去領先,很容易出現不科學怪象。至少是沒有站住腳。
4,擺正科技(混合)的互含關係
老子說: (……)當其無,才有其用。
人愛說: (科學)理論無用。不是說無價值。而是說無直接效用作用。我想。
應該說:【順科學的】技術更有用【實用】。
事實上,要符合科學也很容易。簡單。是前提。
否則不可能稱的上技術。
技術必須必然建立在科學性、邏輯原理對之上。
-
10 # 鍾銘聊科學
我認為是同等重要,而且它們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缺少一個另一個也發展不起來。
科技離不開科學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點,科技的發展其實仰仗於人類對於科學的理解,科技其實都是以科學為底層邏輯進行相應的演化和發展而來。我們的生活其實離科學更遠一些,而實實在在受益於科技的發展。所以,某種角度上看,科學是科學家的認知,科技是工程師們的實踐。有了經典物理學,才有了工業革命,瓦特的蒸汽機;有了麥克斯韋電磁學方程,才迎來了電氣時代,才有了”電“的應用;有了量子力學和三論(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才有了資訊時代,我們才有網際網路。
科學離不開科技不過,反過來看,如果只有科學,沒有科技也是不行的。因為,科學家都是基於現象描述理論的。早先,牛頓可以描述的是宏觀世界,說白了,就是肉眼可見的世界。
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實驗觀測儀器的提升。人類開始有辦法觀測亞原子世界,和更大尺度的天文現象(引力大,速度快,個頭大,距離遠),科學家才猛然發現牛頓的三定律在這些尺度誤差大到無法接受的水平。所以,為了擬合這個差距,科學家們提出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所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其實得益於牛頓之後200年的科技發展。
而如今,我們的大型科學研究中都有工程師的角色,就拿LIGO來說,他們正是有了一個超強的總工程師,專案才得以做起來。而人類的科學發展,將來也還是要依靠科技水平的進步,使得人類可以觀測到更大和更小的兩個尺度的世界,才能提出更多的科學理論,科學家也才能對世界有更深刻的認知。
所以,我覺得兩者缺一不可,哪怕其中一項瘸腿,都會影響到整體的提升。
-
11 # 時空通訊
兩個都重要,而且缺一不可。
這就像人的兩條腿,你說那一條更重要?其實更好的比喻是一棟高樓大廈,你說是基礎重要還是房體重要?似乎很難定論。
其實廣義的科學就包括了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也就是題目說的科學和科技。更準確的說法是科學和技術,因為科技一般是指科學和技術的合稱,與基礎科學概念有些混淆。但狹義的科學一般單指基礎科學,而技術則是應用技術。
基礎科學就如大樓的基礎,應用技術就像建立在基礎上的房子,沒有基礎,就建立不起樓房,或者即使勉強建立起來也不紮實,到不了頂就會垮掉。
但一棟樓房如果只是打了個基礎,不建設上面的樓房部分,這個基礎就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就沒有為社會和人類造福。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科學和技術一樣重要,缺了誰也不行。
但從先後來說,沒有基礎就無法建立大廈,基礎在先,因此應該是先行官,是引領社會前行的明燈,在這個明燈的照耀下,才能看到前行的路,社會發展才能有方向。從這個角度來講,基礎科學是更優先的科學。
那麼怎麼來區分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或者說怎麼劃分科學與技術的區別呢。
一般來說,發現宇宙自然界新規律的研究就是基礎研究,其成果就是基礎科學成果;而利用發現的規律來服務社會、發明創造出新的產品的技術,就是應用科學或者應用技術。
在幾百年的科學發展史上,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法拉第創立了經典電磁理論、哥白尼發現了天體執行規律、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普朗克發現了量子現象、楊振寧建立了規範場論等等這些,都是基礎科學,後人根據他們發現的這些規律,發明出了電力、核力、機械、航天、飛機、火車、手機、電腦、人工智慧等等,這就是基礎科學不斷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程序。
試想,如果沒有這些基礎科學的發現和創立者,人類可能還在黑暗中摸索;如果光有基礎科學,天天停留在牛頓的萬有引力講解上,停留在光速不變的說明上,停留在地球圍繞著太陽轉的觀察上,停留在光子就是一份份發出的理論上,不去把這些理論用在世界的改造上,會有今天的進步嗎?
現代中國就有幾位著名的應用技術科學家,利用基礎理論在應用發明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比如袁隆平,利用對遺傳學基礎理論及其雜交優勢理論的理解,發明了雜交水稻,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和農民增產增收作出了重大貢獻;潘建偉利用量子力學量子糾纏理論,在量子加密通訊研究方面取得了領先世界的功績。
結論: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同等重要,在這兩個方面研究分配上要合理佈局,戰略考量;但基礎研究必須走在前面,必須有所儲備,才能引領一個國家的進步和崛起。
回覆列表
我認為都重要,部分先後,同等重要。
在我看來科學與技術是一種各自獨立、平行發展、又相互促進的關係。其實談論這個話題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這些年來,我們的語言裡漸漸把科學和技術合二為一變為“科技”,其實這是很不利於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的。
首先,不論是漢語還是英語亦或是其它語言中,科學與技術都是兩個不同的詞彙。
這是因為,科學與技術其實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一體兩面,人類發展出科學是認識自然的產物,用於幫助人類理解自然;人類創造出技術是改造自然的工具,用於幫助人類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其次,科學與技術的組成部分不同。
科學體系是由命題構成的,而技術體系是由工具、方法、經驗構成的。
第三、技術是獨立於科學的一個體系,所以發展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在沒有理論的支援下,人類就擁有了冶煉技術、燒製陶器、製造玻璃、各種簡單的器物等等。等到近現代,有歐姆定律並不能讓人直接發明燈泡,有了麥克斯韋方程組也不能讓人就直接發明發電機和手機,有了量子力學,也並不能直接發明鐳射器。
如果說科學理論可以決定某項發明的最終效能極限,但它並不能決定這個發明的最終形態。我們現在很多重大的技術革新越來越多依賴對應的科學理論,但依舊不能離開人類在技術和經驗及技能上上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