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寂靜的山林
-
2 # 好片兩部半
論尺賣畫的行規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國內書畫家的創作方式。據說國內有畫家在作畫的時候,可以一次畫幾十幅同樣的畫,而且流程非常標準化,中國人將藝術創作變成了工業製造,“產、供、銷”一條龍。很多人也沒什麼欣賞藝術的品位,他們只需要知道,誰是某某書法家或者美術家協會的主席或者副主席,他的價位是一平方尺多少錢。
-
3 # cassie0309
有個全世界都沒有的現象,中國一些進入流通領域的書畫家作品是以“平方尺”這種面積單位作為計價標準。一個常識是,藝術品是不能以大小作為評價藝術水平的標準的,像梵高的很多作品都不大,但藝術價值很高。只有在中國,為了方便行賄受賄的價值評估,把藝術品按面積大小來賣,賣字畫就像是賣瓷磚一樣。
中國的一些當代書畫家的作品已經變成了像大豆、玉米、北海輕質原油一樣的硬通貨,哪個畫家身價多少圈內人都心知肚明。比如我給領導送了一幅四尺的話,這個畫家的身價是一尺五萬,那領導一看就知道,我獻上了二十萬大元。當領導需要錢用的時候,就把畫拿到書畫市場上,以一個不大的折扣將畫換成現金。這種經濟往來就顯得非常正常,而且隱蔽性極高。
-
4 # 揚子語
自古以來在中國書畫的市場交易中,一般都是按書畫的大小尺寸來談論價格的,如通常是以“平方尺”為計價單位的。但由於中國書畫在形制上又紛呈多樣,“形制”與“平方尺”之間有著某種行內約定俗成的換算關係,而瞭解和掌握這種關係之間的換算,對投資購買名家書畫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宣紙一般分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數種,現在還有特殊制式。書畫計算中的尺與現在計量的尺有區別,它是指我國木匠鼻祖魯班發明的俗稱的魯班尺。以四尺宣為例,其尺幅為68×136釐米,對開或三裁就是對裁或均裁三份,一般來講四尺整張就是八平尺,對開就是四平尺,每平尺就是大約33×33釐米。
(1)小品 33×33釐米 1平方尺
(2)小品 45×33釐米 1.4平方尺
(3)四尺三開 68×45釐米 2.8平方尺
(4)四尺四開 68×34釐米 4平方尺
(5)四尺對開斗方 68×68釐米 4平方尺
(6)四尺對開長條 34×136釐米 4平方尺
(7)四尺整紙 68×136釐米 8平方尺
(8)五尺整紙 81×155釐米 11.5平方尺
(9)六尺整紙 96×178釐米 15.6平方尺
(10)八尺整紙 122×244釐米 27平方尺
(11)丈二整紙 144×366釐米 48平方尺
(12)丈六整紙 200×498釐米 92平方尺
計算公式:
(1)長×寬×9 = 平方尺(例:四尺整紙 1.3 6×0.6 8米×9=8.32平方尺。依據:1平方米等於9平方尺,以米為計算單位。)
(2)長×寬/0.1089=平方尺(例:四尺整紙 1.36×0.68米/0.1089=8.4平方尺。依據:33×33釐米=1089平方釐米。以釐米為計算單位。
-
5 # 東家APP
書畫作品拍賣論尺,這個“以尺論價”和“以尺幅論價”其實是兩個概念。
中國著名畫家鄭板橋的潤例當中只是寫明瞭以尺幅論價,並不是以“尺”論價的。而現代畫家的潤例是以“平尺”來計算的,我想題主所問的應該是這個意思。
買賣嘛,自然是有規則的,書畫作品也不例外。我們說的規則,其實就是找個參照的標準。
然而,由於書畫屬於藝術品,藝術品的價格必然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因素的影響。諸如作者、年代、經營市場、收藏者利益、經紀人收益,以及數量、品相等等的不同或差異,造成了估價的難度和是否公平合理的不確定性。
以平方尺論價的標準具體出現在何年何月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去考證了,但是現在的書畫拍賣是已經有了一套標準體系了,也就是按書畫作品的尺幅大小計價。
這是因為有物質作為基礎,紙張大,造價就高,用墨就多,耗時就長,所以,容易被收藏者認可。
其實這種拍賣就跟房屋建築以平米計價一樣,是從物質方面考慮的。至於那些精神層面的,比如說對內容的構思、感情的投入,還有作者的是想等等,都屬於不確定的,而且也無法具體評估價值,這一點很遺憾,現在依然存在於這個行業,不過相對於名家來講,有些時候會包含名家本身的意境的,然而這種情況不多見。
其實如果能把作者的意境包涵在內,比如,別緻的構圖,獨有的筆墨,匠心的立意,超常的創作和發揮就更有意義,只不過這種情況無法設立標準,所以也很難實現。
回覆列表
書畫作品論尺賣自古有之,應該稱之為潤格費,年代越久遠的越值錢。名人的墨寶價值非常高,這是一種品牌效益,就藝術而言書畫作品若論尺賣只會破壞它的創作意義,因為可以批量出品,進入市場讓其炒作,這樣也展現了書畫作品的另一方面就是其創作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