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六甲番人

    詭神詩話:對聯創作“仄平仄”為何會拗口?為何要儘量避免四聲八病?

    大詭:出個上聯:“明月有情江守望”;請對下聯。

    小詭:下聯:“狂風無意葉飄落”?

    大詭:立意不錯,只是“落”字仄聲,不符合對聯要求,“葉飄落”三字也嫌拗口了。“飄落”改為“飄零”或“分離”更好。

    小詭:也不錯。“上聯:明月有情江守望;下聯:狂風無意葉飄零。”

    小詭:只是為何說“葉飄落”拗口?

    大詭:“葉飄落”讀音是“仄平仄”,這種結構不好發音。格律詩和對聯的平仄要求是前人總結髮音規律而形成的,早在南北朝的齊朝、梁朝時期,就提出了詩歌創作的“四聲八病”,以增加詩歌聽覺的美感,初唐時期進而形成了“近體詩”,也就是我們今天經常講的“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

    小詭:何為“四聲”?何為“八病”?

    大詭:“四聲”就是平、上、去、入四聲,當代普通話和北方方言無入聲,南方方言卻多有保留入聲。

    大詭:“八病”本指五言詩創作時運用四聲所出現的毛病,包括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等八種弊病。上面對聯提到的“葉飄落”三字就是“仄平仄”,屬於“蜂腰”的毛病,會覺拗口。

    小詭:說得太複雜,一時半會理解不了,並不是所有的古詩都沒有“四聲八病”吧?

    大詭:是的,嚴格說,很多古詩都做不到避免“四聲八病”,尤其是樂府詩、古體詩和詞曲,此外,像李白等都不願意受格律約束,他們的格律詩也有很多不遵從格律要求的,不過李白是大詩人,他的很多詩雖出律卻不覺拗口,實在令人佩服。

    小詭:所以說,你們都是老夫子,拘泥格律,著相了。

  • 2 # 阿華5302

    南朝梁沈約提出的關於詩歌聲律的理論。四聲指平、上、去、入。八病指作詩應避忌的八項弊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 3 # 新時代苗木基地

    南朝梁沈約提出的關於詩歌聲律的理論。四聲指平、上、去、入。八病指作詩應避忌的八項弊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 4 # 老街味道

    問題:什麼是四聲八病?

    .......

    前言

    四聲八病是南北朝時期沈約等永明體詩人提出的詩學理論。四聲就是平上去入,用字來表示:天子萬福,天、平聲;子,上聲;萬、去聲;福,入聲。

    八病是:平頭與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和小韻、大紐和小紐。關於八病比較早的文獻來自於日本空海法師的《文鏡秘府論》,這位日本人隨著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他是元稹白居易同時期的人物。更早的詳細的八病內容在中土已經見不到了,清朝人後來發現的日版空海法師的《文鏡秘府論》是寶貴的詩學遺產。

    一、空海法師其人與四聲八病

    陳凱歌的《妖貓傳》裡空海還是一個主要人物空海,亦名遍照金剛 。他隨日本遣唐使延歷二十三年(804年)來中國學習各種知識,因為科舉的原因,作詩是唐朝讀書人的必備功課,因此也成了日本人的必學課程。

    這個空海和尚在學法的同時也學習唐朝的詩文創作,因此他記錄了關於唐朝詩文的一些理論是很正常的事情。

    二、文化的斷裂

    這本《文鏡秘府論》中記錄的大部分內容竟然在中國歷史中湮滅了,只有《詩式》流傳了下來,因此當清代學者楊守敬發現這本書的時候如獲至寶,他在《日本訪書志》中曾論及《文鏡秘府論》:

    此書蓋為詩文聲病而作,彙集沈隱侯、劉善經、劉滔、僧皎然、元兢及王氏、崔氏之說。今傳世唯皎然之書,餘皆泯滅。按《宋書》雖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諸說,近代已不得其詳。此篇中所列二十八種病,皆一一引詩,證佐分明。"這是中國學者首次認識到此書的研究價值。

    其中特意指出了,按《宋書》雖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諸說,近代已不得其詳。可見八病之說,至少在清朝人而言只聞其聲不知其詳。

    關於八病,宋朝的嚴羽提到過、唐朝的封演提到過,但是隻有其名,並沒有詳細解釋過。王力引用清朝仇兆鰲關於八病的解釋與空海有些出入。估計因為歷史的原因,後來人對於八病的本來面目已經和齊梁時期、唐宋時期有些不同了。

    三、關於四聲沒有爭議

    四聲就是平、上、去、入,直到今天沒有什麼爭議,只是有些字的發音與今天略有不同,另外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是入聲。

    比如在《作詩利用聲韻之美 不可不知四聲八病 大紐和小紐的同聲有何不同》中引用文鏡秘府所說:“元”、“阮”、“願”、“月”為一紐。這四個字就是同音的平、上、去、入四個字。類似於今天的媽、麻、馬、罵。

    阮的在古韻發音裡和元一樣(康熙字典記錄:阮, 愚袁切,音元),月是入聲,聽著像yuan的短促發音;今天月yue與元yuan不同音,但古人把月yue作為元yuan的入聲讀音。

    四、八病之前四病與同聲有關

    “同聲”,不是指相同的聲母,而是指四聲平上去入,同聲就是同為上聲、同為去聲、同為平聲、同為入聲四種情況。

    1、平頭 第二個字是關鍵

    平頭詩者,五言詩第一字不得與第六字同聲,第二字不得與第七字同聲。同聲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聲,犯者名為犯平頭。

    如果機械理解就錯了,空海也記錄了幾種不同說法,我認為這一種是對的:第一個字同聲不是病,但是兩句的第二個字如果都是同聲,那麼一定是”巨病“。例如:

    山方翻類矩,波圓更若規,樹表看猿掛,林側望熊馳。

    山、波同為平聲不是病,方、圓是病;樹、林本來就平仄不同,當然不是病,表和側,一上聲、一入聲當然也不是病。明白格律詩的平仄“失對”,有助於理解平頭。

    2、上尾 與連韻

    上尾詩者,五言詩中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第一句的結尾不能和第二句的結尾同聲,例如樓、齊就是上尾。

    但是連韻除外,例如兩句一換韻的詩或者句句押韻的詩就是連韻。例兩句一換韻的詩: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例如格律詩首句押韻,第一二句也不是上尾: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3、蜂腰

    蜂腰詩者,五言詩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言兩頭粗,中央細,似蜂腰也。如:青軒明月時,紫殿秋風日。

    第一句:青軒明月時,平平平仄平蜂腰, 第二個字“軒”與第五個字“時”不可以同聲;再看第二句“ 紫殿秋風日,仄仄平平仄”,殿、日,一個去聲一個入聲,就不是蜂腰。

    在後來的格律詩中,四種句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前兩個句式很明顯都是蜂腰之病。可見平平仄仄平的蜂腰之病後人是不避的;至於“仄仄平平仄”中的兩個仄,很多注重聲韻的詩人是有意分成上、去、入三聲來回避的,例如李白:渡遠荊門外;杜甫:烽火連三月。

    4、鶴膝

    《文鏡秘府論》關於鶴膝的定義是:五言詩的第五個字和第十五個字不可同聲。並舉例說{渚}和{影}是鶴膝:

    撥棹金陵{渚},遵流背城闕。浪蹙飛船{影},山掛垂輪月。

    杜甫很注意迴避鶴膝,在他的很多詩裡可以看到1、3、5、7句的白腳是分成上、去、入三聲來回避的。杜甫《春日憶李白》:敵、府、樹、酒,分別是入、上、去、上,很明顯,杜甫這首詩非常注意避開了鶴膝。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五、與韻母相關 大韻和小韻

    5、大韻

    大韻詩者,五言詩若以 新 為韻,上九字中,更不得安 人、津、鄰、身、陳 等字,既同其類,名犯大韻。詩曰: 紫翮拂花樹,黃鸝閒綠枝,思君一嘆息,啼淚應言垂。

    《文鏡秘府論》做了解釋:紫翮拂花樹,黃鸝閒綠枝,“鸝”與“枝”同為支韻,如此即犯大韻。這是指前九個字不可與韻腳同韻(韻母相同),例如“簏”、“羈”、“雌”、“池”、“知”等。除非故作疊韻(如離披),疊韻不算大韻。

    5、小韻

    除韻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名為犯小韻病也。詩曰:“搴簾出戶望,霜花朝漾日,晨鶯傍杼飛,早燕挑軒出。

    《文鏡秘府論》說“搴簾出戶望,霜花朝瀁日”,其中望與瀁同韻,就是犯了小韻之病。 大家看出大小韻的區別了嗎?前面的字與韻腳同韻母的叫做大韻,前面的字自己有同韻母的字叫做小韻。

    大韻也好,小韻也好,有一句之中犯,有兩句犯,唐朝人認為一句犯比較嚴重,兩句犯無所謂,如“搴簾出戶望,霜花朝瀁日”是兩句犯小韻。“黃鸝閒綠枝”是一句犯大韻。

    六 、聲母相關 傍紐與正紐

    7、傍紐 亦名大紐

    傍紐詩者,五言詩一句之中有 月 字,更不得安 魚、元、阮、願 等之字,此即雙聲,雙聲即犯傍紐。亦曰,五字中犯最急,十字中犯稍寬。

    與大小韻相比,傍紐體現在聲母上,同聲母的字就是傍紐,例如一句或兩句詩中有“魚、元、月”等字(用拼音表示都是聲母y),同樣是一句中比較嚴重,兩句中就寬鬆些。

    8、正紐 亦名小紐

    正紐者,五言詩“壬、衽、任、入”四字為一紐,一句之中,以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入”等字。如此之類,名為犯正紐之病也。

    就是同音字有不同“平、上、去、入”四種聲調的,不要放入一句詩裡,例如:撫琴起和曲,疊管泛鳴驅,停軒未忍去,白日小踟躕。其中驅、去、躕、曲(入聲字)犯正紐, “心中肝如割“中,肝和割(入聲)犯正紐。

    與大小韻的連韻相似,雙聲連綿詞也不是犯大小紐,例如歌星”齊秦“ qiqin,同為q,就不是傍紐 (大紐)。

    結語

    八病中的簡單分類

    1、前四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與四聲相關,分別在不同的位置不可同聲。

    2、第五第六與韻母相關,大韻和小韻,分別在不同的位置不可以同韻母。但是,同韻母的字,中間必須隔著一個字才算大小韻。疊韻不在此列,例如腰包,同是ao。

    3、第七和第八與聲母相關,大紐不可以同聲母,但是雙聲連綿不在此列,例如”揹包“不是大紐。小紐不可以同音,連在一起也是小紐,例如古詩:‘曠野莽茫茫。’即‘莽’與‘茫’是小紐。

    需要注意的是,八病中的大小紐、大小韻在唐朝不算是影響詩文的大毛病,如果注意規避最好, 不必太在意。

    簡單來說,四聲八病影響了格律詩的 形成,有一些是格律詩必須遵守的,有一些不必太在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會懷疑阿波羅登月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