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奔跑的金絲魚
-
2 # 鬢華雖改心無改
如果他生在三國時代,他的智慧超過諸葛亮、司馬懿,《三國演義》這些人物都是他塑造的。真正的歷史人物沒有《三國演義》裡那麼精彩。
-
3 # 三國史話曾得不錯
羅貫中先生,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其創作的小說有《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等。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與《水滸全傳》是羅貫中的代表著作,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羅貫中的著作是在歷史事件基礎上,做了收集、彙總與演義,但不得不承認,羅貫中本人熟諳歷史、邏輯清晰、筆法精準。歷史上的名將名相,無一不是如此。因此,即便羅貫中是一位書生,如果回到三國時期,與諸葛亮、荀彧、郭嘉等頂級謀士相比,也許難以判斷。但不至於太差。
況且,羅貫中生活的時代是元末明初那個動亂的時代,見證了王朝由混亂向統一的程序,因而也在間接程度上掌握了一些實戰經驗,不至於如馬謖般只會紙上談兵。
因而,我認為如果羅貫中生活在三國時期,其智謀大約與魯肅相當,長於戰略制定與和平期望,短於算計。
-
4 # 奔跑八戒
首先了解羅貫中本人是1330年至1400年處於明末清初的年代,他的作品《隋唐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都是以史來編寫的,那麼問題來了,史書記載的就一定是真的嗎?答案肯定是撲朔迷離的。
三國志眾所周知,記載了三國魏蜀吳之間的爭霸,但是三國志也只是由人而編寫的,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後人的我們只能從記載中去參考,史傳和史記是有一定差距的,前者是真假參半,後者是言語變通。說白了就是用一字只差來描述當時的情景,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文字描述亮(諸葛亮)使吳抗曹,三國志中寫到亮始吳抗曹,一字之差三國演義中的使是用和必須的意思,三國志中的始是去和商量的意思,所以大家不難看的出羅貫中已經把赤壁之戰的功勞都歸功於諸葛亮,比如草船借箭,借東風,而且三國是220-280年,以羅貫中的見解肯定對當時的華容道以及三國地理位置是不熟悉的,否則他也不會在三國演義中寫著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的片段了。三國志記載當時曹操雄兵約二十五六萬屯於江陵至赤壁一帶,可想而知當時赤壁屬於現在的長江中下游南北兩岸,曹操肯定在北岸,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武漢以南赤壁市往北大概100公里左右,但是羅貫中寫的是曹操屯兵赤壁80萬,大家想想當年曹操定都許昌當今的河南許昌市,按直線要過長江要經過襄陽,江陵,有人會問為何經過這兩個地方,第一,當時的大軍出師都是以大型城鎮為中間補給,因為糧食放到城裡是最有保障的,不至於被敵人偷襲,哪怕敵人想來你偷襲你的糧草斷你的後路必須先攻破城池。所以只要後方的城池在糧草就會源源不斷地運往前方。
綜合以上大家應該知道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根本就是不符合實際,連當時最起碼的縣令也就是當今的縣長都知道附近的山川地貌而羅貫中連道路都不瞭解如何在三國立足?所以我給出的答案就是羅貫中在三國最多是一名當代的小說家而已。
-
5 # 喜洋洋111888
﹤三分陳宮、七分吉平。名作家一支筆能作到龍飛鳳舞、妙筆生花,你把他放到現實社會中就慘了。也就是個呆子,生活自理都成了問題。所謂君子可欺之於方。
-
6 # 六六談古今
咱們先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來了解一下羅貫中!書中記載了各路諸侯在文臣武將的幫助下,為了擴張,保衛領土,鬥智鬥勇。其故事情節富有邏輯性和藝術性,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書中闡述的觀點是“尊劉抑曹”,還記載了了大量兵法、陣法、各項發明。如空城計、美人計、反間計、連環計、八門金鎖陣、八陣圖、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等等。所以從這幾點可以看出,羅貫中對兵法,戰術、發明,是有一定涉獵的。所以我認為如果他生活在三國,肯定會輔佐劉備的蜀漢。他的智謀與龐統相當,適合在前線作為軍師帶兵打仗,出謀獻策。
-
7 # 六甲番人
一、羅貫中對比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在中國文化史上很有名氣,嵇康、阮籍的文章詩歌,嵇康、阮咸的音樂,都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但在政治才能方面,卻只有山濤和王戎有所表現,至於兵法,或只有山濤還算略懂一二,但也僅是“精論武備”而已,當時天下一統,司馬炎下詔罷除天下兵役,山濤認為不應該廢除州郡武備。
竹林七賢並未參與實際戰爭,所以在軍事智慧方面,只能算是紙上談兵,而羅貫中卻曾是張士誠幕僚,曾建議其暫緩稱王而不為採納,就謀士崗位而言,羅貫中應比山濤更為出色,而遠勝竹林七賢其餘六人。
二、羅貫中對比馬謖:
馬謖曾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內政才能應不會太差,他曾被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深為其器重,每次接見談論都不分晝夜,他也曾協助諸葛亮平定南蠻,但最終在蜀國北伐時因失守街亭而被諸葛亮揮淚處斬,後人常引用劉備的話,認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在參謀方面,馬謖也可算得上優秀,雖比不上其兄馬良,但也可與劉表謀士蒯良、蒯越相當。
羅貫中並未單獨帶兵打仗,無法判斷其統兵能力,但張士誠部曾是早期抗元主力,作為主要謀士,羅貫中的軍事智慧應不會差,而從《三國演義》看,羅貫中對戰爭和兵法都有深刻的理解,就出謀劃策而言,羅貫中或可與馬謖相當。
三、羅貫中對比龐統:
諸葛亮、司馬懿、周瑜等統謀皆優的頂級智者且不提,單說同為參謀的龐統,他曾在劉備入川時獻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但最後戰死雒城,就統兵作戰來說,龐統不如諸葛亮等,但作為謀士,龐統可算卓越,排入三國前十當無異議。
羅貫中曾勸說張士誠緩稱王,最後又預判其兵敗離開,可見他很有戰略眼光,但他生平僅見一次獻策,幫助張士誠打敗朱元璋所部康茂才的進攻,就此而論,羅貫中應略不如龐統。
從以上對比來看,羅貫中如果穿越到三國,他應當會加入劉備軍事集團,但很難成為諸葛亮、龐統那樣的頂級謀士,也很難如法正、馬良一樣受到信任和重用,但也征戰天下時應有一席之地,更可能類似馬謖、簡雍等一般,曾在某次戰役中出謀建功。
回覆列表
如果他生活在三國時期,智謀可以和諸葛孔明相媲美,羅貫中的藝術造詣,首先得益於他對歷史資料的諳熟、對歷史人物的深刻了解。他吸收了陳壽的《三國志》的長處,取得了民間話本《說三分》的精華,收集了數以百計的大小故事。他對成百上千的帝王將相謀臣武夫的姓名、性格特徵,甚至不少人物的社會關係、歷史命運和仕途風雲,都瞭如指掌。這一番廣採博納、熟記活用的功夫,是羅貫中將一百年曆史盡收眼底、聚整世紀風雲於筆端的底氣所在。
羅貫中最善於寫戰爭,《三國演義》中的上百場戰爭都寫得各具特色,無一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