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耀三甲

    其實《易經》能給我們很多思維方法,我們可以用這些思維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

    其一,易經的陰、陽爻組卦,這告訴我們沒有完全的陽,也沒有完全的陰,也就是說對社會不存在只有君子或完全只有小人的社會,所以君子、小人會永遠共存。

    對個人來說也不存在絕對的君子和小人,完全的小人在社會也是完全生存不下去的,因為社會有其社會規則,任何時候社會都是懲惡揚善的。只做壞事不做好事和正常事的人很快就會被社會法則懲罰和拋棄,所以社會中的小人通常都有偽裝,小人有時候也做君子事。

    而君子是種理想的狀態和存在,自古以來真正成聖人的沒有幾個,而即使孔聖人也有很多反對者,而且人都有一個成長過程,不可能生來就是君子,孔聖人也說: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君子重在自修,自我成長,這就是表現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二,變化思維,陰陽是可以轉化的。所以我們不可能採取完全對立的態度,把小人全孤立和抓起來,而是要教化和規導,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要能接納和允許小人成為君子,只有真正在事不可違時才“歸隱”。

    其三,陰陽是不同的,各有其位。君子所求和小人所求是不同的,君子重義,小人重利。君子不與小人奪利,小人難與君子奪名,君子得其名,小人獲其利。

    君子有君子位(這個位在每卦是不同的,對應處在不同境地時有不同策略),有自己該做和應做的事,也就是說君子有自己的使命,而不是和小人較量。通俗的說君子應當做好自己的事,守好自己的位,而不是去找小人麻煩,那樣自己就也不在是君子了。

  • 2 # 安平泰2020

    《易》中的君子、小人、大人、匪人不同於生活中人的分類,君子和小人也不是孔子和儒家們所定義的,大人也不是《易傳》所定義的。

    《易》中的君子當然是道德品格高尚的人,而小人是人品卑劣的人。除此之外,還有特殊標準。乾卦中的君子和坤卦的君子是不同的,君子是特定的人,在不同的“卦”中有不同的特殊標準。而小人在不同的卦中其特徵基本相同,都是人品卑劣、沒有相關能力的人。

    大人是指具有某種權力的人,對某件事擁有決定權,但不涉及人品、能力方面。

    《易》中的各類人之間不存在較量和應對的問題。

  • 3 # 淡淡一掬水

    《易經》產生於奴隸制社會。君子小人是奴隸制社會和後奴隸制社會對人性分類的說法。但是人的分類不能僅僅分為君子小人兩類。以利益分類就有同盟,朋友、對手三類;以人的志趣分類,就有同志、同好、同好不同志、同志不同好,“志不同則不相為謀”……等多種不同。以世界觀分類就有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兩大類,又下分“機械唯物主義”、“客觀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等區別;唯心主義有“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等多種區別。那麼,哪一種是君子?哪一種是小人?以什麼分類君子和小人?同是同志、同事,對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角度看問題不同意見。那麼,哪一種可視為君子,哪一種是非君子?哪一種是小人?人們同時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在生產和經濟活動中有競爭、有協作,有對手。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在對敵鬥爭中,有戰友、有友軍、有盟軍、有敵軍,哪一部分是君子?哪一部分小人?《易經》所謂君子和小人,都是站在奴隸制社會貴族道德基準線上,符合堯舜禹為榜樣的,就是君子,不符合君王貴族基準線的就是小人。春秋戰國時代之後,符合孔孟之道的就是君子,不符合孔孟時代“仁義禮智信”的都是小人。那麼,歷史已經過了兩千多年,當今社會仍然以孔孟時代的道德標準為標準,是合理的嗎?“忠孝”、“仁義禮智信”是不可以加以分析和討論的嗎?對社會矛盾、經濟矛盾、國際矛盾、政治理念的不同,都可以僅用“君子小人”兩種分類可以分辨得清嗎?其實質,“君子小人”兩種分類方法,就是在自己隊伍內搞矛盾、搞道德綁架,既不能幫助提高有缺點錯誤的同志,也不能剷除反逆思想,更不能產生對外的戰鬥力。純粹是一種搞內耗的說法。對於錯誤思想就應該旗幟鮮明地批評和批判。對於模糊糊塗思想,就應該幫助提高。對於不同意見透過討論及辯論才能統一思想,團結一致。在對外鬥爭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聯合同盟軍,一致對付共同的敵人。到了21世紀,還在使用“君子小人”概念來劃分人群,簡直是觀念陳舊迂腐到家了。君子小人之說,著重強調了人的品德。及品德修養。在一個單位不可能人人品德高尚。任何一個單位也都達不到人人平德高尚。但不同品德的人都要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單位以規章制度約束人,以經濟利益捆綁人。對某些品德低下的人,可以學習毛主席著作《反對自由主義》來加強品德修養,恐怕比用《易經》、《論語》約束有效得多。

  • 4 # 無鬼品易經

    在採取應對措施之前,應該首先問問您自己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決定了您會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

    下面來談談君子和小人的三個根本區別:

    一、君子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是利於眾生的發展,既然利於眾生的發展,當然也利於自己的發展。

    小人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是打著為眾生髮展的旗幟而滿足自私的慾望,所以小人做的事情本質上是傷害眾生的發展。

    二、君子做任何事情都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小人做任何事情都好大喜功,誇誇其談,敷衍了事,虎頭蛇尾,遇難而逃。

    三、君子做任何事情都是透過做這件事來教化眾生,保護眾生天然純粹的本性。

    小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希望透過這件事能夠為自己確定聲譽地位或者利益,至於其他方面不是他考慮的問題。

    有了以上三個根本區別作為基本標準,在生活中,就非常容易識別出自己與他人的行為是君子行為,還是小人行為了。

    如果對方是君子的行為,您作為一個君子,就可以配合對方;相反,您若是小人,那麼您會使用相反的策略。

    如果對方是小人的行為,而您是君子,您會用君子的行為讓事情變得儘量少一些損失,且能保護好自己不被小人連累;相反,如果你們都是小人,那必然會同流合汙,一拍即合。

    所以,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應對君子與小人的較量,而是隨時能夠清楚自己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只要這個清楚了,應對的方法自然而然就會產生。

  • 5 # 文字長廊

    《易經》裡有句話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意思是說,大人是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合四季的秩序,也順應神鬼的吉凶的人。

    大人是很通達的人,他們未必有君子之風,但是胸懷寬廣,能夠將待人處世的尺度拿捏得非常好。如果我們做不成小人也做不成君子,那至少要學會做大人,其實,在真正的大人,高人眼裡,成功的企業家眼裡,無所謂什麼小人和君子,關鍵是看用這些人來幹什麼,怎麼用。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追究誰是小人誰是君子,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所謂的君子有時候比小人更可怕,我們不斷的磨礪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變成大人,也就不會再受到小人的困擾。

    正所謂:夜晚夢裡夢金銀,醒來仍不見一文。目下只宜守本分,思想終是空勞神。

  • 6 # 文字長廊

    《易經》裡有句話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意思是說,大人是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合四季的秩序,也順應神鬼的吉凶的人。

    大人是很通達的人,他們未必有君子之風,但是胸懷寬廣,能夠將待人處世的尺度拿捏得非常好。如果我們做不成小人也做不成君子,那至少要學會做大人,其實,在真正的大人,高人眼裡,成功的企業家眼裡,無所謂什麼小人和君子,關鍵是看用這些人來幹什麼,怎麼用。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追究誰是小人誰是君子,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所謂的君子有時候比小人更可怕,我們不斷的磨礪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變成大人,也就不會再受到小人的困擾。

    正所謂:夜晚夢裡夢金銀,醒來仍不見一文。目下只宜守本分,思想終是空勞神。

  • 7 # 莫若風水

    自古陰陽不離家,如中醫之陰陽離決必死,故君子即小人,小人即君子,君子與小人完全在於己身,身正則百邪不侵,小人難為,身歪則百毒從侵,君子難正。

  • 8 # 莫若風水

    自古陰陽不離家,如中醫之陰陽離決必死,故君子即小人,小人即君子,君子與小人完全在於己身,身正則百邪不侵,小人難為,身歪則百毒從侵,君子難正。

  • 9 # 西漂逐夢

    問如何應對小人,借一句經典俗語:狗咬你一口,難道你還要反咬狗一口嗎?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何為君子?何為小人?

    對"君子"一詞的具體說明,始於孔子。孔子對君子定義就是仁義、道德、尚勇、中庸。

    小人是君子的"反義詞"。專指喜歡做些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隔岸觀火、落井下石之類的人,與君子相反。也就是說小人就是不走正軌,卑鄙的。

    《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總是善於幫助他人,看到他人成功,君子總是感到高興;小人則嫉賢妒能,唯恐他人超過自己,唯恐他人過上好日子。

    《論語·衛靈公》:”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在自己的志向不能得到實現時,仍然能夠固守自己的志向;小人一旦身處困境,則有可能胡作非為。

    《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能夠堅持原則,而小人則結黨營私。

    《論語·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是對於某個人的意見,既有贊成,也有反對;同而不和,則是一味贊同,沒有主見,因人而取言。

    《論語·里仁》:“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做事,以義為準則,只問此事當做不當做;小人做事,則以利為準則,總是計較做此事對自己有多大的好處。

    《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胸懷坦蕩,沒有自己的私利;小人做事,則以私利為準則,所以總是患得患失。

    《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做事,依靠自己的能力,如果不成功,也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做事,總是依賴他人,如果不成功,也總是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

    從這些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說明,就可以明白小人與君子是相對立的,對待小人講道理是行不通的。也許會有人說打他不就行了,我奉勸有這種想法的人別衝動,現在是法制社會,打人會犯法的,而且打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能是“近君子,遠小人。”

  • 10 # 西漂逐夢

    問如何應對小人,借一句經典俗語:狗咬你一口,難道你還要反咬狗一口嗎?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何為君子?何為小人?

    對"君子"一詞的具體說明,始於孔子。孔子對君子定義就是仁義、道德、尚勇、中庸。

    小人是君子的"反義詞"。專指喜歡做些搬弄是非、挑撥離間、隔岸觀火、落井下石之類的人,與君子相反。也就是說小人就是不走正軌,卑鄙的。

    《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總是善於幫助他人,看到他人成功,君子總是感到高興;小人則嫉賢妒能,唯恐他人超過自己,唯恐他人過上好日子。

    《論語·衛靈公》:”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在自己的志向不能得到實現時,仍然能夠固守自己的志向;小人一旦身處困境,則有可能胡作非為。

    《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能夠堅持原則,而小人則結黨營私。

    《論語·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是對於某個人的意見,既有贊成,也有反對;同而不和,則是一味贊同,沒有主見,因人而取言。

    《論語·里仁》:“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做事,以義為準則,只問此事當做不當做;小人做事,則以利為準則,總是計較做此事對自己有多大的好處。

    《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胸懷坦蕩,沒有自己的私利;小人做事,則以私利為準則,所以總是患得患失。

    《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做事,依靠自己的能力,如果不成功,也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做事,總是依賴他人,如果不成功,也總是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

    從這些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說明,就可以明白小人與君子是相對立的,對待小人講道理是行不通的。也許會有人說打他不就行了,我奉勸有這種想法的人別衝動,現在是法制社會,打人會犯法的,而且打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能是“近君子,遠小人。”

  • 11 # 演一部

    易經原文中沒有君子也沒有小人。易傳中才有。孔子認為君子才有能力理解和實踐周易思想,所以每卦大象都說君子以。孔子本人並不十分討厭小人,後代儒生才把小人說成壞人。

  • 12 # 演一部

    易經原文中沒有君子也沒有小人。易傳中才有。孔子認為君子才有能力理解和實踐周易思想,所以每卦大象都說君子以。孔子本人並不十分討厭小人,後代儒生才把小人說成壞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信信用卡逾期還款三個月,偶爾還幾百塊,會坐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