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安之

    崇禎不自殺,將北方大地及其四川丟給李自成張獻忠,來一次明朝版的衣冠南渡也可以。

    崇禎坐擁南方半壁江山,李自成張獻忠當時都是建立大順大西政權不久,立足未穩,東北的滿清太祖太宗兩代人的心願就是入關一統天下,這時候明庭有變,北方江山易主,肯定要南下,到時候李自成張獻忠與清軍肯定打的一團糟,歷史上也是如此,但是比較意外的是歷史中李自成張獻忠面對清軍不堪一擊,一敗千里,估計就算是崇禎帝提前衣冠南渡,北方拱手相讓,給他們時間穩固統治,也還像歷史上一樣不堪一擊。

    最大變化在於崇禎南渡,明朝有了主心骨,沒有正統之爭了,歷史上南明之所以節節敗退就是因為四個皇帝正統性不足,其他明皇族人心向背,內亂不止才失敗的,崇禎帝若在,肯定沒有這個問題,歷史上清軍入關初還沒有一統天下,就開始剃髮易服與跑馬圈地兩項惡政,如果崇禎南遷,也肯定還會這樣的,崇禎雖然剛愎自用但不傻,開始肯定會坐山觀虎鬥,讓李自成張獻忠與清軍死磕,而清軍的剃髮易服與跑馬圈地開始以後,就觸犯了南方士族的利益,到時候肯定跟明庭一條心,面對強大的外部壓力,團結一致,打退清軍保住半壁江山還是沒問題的。

    如果挺住了清軍南下攻勢,甚至北伐再復大明江山也未嘗不可,歷史上光是剃髮易服這個政策,清軍就受到了無數抵抗,像江陰八十一日、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什麼的屠城行為就多了,北方實行惡政以後,南方又有正統性的崇禎帝,北方人心不齊,明軍北伐也是有機會勝利的。

    清初降軍不少,最後安置方式就是讓其南下協助八旗軍奪取地盤,然後打下地盤預設為其勢力範圍,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就是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如崇禎在南方穩固統治,北方一隅之地,降軍安置不好,利益起衝突,清庭不用明北伐也早晚完蛋。

  • 2 # 洞玄探幽

    要是徐福求得不死藥,秦始皇不死,活到現在的話,連銀河系都是大秦帝國的,談什麼漢唐,說什麼元清。

    我覺得我這個假設比題主的假設更好。

  • 3 # 帝辛666

    中華文明5000年來不滅就是因為有諸如崇禎這類在一部分人眼裡“不懂妥協,不懂變通的或者說一根筋的人”這類人是華夏大地的葵寶和精神支柱,孫承宗,盧象升,岳飛,文天祥,戚繼光、史可法、秦良玉、林則徐、鄧世昌、節振國,蒙恬、衛青、霍去病、李廣、班超、薛仁貴、郭子儀、韓世忠、陸秀夫、張世傑、徐達、于謙、袁崇煥、閻應元、夏完淳、鄭成功等,沒有他們的“一根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的中國文明早就像其他三文明一樣被野蠻毀滅了,不知死而死者為無知,知死而赴死者為無畏。真希望“中華氣節”永存。

  • 4 # jason1981

    我覺得並不會。崇禎在北京當了十幾年皇帝,如果很的能發揮中國實力,早就把滿清滅了!到了南方,就剩半個中國,還能厲害到哪裡去?丟了北京,連宗廟都沒有保住,談何威信呢?總之,當時的明朝是腐敗到無可救藥的程度了!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短時間內丟掉全國!即使最弱的宋朝,南宋也保持150年!面對的還是當時世界無敵的蒙古!

  • 5 # 正義與道德的化身

    不論是皇太極還是李自成單獨都是鬥不過明的。主要是需要大約十年左右和平時間。可以把遼東給皇太極,和皇太極議和甚至可以預設其帝號。然後全力剿滅李自成,用幾年時間發展生產,大明地大人多,只要有時間,發展力相當厲害。最後出關滅皇太極易如反掌。如果遷都南京,從災區轉到了富庶地區,然後在調山海關精銳佈防長江。李自成肯定去北邊,災區兵員充足,還有舊都及周邊的富戶。按照當時的社會狀況,李完全可以在長江以北佈防,利用地勢隔江相持。自古都是北攻南容易,而南攻北幾乎不可能實現。唯一成功的朱元璋和崇禎兩個人的性格和能力差別太大,這是生活環境造成的,朱元璋可以,崇禎機率就小多了。所以李自成和崇禎化江而治,這個完全有可能。

  • 6 # 春風之死123

    有用嗎?就算他南渡 他有沒有能力重聚明朝殘餘勢力力挽狂瀾在江南重建大明呢?當時的大明真的挺悲催的,關外有後金,南部又有聲勢浩大的大順大西起義,他沒有宋高宗幸運,他清楚的很,一旦南渡,不僅大明會亡 整個中原都會落入異族手中

  • 7 # 港漂漂深圳

    如果崇禎不自殺,那就不是崇禎了,崇禎輸就輸在死要面子,死要威嚴。他要是能變通一點,都不至於自殺。所以,假如崇禎南渡,滿清肯定做不了江山,南明實力不弱,四川江南抵抗20多年之久,如果有崇禎坐鎮,起碼不會一盤散沙。

  • 8 # _Smile無傷

    可以肯定的是,崇禎順利南渡大明肯定不會因繼承人正統問題內耗互爭,一致對外,利用江南富庶資源與人才,運作得當保住半壁江山不難,北方因天災匪禍搞的爛攤子留給闖賊們,讓他們也嚐嚐當家難,當百姓經歷了闖賊與韃子的苦頭後,到那時反而會盼著王師回來,以崇禎的性格他絕不會放棄北方,肯定會北伐,到那時北方心向王師的義軍與大明正規軍裡應外合,打回北方也不是難事,就算不能成功,形成南北對峙,或者明順清並立,最起碼華夏正統不亡,文脈道統不絕,以漢人的聰明才智,只要沒有後來滿清統一後漢人胡化奴化家畜化政策的打壓,在世界工業革命大發展時,華夏文明絕不會落後世界,掌握先進科技文化是近代許多小國崛起變成超級大國的基本條件,這一點擁有先進生產力與武器的大明,在淘汰冷兵器的熱兵器時代打爆野蠻守舊的滿清不成問題,不但中國近代的屈辱史,華夏的災難史將改變,世界的歷史也將改變,可惜歷史不能假設,我們只能面對現實,正視歷史災難,避免再次發生這種歷史悲劇,畢竟下一次的可能的悲劇不是亡國亡天下,而是亡種,有可能稍有不慎,在智慧時代宇宙時代生物技術時代,中國與華夏文明的任何停滯大倒退,哪怕是一點點落後都可能是致命的,一旦在將來落後,我們中國人都會可能被歐美之類的強敵殺絕了,因此大爭之世華夏兒女當自強,千萬不要重蹈明末華夏文明亡國亡天下的大崩亡大倒退大野蠻大落後的死路,真到那時我們就再也沒有機會悔恨自責奮起了。

  • 9 # 若羿文學屋

    我就不明白了,守著全國一副好牌都打爛的朱由檢,抱殘守缺就會振作起來?

    衣冠南渡,大半壁江山拱手讓人,大明國反而更加像一個國?什麼邏輯?

    任憑闖賊和滿清拼個你死我活,他坐山觀虎鬥,就不怕唇亡齒寒?

    從前是十五省養活一個大明國,尚且有李自成張獻忠暴動,南渡之後只剩下南八省,你敢保證江南的饑民不會暴動?拿南宋來說吧,趙官家南渡之後逼反了鐘相楊么,你敢保證崇禎不會逼反什麼王相李相的?當日闖軍攻打北京城,崇禎號令天下勤王,各路藩王去沒去?左良玉去沒去?史可法去沒去?馬士英去沒去?你能保證崇禎屁滾尿流的逃到江南,他們就沒有二心?

    江南富庶不假,未必會迎接一個失勢的黃帝。當日齊緡王被燕國打得屁滾尿流跑到魯國門口擺天子架子撞壁,反而被人閉門不納。崇禎就會更好?

  • 10 # 華哥雜談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南北朝如東晉和南宋,建立時的狀況完全與明朝不同。現以北宋對比明朝,闡述一下為什麼南明無法立足長久。

    北宋的滅亡有很大的偶然性,明朝的滅亡卻是氣數已盡導致的。

    北宋末期,雖然統治階層中朝廷奸臣當道,宋徽宋趙佶不思進取,整日沉醉於聲色犬馬之中,雖然宋朝文化人多,可國家卻面臨危機。但即使這樣,當時的北宋依然不算弱小,無論是軍隊還是財力都強於明末。金國第一次圍困開封后,遭到了宋朝軍民的奮起反抗,金國沒佔到太大便宜就走了。後來,宋徵宗受投降派蠱惑,貶斥了主戰的大臣李綱等人,最終導終了“靖康之恥”。

    南宋建立時,可以說根基還在。但明朝滅亡,卻是氣數已盡。從崇禎登基起的天災,到後來的農民起義,再到對後金戰爭的失利,明朝是事事不順,面對內憂外患,朝中黨爭依然不止,崇禎雖然有心,卻無力迴天。

    南宋時民心依然可用,但明末卻民心盡失。

    北宋第一次開封危機時,由於朝中奸臣當道,激起了民變,開封城暴發了著名的“學潮”,無數憤怒的太學生要求宋欽宗懲治奸臣,宋欽宗無奈,最終只能把蔡京等六名大奸臣和投降派或者處死,或者流放。南宋建立後,北方的民間抗金斗爭始終進行,一度成為南宋北伐的主力。

    明末時期,受天災嚴重的北方,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雖然明朝一度消滅了農民起義,但最終卻死灰復燃,並直接葬送了明王朝。滅亡前夕,國庫空虛,崇禎帝哀求皇親國戚和滿朝大臣捐款,卻沒人響應,連他的老丈人都不支援。可以說,明朝滅亡時,統治階層已民心軍心散盡。

    宋朝與明朝的敵人差距較大,金國的實力與政治報負不如清朝。

    金國發動“靖康之變”時,擄掠北宋王室3000多人。金國貴族對待這些北宋王室子弟是百般侮辱,激起了宋朝上下的怒火。滿清入關後,接受了漢臣范文程等人的勸諫,重新按帝王禮儀收埋了被李自成手下草葬在荒郊野嶺的崇禎遺骸。僅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金國與滿清的差距。

    雖然金國與滿清的前身都叫金,但兩朝統治高層的政治報負卻不相同,金國自始自終與漢人及漢文化為敵,所以金國前期雖強,卻不能利用漢人的勢力,只能扶持傀儡政權間接控制。清朝的皇太極等人眼界和抱負遠超當時的李自成、張獻忠和崇禎皇帝,所以能夠得到當時漢人一部分文臣武將的擁護,如果沒有吳三桂等漢臣的支援,滿清不可能統一中國。

  • 11 # 清水空流

    明思宗崇禎朱由檢。生於公元1610年,在公元1611年登基為帝,時年17歲。在位17年。公元1644年自縊而亡。終年34歲。先說結論,崇禎有時機衣冠南渡。滿清很難有機會擁有天下。這一切都是崇禎個人原因造成的。

    可以說,但大明的覆沒,崇禎自己得承擔一半的責任。現在的人都評價他,剛愎自用。薄恩寡義,應該是一點都不錯的。我們不能因為崇禎殉國而死就對他報以同情和憐憫。盧象升,孫傳庭,楊嗣昌,這些名臣只要崇禎用好一個,崇禎也不能落得個煤山上吊。完全是崇禎咎由自取。都說洪承疇是大漢奸,在崇禎麾下兵敗無能,為何在滿清麾下卻百戰百勝。不會用人是崇禎最大的失敗和無能。

    晉有東西二晉。宋用有北南二宋。明朝絕對有時機和能力南渡成為南明的,而崇禎之所以不去就是面子上過不去。怕失去威嚴。陳新甲受崇禎的委派同皇太極和談,都談出眉目了,就因為意外洩露,崇禎為了自己的面子誅殺陳新甲,既喪失了時機 也給皇太極留下崇禎言而無信的印象。而大明的官員也由此看清了崇禎的嘴臉。再也不會給他出良謀決策。

    在李自成即將進京的時候,崇禎問過群臣南遷是否可行。而群臣知道,一旦提議被採納,南遷以後,第一個殺的就是自己。其實崇禎想讓群臣給自己一個臺階 但群臣被陳新甲之事傷透的心,就是不給。而崇禎面子又薄,也只好做罷,而大明內閣對此也莫能兩可 不置可否。其實這種事情崇禎完全可以乾剛獨斷,凡事反對的一律留下守北京。看看誰敢反對。群臣是想讓崇禎被黑鍋,崇禎希望群臣背黑鍋。如此一來 最後的機會也就失去了。1644年的華夏是三皇並立。大順李自成,滿清順治,大明崇禎。最沒有時機的滿清取得江山,最有時機的崇禎卻是上吊自殺。歷史的詭異可見一斑。

    應當說,南渡的好處還是很多的,第一就是南遷到富庶之地,國家能夠恢復元氣,而李自成將直接面對滿清。崇禎可以坐收漁利。等時機成熟。完全可以再次北伐成功。滿清只有覆沒的了,其實就實際而言,滿清的得江山的偶然性很大,完全是老天爺的眷顧。崇禎為人優柔寡斷,缺乏擔當,性子急躁。怕留下南宋偏安,自己留下趙構的名聲。說實在的,就個人能力而言崇禎真不如趙構。李明睿和鞏光顧多次提議南遷,實在不行讓太子先去南京預備萬一。崇禎本來已經同意,由於內閣首輔魏藻德的反對而放棄。

    崇禎明明有許多時機,但每一次都被崇禎放棄和喪失了。崇禎值得憐憫,但責任必須承擔。崇禎個人能力不行,再勤政也不行。就好比一個小學生再努力也寫不出大學生的論文一樣。崇禎應該可以南遷而不去,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徹底地喪失了大明的最後時機。完全有理由相信。崇禎想南遷而不得,這也是崇禎的咎由自取。也充分說明崇禎是個昏君。

  • 12 # 智藏山林

    剛剛無聊地回答了“如果李自成在山海關打敗吳三桂和多爾袞會怎麼樣”的問題,又遇到了崇禎南渡的假設。

    反正無事,再無聊地無聊一通?

    儘管滿清入主中原是運氣好到爆棚才得到的,但明朝的滅亡其實是不可避免的,隨著萬曆廢除了張居正改革,又用“三大徵”將張居正改革成果消耗殆盡,明朝其實已經不大可能維持下去了,在沒有“國債”的古代(其實崇禎也試過這個辦法,但根本無效啊),沒有哪個朝廷(政府)能負資產運轉下去。

    但崇禎一旦南渡,整個帝國的半壁江山全都被李自成和張獻忠奪走,但這些地方基本都是小冰河期乾旱的重災區(四川除外),崇禎丟了這些地方,某種程度上算是甩掉了包袱。

    南方諸省雖然也是受災頗重,但相對北方來講,依然是富庶得很。

    崇禎到了南京,南明不會發生正統之爭,胖子朱由菘根本不會有任何機會登上皇位,這是必然。

    崇禎丟了北京,心裡肯定悲痛得無以復加,痛定思痛之下,朱由檢在南渡的路上會反思自己在位十六七年的所有經驗教訓,如果能在路上深入百姓,搞一些調查研究,思想也許會發生一些變化(朱由檢從出生到死亡都沒出過北京城,這次逃亡之路會對他有極大的觸動),在路上,朱由檢也許會做一個長長的夢,夢到了三百年之後的世界。

    到了南京的朱由檢第一件事是要理清朝政,沒有了正統之爭的史可法、馬士英等人在朱由檢面前肯定會比在朱由菘面前收斂得多,馬士英沒有可能在崇禎面前獨攬朝政,江北四鎮也不會逐步走向軍閥割劇的局面,明朝廷依舊有相當強的統治力。

    但南明依舊缺少政治家和良將,面對李自成(或許是滿清)的大舉進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還得處於防守態勢,南京有可能丟失。但在不停的戰鬥中,閻應元、鄭成功等人會逐漸嶄露頭角(以一典史而統率江陰城,讓滿清連損三王十八將,其組織領導能力可見一斑),擔負起對抗滿清八騎兵的重任。

    李過、李定國等人在李自成、張獻忠被滿清滅掉之後,也許會投靠明朝廷,這些經常多年戰爭成熟起來的將領將會是滿清八騎兵的噩夢。

    ......編不下去了,你們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基礎學西點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