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從小就特別自卑,上大學以後更是怕和別人說錯話得罪他們。
8
回覆列表
  • 1 # 第四天娛樂

    我剛當上部門小組長那一陣子,在工作方面跟題主的做法和心境很相似,新人嘛,總得戰戰兢兢如屢薄冰才像話。然後我發現在跟其他部門進行溝通的時候,總讓我做很多事情。我也沒想太多,認為別人讓我做的都是我應該做的。

    直到有一天主管發現我在做的事情,大發雷霆,我所做的工作根本就不是我們部門所負責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把人都想的太好了。

    也是因為我是新手,對各方面情況都不太瞭解,所以導致的別人有機會這樣做。

    我想題主應該是那種比較自我封閉的人吧,對別人的想法,性格什麼的都不去了解和關注,只把全部的注意力聚焦在自我身上,小心翼翼的維持微薄的存在感。不得不說,這種做法有點自私。

    在人際交往中,你首先得有一個明確的物件,並且這個物件的特徵你能瞭解,然後才能做出進一步的溝通交往行為,比如和善的人你不必擔心語言衝突,性格直接的人溝通起來不費事不囉嗦。正所謂知己知彼。

    而題主卻是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給予別人一個假造的形象,由於是假造的,所以不穩定,可能會變來變去。這對於和你溝通交往的人以及你自己都是一種痛苦。

    所以,先試著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吧,透過你的語言,行為,為自己樹立一個真實自我的形象。別人也就會根據你的形象特徵來跟你互動。至於影響別人什麼的,完全不用擔心。人類本來就是舒適互動的天才。

    把一段eminem的歌詞送給題主

    i"m not afraid,to take a stand,everybody,come take my han

  • 2 # 茶館聊聊

    我從小一直總是覺得自己只要一說話就覺得說錯了,所以,以至於我現在很少說話,也不喜歡說話。曾經的自己,總是很糾結自己的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總是覺得自己只要說話就會說錯話了,或許,只是自己太過考慮別人的感受了,總是過多的把事情往不好的方向去想。或許是因為從小的一種狀態,總是被父親批評不會說話。

    話多錯多,所以,很多不必要的話就不說吧。總是害怕說錯話,只會越來越不想說話。很想和別人一樣談天論地的,可是,一想,自己可能又會說錯話,就不敢說了,什麼都藏在心底了,這種感覺,肯定不好受啊。

    所以,我習慣用文字來表達。既然,說不好那麼多的話,那就少說吧。只說有用的話,只要自己接受自己的一種狀態,話多話少又怎樣。或者和別人相處時就多傾聽吧,從別人的角度偶爾發言,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去說話。

    說每句話前,多在內心轉一轉,是不是合適的,是不是有必要。任何傷害到別人的話不要去說,這樣,應該很少會說得罪別人的話吧,即使有些小錯誤,沒關係,說話的方式,與程度,自己才能把握好。

    先建立自信吧,我覺得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吧!

  • 3 # 會當—茶農

    別動不動就聽“磚家”說你有心理疾病,這個浮躁的社會,誰沒有病?

    只是我很遺憾的覺得你會活得比較壓抑。從你的描述來看,你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會禮讓的人,不如意的性格里也會有美好的另一面。習慣是沒辦法一時半會的扭轉的,所以先要理解到它裡面存在的好處和美德。(你看你多會為別人著想啊?)這樣才能接受當下。

    接受了,才能覺察、控制。才能調整。

    來說說這個習慣吧?你為什麼總要小心翼翼的去應付人家?與其說你是應付人家,還不如說你害怕犯錯,害怕事情不可控,害怕承擔責任和後果,為什麼會害怕呢?其實說到底還是對事情事物的把控能力不夠,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是一個有自我要求的人,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完美主義的人如果能力跟不上,就不太好了。其實你可以換個角度想,你一直這麼認真的對待人事物,換來的是今天的困擾,那何必那麼在乎呢?在接下來的事情上,膽子不妨大一點,鍛鍊多了,覺察、控制的能力就會上去。

    什麼人會總去應付別人?說來說去,說到底,還是因為你沒有中心,沒有遠大的目標和抱負,沒有承擔重大責任的習慣,有句話說:“能力不夠靠願力。”你如果能把精力放在更多的“利他”上,你以前的毛病立馬就會變成優點,苦惱就會轉變為快樂。前提是你要找到自己的中心。要把小心翼翼的心轉變為愛心。

  • 4 # 校外老師

    我也是剛開始不自卑,到有了自卑,敢說話又什麼都不敢說了。即使是正確的也不敢說。後來才慢慢的敢說一點話了。有了這樣的一個過程。

    我是家庭當中最小的。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小學的時候捱過一次打,打得很慘。(用頭撞牆,打臉)原因是中午和同學在學校玩牌,牌是我的。其結果父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從那以後我什麼都怕了。別人都有父母保護,而我沒有。所以什麼都怕。說話更是小心翼翼。

    每當和別人說話的時候都小心翼翼,造成自己對很多事情都很敏感。心裡總是在壓抑當中。畢業之後找工作,在單位也是膽小,不敢說話。所以讓人感覺自己能力低下,做事沒底氣,有時受別人的欺負,挨擠,也不敢反抗。所以也換了不少的工作。

    這樣的心裡在結婚之後,才慢慢有了一些改觀。家庭是自己心靈的港灣,是愛與責任讓自己有了自信。在結婚之後由於換工作問題,自己自學英語,看英漢對照的《論語》。我從論語當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讓自己明白了很多,自己如何正確的對待朋友,家庭,領導等。我明白瞭如何做事才是正確的。自己所做的只要是正確的就沒有什麼可怕的。所以,自己也慢慢的有了自信。

    在現實中,我對身為父母的建議是,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受冤枉氣。也不要讓孩子太狂妄,依仗父母欺負人。讓孩子明白對與錯,按著正確的去做。

  • 5 # 心夥伴

    每一個人都是生來平等的。因此,在正常的社交關係當中,我們每一個人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都應該是平等待人,不應該會有太多的忌諱的。每一次和別人說話都擔心自己會說錯話的人本質上並不是一種很壞的人。這樣的人大多都常常過於為別人著想了。實際上,他們本質上想讓對方更輕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越是小心翼翼不敢說話就越是讓人喜歡不起來。

    其實這種人的心理很容易被解讀,擔心不被理解,擔心被嘲笑,擔心說出來會讓自己沒有面子。長大以後,我們再也不會像兒時一般,可以暢所欲言、肆無忌憚,高興了就笑,難過了就哭。面對開心,面對痛苦,我們多了很多謹慎,或許你也很久沒有開懷大笑過、放肆大哭過,因為總是覺得沒有人懂自己,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無法做到。畢竟很多事情,只有經歷了,才會感受了,又有幾人能夠做到真正的易地而處。

    而且還因為你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很害怕別人覺得自己沒做好,這樣會比較辛苦,因為在忍耐在討好,也許你還有點自卑。其實這樣的狀態很容易就能解決的。最根本的還是當你足夠強大,你自然可以活得自在一點。

    只要做一個有心人,腳踏實地下了功夫,你的這種 “害怕別人說我,總是害怕得罪別人”的情況會得到徹底的改變。

  • 6 # 廣角度

    長嘴幹什麼用的?吃飯喝水!最重要的就是說話!閒的沒事就是唱歌!如果連說話都要隨時小心翼翼不是有點毛病也是抑鬱的朋友啦!當然在社會上在不違反法律的前題下,那就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除非什麼都不想說除外。普通百姓還要給自己定什麼格式嗎?總怕言多語失嗎?又不是什麼重要的場合就根本沒必要這麼小心翼翼!如果這樣人活的就很累了!說話又不是打架也不是強詞奪理的爭吵!當然如遇到相互較勁時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還是需要的!如果是平時生活中就發了不要啦!!

  • 7 # 鳥踹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您是討好型人格,想讓每個人都滿意,這種人格通常是原生家庭帶來的,人格已經形成就不會改變,是怎麼樣的都無所謂,不可能所有人喜歡你,也不可能所以人討厭你,作自己就最好,你是獨一無二的奇蹟!別人怎麼看你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過的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怎麼樣才能快速脫單並且遇到真心愛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