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封護勝463

    這是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的詩中所言。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在唐代是非常著名的詩人,尤其是絕句的藝術造詣最高,曾被後人和李白的詩句一起推為"神品"。這首詩是如何寫得呢?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叫胡馬度陰山。"

    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詩人借景抒情,已不是秦時的明月,不是漢時的關隘了,這麼長時間了,自秦漢以來邊關戰事沒有中斷過,人民所受苦難何時是盡頭。詩人筆法獨到,用了"秦,月,漢,關"四個字,交錯使用,突出了"互文見義"的效果,受人稱讚。第二句"萬里長征人未還",更加重述說了邊疆戰士的苦難。關鍵是第三句和第四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表達了作者保衛國家的強烈願望,對朝廷要善於發現良將,要起用能人的呼喚,要龍城飛將軍在,胡馬敢過陰山嗎?同時也在諷刺朝廷荒淫無度,碌碌無為,這麼多年了,人民仍然在苦難中煎熬著。結尾很耐人尋味,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曾被稱為七絕的壓卷之作,一直被後人所稱頌。

  • 2 # 探索者369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一首詩《出塞》原文如下: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奇襲匈奴聖地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只一人,實指李衛,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徵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裡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 3 # 南昌醫健推拿曹兵院長

    這兩句用漢代的名將衛青李廣比喻唐代出徵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裡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 4 # 龍道說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看法如下: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奇襲匈奴聖地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只一人,實指李衛,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徵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裡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 5 # 趣文社

    這兩句詩出自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的邊塞詩人,與我們所熟知的李白,王維,王之渙等人為一個朝代的詩人,主要以“七絕”而出名。在他筆下的詩主要分為三大類;“邊塞”“宮怨”“送別”那麼這一首就是他最為主要的邊塞詩。

    從整首詩來看,寫出了詩人對當時朝廷的用人制度是覺得不當的,或者說有些不滿。認為那些將帥根本就沒有實質性的才能。直接抒發了報國之心與渴望鞏固邊疆的願望。

    詩的前兩句,主要是描述了秦漢時期延綿不斷的戰事,帶給人們的傷痛,民不聊生。作者也在這裡表達了渴望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情感。那麼怎麼樣才能平息這些戰爭呢?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龍城飛將”指的是漢武帝時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無敵,多次擊敗來犯中原的匈奴。突然來詩人心中那希望過上安定的日子,就想著要是李廣在就好了。

    “不教”就是不讓,不允許。這裡的“教”讀平聲。“胡馬”詩人在這個指的是入侵的外族騎兵。“度陰山”就是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也是漢代北方邊境上的一道天然的屏障。

    這樣一來我們就很好理解了,這兩句的大概意思就是,要是李廣在的話,是絕對不會允許外族騎兵跨過陰山的。巧妙而含蓄的寫出了幾千年來人們共同的渴望和平的願望。也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情,同時也諷刺了當時朝廷的用人不善。可以說是“一石三鳥”所以王昌齡也被後人稱為“七絕聖手”

    透過這首詩也聯想到,歷來為了和平而付出了生命代價的勇士們,永遠都活在了我們的心中。“願馳千里足,送兒回故鄉”大丈夫馳騁疆場,不圖名利,不圖高官厚祿。只願能夠回到自己夢中的家鄉。

  • 6 # 雲陵居士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詩的末二句。意思是說,假如有象漢朝飛將軍李廣那樣的名將鎮守邊關,就不會讓胡人越過陰山,來侵擾中原百姓。

  • 7 # 半五近三

    一是詩人的一種不得志體現,詩者,志之所之也。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龍城飛將能夠抵禦胡人,但是眼前的情況恰恰是缺少一個有龍城飛將這樣一個堪當大任的人。

    二是詩人對於現今狀況的不滿,有一種舉世皆濁的心態存在。作者不滿現狀,但是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改變現狀,所以寫詩以記之。

  • 8 # 慕亭衣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自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一生寫了無數極為霸氣,很有氣勢的邊塞詩。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讓我感受到了滿滿的殺氣,和不惜豁出性命保衛祖國的決心。

    戰亂時刻,祖國山河搖搖欲墜,百姓們處於水深火熱中。怎麼才能解脫百姓們的困苦呢?詩人將希望寄於有才能的將軍。

    這裡的【龍城飛將】中的”龍城”指的是奇襲龍城的名將衛青,“飛將”則指飛將軍李廣。

    只要有鎮守邊塞的猛將,絕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越過陰山。

    這兩句詩中“不教”也就是不允許的意思,代表著詩人滿腔熱血,護衛邊疆的決心,對胡人的痛恨。

    龍城飛將早已不在,寄詩寓情,整首詩的著重表現是對敵人的蔑視,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

    由古至今,這首詩一直被人傳唱,被人銘記。有著深沉的歷史感。字裡行間,無不充斥著強烈的愛國情懷,豪邁的英雄氣概。

    很多人說到朝代,最令人難以忘懷的便是唐朝,印象中的唐朝,強盛而繁華,可邊境的戰爭一直不斷,這也使得很多詩人都會透過寫這類詩表達內心的不滿,想要跑到邊塞出一份力,將敵人趕跑的願望。

    《出塞》應當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而這一首無疑是令人讀後馬上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也是他眾多邊塞詩中最具特色的一首。

  • 9 # 微雨聽瀾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你體會到了什麼?我讀到了詩人慷慨激昂的壯志和豪情,也感受到了詩人溢於言表的不甘和無奈,愛過的熱情在心中沸騰,但是一種無力感卻久久不能消逝。這是我最喜歡的唐詩中的一首,是讓人宣洩心中情緒的一首佳作。

    01.這是王昌齡的《出塞》,“七絕聖手”的經典之作。

    先讀一下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再看一下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02.說一說我的感受。

    第一,感受到了詩人的愛國熱情。久處於邊關的詩人,在看到胡人的騎兵在草原上肆虐,對漢人百姓的侵擾,情由心生,感慨萬千,一副愛國愛民的惆悵百轉千回,心生感嘆。愛過的熱情在詩句中非常強烈。

    第二,感受到了詩人對現實的無奈。胡人在肆虐,可是朝廷卻沒有可用之將,沒有雄武之兵,看不到抵禦胡人的希望,不由得對朝廷充滿了失望,但仍然心存希望,盼望著早日等來飛將軍一樣的英雄。

    第三,感受到詩人趕走胡人的決心和豪情。“不叫胡馬度陰山”,這是詩人的願望,也是詩人的志向。可以想象,如果詩人是一名武官,有著統兵的能力,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帶領自己的部隊,衝向無惡不作的胡人騎兵,把“胡馬”趕出陰山。這是一種愛國的豪情,一種甘為國家剖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概。

    03.結語。

    現在讀起這首詩來,都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真的不愧是“七絕聖手”的佳作。彷彿看到詩人站在城頭,眼光深邃、內心豪情澎湃、感慨萬千的場景。

  • 10 # 棲鴻看紅樓

    龍城飛將,是民眾對名將的渴望。“不教胡馬度陰山”是人民的最終目的——也就是說,老百姓並沒有開疆擴土的渴望,只盼著敵人“你別過來,我也不過去”,就可以了。

    這是典型的農耕民族的思想。我守著“三十畝地一頭牛”,就可以維持“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而那些富有冒險精神的“胡馬”,是對他們既定的生活秩序的破壞。

    一個典型的象徵,就是中國的長城。這個連續不斷修建了上千年、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的偉大建築,是為戰爭而設,卻不具備任何的攻擊性。它的全部意義就是防守。

    就像我們的民族一樣。我們愛好和平,我們不出擊、不侵略,我們只防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個笑話,讓你每次想起來都覺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