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極客視界

    只要我蘋果打一個響指,你們一半的手機都別想賣了作為在美國市場除了蘋果外最熱銷的手機品牌,三星入美之路走的也並不輕鬆。來自“友商”蘋果的專利攻擊從 2011 年至今已經拖了七年了,這場專利大戰中雙方有來有往,除了近 10.5 億的賠款,更令三星難受的是時不時的禁售限制。本週蘋果和三星將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展開為期一週的博弈,但無論最終判決如何,這場戰爭除非有一方倒閉否則是絕不可能落下帷幕的。

    而圍繞著蘋果三星進行專利壓制的這 7 年,一切都是從一個小小的圓角開始的。

    Geek君有話說有關專利這件事,真細說起來確實很難吵清哪些是聰明人的不約而同,哪些是打著侵權的擦邊球。要做好界定很難,而大公司之間的鬥爭出發點也都不過是商業上的博弈罷了。蘋果最近申請了圓形手錶專利,有很大可能只是為了在專利上壓制競爭對手。▲蘋果圓形錶盤專利

    過於寬鬆的智慧財產權氛圍會造成抄襲成性,體現在手機上就是千機一面,而過於嚴苛的專利制度,則會造成漏洞,被專利流氓趁機得利。

    一個圓角引發的慘案時間倒回到 2011 年,在蘋果最初對三星提出的侵權訴訟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蘋果認為三星的設計語言中對圖示的圓角設計是明目張膽的抄襲,這讓當時的三星最新款機型看起來介面與蘋果很相像。▲也沒有很圓“三星的最新款產品無論是從硬體外觀還是使用者介面,甚至是包裝方式都與 iPhone 和 iPad 很像,這絕不是巧合。”面對蘋果的質疑,三星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迴應,認為三星在電子裝置界獲得長足發展是因自身對核心技術的不斷鑽研,面對蘋果的訴訟他們也會積極應對,並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隨著這場大戰的逐漸深入,蘋果充分顯示了自己作為科技巨頭的老道經驗,那就是無論是什麼專利都申請到手再說,在法庭提交的資料中,蘋果方十分清楚的標明瞭被侵權的地方,如編號 "647 的地址和數字連結專利以及編號為 "721 的滑動解鎖專利,這些三星也都在自己的產品中使用了,因此構成了侵權。▲蘋果滑動解鎖專利也正是因為蘋果對於專利細枝末節的管理,所以導致三星在法庭上並不能以科技共通作為反駁點,而只能轉而聲稱這些只是合理的市場競爭。所以這場專利大戰幾乎演變為了菜市場吵架,各自都無法認同對方只能以聲音大小來論對錯。在主場美國蘋果贏得了法院的青睞獲得了勝利,三星部分產品遭到禁售,而不甘示弱的三星便將戰火燒到了其他地方。澳洲法庭認為二者之間的爭論簡直是荒謬,建議庭外和解。英國方面則認為,三星平板根本就沒有蘋果的“酷炫”,構不成抄襲和侵權,這場訴訟三星贏得很苦澀。▲左:Apple 右:Samsung有趣的是,正當蘋果與三星為專利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二者還正處於長足的合作之中。彼時蘋果的手機與平板的 A4 、A5 晶片都由三星製造,螢幕訂單也逐漸向三星轉移。可以看出對於兩家科技巨頭來說,這場專利大戰是一次無關金錢的互相牽制和博弈,所以官司才會像老太太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始終結束不了。即使是被判決並賠償了 5.48 億美元,三星方面也始終不懈上訴,終於 2017 年 10 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決定將於 2018 年也就是本週再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利用美國的專利制度來遏制競爭對手這事蘋果做起來算是輕車熟路,許多國產廠商明目張膽的抄襲其中一個大前提就是絕不會跑到蘋果眼皮底下賣。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蘋果在手機方面對其他廠商最直接的專利限制大概就是圓形的 Home 鍵了,就連自稱“東半球最好用”的錘子,釋出自家 M1L 時也不敢往西半球賣。▲左:iPhone 右:錘子M1L當然國內小廠商諸如紅綠大廠這種對蘋果 UI 畫素級的抄襲,沒賣到蘋果眼皮子底下也就被無視了。但如果想走國際市場,那麼一筆鉅額的過路費是少不了的了。▲左:VIVO X21 右:iPhone X不過美國的司法女神也並不總是眷顧同一方的,作為常拿專利作為武器的蘋果也曾吃過虧。今年 4 月蘋果就在一場長達八年的專利案件中敗下陣來,因蘋果軟體中 FaceTime 及 iMessage 侵犯了 VirnetX 公司與安全資料通訊相關的所有相關專利智慧財產權,德克薩斯州法院判決蘋果要賠償該公司高達 5 億美金的專利費用。當然這對於第一季度營收 200 億美金的蘋果來說算不上什麼,並且這種以專利賠付為主要營收來源的專利流氓也不存在什麼商業上的威脅,所以蘋果也沒有戀戰。不過被 VirnetX 公司坑過的不止一家,微軟、谷歌等也都吃過同樣的虧。不知是否是看透了專利之間的鬥爭所帶來無休止的爭吵,谷歌於去年承諾不會因部分專利而起訴別家公司,特斯拉也曾在微博中宣佈過同樣的理念。

  • 2 # 太平洋電腦網
    有沒有感覺很熟悉?

    當初HTC U11就是這樣做的,最新的HTC U12也有哦。

    所以這不是什麼什麼新鮮的事情了。HTC早就有了。但是蘋果會使用嗎?我看不一定的。因為這一項技術還沒有成熟起來,功能使用都在比較初級的地步。這樣不成熟的功能,可能蘋果只是做一個技術儲備,而等到成熟了再使用。我們看到蘋果推出了3D-Touch之後,功能是一步一部開發的,使用用處還不大。還在晚上的階段。如果蘋果還上按壓的邊緣的設計,估計又需要大量的最佳化,擠牙膏的蘋果會冒險嗎?不知道。或者可能出現在最高階的機器上做做試驗吧。

    不過我也不覺得蘋果抄襲,你看看,第一臺手機是摩托羅拉發明的,全世界都在抄襲摩托羅拉?反正智慧手機發展到了瓶頸,大家都在找方向創新。

    蘋果因為基帶和專利還需要向高通繳納數十億的專利費用呢。有些人啊,就是naive了。

  • 3 # 江南沐雨眾神聊齋

    嗨,這年頭蘋果的專利就像男人的承諾,都是不能當真的。

    只要你活的足夠久,你就會知道,大部分蘋果申請的專利,或者被媒體挖出來的蘋果的專利,極大機率的,都不會出現在蘋果後來的產品上。

    不信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早在06年的時候,就有蘋果專利顯示,蘋果在申請一個平板電腦的專利了,但是那個專利,怎麼說呢?就像一個去掉了鍵盤的MacBook 的螢幕,上面還有USB 介面,HDMI 介面的電腦,對了,和surface 很像,不知道微軟是不是看到蘋果當時的專利,有了靈感的。可是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蘋果拿出的平板電腦,是iPad ,和之前的專利千差萬別。

    第二,iPhone x出現真機之前,有哪個媒體從蘋果申請的專利裡找到了這個專利?並且預測蘋果會推出這樣的劉海屏?一個也沒有。整個市場上,在蘋果的諜照機出來之前,都是一幫設計師用渲染圖在意淫所謂的新iPhone 。

    當然,這指的是外觀,介面等專利,硬體技術等功能性的不在內。比如蘋果的觸控板支援識別手掌放上去而不會誤觸,這個專利之前早就有了。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蘋果申請專利,無外乎這麼幾個用途:1,提前佔坑,防止其他人用專利對付自己。2,迷惑對手。3,公司內部有創意,就先申請了。

    而這三點,以蘋果的尿性,都會為一個目標讓步,那就是新產品的保密。

    儘管庫克時代,蘋果的保密性已經不如喬布斯時代,但是蘋果還是儘可能做到保密,所以在這個前提下,大家就理解了,蘋果現在能被大家發現的專利,大機率是不會用的。或者即使要用,也會做某種變形。

    至於什麼致敬HTC,在這個前提下,只不過是一場自我意淫罷了,這和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心儀的女生,興奮的連自己和她生的娃的名字都想好了一樣衝動的不靠譜。

  • 4 # 豬小P數碼空間

    蘋果新專利“邊緣操作”並不是向HTC致敬,而是蘋果為其相關電子裝置增加一種新的介面互動方案。但是,從目前最新款的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和iWatch智慧手錶等蘋果可觸控電子產品的實際操作體驗來看,“邊緣操作”現在並未真正被大量應用反而是螢幕“手勢操作”在大行其道。

    一.“邊緣操作”是一種壓感式側邊操作,HTC在此類技術的使用確實造詣較深,能減少手指對螢幕的更多操作。

    所謂的邊緣操作,實際上是人的手指在手機螢幕左右兩側進行觸控後讓螢幕中系統的介面產生互動的行為。而中國臺灣的傳統手機廠商HTC則在此技術上的應用確實是經驗較多,比如它在2017516日釋出的HTC U11系列手機就用到此類技術,並讓使用者對手機的操作變得更簡單。

    在上圖,我們會看到HTC U11這款手機螢幕的右側其音量鍵下面有一個多的可觸控單元,此觸控開關可以實現我們現在需要詳細瞭解的“邊緣操作”功能。具體實用功能如下:

    1.在地圖導航的介面中,可快速“放大”地圖並展示自己所屬附近更多更全面的資訊。

    2.在手機的相簿功能中,可以對單個照片或圖片進行“放大”和“縮小”等不同角度觀看。

    3.在影片播放的過程中,可以對影片的播放進行“暫停”和“快進”等操作。

    除了上述所說的功能外,HTC U11的邊緣操作還能進行日曆資訊介面上下的伸展等介面互動。你只需輕輕一握,觸控邊框就可以讓手機輕鬆開啟各種功能或APP,僅僅一個動作

    二.使用很方便的“邊緣操作”,蘋果對其功能的實用性要求並不高,但這種互動方式並不我們眾多使用者最理想的體驗。

    HTC U11的邊緣操作方式,確實現在被很多手機廠商借鑑,但是並不是只有蘋果一家,國內還有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也在使用與其互動原理類似的配置和操作體驗。不過,蘋果、華為和小米等手機廠商現在是希望邊緣操作方式能夠代替傳統的音量物理鍵開關,我們可以一起看下。

    2019年9月19日,華為消費電子在德國慕尼黑髮布新品Mate30系列,其相關產品展示人員為很多觀眾展示了相關的音量虛擬開關控制功能,我們此時也會發現這款手機已經沒有音量物理按鍵的存在

    2019年9月24日,小米科技釋出了全球首款1億畫素相機的手機MIX Alpha,這款手機在其螢幕側邊可以使用虛擬的音量控制開關,音量物理按鍵也被取消,使手機整體看起來更加科幻前衛。

    這兩款手機在釋出會上的展示,已經證明“邊緣操作”已經變得更加非常實用,它能夠實現手機螢幕側邊傳統的物理按鍵能被取消,且還能間接減輕手機的重量。

    但是這種互動方式,對蘋果手機廠商來講並不是最理想的一種。因為虛擬的音量按鍵有時體驗並不是非常靈敏甚至有時會產生誤觸,也就是說邊緣操作方式在技術層面上並不是非常穩定。

    既然“邊緣操作”其操作方式較為簡單,為何蘋果和其它安卓手機廠商現在更多的讓使用者使用相關手勢操作呢

    邊緣操作手勢操作還未出現時,手機作業系統中的介面操作主要是透過虛擬導航鍵+元件控制元件懸浮球導航+元件控制元件這兩種方式讓使用者在手機螢幕上進行介面互動。如下圖:

    1).虛擬按鍵導航

    2).懸浮球導航

    這兩種互動方式雖然能夠使手機使用者實現介面的互動,但是整體的操作量和體驗並沒有邊緣操作手勢操作方便。直到這兩種互動方式逐漸退出幕後,邊緣操作手勢操作也逐漸被廣泛應用,尤其是手勢操作的方式讓很多人感覺其操作更容易更有趣。

    我覺得邊緣操作相對於手勢操作,它之所以現在沒有成為主流的互動方式,主要是由於以下兩點造成:依賴硬體操作單調

    在硬體方面,邊緣操作對觸控感測器的靈敏度會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惡劣環境中的使用。另外,我們長時間使用邊緣操作,總感覺這種方式並不是很直接,它還是依靠系統自身的控制元件去觸發,並不是我們用手或手指直接參與系統介面的互動,而手勢操作恰恰能夠做到。

    結語:

    毋庸置疑,“邊緣操作”確實是HTC較早在安卓作業系統中面向使用者主推的一種全新互動方式。但是,它對於蘋果來講只是自己系統互動方式的一種實現方案,並沒有讓其到現在大行其用。

    而現在主流的“手勢操作”方式,會更好的讓蘋果iOS作業系統被手機使用者喜歡和認可,因為手勢操作方式不僅能透過作業系統進行逐步最佳化,還能提高使用者對手機使用的樂趣,讓操作不會變得單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已經看不起丈夫,這樣的老婆要離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