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寒老師
-
2 # 立德為本
學生學習沒有積極性,可能有這幾個原因。首先,從教者本身找原因。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是說一個人只有在親近、尊敬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這出自於《禮記.學記》的古訓提示我們良好的師生關係對學生學業影響之深。師生相厭,情緒牴觸,學生怎麼能積極主動學習呢?
第三,從教學內容和傳授方法上找原因。學生在學習之時總會想知道學的知識有何用途。做過多年學生的都會有同感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釋疑,教者再教不得法,學生自然不會對所學內容有興趣。反之,教者讓學生知悉知識的重要,所學知識在知識體系和實踐中的作用,再注意一些教學方法,如,寓教於樂,媒體連結,立體探究,綜合實踐等,學生會樂見你的課程的。
第四,從學生有無學習動機上找原因。志向是天才的幼苗。蘇格拉底說過“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當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何愁沒有強大的學習動力。“樂此不疲”是對這些有活力孩子的最好寫照。揮汗如雨的乒乓臺上,生龍活虎的籃球場上,半夜三更的電腦桌前,都可見他們的投入的身影,就看我們把他們引向何方了。
-
3 # limin52888888
沒有信仰的民族與禽獸無異!物質至上,道德淪喪!學生學習的唯一動力:升官發財!學習好又如何?滿腹才學又如何?為國奉獻又如何?反倒不如奸商惡吏戲子過得有尊嚴和富足!!!厚黑學,關係學,縱橫社會的主流!官二代,富二代,成為少年的理想!!!讀好書,改變不了任何東西!
-
4 # 高分家長幫
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而學習
這裡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的夢想是什麼?”特別是家長,還記得嗎?
記得小時候,上學前班的時候,上的第一節課老師就問我們,你們的夢想是什麼?
很多同學回答:“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發明家”,“我要當飛行員”等等。
當時,每個人說的時候都是非常激動的,為了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很信誓旦旦。可是,時隔多年以後,這些夢想早已被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為什麼?
因為我們只知道,我們想要的夢想只是一個極其抽象概念,甚至你要問一個孩子科學家是什麼,可能孩子也是一臉懵。
科學家,是什麼領域科學家?該領域的科學家要具備哪些能力?要成為科學家要經歷哪些階段?......
這些東西沒有任何人告訴我們,所以我們又回到了只知道學習的狀態,只知道學習要考100分。學著學著,又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學習了。
這時,家長就該出場了。這時就可以告訴孩子想要成為科學家要經歷什麼,需要具備什麼能力,給孩子的夢想加一個進度條。
1)科學家: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科學家領域-選專業)→研究生→博士→博士後
2)小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
3)一年級:語文+數學+英語+···
以此類推,甚至可以細化到每一天的學習目標。
每一個目標完成後及時給予反饋,反饋的結果進行目標的調整,讓孩子明白每一天都做了什麼,現在到什麼階段了,給孩子的夢想加一個進度條。
就像遊戲一樣,有進度條,有級別,每一個級別都有一個明確的任務和獎勵。
家長把孩子的學習從義務變成了任務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一天走在路上,聽到了一對母子的對話:
孩子:“媽媽,我要玩手機”媽媽:“你回去把作業做完了,媽媽就給你玩”孩子:“回家我要玩ipad”媽媽:“妹妹要用ipad看動畫片”其實很多家庭都會這樣,透過獎勵來讓孩子學習。
你是不是曾經對孩子這樣說過:“孩子,你下次考了100分,媽媽給你買玩具(或者其他什麼孩子喜歡的東西。)”
儼然,獎勵已經成為孩子用來交換學習的條件。當孩子沒有這種獎勵的條件後,或者孩子沒有完成學習的條件後,必然家長不會給孩子獎勵。這時,孩子就會一哭二鬧三威脅,用盡各種方法來獲取獎勵或不學習。往往很多家長就會妥協,或者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
所以,家長一開始就不應該用任何獎勵來作為鼓勵孩子學習的條件。
那麼,獎勵要不要給,當然要給,但是不能作為努力學習的條件和理由。
家長應該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任何人的事,父母可以協助你,但是你自己要努力,無論你成績好與壞,最後你都將對你自己負責!
回覆列表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以下這幾個方面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影響:
1.社會環境的影響
學生的積極性不是自發產生的,它的產生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社會是由每一個人構成的,人與人之間必然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由於科技的發展,整個大環境呈現的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合作發展的趨勢,因此整個世界都在互相影響。一方面,學生可以從世界大交流中學習到更先進、更豐富的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對於判斷力不強的學生,很容易吸收到一些的偏激的文化、墮落的思想,崇洋媚外,貶低中國教育,從而導致學習積極性不斷下降。此外,當前社會上出現的諸如“知識貶值”“讀書無用”等消極社會輿論,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2.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相對於社會,家庭就是一個小環境,但它對學生的影響卻更為關鍵。社會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是透過家庭的需求映射出來的。每個人的習慣、思想及見解與成長的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絡。父母對子女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等方面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期望和教育對子女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很大影響。當今社會出現了很多富二代、官二代,他們家庭環境優越,沒有生存壓力,漠視學習,更談不上積極性了。對於貧困家庭而言,謀生第一,家長對學生的期望不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扼殺。當今社會,更多的家長長期在外地工作或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教育子女,從而導致一些學生缺乏家長管教,沾染上社會的不良風氣。以上種種,都是因為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不高,不能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幫助,最終嚴重地扼殺了子女的學習積極性。
3.教師教學的影響
主要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分析。客觀上,受教師自身的水平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高低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水平。在當今科技、文化高速發展的社會,學生知識面很廣,會提出一些教師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力不夠,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老師水平不行,對學習喪失興趣。此外,學校的環境差、資源少會影響到教師的積極性,逐級傳遞,最終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主觀上,受教師教學的態度影響。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被人重視的,若是教師只關心優等生而忽視後進生,則對學生的積極性會有負面的影響。
此外,教學不僅是教師在傳授知識,更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的一個平臺。“注入式”的教學之所以效果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表情刻板,一味地講解教材內容,課下與學生沒有交流,就會與學生產生距離,從而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學生自身的影響
學生應該具有對學習本身意義的認識,它是最持久的學習動力源。一些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自制力差,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退步。越差越不想學,越不學越差,惡性迴圈,最終導致厭學。如今學生能否找到工作與找到工作的好壞與學生的家庭所擁有的權力和社會關係息息相關,所以有些貧困家庭的學生認為學習無用,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同時,一些學生由於從小就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有自卑感,不能適應學校的集體環境,久而久之形成心結,學習上就更不願與人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