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子彈作為軍備武器,為何不造得跟古代箭頭一樣是三稜錐形?稜錐形應該比圓錐型更具空氣動力穩定性,有更大的殺傷力。而且把槍膛造成三角形,就不需要膛線更不存在膛線磨損,誠然圓柱體能節省材料成本,但武器不能光考慮材料成本啊,追求效能的特種槍本身就不需要大規模裝備。另外無殼子彈技術早就存在,為何目前這種祖爺爺輩的子彈構造仍大行其道,也沒聽說各國研發新型子彈
29
回覆列表
  • 1 # 航天兔

    子彈大多設計成頭部較尖的圓柱體,並不是為了節省材料,而是為了減阻。▲除某些特種子彈的彈頭外,絕大多數的子彈彈頭確實都是尖頭的圓柱體。

    我們都知道任何物體在空氣中飛行的時候都會產生阻力,彈頭也不例外,所以在設計子彈彈頭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去如何減少彈頭在飛行過程中所產生的空氣阻力。▲空氣阻力的生成原因有很多,主要以摩擦阻力、渦流阻力、激波阻力這三種。

    其中摩擦阻力就是指飛行物在高速飛行的過程中,會把周圍的空氣分子不斷吸附到周圍,形成“附面層”,消耗飛行物動能的阻力。

    而渦流阻力則是指物體在一定速度下,尾部會形成一定的低壓區,而空氣來不及補充尾部高速前行後騰出的空間,就會產生渦旋的現象,飛行物的前後也會形成壓力差,這樣就會有向後的合力。▲機翼掀起的渦流。

    而影響飛行物最大的還是激波阻力,當物體在空氣中飛行的時候會對空氣產生擾動,當飛行物小於音速的時候,這種擾動的傳播速度大於飛機的前進速度,所以它的傳播方向是像周圍發散的,而當飛行物速度達到音速或者超過音速後,擾動波的傳播速度就來不及發散,會堆積在飛機前方,這樣就使飛機前方的空氣劇烈壓縮,最終形成激波,也就是音障。

    所以彈頭在設計外形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如何減少這三大阻力;

    相對來說,減少摩擦阻力的方法比較簡單,只要讓彈頭表面儘可能光滑或者塗漆就行了。

    但是要減少渦流阻力和激波阻力,就需要對彈頭的外形進行最佳化,比如由於彈頭頭尾的激波相對最強,所以頭尾尤其是頭部需要設計的尖銳一些,以讓激波面儘可能傾斜,減少對空氣的擾動,同時減小阻力。▲雖然飛行物的激波並不是首先從頭尾開始產生,而是從飛行物的中部發起,但是等激波完全形成後,阻力最強的波面位置,還是在頭尾兩端。

    而彈頭尾部進行收縮的設計,不僅可以進一步減小激波阻力,也可以減小渦流阻力,是一種一舉兩得設計。

    而這種前部尖銳、中段平滑、尾部收縮的設計不僅常見於子彈,也常見於各種高速飛行的飛行器(比如飛機)

    而三角形的設計雖然威力更大,但空氣阻力也更大,是不利於遠距離飛行的。

    至於為什麼無殼彈藥至今沒能興起,其實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現有技術還不能解決槍膛高溫下會誤燃發射藥的問題。▲無殼彈藥說白了就是沒有蛋殼,發射藥直接在槍膛裡燃燒。但是這種做法有兩個天然的問題,一個是發射藥殘留、再一個就是槍膛連續擊發後會產生高溫,而無殼彈藥的發射藥是直接暴露在槍膛裡的,那怎麼才能解決誤燃問題就非常頭疼了。

  • 2 # 100米速射

    一、尖頭彈,這種彈頭適合遠距離擊殺敵人由於彈頭是尖,所以它可以大幅度的減小空氣阻力,而且這種子彈貫穿性好,缺點是可能產生跳彈。多為狙擊槍子彈或步槍子彈。

    二、圓頭彈,它的彈頭的形狀為半球體,貫穿作用沒有尖頭彈強,但停止作用卻比尖頭彈好得多。多為手槍子彈或衝鋒槍子彈,還有及個別獵槍彈。

    三、平頭彈,這種子彈的彈頭處被削平。個人感覺是尖頭和圓頭的中間效能彈。多為霰彈槍或轉輪手槍子彈。

  • 3 # 瘋狗的輕武

    你大概是說這種箭頭。

    我先得說一下,膛線帶來的旋轉陀螺效應是子彈能飛的遠的根本。這個道理古代的弓箭上就用了,箭羽就是起到一個旋轉穩定的作用。

    然後再借著題主的三角形槍膛,雖然不是很懂你這個想法是啥意思,但總不至於是光是三稜對三角形槍膛直的出去,這樣的話子彈一點旋轉都沒有,彈道差的一B。

    下面這個圖是當年的腦洞作品,上面槍管打出一枚子彈,下面槍管打出一枚.58(14.7mm)口徑的和三枚.36(9.1mm)口徑的彈丸。

    我就假設題主問的是類似於扭曲三角型的多邊形膛線。

    稜形的彈頭髮射的時候,跟著三角形的內膛旋轉,以達到螺旋效應的穩定效果。而且膛線還不容易磨損,但有這麼幾個問題。

    一個是,稜形的彈頭要想好好的自轉不偏位。對於加工的要求很高(尤其是重心),而原型或者圓錐型就方便的多。

    二個是,彈頭的直徑是略大於槍膛陽徑,略小於槍膛陰徑

    而彈頭包著銅,銅比較軟,在被髮射出去的時候。陽線卡入彈頭銅被甲裡,讓子彈旋轉。而被陽線擠壓的銅則被堆到陰線,加上熱脹冷縮效應,起到一個良好的密封效果。

    但如果是稜形對三角形的話,對子彈合膛的要求就會增加。不合的話要不裝不進去,要不密封型不夠。

    三個是稜形的子彈我估摸著...供彈會是個很大的問題。

    然後說G11這種無殼彈雖然早就開始研發,也有成果。但是膛內高溫自燃的可能性還是有,而且燃不淨的殘渣很容易導致故障,最關鍵還是在輕武器作用越來越小的現代,花大價錢去裝備一款不是很成熟,效用提升有限的步槍並不划算。

  • 4 # 使用者98684391676

    一開始,子彈被應用於戰爭,那時的技術水平有限,打仗時都是人往上衝,看到的都是人,造子彈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殺傷,那麼圓形子彈就符合了,因為圓形的彈頭打到人身上,由於巨大的衝擊力和旋轉力,人的傷口會迅速擴大,進而很快地使人喪失戰鬥力、反抗力,你看清朝時人們用的火藥槍,還有西方早些時候的槍,子彈都是圓的顆粒,一來打擊範圍大,二來可以給人造成較大傷害。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現代戰爭出現了,打仗不再是單單靠人的衝鋒,交戰的距離被拉開了,這就需要子彈能飛行更遠,打得更準,而尖頭的步槍子彈應運而生了,而且現代的戰爭不僅是需要打人了,遠距離精確打擊人、裝備以及其他的目標,都需要尖頭的子彈,圓形子彈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正在逐步退出子彈的歷史舞臺

  • 5 # 使用者9701572586820

    子彈錐形,阻力小,飛得快,飛得遠,飛得準,符合飛行力學。鋼球形,圓柱形,阻力大,彈頭飛不遠,而且飛行的穩定性差,傾徹力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穿透力差。

  • 6 # 戰甲裝研菌

    其實你說的這個三稜錐形的子彈,就幾乎不可能存在。原因很簡單,在空氣動力學中來講,圓錐的空氣阻力是最低的。大家都知道,流線型能夠減小空氣的阻力,而你那個稜角分明的子彈,顯然就不能獲得更好的外彈道。

    建議題主先把這本書看完

    而且別人古代的箭也是有尾翼的啊,這樣可以在射出去的時候做旋轉,有利於保證箭的穩定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古代的箭桿子也是圓柱形的啊。

    古代的箭一樣用的是圓杆

    首先,你說你不需要膛線。那我告訴你,膛線是保證外彈道最有效的方式,沒有之一。只要你的彈頭能夠自旋起來,那麼外彈道就有保證。你這個三稜錐形的彈頭,又不能保證自旋穩定,又不能保證尾翼穩定,最多有一個質量穩定,怎麼能保證外彈道的穩定性?

    說到底,這個根本不是材料的問題,而是外彈道穩定性的問題。誰把彈頭設計成三角錐形,那麼這個設計師就離精神病院不遠了。

    順帶說一下,美國還真搞過箭形彈的,名字叫SPIW,即特殊用途單兵武器(Special Purpose lndividual Weapon)的縮寫,是美國陸軍用來取代M16自動步槍的一個新型步槍計劃。這個計劃最後在1967年宣告破產,並且提出了一個新的FRS(即Future Rifle System,未來步槍系統)計劃,也是打算用來替換M16自動步槍的。不過結果嘛,大家都清楚,M16一直到現在都還在服役,而且M16的卡賓型號M4還會繼續在美軍中服役很長一段時間。

    美軍SPIW計劃中的箭形彈

    各國一直都在研發新型子彈啊,現在的塑膠彈、無殼彈甚至是埋頭彈什麼的一直都在研製,只不過這些新型子彈都沒辦法在效能上顛覆性地超越現有的子彈。比如說美國的LSAT無殼彈步槍計劃,就是2009年的。在18年7月份的時候,美國又提出了次時代步兵武器計劃。

    美軍的LSAT輕機槍

    LSAT可以發射塑膠埋頭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冤枉,是什麼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