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earie
-
2 # 電影鏡頭讀名著
看後面的小夥伴推薦的書都是關於攝影技巧的書,我就不推薦了,我推薦幾本稍微不那麼基礎,閱讀難度高一些的書,關於對攝影本質和歷史思考。很多學攝影的人會覺得,讀這樣的書有什麼用。因為如果不對攝影的本質進行思考,不對攝影的歷史進行了解,充其量你也就拍拍拍風景,美女,網紅,拍個自拍,發個朋友圈而已。真正對攝影感興趣的人,想成為攝影師的,還得對攝影進行更宏觀的瞭解才可以。
第一本是《攝影小史》,作者是德國的文學批評家瓦爾特·本雅明,學攝影的估計沒幾個人知道到,學文學的人應該知道他。《攝影小史》這本小書中收錄的是本雅明對攝影和繪畫關係的幾篇文章,其中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是其中的名篇,但是對於攝影來說,還是那篇同名的《攝影小史》,在其中,本雅明思考了攝影到底是對繪畫的繼承?還是背叛?攝影與繪畫之間有何本質的不同?攝影發明之後,繪畫是否一蹶不振?這些問題想起來也會覺得很有意思。
第二本就是《論攝影》,蘇珊·桑塔格寫的一本攝影類的暢銷書。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對攝影進行思考的人,如果不讀這本書,那你真是白學攝影了。關於攝影的本體論,攝影在大眾生活中的影響和作用,桑塔格的論述都十分精到,這本書也是我讀到過最愛不釋手的攝影書,沒有之一。這本書每頁都有新的可以讓你驚喜的觀點,可以拓展你的思維,引發你對攝影進行更多的思考,這是最牛逼的攝影書。
第三本是《理解一張照片》,英國的藝術理論家約翰·伯格。約翰·伯格寫過很多東西,小說,隨筆,詩歌,文藝評論等等,但是他對攝影的思考也有很多創見,如果很多人不瞭解他,最好去看看BBC的紀錄片《觀看之道》,也有同名書籍,這是伯格的成名作,也是瞭解他對繪畫和照片理解的一本書。
-
3 # 手機攝影手冊
推薦一本最近看的攝影書吧,書名是《沒什麼意思》,作者是傅擁軍,一個荷賽獲獎者。
與其說是一本書,倒不如說是作品集,因為200多頁的書一共也沒幾頁文字。就像傅老師在書中所說的
“我拍的就是我說的”
“千萬不要問我‘沒什麼意思’到底是什麼意思,打死我也不會說“
作品中的大部分都是一些生活的記錄,沒有那種宏大的敘事。而且拍攝的題材以及構圖和用光方面也不一定符合大眾審美。估計有不少人可能會認為是亂拍一氣。
”沒什麼意思“反映了傅老師對待攝影的態度:它是既重要也不重要。重要是攝影是他最主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照片已成了定義他自己的工具。
而不重要的是他並沒有把攝影看得太重,對他來講,攝影之外還有更重的東西,或許是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以及對周遭社會和世界的理解。
-
4 # 馬宏傑
推薦一些攝影師的作品集,這些作品是攝影師一生拍下的作品精華,作品中透出的攝影師的攝影理念與人生態度,對世界來說都有著深刻地意義。
1973~2000,始終秉持著人道主義精神記錄時代的勞動者和遷徙者——對時代的誠懇記錄
在薩爾加多4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始終深切關注著各種全球性問題,為完成拍攝專案,他曾遊歷120個國家,並以人道主義的視角誠懇地記錄著這個社會的現實。
作品《遷徙》,《勞動者》
2004~2012,敬畏自然,以發現者的角度為地球拍的情書
《創世紀》,是一部紀實影像,這裡動物與自然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植物的茂盛、動物的繁衍生息、自然宇宙的無窮變化,似乎都有一種超乎神聖的氣質在流淌。
寇德卡的作品集這是一位獨來獨往的攝影師,曾有人將他與盧梭類比。作為大師級的攝影師之一,他用作品征服了全世界,《吉普賽人》和《流放》使他的兩部重要作品。
但是他一直拒絕上照,訪問、甚至拒絕解釋自己的作品、更不發表藝術觀。我們對他的瞭解大多來自曾經一段採訪,採訪者是CAMERA主編亞倫·波特(Allan Porter),之後有關他的言論,大多都是在重複同樣的內容。
他說: “我不會以其他攝影家說些什麼來判斷他的照片,我是以照片來判斷他們,而我也希望自己能受到同樣的準則來判斷。”
尤金.史密斯的作品集尤金·史密斯(1918-1978)被認為是當代新聞攝影的大師。長期受僱於雜誌社,其中與他羈絆最深的有《生活》雜誌和瑪格南圖片社。
在雜誌圈,他是出了名的難合作,但是他卻有著所有人不得不敬仰他的攝影才華與職業精神。
“每次我按下快門,它就是對戰爭的大聲吶喊和譴責。同時伴隨著希望,希望這些照片能儲存下去,希望這些照片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以喚起他們的警惕、回顧和醒悟。”這是他對世界的吶喊
除此之外,史密斯還倡導"攝影文章",類似我們稱作"專題攝影"的形式。這樣拍出來的作品才能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深刻地人物思想風貌,這在他的《鄉村醫生》、《西班牙村落》、《助產士》等作品,還有匹茲堡專案和關於日本汞中毒(水俁病)的駭人聽聞後果的照片系列中都有體現。
這些作品一方面滲透著史密斯的攝影精神,另一方面則是對世界深刻的影響力(特別是關於日本水俁病的照片)。
《鄉村醫生》
《鄉村醫生》
水俁病
水俁病(《智子入浴》)
匹茲堡專案
匹茲堡專案
匹茲堡專案
1979年(尤金·史密斯去世的第二年)的尤金·史密斯基金會為紀念世界著名攝影師尤金·史密斯建立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
在推薦的三位大師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人文紀實攝影師們對於社會的高度關注,對於社會和生命的關懷。他們往往帶著真誠的心拿起相機,放下時亦是真摯無比。他們是見證者、記錄者更是親歷者。
同樣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親歷者,我國的攝影師們也用相機和真心拍攝了大量記錄社會發展與變遷、彰顯攝影師個人藝術成就的作品,而每本攝影圖書都凝結了攝影人的艱辛努力與藝術夢想,是攝影師影像價值與個人成就的突出體現,也是攝影作品得以存留、傳世的傳統方式。
為此,第七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特別策劃了“尋找‘影響中國’100本影像圖書活動”,並舉辦《中國攝影師影像圖書(1987-2018)文獻展》,評選出10位“十大‘影響中國’攝影師”和100本“‘影響中國’影像圖書”。
大概就像史密斯說的那樣 “攝影充其量只是一個很小的聲音。但有時一幅照片或一組照片能引發出我們的感知……,有人,也許我們中的很多人因此而受到影響,他們要找出什麼是錯的,要找到通向正確的道路。” 我想這樣的名單就是一份傳承與堅持。
回覆列表
風光攝影后期基礎
Thomas看看世界的《風光攝影后期基礎》這本書無疑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發,也奠定了我自己後期的一個堅實的基礎。我可也負責任的說這是目前市面上相當出色的一本風光攝影后期書籍,非常的系統與全面。
啟發——攝影知識是關聯的這本書給我的一大啟發就是前期後期是相關的,書中攝影知識能夠被系統結構化的講解,讓我作為讀者非常好理解,同時將攝影后期與前期有機的關聯絡列,成為真正的一個體系。
比如,直方圖不僅僅侷限於前期,還可以應用於後期,同時在前後中又有著不同種類的分別應用。
再比如後期修圖是可以遵循一定流程的,這樣能夠讓我們更好的提高作品的完成度等等。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經驗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