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犯錯誤很正常,但是沒有改正令人難以放心,對於這個問題,孩子屢教不改,你會用打來教育嗎?
5
回覆列表
  • 1 # 小李少白

    孩子犯錯了,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如何正確對待 ?

    不管是學齡前的孩子還是已經上小學的孩子,這個時間段的教育對孩子非常的重要,如果孩子犯了很嚴重的錯誤該怎麼辦呢?打!打壞了怎麼辦?視而不見又怕縱容了孩子的惡習,那麼到底怎麼才好呢?

    一:孩子犯錯後,要看錯誤的大小,小錯誤和大錯誤要區分對待。不管什麼錯誤暴打一頓或是視而不見都是不對的,一味的打罵孩子只能扭曲孩子的心理健康,會造就將來性格心理的不正常。一味的嬌慣縱容也是覺得不行的,會讓孩子有無法無天的心理,將來很可能會闖下更大的禍事,古人云慣子如殺子。

    二:比如說孩子說髒話了,那麼此時家長要以很嚴肅的表情告訴孩子:“寶貝,不可以說髒話,這是不好的,以後不可以這樣知道嗎?不然小朋友們都不和你玩了,大家誰都不喜歡說髒話的孩子知道嗎?”這是軟中有硬的教育方式,既能有效的讓孩子分清對錯也不會給孩子留下心理傷害。

    三:一些小行為的錯誤家長都可以採取以上方式來教育孩子,表情一定要嚴肅但不可是憤怒,不然會嚇到孩子的。別看孩子小他們是完全可以明白父母的意思的,從點滴的小事上建立孩子的是非觀念,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形成一個有自我約束的乖巧懂事的寶貝。

    四:如果以上方法對孩子不管用怎麼辦?如果是在晚飯前,那就告訴孩子:“寶貝,你今天犯錯了還頂嘴,為了讓你知道犯錯的後果所以晚飯不許吃了。”此時的表情一定要隨和,要讓孩子感到你們不是不愛他而不讓他吃飯,只是因為他真的犯錯了的懲罰。晚飯後問問孩子是否知錯,孩子如果知錯了那麼趕快讓孩子吃飯吧。

    五:如果孩子的錯誤犯的很嚴重,比如搶小朋友的東西,有攻擊等行為。那麼果斷的讓孩子面壁罰站,不打不罵讓孩子自己反省。面壁罰站能讓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很快的冷靜下來,罰站的過程中也一定會想明白為什麼會被罰站的。

    六:切記對孩子不可以打個巴掌給個甜棗吃,如果在懲罰完孩子又心疼的去百般撫愛,這會讓孩子覺得犯錯沒什麼,反正也沒打我懲罰完了比平時對我還好,這樣不但使孩子對犯錯沒什麼好擔心的反而在孩子想得到疼愛時還會去故意犯錯的!

    請不要打孩子!孩子乖不是打出來的!而是敎育出來的!

  • 2 # 鄭房通

    正如題主所說,孩子犯錯很正常,所以建議還是先用鼓勵的方式去教育。

    雖然常說“孩子不打不成才”,但是一味的打,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還是需要用科學的方式去教育。

    本身“成熟期”之前的孩子都是非常叛逆的,而且沒有踏入社會,犯錯是必然的。犯錯之後我們要曉之以理,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有什麼危害,而且做對得事情之後還要予以鼓勵。

    當然也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孩子確實太頑皮,屢教不改,還是要予以懲罰的,但是還是不要太嚴厲太頻繁,否則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建議多鼓勵少懲罰。

  • 3 # 中樞是哪裡

    首先要如何定義什麼是打。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才叫打。顯然,打孩子是不行的,還犯法。其次,要定義懲戒。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對孩子進行警示,懲罰,才是懲戒。對孩子進行懲戒是必要的。但問題是現在沒有法律界定懲戒的範圍,所以一般人把懲戒混淆為打,也讓很多老師受了委曲。所以,最好是有一部法律能界定懲罰,便於孩子管理。

  • 4 # 獨狼

    孩子不經允許拿別人的東西,屢教不改,其實這是自我教育能力缺失的預警訊號。如果沒有重視培養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對孩子的人生道路有哪些影響呢? 袁教授為您分析,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從哪幾方面培養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 5 # 小布點mami

    以前大女兒上3年級時動過手,現在想想自己也是太無知。幸虧自己及時改正。

    孩子犯錯誤很正常,他們自控能力差,有事一個錯誤會經常犯。好多父母會說打孩子是讓他長記性,孩子不會記住犯的錯,他們記住的是我們的責打。打只會讓他們性格變得叛逆,有些常捱打的孩子,他們幾乎不會哭。因為在捱打時他們的內心充滿了仇恨,真的很可怕。棍棒教育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孩子了!

  • 6 # 暖心理

    您知道每一個孩子首要的心理需求是什麼嗎?

    其實每一個孩子首要的心理需求是價值感和歸屬感,什麼是價值感呢?價值感就是每一個孩子起初做事情都有一個積極的想法和渴望,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肯定,這樣會讓自己感到有價值、被需要。什麼是歸屬感呢?歸屬感就是感受到被接納、被尊重,自己的聲音被聽見,感受到安全。

    但是呢?生活中孩子的種種行為的出發點是積極的,但往往好心辦壞事,在家長的眼睛裡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撒謊......種種表現的不符合家長的要求,那麼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就會體驗到失敗、沮喪,內心備受打擊,心理落差就會非常大。孩子的感受又興奮、期待跌入沮喪、恐懼、自卑的谷底,孩子就會喪失自信心。一般孩子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開始退縮,失去活力,唯唯諾諾,表現得似乎很聽話實際上什麼也沒聽進去;另一種是開始反抗,各種對著幹,我就不聽你的,用各種壞的行為證明我的存在。

    我的經驗是越打越無效,我不會用打的方法。首先我會用傾聽,認真的傾聽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在這個過程中營造安全的氛圍,不批評、不指責、不指導,就是聽。

    其次接納孩子的感受,也就是說孩子的情緒,他可以表現出憤怒、悲傷、失望等等情緒,我會說“如果我被這樣對待,我也會有什麼什麼情緒的”。讓孩子知道,這種情緒是可以的,周圍是安全的,她的情緒是被接納的,那麼孩子自我調節的功能就會發揮出來。

  • 7 # 浣心說育兒

    首先,作為家長遇到孩子的這些情況,家長最先做的不是透過獎勵和懲罰來阻止單個行為的發生,養育孩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他需要父母的愛進行澆灌。

    我們要知道養育孩子不是要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而是要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孩子這樣那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換個角度從長遠的角度上看一看,這個真的是問題嗎,這個符合我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嗎?

    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就意味著不要對孩子進行懲罰,甚至不要對他進行獎勵。首先說懲罰,在懲罰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會說,我是為了孩子好,可是你的心思透過你的懲罰的表現孩子能夠體會的到嗎,你可能會說,他長大就知道了,可是,如果你經常用懲罰的方法對待孩子,是沒有作用的,他對當下發生的事情不會起到任何的促進作用,反而會使孩子變得特別不快樂,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不自信,而其他的這些不講理,暴躁等可能都是由於他的不自信,感受不到被愛這個原因帶來的。

    再說獎勵,大多數家長會覺得,獎勵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好吧,不能懲罰孩子,那一定可以獎勵孩子吧,他犯錯的時候我不懲罰他,那就在他做的好的時候我再搭理他,誇獎他這樣可以麼。

    當然這樣也是不行的,因為當你在他表現不好的時候不理他,而只在他表現好的時候誇獎他,獎勵他,會導致孩子擁有一種錯誤的認知,他會認為自己只有在做的好的時候才能夠得到父母的愛,他們得到禮物和獎勵不應該成為他們做一些事情做的好的動力。

    所以,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當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多探求一下用共情的方式問一問,多多的瞭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他這麼做背後的原因有哪些,然後再根據這個背後真正的原因進行應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優生優育,夫妻應該怎麼備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