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蘑菇雅說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在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見過太多因為功高震主而最終被殺害的能人,但是我們又有多少是功高蓋主但是又懂得急流勇退,最終獲得善終的人呢?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談幾個:

    王翦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曾經親率六十萬大軍參與滅楚之戰,最終亡楚,可以說在當時秦國上下無人能阻其風頭了,因為他的功勞實在太大了。然而此時的秦王嬴政卻十分放心,為什麼?因為在他眼裡,這王翦在外面幹大事還不忘了給自己搞點私利,這樣的人怎麼會反對自己呢?

    原來,在出徵時,秦王政送王翦到灞上。王翦臨行前說:“臣還有一事。”秦王政說:“老將軍有事就說吧!”王翦拿出請求秦王賞賜的清單,包括大面積的肥田、最好的府宅,等等。秦王政說:“老將軍為何這樣心急呢!”王翦答:“臣就像風中之燭,不時即滅。我要為子孫後代著想呀!秦軍出征後,秦王政召見尉繚,說:“王老將軍為何如此小氣?”尉繚說:“人老了,考慮的事情自然多啦!”

    後來出征僅兩天,王翦派人求見秦王政,要求在咸陽修建一座上好的花園。不久,他又差人求秦王政,要修個魚池,裡面飼魚、蝦、鴨、鵝等等。連副將蒙武笑道:“滅楚後老將軍必封侯封地,還這麼小氣!”“大王把60萬大軍委託給我,一定擔心我造反。我多要田宅園池,是安大王的心呀!”蒙武嘆道:“老將軍足智多謀,吾甘拜下風。”

    後來,王翦打到姑蘇,守軍投降。越王聞秦軍強大,忙來投降。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回到咸陽。秦王政賜黃金千鎰,命其破燕。王翦說:“臣今年81歲體力衰弱,實在不能領大任了。請準臣回頻陽老家養老。”

    可以說,在最風光的時候讓老大知道自己不想幹大事,在完成任務後又馬上功成而退的王翦,最後獲得善終是完全正常的。

    郭子儀

    唐朝名將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就大唐於水火,隨後更是大破吐蕃,名震天下,但是這位功高蓋主的人卻十分懂得全身而退,遠離朝廷,甚至不惜自毀形象。

    晚期的郭子儀在生活上極度奢侈放縱,不僅到處蒐集各種珍寶器具,還大肆置辦良田美宅,美麗的姬妾數不勝數,把自己裝扮成了一個貪圖享受的人。連家裡的1000多名僕人也都衣著錦繡,看上去富貴逼人,在當時的京城都知道郭子儀府中的富裕。

    據《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郭子儀家中“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經常在家中舉辦各種奢華的宴會,甚至一次宴會的花費都能高達幾十萬錢。

    他手下的幕僚認為這會給郭子儀的名聲帶來損害,因此勸諫郭子儀應該把錢財捐獻給國家充當軍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評價,給後世一個更好的形象。

    郭子儀聽到這話卻笑了起來:"如果我按照你的建議去做,陛下反而會懷疑我另有所圖。”他向自己的部下解釋道,皇帝最為擔憂的從來都不是大臣們迷戀聲色犬馬,而是大臣們招攬人心起兵造反。最終,郭子儀沒有捲入暗流湧動的朝堂,獲得了善終。

    其實還有更多

    其實在歷史中還有一些大臣像衛青,周勃,李靖,吳漢等都獲得了善終,其實能否獲得善終重點除了你能否遇到一位懂事理的明君外,還要看你懂不懂的放手和謙虛。

  • 2 # 史論縱橫

    功高震主死得慘淡的人很多,縱橫這段時間一直在專研古代史,這樣的事情數都數不清楚,以戰國時期,幫助秦國走向強大的大臣,如商鞅最終車裂而死;張儀出逃魏國,鬱鬱而終;魏冉被罷免,攆到封地;呂不韋被逼自殺;李斯最終被秦二世夷三族。

    這些就是對君權產生威脅的人的下場,他們能夠獲得成功,是靠著自己的本領與機遇不斷的爬升,每一個人的地位和權勢都來之不易,正因為如此,他們才倍加珍惜,到最後害怕失去,以李斯來說,就是因為害怕失去丞相的地位,最終被趙高設計陷害。

    總結來說,他們就是懂得功成,卻不懂得身退。

    說起來,真正做到功成身退的人,當屬悟出兔死狗烹這個道理的越國人范蠡。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為了求和,勾踐不惜給吳王當奴隸,文種和范蠡在勾踐最困難的時候,幫助勾踐籌劃,勾踐最終透過臥薪嚐膽的方式打敗了夫差。

    在勾踐稱霸的過程中,范蠡以上將軍的身份名震天下,然而范蠡卻深知勾踐“可與共患,難與處安”,為了避免"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的命運,范蠡選擇了功成身退,棄官經商,成為有名的大商人,得以善終。

    而同為越王勾踐服務的文種卻沒有聽從范蠡的建立離開越國,最終遭來殺身之禍。

    當然,范蠡雖然功高震主,但是他選擇了急流勇退,歷史上真正功高震主後,而沒有歸隱的人,估計郭子儀是最符合標準的。

    然而郭子儀的善終卻來之不易啊!

    安史之亂後,好好的一個唐朝被整得是四分五裂,郭子儀當時正處於守孝期間也被朝廷啟用,改封衛尉卿、單于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權充朔方節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

    郭子儀在收復了靜邊軍後,斬殺叛將周萬頃,後來有擊敗叛將高秀巖,因功被加封為御史大夫,天寶十五年,郭子儀擔任與李光弼一同擊破史思明數萬軍隊。

    唐肅宗繼位後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仍然兼任朔方節度使,成為唐朝可以倚重的軍隊,在郭子儀等將領的作戰下,唐軍終於平定安史之亂,這個時候郭子儀屢次遭受猜忌,被罷免兵權,但是郭子儀始終對朝廷忠心耿耿,這才沒有引來殺身之禍。

    另一方面,安史之亂雖然被鎮壓,但是唐朝根基從此不穩,唐朝的皇帝也需要郭子儀來撐場面。

    比如,郭子儀第一次被罷免兵權是在759年,因為相州兵敗有人藉機抨擊郭子儀,使之被解除兵權。

    然而762年太原、絳州再次發生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前去鎮壓,兵變結束後,郭子儀又被解除了兵變。

    763年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郭子儀才被再次啟用,帶兵收復長安。

    765年,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郭子儀再次擊潰吐蕃,穩定了關中。

    唐肅宗曾經對他感激涕零地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實際上這是唐肅宗說謊,在鎮壓安史之亂中,功勞最大的是李光弼,因為相州之戰後,郭子儀被解除了兵權,因為將兵權交給了李光弼,但是這個李光弼下場並不好,唐肅宗的時候將這些為唐朝賣命功臣的權力收回,到了唐代宗的時候,將這些功臣一個個的給殺了。

    其實,用屁股想一下,唐玄宗之後的帝王怎麼還會相信手下的握有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唐肅宗的登基,本身就有一點謀權篡位的味道,平叛沒有能耐,玩弄權術有一套。

    郭子儀因為沒有兵權,後來反而為朝廷所倚重,後來更是將昇平公主嫁給了郭子儀的兒子郭曖,於是就有了後來“醉打金枝”的故事原型。

    實際上,郭子儀能夠撿下這條命,是因為郭子儀看得很透徹,跟他一塊平定叛亂的人都死得死,被罷免的罷免,他自己又經歷了三起三落,自然也十分惜命了。

    為了不讓皇帝對他起疑心,還有一個四門大開的典故,據說郭子儀的汾陽王府從來都是四門大開,別人可以隨意走動,太監甚至可以直接走到郭子儀的臥室。

    即使是這樣,郭子儀的府上有點風吹草動都會傳到皇帝的耳朵裡,建中初年,唐德宗規定十月禁止殺生,而郭子儀家人殺了一頭羊都被人上報給了皇帝。

    由此可見,功高震主還想要善終的,當真是活得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20pro 3199的起步價,大家能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