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小魚
-
2 # 米媽談教育
讓孩子讀書,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父母的夢想?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一、讀書,是必須的。但是出發點可能會直接關係到最終結果。讓孩子愛上學習,有主動的求知慾,不僅僅是對現在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對將來自己的人生走向也是起到積極正向的作用的。
二、我傾向快樂教育。讀死書,死記硬背,不能夠活學活用,不能夠舉一反三。會的就是這麼一點點,知識面和領悟力都不能再擴大,雖然可能剛開始能領先其他孩子,但越往後走,越是會被學得更靈活的孩子所超越。我還是更贊成快樂教育,讓孩子喜歡學習,把學習當做樂趣,而不是任務。
三、父母更多的是起引導作用,而不是強制灌輸。父母對孩子的親子家庭教育很關鍵,不是扔給學校和老師就不管了。又或者是把孩子管死死的,各種要求,各種補習班。反而導致孩子逆反,厭學。我有個表哥就是這種情況,特聰明。學習一直前三,但就因為他爸管特嚴,經常語言暴力(當過軍人),後來表哥反而沒考上大學,其實不是考不上,他是故意考不上,氣他爸的!可這樣鬥氣毀的是自己的人生。非常可惜!
綜上,我們讓孩子讀書,到底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自己的夢想,我想做家長的還是應該首先以孩子的感受為先,我們從旁加以正確引導,適當給孩子空間,賦予他們一定的權利,爭取做孩子的朋友,那麼,他們的人生也會是豐富又有收穫的!
-
3 # 中網時間
不知道你說的讀書是否指廣義上的讀書學習?
可以說絕大多數父母都是為了孩子能有個很好的未來。
荀子在《勸學》中提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是希望一代強過一代。不管在哪個時代,好的學習往往能改善人的一生。
我身邊就有很多靠用功學習改善一個人一生命運、乃至改善一個家庭的事例。他們沒有可以依賴的父母,只能透過刻苦讀書,考上更好的大學,這樣才有機會步入更優的工作崗位。
同樣也有很多,有好的家庭背景,也用功讀書,最終超越父母。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
4 # 東京寶貝之崧大崧二
讓孩子讀書,是想讓孩子完成父母的夢想。這個觀點不能說沒有,但我畢竟是很少一部分人的觀點。不否認存在著一些人,因為自己小時候或者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讀書,而錯過了好多自己想要的東西,自己有了孩子,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讓他們幫父母完成未完的心願或夢想。
但更多的父母肯定不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我們所有的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是不計回報的。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少走一些彎路,在進入社會時可以承受衝擊。那麼就需要讀書,讀書在人生的中佔有的重要位置相信每個人都知道。
-
5 # 知足是福169883346
父母讓孩子讀書,主要是父母知道讀書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好處才選擇讓孩子去讀書,並不一定說是讓孩子實現他們的夢想。舉個例子如果一對父母的夢想就是想當社會老大,你覺得他們會讓孩子不讀書跑江湖嗎?肯定不會,因為父母愛孩子,所以給他最好的
-
6 # 語文大觀園
恐怕兩者都有吧。
孩子讀書,首先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生存。一個人不讀書,不學習,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呢,讀書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在當今的這個社會,孩子一半的理想是父母為了自己未曾實現的夢想,寄希望在孩子的身體。我認為也很正常。孩子,在某種意義上,是父母的生命的延續,打著鮮明的父母印記。
沒有哪一個孩子,能夠擺脫父母的束縛而獨立入世的。
讓孩子實現自己未盡的理想,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不能打著“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的旗號,來教育孩子。在當今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其實這種想法是害了孩子。
因為,放鬆要求,只能是放低生活質量。
-
7 # 白老師酷學課堂
不懂事的時候,是因為大家都上學讀書啊,小朋友們都讀書,不讀書我和誰玩啊?
小時候認為的讀書等同於上學,現在認為的讀書就是讀書!現在讀書為了滿足求知慾,為了解決煩惱,為了解答疑惑,為了調整心態,為了增加視野,為了自我成長等!懂事以後的讀書就是因為自己有這個需要而讀書,獨立以後所做的任何事包括讀書應該都跟父母關係不大吧!
可怕的是,不要為了讀書卻不求甚解!就如同小王子說的那樣,有些東西必須用心才能發現!讀書更是這樣,用心讀書,把書中的東西靈活用在自己的身上,無論是讓自己外表變美了,還是內心變美了,讓讀書獲得的東西發揮出來,就是讀到心裡去了,這才不枉讀書一場。
-
8 # 素素56792842
你在讀書,不是給家人讀書,讀書是給自己長本事的,自己有本事,工作出成績,人生有成就,家人最多面子上有光罷了。
看看那些貪官汙吏,許多曾經也是普通人,做了官之後,被家人、身邊人、子女拖下水的多了去了,這些人就是錯誤的觀念造成的。
讀書只為當官發財,一旦當上官就忘記了自己曾經苦讀,曾經的艱難,得意忘形最終鋃鐺入獄,何必呢!
-
9 # 康3446
我是為了自已讀書!那時,讀不讀書沒人問,父母也不拿當回事!一切靠自已!靠別人只能一時,只能一次!!!再靠人家,人家很煩感,只有靠自已才可靠,才能長久!我的人生,每走一步,每一次上一個大臺階,都是組織上看中的。人只有真功夫,具有某些高人一等的能力,才能有機會,得到貴人的賞識,才可以得以進一步發展!
-
10 # 藍天無垠666
這個問題,耐人尋味。如果說年少時更多地是為了家人的期望而讀書,那麼,隨著自己上學年級的升高及年齡的增大,特別是走向社會,投λ轟轟烈烈的生活中,則有了更加清淅的認識。
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困惑,面對祇會及人與人之間紛繁的關係,面對這個“瞬息萬變”的高科技時代,便更加凸顯了讀書與學習知識的重要性。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只有好好讀書,努力學習,用知識充實我們的頭腦,不斷地豐富和健全自己,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知識真正地為我所用,才能應對生活及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為我們保駕護航!
回覆列表
人生來就有求知慾
孩子從生下來那一刻起,就是一個獨立於父母以外的個體,這種獨立是區別於父母意外以的發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接收外部經驗、知識、資訊是孩子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即便不讓孩子讀書來獲得知識或者資訊,他還會透過其他方式獲得知識或者資訊,比如他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這就是求知慾,人的天性。
讀書能讓孩子人生更豐富我的一個學生曾在私底下悄悄的問我:老師,我們為什麼非得讀書,非得考上大學,難道現在早點走向社會不更好嗎?
我說:讀書是能開啟你們視野格局的最捷徑的方式,也許現在讀書讓你賺不到錢,但是能讓你獲得去賺錢的能力,以及更全面的認知自己,認知與他人間的關係,認知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能夠開啟你的思路,讓你的人生多幾條選擇。
上學讀書是為了讓你獲得思考的能力,這樣就能更從容的面對成功、失敗、挫折、成就,而非簡單粗暴,德不配位。
讀書不是為了父母的夢想孩子讀書怎麼會關乎到父母的夢想,也許孩子有天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但是這是孩子自己的事,關父母的夢想什麼事?
有朋友會說,孩子是父母一手拉扯大的,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大量的祝願。還是回到獨立個體的那個點上去。父母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的個體就會有獨立的夢想。
父母的夢想是需要父母自己去實現,而非依託於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這點一定要清楚。
如果把讓孩子讀書,是為了實現父母的夢想的話,就好比,笨雞下了個蛋,希望蛋裡面孵出個鳳凰一樣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