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滴水穿石AAA
-
2 # Xsugars科技快報
a6到a7很大,a7到a8擠牙膏,a8到a9很大,a9到a10一般,a10到a11又在擠牙膏,a11到12很大
-
3 # 道瓊斯12
A9比a8提升最大,單核翻倍,多核近乎翻倍,a10比a9提升近50%,a11比a10提升近25%,a12比a11提升近15%
-
4 # 東晨西酒
拋開例行升級不說,A8~A9改變了快閃記憶體資料傳輸方式,從NAND~Pcie,這是結構性的改變,A9~A10是封裝方式結構性變化,A10~A11從單通道Pcie快閃記憶體改為雙通道PCIE。另一方面A9~A10運存從A9的單晶體CPU、GPU共享改為多顆粒運存整合,CPU,GPU獨立運存,Apple A系列越來越接近桌面PC結構靠攏,步步為營,可以看出蘋果的野心,希望對你有幫助。
-
5 # 道法自然82536
拋開資料談體驗。A9比A8的提升最大!同環境下A8開啟一個應用需要7~8秒,A9是秒開。拋開遊戲談日常。A9不輸A13。感覺都差不多!ios13系統的6sp開啟應用速度比12系統的xs max快,肉眼可見,哪怕只有不到一秒。A10以上當然有提升,在效能上,在能耗上,在GPU上,AI上……
得益於ios系統,15年釋出的A9依然很快(快不等於流暢)
-
6 # 黃燜雞哦
就以普通使用者的體驗感受來訴說吧,擺引數講資料的事情在搜尋軟體上隨便找找就有了,關鍵還得談體驗,晶片是一年快過一年了,但帶給消費者的切實增益卻可能並不是這樣,還得談這款產品綜合的表現。
以下是本人的換機歷程:
從4s(A5)置換到5c(A6)的時候,能明顯感知到的地方是GPU的提升,狂野飆車8在4s上只能開啟50%的特效,在5c上能完全開啟。但除此之外,在日常軟體開啟速度,軟體內瀏覽的幀率等等來看,5c相比4s均無明顯提升。在和朋友的5s(A7)的比較中我發現,同樣執行ios7,5C的速度遠不及5s,掉幀出現的頻率甚至多過執行ios6的4s。這是我第一次感知到iPhone裝置的效能也有極限,A6顯然是喂不飽ios7的,或者說如果A6能完美執行ios7的話,5s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了。半年後我置換了5s,順滑無比的體驗彷彿再一次回到了ios6,甚至在升到ios8以後,5s的速度也沒有可感知到的下滑,A7相比A6在cpu和Gpu同時提升100%的情況下,名副其實。
一年後置換小6(A8),這是我第一次對iPhone的效能產生質疑,同樣執行ios8的情況下,小6在軟體執行中home鍵返回桌面的速度遠遠滿於5s,為此我還專門跑回店裡詢問。這也從側面說明了A8相比A7僅僅提升20%左右的cpu效能是滿於不了大螢幕的負荷的,再加上同為1G的運存,6代的效能表現比起5s來說吃緊了不少,但這可能並不妨礙6代依然是最暢銷的系列,畢竟大屏太香了。
一年後置換6sp(A9),2G運存的加持徹底解開了iPhone被封印已久的體驗侷限,6sp在遊戲效能和日常運用的處理能力上全面碾壓6,先不談app,光是用過6sp上的指紋速度你就再也不想回去用6了。在6上執行10分鐘就掉幀到不能玩的NBA2k15,6sp滿特效滿幀執行。這裡我先拋下一個結論:A8到A9的體驗提升是我認為歷代最明顯的。以至於6sp我一直堅持到了x。
2018年置換了x,對,6sp我用了兩年,7代對我來說根本沒有吸引力,6sp牛逼。對於x(A11)來說,最大的體驗提升並不在效能,而是恰到好處的機身尺寸,配上各種結合緊密的操作邏輯,這是一臺用著非常舒服的手機,從此再也不想用傻大的plus。效能提升感知不明顯,也許是A9以後iPhone的效能早已能遠遠餵飽ios,總之從A9上到A11,差不多也就是A5到A6的感受,都夠了,所以差不多。
2019~現在,xs。最失望的iPhone,首當其衝的就是英特爾基帶,但是鑑於題目聊的是效能,其他東西儘量不講。這麼說吧,A12搭配ios12擁有我在歷代iPhone上體驗過最完美的順滑感,無論是啟動應用,瀏覽網頁,多工開啟等等,在一年的使用過程裡甚至沒有出現過一次卡幀,完成度超越搭配ios7的5s。但是,重點來了,相比x,依然沒有可以明確感知到的提升,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極限操作,A11和A12差距極小,這對於s代的升級來說貌似是不合格的。
-
7 # 3500888
蘋果越來越不行了,沒有快充技術,就連雙卡都是雙卡單待機,另一張卡不能同時4g,國內前五年就淘汰得雙卡技術蘋果才開始用。
-
8 # 廣發智慧金融
當然是A8到A9的提升更多一些,本人有幸在那個時代用過搭載A9晶片的iPhone 6s,真心感覺不一樣。
6到6s的提升可不是一點點,當年iPhone 6s的廣告可是“唯一的不同,是處處都不同”。A9晶片可謂是近年來蘋果提升效能幅度最大的一代晶片。
說實話,為了推6s的創新和增加系統後續更多的功能,用過iPhone 6的小夥伴應該還記得當年升級iOS 9後手機有多卡頓。
其實說到A10和A11晶片,代表的機型是iPhone 7和iPhone X。其實大多數iPhone使用者對比過兩款機型以後還是沒有感覺在效能上有多少差距,而差距在於體驗方面。一個是傳統設計,一個是全新的體驗(包括Face ID和OLED螢幕)。還是很少有感覺像6和6s那樣差距明顯,與其說iPhone X引領了未來10年,倒不如說是A9晶片開啟了蘋果的跨越式發展程序。
-
9 # 桃花大仙AQA
A11提升大一些,A11較A10大概提升20~30%,A9較A8也是提升20%-30%,但是A10的20%可不是A8的20%能比擬的,A10還較A9提升40%左右,雖然比例差不多 但是基數不一樣,而且A11還提升AI算力
-
10 # 黎孟
A11提升是很大可惜不能火力全開發熱功耗太大 大核心啟動多久就會停掉小核心介入導致應用經常出現掉幀卡頓 A12是在最佳化功耗發熱還加強了gpu
-
11 # 孤帆646
蘋果a8到蘋果a9吧, A10到a11提升雖然不大,但是是蘋果a系列晶片GPU(圖形處理器)自研的開始(雖然這個自研GPU是收購了挖空img)但是研發的路上,蘋果也收購了很多微架構公司,
回覆列表
a7(28nm)相比a6(32nm),CPU部分效能翻翻,最大的原因就是a7CPU部分電晶體數翻倍(10億)(而不是靠所謂64位處理器這種玄學帶來的提升)
a8(20nm)相比a7,電晶體數繼續猛增(20億),但由於6/6p畫素猛增(螢幕變大),多出的電晶體大部分是GPU,CPU提升不多
a9(14/16nm)相比a8,CPU(+70%)與GPU(+90%)效能再一次顯著提高,原因不僅在於電晶體進一步增多(在先進製程同時芯片面積反而變大),還在於主頻的大幅提升(1.4G到1.85G),這麼看來新一代架構的貢獻並不大
a10 fusion(16nm)是iPhone歷史上首個延續上代製程的處理器,也是首個四核處理器。芯片面積相比a9只大了一圈(104.5mm2到125mm2),考慮到這回加入了兩個小核心CPU,實際大核心CPU+GPU電晶體估計基本與上代持平,在這種情況下CPU還提升40%,GPU提升70%。GPU提升原因暫不明,但CPU的提升明顯是由於主頻再一次狂飆到2.34G(幅度超過25%),同頻效能提升不多。而a10也成了iPhone歷史上第一個跑分會降頻的處理器(這下還笑話燒火龍麼?)
綜上所述,對於同一家的處理器而言,效能基本就靠堆電晶體和拉主頻,架構啥的真心影響不大(隔壁牙膏廠都擠了好幾年了)
下代a11,終於能用上姍姍來遲的10nm了,然而很可惜,10nm就和當初的20nm一樣,在功耗方面控制得不是很好,註定是個過渡工藝。就臺電的ppt來看,初代10nm相比16nm,同功耗效能提升20%,同性能功耗下降40%,由此可10nm做不了高頻。
這代a10由於製程不變,但為了實現iPhone每年效能的增長,蘋果不得不狂飆主頻(拜新扇形封裝所賜,散熱一定程度得以改善),但依舊阻擋不了長時間滿載降頻。由此可見,下代a11將立足於降低功耗,比如完善大小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