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畝仙客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由於性格的關係,我大概還是喜歡李白吧。

    李白生性狂放,自由不羈。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率性而為。他有過夢想,想成為俠客,政客。可往往事與願違。但他並沒有被現實打敗,日漸頹然,反而是活得更加瀟灑。事了拂塵去,深藏功與名。那漸行漸遠的身影,羨煞了後世多少人啊!!!

    詩聖杜甫則截然不同,他真是活在人間的聖人呀。國家昌盛,他喜從心生;山河破碎,他又終日愁苦。大有後世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仁人志士的風骨。可是呀,連自己和家人都養不活的人,對這些只怕也是空談吧。

    詩魔白居易,對他了解並不如李白和杜甫那樣深。不過從他的詩中卻能讀出一二,他該是一個平和的老人吧。李白的詩豪放,他為人就豪放;杜甫的詩沉鬱,他為人也憂鬱。據說,白居易的詩是連婦孺都能讀懂的詩。他十分著名的詩《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幾句話便勾勒出一幅悠閒老人在雪中小屋等著他的友人來喝酒的畫面。那種閒適自在,只能是一位閱盡世事滄桑的慈祥老人所能消受得起的。

    我還是更喜歡李白吧,活得精不精彩不要緊,主要是活出自己。

  • 2 # 姞雪心

    把杜甫和白居易放一起比較少見,但這兩人,還真有故事可以腦補

    一般而言李杜才是CP,沒白居易什麼事,不過,如果以杜甫為中心,的確能形成兩組有趣的比對。

    李白杜甫:沙場情懷VS民生專家

    別看杜甫那麼粉李白,他們兩個要是同朝議政,信不信能吵起來?

    不信?吵個給你們看看。

    玄宗朝,某日早朝。

    李白跳出來表示有事啟奏:黃桑,為君談笑靜胡沙,最近安祿山看起來皮很癢,我們可以戰鬥一波!

    昨夜秋雨,杜甫家房子又漏水了,搖頭道:黃桑,戰鬥這種事,勞民傷財,太過吃雞,臣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然後,安史之亂爆發了,國難之際,杜甫入朝為左拾遺,在北方戰事前線(鳳翔,長安隔壁軍區),輔佐新繼位的肅宗。

    同一時期,李白同學不知怎麼想的,跟著永王在南方江淮一帶搞割據,企圖效仿東晉,衣冠南渡。那句“為君談笑靜胡沙”的前一句就是“但用東山謝安石”。

    大唐還沒亡,你說肅宗看了火不火?

    杜甫VS白居易:麗人行VS長恨歌

    據說元稹是杜甫頭號大粉,堪稱大唐首席杜甫粉粉頭,作為當時有影響力的大V,是他第一個為杜甫打call,高調宣佈路轉粉。

    在《妖貓傳》裡,陪著白居易去尋找真相的是空海,但實際上呢,白居易和元稹才是好基友,所以,實際畫面可能如下。

    白居易(苦惱中):玄宗朝的事,安祿山這傢伙把檔案燒得太乾淨了,都查不到資料了,怎麼寫呢……

    元稹(得意):找不到資料?看,這是什麼!

    白居易拿過詩卷一翻“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噢喲,這個好像很不錯嘛。

    再往下看“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哎?這是……???

    看到最後一句“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白居易闔起了詩卷,看向元稹,“稹稹,你是不是想害我?”

    元稹表示,“沒有啊,這位杜拾遺大大寫得真是超好的,而且他寫的,不正是你要找的嗎?”

    白居易沉吟片刻,“呃……,安史之亂後,這位大大怎麼寫的?”

    元稹深情朗誦,“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

    白居易適時關掉了元稹朗誦時自帶的BGM,“請問……,這位前輩,腫麼死的?”

    元稹遲疑了一下,沉痛狀,“潦倒病困,耿直死的……,但大大的詩寫得超、好!”

    白居易,“……”並在心裡默默寫下一句“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當然,耿直的不止杜甫,白居易之後另有一位耿直boy,就玄宗同兒子壽王奪楊玉環一事,寫了“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這位耿直boy,就是白居易很欣賞的大才子李商隱……

    不過白居易本身也是一個正直的人,但比起杜甫的現實、尖銳,他更務實。白居易也同樣做過諫官,專門跟皇上提批評。

    和耿直boy們不同的是,對於一些比較尖銳的問題,白居易會以“情”入手。比如《長恨歌》,比如《賣炭翁》,先引起對方的情感的共鳴,再順道把事說了,這樣事情會好辦點。

    但諫官不是好做的,最後白居易還是被趕出長安,到蘇杭就職。

    在蘇杭期間,他疏浚西湖,並留下治湖方案(工程技術檔案),造福後人,乃至於,很多人以為西湖上的白堤是他所建,後世傳為白公堤(原名白沙堤,在白居易來之前就有)。

    雖是誤傳,但當地老百姓願意這樣紀念白居易,肯定不會只是因為他詩寫得好。

    以上,純粹看詩,讓人容易喜歡的是李白和白居易,但在瞭解人物之後,大家喜歡的天平有沒有傾斜呢?

    任俠情懷的李白耿直boy杜甫務實體貼的白居易

    你選哪個?

  • 3 # 閒雲野鶴72

    相較於李白的狂放,杜甫的憂鬱,我更喜歡白居易

    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杜甫長白居易整整60歲,72年間相繼出現了詩仙、詩聖、詩魔。這是中國唐代歷史上星光熠熠的72年。

    李白生性狂放,自由不羈。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率性而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不符合我的價值觀。欣賞不了。

    詩聖杜甫則截然不同,國家昌盛,他喜從心生;山河破碎,他又終日愁苦。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大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風骨。但他更多的流於空談。自己的肚子都吃不飽。太壓抑,太苦悶。

    白居易的詩是連婦孺都能讀懂的詩。說的是我們老百姓的話《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幾句話便勾勒出一幅悠閒老人在雪中小屋等著他的友人來喝酒的溫馨畫面。

    中年的白居易,寫出了的流傳千古長恨歌。而愛情是歷代文人不能或缺的題材。歷代的詩詞研究一致認為。《長恨歌》共60句,幾乎沒有敗筆。白樂天以歷史為素材,又不拘囿於史實,在文學與歷史的隔膜中求得平衡,超越時空侷限,並與人們普遍意義上的情感產生共鳴,因而取得審美意義上的巨大成功。掩卷之餘,甚至會忽略造成這一愛情悲劇的根源,而完全將審美意識集中於唐太宗和楊貴妃之間纏綿悱惻、難捨難分的感情渲染。生離死別的悲痛、綿綿長恨的情思、宛轉動人的傳說、虛無緣渺的仙境完全將我帶進一個純情世界,它沒有塵世間的喧囂與齷齪,其中凝聚著詩人的理念,也層層積澱著歷代讀者的理想,一種對真情嚮往的共鳴使這首詩獲得了永恆的魅力。

    白居易在中國文學史上極富盛譽,是影響深遠的中唐詩人,他的詩在當時就非常流行,上至廟堂,下到江湖,廣泛傳播,其聲名還遠播到新羅和日本,白居易在唐朝可以說是一個偶像級的人,他的詩歌影響力不僅在文化圈子裡流傳,同時也風靡娛樂圈,白居易一生寫詩3000多首,到目前為止,存世的有2900多首,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家人朋友的質疑,全職媽媽怎麼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