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骨科專家張大夫

    工作勞累、姿勢不正確、受涼等因素都會引起腰疼,不過腰椎間盤突出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有些患者,除了腰痛還表現為臀部、腿部酸脹痛,甚至腳掌、腳趾疼痛、麻木。所以說並不是腰疼都是椎間盤突出。最常見的引起腰痛的原因是腰部肌肉勞損,另外,腰椎骨質增生,腎結石等都可以導致出現腰疼,所以具體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需要到醫院透過檢查才能夠確定。

    腰椎間盤突出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有些患者,除了腰痛還表現為臀部、腿部酸脹痛,甚至腳掌、腳趾疼痛、麻木。出現這些症狀,就要到院及時排查,如果已確診,請積極配合治療。在方法上,可以選擇中醫治療——張氏筋骨療法”,以“金仙膏”外治為主導,中草藥內服為調節,發時治標,平時治本,內外兼修,標本兼治。吸收好,針對性強,見效快,療效高。不手術,不開刀,無創傷,無痛苦,安全可靠。

    那麼腰椎間盤早期引起的腰背痠痛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適當休息,睡眠時選擇稍硬一些的床,腰背部可墊一同拳高的小枕頭,同時改善工作生活習慣,注意調整工作休息姿勢,避免著涼。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良姿勢的矯正,尤其是坐姿。需要注意的是,往往有一些患者在醫院檢查並沒有太多異常,僅僅是腰背部疼痛難受,尤其以女性常見,這種情況除了服藥外,醫生一般會建議適當鍛鍊,但患者會由於各種原因往往不能堅持,要知道這種慢性腰背部疼痛不是一兩天造成的,往往也不會一兩天就好轉,需要一個長期的康復鍛鍊過程,所以也需要有心理準備。

    可以做小燕飛”的訓練動作,。在硬床上,取俯臥位,臉部朝下,雙臂以肩關節為支撐點,輕輕抬起,手臂向上的同時輕輕抬頭,雙肩向後向上收起(肩胛骨收縮)。與此同時,雙腳輕輕抬起,腰底部肌肉收縮,儘量讓肋骨和腹部支撐身體,持續3~5秒,然後放鬆肌肉,四肢和頭部迴歸原位休息3~5秒再做。每天可做30~50下。剛開始時,可先做10~20下,逐漸增加。

    最後,提醒各位朋友,腰痛期間請儘量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另外,減少腰部負重,同時不能做劇烈運動,以免病情加重。

  • 2 # 嗯吶65669325

    腰疼有很多原因。棘上韌帶損傷,棘間韌帶損傷,腰肌勞損,腰三橫突綜合症,腎結石,腰間盤突出症都可以造成腰疼。另外膀胱經不通也不容忽視。

  • 3 # 疼痛診療劉醫生

    腰痛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疾病,得了腰痛去醫院找醫生看,醫生一般都會叫患者先去做一個ct檢查,看一下有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症問題。

    ct結果一出來,只要是成年人的腰椎ct都會或多或少的發現有膨出或者突出的問題,於是醫生就很篤定的說,你這個屬於腰突症引起的腰痛,患者自己也深信不疑。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腰痛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腰痛是由於腰肌勞損引起的,腰肌勞損是廣義的名稱,其實腰肌勞損涵蓋了:腰三橫突綜合症,棘上韌帶炎,棘間韌帶炎,肌筋膜炎,小關節關節囊退變,滑膜炎等許多軟組織的勞損退變。

    腰肌勞損主要症狀有哪些呢?

    疼痛,呈酸脹痛,久站久坐或者勞累受涼後加重,休息,按摩推拿,熱敷後減輕。站著時候喜歡雙手叉腰,可以減輕疼痛不適症狀,腰部肌肉有明顯壓痛點,或者扳機點,有的還能觸控到明顯的條索狀結節。嚴重者半夜疼痛痛醒,臨晨起床後腰部僵硬,活動後減輕。

    腰突症患者主要症狀也有腰痛,但這種腰痛和腰肌勞損的腰痛有所不同,腰突症的腰痛是深部疼痛,咳嗽,深呼吸或者彎腰活動時候會加重疼痛,腰部有叩擊痛。除了腰痛之外,腰突症還有放射性的下肢麻痛,這點可以作為和腰肌勞損的鑑別點。腰突症的診斷除了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痛之外,一定還要有ct或者核磁共振發現椎間盤突出的影像證據,而且突出的位置或者受壓的神經根和引起下肢痛的區域一定要相符,只有這樣腰突症的診斷才能成立。

  • 4 # 祿穎濤醫生

    為什麼腰痛都被醫院診斷為腰間盤突出?

    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大多數的腰腿疼痛名人,都會去醫院做一個檢查,檢查結果也都是不同程度的腰間盤突出,或者是膨出。醫生就會告訴你,你的疼痛是由於腰間盤突出或者膨出引起的。其實這都是由於神經受壓致痛學說的影響,這種學說認為我們的疼痛是由於神經受到突出的腰間盤的壓迫引發的。

    其實神經的抗壓作用是非常強的,對於腰間盤突出這種漸增性壓迫是不會引起任何症狀的。只有對於外傷或者是肌肉痙攣造成的急性卡壓,才會引發神經支配區域的從麻到麻木,再到麻痺的發展過程,但是不會產生疼痛。

    那我們的腰痛是由於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早在八十年代初,軟組織外科學的創始人宣蟄人教授,就提出了軟組織無菌性炎症的致痛學說。他認為疼痛產生的原因不是腰間盤突出引起的,腰間盤突出只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退變,就像人老了面板會出現皺紋一樣,都是自然規律。腰腿疼痛是由於椎管內硬膜外或者是神經根鞘膜外的軟組織出現無菌性炎症,刺激了感覺神經引起的。或者是合併腰臀部及大腿根部的軟組織損傷引起的,這些都是因為過度使用造成的。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突出物突破了黃韌帶進入椎管內,刺激了脊髓才會引發疼痛。

    而且在所有的腰腿疼痛患者中,80%的是由於腰臀部及大腿根部的軟組織損傷引起的,真正由椎管內問題引起的疼痛只佔少數。

    還有一種理論就是肌筋膜觸發點療法,這種學說是由國外學者提出的。他認為人體的肌肉在慢性的勞損後,就會形成一些潛在的觸發點,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勞累、寒涼、發熱和內分泌失調等)這些觸發點就會興奮,刺激肌肉產生痙攣而出現疼痛。

    所以說在檢查出腰間盤突出以後,不要有心理負擔。有很多人他們腰間盤突出的程度比你還要嚴重,但是他們並沒有腰腿疼痛,這就說明疼痛不一定和腰間盤突出有關。

    我們在出現腰腿疼痛以後,可以到醫院進行一個常規檢查。排除椎管內的佔位性病變或者是腰椎結核,如果突出物沒有進入椎管,我們就到醫院的疼痛科請專業醫生進行診治。一般經過一到兩週的治療,大都能夠痊癒。

  • 5 # 京虎子

    絕大多數腰痛不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痛的比例不超過5%。

    腰痛,嚴格說應該叫做下背部疼痛,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全球範圍40%的人一生中有過腰痛,發達國家每10個人中有8個遲早會經歷腰痛。

    急性腰痛中超過95%是非特異性腰痛,意思是說原因無法被準確診斷,既不是因為某種疾病造成的,也不是因為存在嚴重的背部問題。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

    也許韌帶或肌肉扭傷了,比如人們抬了很重的物品之後,或者物品不重,可是抬的時候姿勢動作不對。也許是椎間盤有點小問題,但沒有突出。也許腰部的組織出現小問題,比如一覺醒來,感覺腰斷了,活動以後就消失了。

    除了絕大多數無法確定原因的急性腰痛,剩下的不到5%急性腰痛是因為坐骨神經痛,其原因是椎間盤突出或者骨刺。

    絕大多數急性腰痛雖然沒有明確的原因,但這些非特異性腰痛有的時候症狀挺嚴重。處理的辦法是保持活動,儘可能地正常生活,如果疼痛嚴重的話就吃布洛芬等鎮痛藥。

    非特異性腰痛通常一個禮拜就好了,但往往會復發,極少數變成慢性腰痛。如果過一段時間還不好,或者出現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比如腿麻,就要去檢查一下是否有腰椎間盤突出了。

  • 6 # 俞中平1

    在"專家"們的反覆宣傳下,"神經受壓引起疼痛"已成為"常識",甚至還有"資深名醫"居然說"梨狀肌壓迫神經幹造成神經細胞壞死"引起"坐骨神經痛"。

    對照最基礎的神經解剖生理知識,就可以明白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

    神經細胞只存在於大腦和脊髓,神經幹中的神經纖維只是細胞的軸突和觸突,區域性受損如何造成細胞壞死?

    神經纖維的功能是傳遞資訊,受損後應該是感覺減退,肌力下降,如何痛覺反而增強?"腦卒中"、"高位截癱"等是典型的神經受損,與病變相關的區域會有痛感嗎?

    所以,對所謂的"xx神經痛",應該慎重地重新思考。

    事實上,動轍就判斷為神經受損的思路,正嚴重干擾著對疼痛問題的診治。

    "椎間盤突出"最早是在屍體解剖中發現的,X線和造影劑發明以後才在活體中得以間接的觀察,CT和MRI技術才讓它較為直觀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所以它不可能有"祖傳"的論述和療法。

    "椎間盤突出"形成的原因至今尚未明確,所有相關的論述只是猜測。

    對"椎間盤突出"的後果一一臨床表現的認識更是存在很大誤區,有待進一步商榷,可以從二個方面考慮:對脊柱穩定性的影響和對周圍結構(尤其是脊髓和脊神經根)的直接擠壓。

    "椎間盤突出"影響脊柱穩定性,增加相關肌筋膜的負荷,有可能成為疼痛的原因。

    但迄今發現的事實是"椎間盤突出"的大小與"脊柱失穩"或"神經受壓"等臨床症狀的程度並不成正比。

    特別要指出的是,已經眾所周知的"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疼痛"的觀點,存在很大的謬誤一一神經受損不應該"痛"!

    神經的功能是傳導資訊。神經受損後傳導功能下降甚至喪失,只能表現為感覺減弱或消失。能夠明確地感知與神經支配區域相應的痛點、線、面,恰恰說明該神經的功能正常。

    疼痛感是軟組織中的無菌性炎症病灶與區域性張力增高的共同作用經神經傳遞給大腦而產生的,所以神經阻滯麻醉可以消除痛感。

    目前的"椎間盤突出症"診斷標準,其實是把多種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毫無關聯的疾病混為一談,統統歸咎於"椎間盤"的影像學改變。於是一方面"專家"遍地,一看片子就下診斷,"必須手術,否則癱瘓";另一方面"神醫"頻出,藥物、手法、器械等等根本不可能改變骨骼的方法都能治好"專家認定"必須手術的"椎間盤突出症"。

    如果不輕易用"椎間盤突出"這個名詞,思路可以更清晰一一人體包括骨、神經、血管、肌肉、筋膜,組合成多種器官結構,"椎間盤"只是指組成脊柱的一個零件。各種組織和結構發生異常都可以引起不適,各有特徵,不可籠統地用"椎間盤"的病變作為診斷的依據。

    其實,酸脹緊牽是肌筋膜張力異常的表現,伴隨炎症時表現為疼痛;在高張區的遠端出現迴圈障礙(多為靜脈迴流的不完全受阻)表現為麻。只有神經受損時才會發生感覺運動異常,神經受損也只能表現出感覺運動減弱。

    消除無菌性炎症和鬆緩肌筋膜張力才是治痛的根本。所謂的"保守療法"無非如此,不可能改變"椎間盤突出"的狀態,優劣區別只在於是否做到"準確"和"全面"。如果有效,說明治療的其實是軟組織病損,根本不是"椎間盤突出"。如果無效,也不等於就是"椎間盤突出"而需要手術,必須從診斷是否正確、方法是否到位等方面進一步稽核,尋找原因,"保守治療三個月無效就手術"的說法是錯誤的!

    確認有神經症狀,且與影像學異常相對應時才有手術的理由,而且必須抓緊時機,切不可盲目寄望於"椎間盤突出"有"保守療法"而貽誤治療時機。"保守治療三個月無效再手術"的說法更是錯誤的!(重點重複)

    "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效果,取決於正確的診斷、及時的時機和正確的術式。

    在目前接受手術的患者中,一部分是確實屬於椎間盤突出神經受壓的,如及時手術解除壓迫避免神經的進一步損害,預後良好;若寄希望於所謂的"保守療法",發病二週以後手術,神經恢復時間明顯延長,三個月以上再手術的情況更差,甚至不能恢復。另一部分以疼痛為主要症狀,不存在神經受損表現,多為軟組織病損,針對椎間盤突出的手術其實是無效的,但手術中的麻醉、手術後的絕對臥床休息都可以達到放鬆肌筋膜、減緩無菌性炎症的作用,使疼痛減緩;術中術後激素對緩解疼痛的作用不可忽略。但由於這些作用的不完全性,症狀在一定條件下會重現,即所謂"復發"。

    事實上椎間盤摘除後不可能再生,又怎麼可能復發呢?

    所以,面對手術後殘餘或復現的症狀,仍然應該從骨、神經、血管、肌筋膜等方面詳考症狀和體徵的歸屬,明確診斷再作相應的處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星也是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為何人類卻無法住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