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4
回覆列表
  • 1 # 星辰大海6502

    軍事問題,星辰大海和大家一起來了解。

    什麼是驅逐領艦?下面我來告訴大家吧。

    首先,驅逐領艦就是驅逐艦編隊的旗艦 。他可以做的比巡洋艦還大, 但是火力不如巡洋艦, 作為指揮艦使用 。

    其次,驅逐艦一般都是很多驅逐艦一起編隊作戰 這樣就涉及到指揮問題。指揮艦需要很多專用的裝置和大量的空間 驅逐艦上空間緊張 所以就造了一些相對大的驅逐艦 可以提供大量的空間來安裝相關裝置 搭載相關人員最後,沒有巡洋領艦 ,也沒有戰列領艦 ,航母領艦這些 。因為這些大型船隻本身的空間就足夠大 ,不需要在額外擴充套件空間來搭載指揮人員和相關裝置。

    綜合以上講解分析,驅逐領艦隻是驅逐艦編隊組成的一個旗艦,裝置配置不如大型艦艇。

  • 2 # 軍情導航

    驅逐領艦是專門用於率領驅逐艦實施編隊作戰的艦種,由於早期魚雷的效能很差,需要多艘驅逐艦齊射才有可能取得較高的命中率,所以就需要為驅逐艦編隊設定專門的領隊。它是在一戰中發展起來的,實際使命和字面的意思一樣,率領驅逐艦作戰的驅逐艦,一般排水量和武器配備都比同時代的驅逐艦要高,第一型驅逐領艦是1907年英國建造的“博阿迪西亞”級驅逐領艦。按費舍爾的要求,驅逐領艦不但可以擔當編隊旗艦,而且還具備更強的偵察和通訊能力,在必要時還可以充當三等巡洋艦使用。“博阿迪西亞”級驅逐領艦的滿載排水量高達3800噸,裝有4門102毫米艦炮和5門12磅艦炮及相應的魚雷發射器,推進功率達18000軸馬力,航速為25節,雖然不及當時的主流驅逐艦,但艦上安裝有38毫米裝甲甲板,作戰效能優於之前設計的偵察巡洋艦。在它之後,英國海軍又建造了2艘“布隆德”級和3艘“積極”級驅逐領艦。但在實際使用中,英國海軍發現,驅逐領艦並不是他們想象中那麼好用,從效能和火力來說,它介於驅逐艦和輕巡洋艦之間,既無法與德國巡洋艦交戰,與驅逐艦同一編隊時又因航速較慢而拖累整個編隊,導致很難應付德國海軍驅逐艦的襲擊,屬於雞肋,所以儘管這7艘驅逐領艦都曾經擔任過驅逐艦分艦隊的領艦,但並沒有取得多麼理想的戰果。2艘“蒲隆地”級驅逐領艦後被改為佈雷艦使用。

    由於實際使用效果不佳,所以在二戰前各國就很少建造專門的驅逐領艦,轉而建造效能更好的輕型巡洋艦作為驅逐艦編隊的指揮艦。

  • 3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驅逐領艦的英文為destroyer leader,從字面理解就是“一群驅逐艦的頭兒”,說得書面一點就是“驅逐艦編隊旗艦”。從其歷史起源看,驅逐領艦屬於一個更寬泛的概念:flotilla leader,即“編隊領艦”或“小艦隊領艦”,是指在驅逐艦編隊或其他小型艦艇編隊中擔任指揮艦的艦船,也就是編隊指揮官的座艦和編隊旗艦,通常由小型巡洋艦或大型驅逐艦擔任,而後一種情況就是驅逐領艦。

    法國海軍在二戰前建造的空想級驅逐艦其實就是驅逐領艦。

    編隊領艦的概念出現於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與魚雷艇、驅逐艦等輕型作戰艦艇的發展密切相關,在當時此類以魚雷和小口徑火炮為主要武器的輕型艦艇普遍噸位尺寸較小,武備較弱,為了達成攻擊效果通常採用叢集作戰方式,這就涉及到一個指揮問題。因此,在小型艦艇編隊中會配置一艘較大的軍艦擔任指揮艦,艦上的空間足以容納編隊指揮官及其參謀人員,還要配置必要的通訊指揮設施,以便對整個編隊實施有效指揮,同時,艦上的武備也相對較強,可以為屬下艦艇的突擊和機動實施支援掩護。最初擔任編隊領艦的是舊式輕巡洋艦或偵察巡洋艦,但隨著驅逐艦的效能逐漸提升,航速愈來愈快,舊式的編隊領艦已經跟不上新型驅逐艦的步伐,於是部分國家海軍開始設計建造大型驅逐艦,專門擔負編隊領艦的角色,於是也就產生了驅逐領艦,它們通常是同時期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驅逐艦。當然,也有的海軍選擇以新型輕巡洋艦為編隊領艦,擔任驅逐艦部隊的旗艦,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海軍,其水雷戰隊旗艦始終是輕巡洋艦。

    英國海軍在1913年建造的L級驅逐艦,排水量僅950噸,航速29節,安裝3門102毫米炮,2具魚雷發射管。當時此類驅逐艦多在編隊領艦的指揮下作戰。

    在一戰之後,驅逐艦日趨大型化,已經成為一種多用途的水面作戰艦艇,效能持續提升,內部空間的擴大也使得各類設施更加完善。到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海軍設計的新型艦隊驅逐艦大多配備了可靠的通訊裝置,具備了較強的戰場通訊能力,同時艦炮、魚雷、防空、反潛武器也更加齊備,可以進行獨立作戰,此時對於編隊中設定專門指揮艦的需求就下降了,因此在二戰前很多國家都停止了驅逐領艦的建造,或者選擇火力更強、尺寸更大的輕巡洋艦擔任驅逐艦編隊的領艦。到二戰時期,驅逐領艦的角色實際上已經與普通驅逐艦沒有差別了。到二戰後,除了美國海軍外,其他國家海軍均取消了驅逐領艦,不過,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的驅逐領艦主要是指大型驅逐艦,更多是出於艦種區分,而非任務角色。美國海軍在1975年重新劃分艦種類別時取消了驅逐領艦,較大的驅逐領艦劃為巡洋艦,較小的驅逐領艦劃為驅逐艦,更小的護航驅逐艦重新定義為護衛艦,此後,驅逐領艦就徹底成為歷史名詞了。

    美國海軍“波特”號驅逐領艦,配備比普通驅逐艦更強的火炮武備。

    世界上最早提出並實踐“驅逐領艦”概念的是英國皇家海軍,歷史上第一艘作為驅逐領艦設計建造的軍艦就誕生在英國,這就是1907年建成服役的“敏捷”號驅逐領艦,該艦是按照時任第一海務大臣的費希爾元帥的要求設計的,作為大型遠洋驅逐艦,“敏捷”號既可以擔任驅逐艦編隊指揮艦的角色,也能作為主力艦隊的偵察艦。“敏捷”號的排水量達1825噸,滿載排水量2200噸,航速34節,裝備4門102毫米艦炮和2具457毫米魚雷發射管。值得一提的是,在1936年部族級驅逐艦問世前,“敏捷”號一直是英國海軍建造的噸位最大的驅逐艦。在“敏捷”號之後,英國海軍在一戰前和戰時又建造了多個級別的驅逐領艦。一戰後,英國海軍開始改變建造策略,不再設計專門級別的驅逐領艦,而是在同一級的驅逐艦中指定一艘進行放大設計,增加武備和增加設施,充當同級驅逐艦的領艦。不過,隨著驅逐艦的大型化,這一做法在設計部族級時被取消了,1937年服役的I級驅逐艦的“英格爾菲爾德”號是英國海軍最後一艘專門建造的驅逐領艦。

    英國海軍的第一艘驅逐領艦“敏捷”號。

    美國海軍在二戰前設計建造了兩級驅逐領艦波特級和索莫斯級,這兩級艦的標準排水量都在1800噸以上,配置8門127毫米艦炮和8~12具魚雷發射管,而同期建造的艦隊驅逐艦噸位在1500噸左右,配備4~5門127毫米艦炮。在波特級和索莫斯級之後,美國海軍就不再設計專門的驅逐領艦,而是選擇6000噸級的輕巡洋艦作為驅逐艦編隊的領艦,這就是亞特蘭大級,不過該級艦在實際服役時更多地作為防空巡洋艦使用。

    美國海軍“索莫斯”號驅逐領艦。

    日本海軍從始至終都將輕巡洋艦作為水雷戰隊的旗艦,從最早的天龍級,再到5500噸級輕巡,最後到阿賀野級輕巡,這是日本海軍輕巡洋艦在作戰定位上區別於其他海軍的特點。法國海軍在二戰前設計的2000噸級以上的超級驅逐艦實際上都兼有驅逐領艦的角色。義大利海軍則沒有采用驅逐領艦的概念,但在30年代末期設計的羅馬統帥級小型巡洋艦被認為是相當於驅逐領艦的艦型,該級艦配備8門135毫米艦炮,航速高達41節,但全無裝甲防護,其主要對抗目標就是法國海軍的超級驅逐艦。德國海軍也沒有專門設計的驅逐領艦,但在建造1936A型驅逐艦時選擇Z28號驅逐艦作為領艦角色,該艦減少1門主炮,增設了旗艦裝置。除了上述傳統海軍強國外,其他國家海軍也或多或少地建造過驅逐領艦,比較出名的是蘇聯海軍的列寧格勒級和塔什干級驅逐領艦。

    義大利海軍的羅馬統帥級小型巡洋艦實際上也具有編隊領艦的特點。

    蘇聯海軍“塔什干”號驅逐領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清兩代楷書最厲害的是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