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老路書法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這是孔老夫子的原話。

    孔老先生的意思是說,人20多歲進入社會,到30的時候,就可以自立了。這個社會紛繁複雜,有很多疑惑不解的問題。但是,融入了這個社會以後,經過自己的摸爬滾打,透過和各種人交際往來,到40歲的時候就沒有什麼疑惑了。

    既然沒有疑惑了,就應該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錢,是為了父母,是為了兒女,還是為了國家?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難道就是為了一己之私利嗎?為什麼不考慮考慮自己的後半生,為這個社會,為他人做出點貢獻呢?

    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看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能端起一盆水,那麼去澆澆花。滿園的鮮花,奼紫嫣紅,不也為別人提供了快樂和幸福感嗎?

    天命就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別人,為這個社會。

  • 2 # 南山劉向雄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那麼這個"天命"究竟指什麼呢?

    天命,其實就是"天賦使命",是一個人生來就承擔的使命,只不過這"天賦使命"我們一生都在聽候,找到了就能成就自己,找不到也就如此了。

    孔子也在聽候天命,這一等,眨眼就到了五十歲。五十歲的孔子,從一個教師轉變為政治家,展現在他面前的是大有可為的新天地,以往是在歷史記載中看政治,而如今自己卻能從中都宰到大司寇再"攝相事",一步步登上廟堂高峰,進入政治中心,這種命運的巨大轉變,在孔子看來就是上天的召喚,是上天賦予自己安邦定國的神聖使命。

    五十四歲之後,孔子正是帶著滿滿的政治理想去周遊列國,雖然得不到重用,或被拒之門外,或惶惶如喪家之犬,或數次經歷生死的考驗,但孔子總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始終沒有放棄自己追求,這種精神力量,正是"知天命"帶來的。

    其實,"知天命"不一定需要到五十歲,"五十而知天命"只是孔子個人的人生經歷,沒有普遍的適用性,就如孔子五十歲還意氣風發,而多數人的五十歲卻已經開始謀劃退休生活了,而有的人,可能二三十歲就能知天命了,不可同日而語。

  • 3 # 扶起夫子說清楚

    孔子十五歲之後,開始參加魯國政府組織的一些公開活動,跟史官、樂官、採風官等人系統學習了中華傳統文明。三十歲的時候,他成為一名優秀的政府公務員,能夠優秀的完成本職工作。他四十歲的時候,知道追求真理和探討社會發展的道路,不被誤導和迷惑。五十歲的時候,他知道天地造化的一些規律,知道這些規律是引導人類發展的正確道路。六十歲的時候,他已經能把自己的理論應用到一些社會實踐中,解決了社會發展的一些問題。他發誓,他七十歲的時候,能夠應用他的理論,把社會改變了。所以,天命,就是天地造化的自然規律。

  • 4 # Time運轉

    若要真正理解天命觀的含義,就要從孔子的個人經歷開始談起。

    孔子小的時候很苦,一出生就是私生子,父親的家族並不接受他的存在。平生有一個願望就是能入祖墳。就連去父親墳上哭,都只能悄悄的去。

    孔子個子很高,若放到現代,大概是一米八九的身高。可是長得大概不是很帥。古書記載,孔子長得奇醜無比,當然真實性有待商榷了。

    天命觀的出處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可謂巨大,從當時那個時代來說,孔子的教育意義是空前的。他收了很多學生,並且打破等級制度,窮人家的孩子也可以來上學。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說了很多經典的話,其中就有包含這句天命理論的話: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句話更像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

    大概意思是,我十五歲的時候努力學習,在學業上有一定的成就。三十歲的時候已經立於世,無需依靠任何人便可獨當一面,四十歲的時候很多事情都看透了,不會再因為俗事感覺迷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智慧。

    五十歲的時候已經懂得了天的意志,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並且有了自己的信仰。六十歲的時候聽到不好的言論,都不會影響到自己心情了,心態很平和。七十歲的時候想做什麼就順著自己的心去做什麼,卻不會超越規矩,自己已經與這個世界高度融合了,並且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孔子是一個積極入世的人,他周遊列國,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可惜終究不是特別如願。他希望自己五十歲的時候,已經能夠懂得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恢復周禮的願望。

    天命觀的含義和影響

    天命觀,看起來和鬼神論有些相似,實際上,孔子從來都不信鬼神,不過對於鬼神的態度,他只是儲存著“敬畏”的態度。但是還是會離得遠遠的。他不願觸碰鬼神的觀念,因此,孔子的天命思想中,是充滿理性的,並不含有鬼神或宗教色彩。

    中國傳統文化實際上是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文化,“天命觀”中也有很多理性主義的成分,這也是和宗教的最大區別之處。當然,這也導致中國沒有真正宗教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人說,一個不信鬼神、不信宗教的民族是可怕的,因為不用擔心輪迴的痛苦,也不用擔心上帝會看著他。國人思想其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沒有宗教的虔誠。但擁有的是“積極入世”的精神,就是對於這個世界,會保持樂觀的精神,積極進取。

    實際上於孔子而言,他並不相信“命”,所以他一輩子都在爭取。

    “天命觀”的說法包含了孔子的偉大理想和抱負,代表了他一世爭取的心態,也是對自己人生目標的設定和對自己的總結。

    總得來說,孔子是偉大的,他提出了“天命”思想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5 # 呵呵說吧

    “天命”?如同掐指一算,可知命理走勢,“兇吉禍福”。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

    不同於年輕人的敢想敢闖,“有為”,可以“初生的牛犢不怕虎”,“不撞南牆不回頭”,那是“年輕”的“資本”。而“有為”,會更多的呈現出“能動性”,變數大,適合“創新創業”,幹出一番事業來。

    有了“幹”和“闖”的基礎,會有經驗的不斷積累,方法得當、事半功倍的機率就有增加,“規律”掌握了。一身走南闖北,“見識”廣,經歷了很多的事情,閱歷就加深了。看問題就不同於“毛頭小子”,有“江湖老道”了。有時候即便是再怎麼希望有個什麼結果,但內心也清楚地知道,條件不足,“知天命”,要“知止”了。

    因此,“盡人事,知天命”,“規律”不可違背,只有同年輕人般盡最大的可能,探索發現出“新”的“規律”來,才能有“道”,達成所願。

  • 6 # 朱八戒CC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所說的天命,有著使命的意思。五十歲的天命之年,是一個人生命的成熟時期,也是一個轉折時期。並不是只有偉大的人物才有使命感,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使命。人到五十,不可違背天命,從自身的情況出發,在自己生命的範圍之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自己的生命有著時代的烙印和光彩。

    少年的勤學努力,壯年的走向社會。三十的獨立創造,四十不因俗事而迷惑,五十知天命而重新開始,六十不聽他人言論保持心態平和,七十按自己所想去做,但不超越規鉅。這是一個人天命與時代的融合,而且充滿著真正的自由。

    孔子的天命思想,並不是聽天由命和鬼神論,而是對生命的敬畏,是積極入世而又超越天命的精神。天命之年並非人生的努力就此停止,而是量力而行繼續地勞作,這不光是為著自己,也是為著別人,更是為著這個社會。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孔子的天命思想是偉大的,充滿著積極向上,充滿著天人合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7多歲的人每天很浮躁,要怎樣剋制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