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張博力

    乾隆到底有多愛玉,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玉痴。玉器的製作之所以能在清代,能夠達到頂峰,與乾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在他的一生中,一共撰寫了與玉器相關的詩文,就有800多篇。乾隆親自考證古代玉器,把自己對玉器的評價觀點寫成詩文,還將詩文刻在了玉器之上,這類玉器得以儲存下來,故宮博物院有非常多的收藏。

    白玉刻詩碗,清乾隆,通高5.8cm,口徑13.9cm,足徑6.7cm

    到乾隆二十四年,平息了新疆準格爾部的侵擾和回部的叛亂,打通了新疆玉料進入宮廷的通道。在這之前,玉料的來源是非常有限的。乾隆時期規定,每年要向宮廷上貢玉料約4000公斤,這僅僅只是按例進貢的,也有因為宮廷需要而派官員前往新疆開採玉料的情況。乾隆的這一規定,使得充足的玉料得以進入宮廷,滿足了乾隆製作宮廷玉器的需求,也反映出他對玉的喜愛與重視。

    碧玉採玉圖山子,清乾隆,高51cm,底寬51.5cm

    乾隆作為一個皇帝,他還親自指導和參與到玉器的製作當中。乾隆活了89歲,在位60年,從早期到最後,除了即將退位的最後一年沒有下命令製作玉器以外,其餘時間都有記錄下令製作玉器。這些記錄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有非常多的記載,一件玉料運輸進入宮廷以後,乾隆就會開始指導。首先安排專職人員對玉料進行分類,有時乾隆也會親自參與,然後會讓工匠畫樣稿設計,設計稿要呈給乾隆看,乾隆覺得不滿意就會讓畫師重新設計,並且提出修改意見,反覆修改。就算玉器設計稿透過,進入製作階段,他還會關心程序,做得怎麼樣了,下令將成品呈來看,直到這件作品的最終完成。

    桐蔭仕女玉山,清乾隆,長25cm,寬10.8cm,高15.5cm

    故宮博物院收藏玉器約1.9萬件套,其中約有一半是乾隆時期製作的。在乾隆的一生中, 製作了非常多的玉器,其中又有許多是無人能超越的宏偉之作。比如這件陳列在故宮博物院珍寶館樂壽堂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子”,是目前所見最大的古代玉器,見著實物你就會驚訝於它的高大精細。這件玉山子原料就重約1萬斤,原料從新疆運往北京就花了整整3年的時間,到達北京之後再運往揚州,花了6年時間才製作完成。玉山高2.24米,寬0.92米,是以宋代的《大禹治水圖》為設計原稿,採用圓雕的形式,立體的再現了大禹治水的情景,上面不僅鈐刻了乾隆的多方印章,還鐫刻了兩千多字的乾隆御製詩文。

    大禹治水圖玉山,清乾隆,高224cm,寬96cm,座高60cm

    乾隆製作的宏偉精美玉器還有許多,留下了“乾隆工”的美名,若不是愛玉如痴,又怎會舉全國之力,花如此之心思呢?

  • 2 # 文藏

    清朝可謂是玉器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清朝玉器發展的頂峰,則是乾隆時期的玉器,被譽為“乾隆玉”,工藝則被稱為“乾隆工”。

    清 青玉交龍鈕“敕命之寶”

    清 青玉交龍鈕“敕命之寶” 長12釐米、寬12釐米、高13.4釐米。

    青玉交龍鈕方形璽,龍頭向下傾視,額凸起,口向下不露,脊骨突起,通體簡刻網紋鱗,腹下有較大圓孔作為穿綬孔。滿文字字漢文篆書,陽文,附黃色綬帶及牙牌一,牙牌上兩面分別用滿漢文鐫“敕命之寶匱”。此寶為清太宗時所制,乾隆時將這方“敕命之寶”尊藏於盛京鳳凰樓上,民國時遷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勘定南北疆後,新疆玉料由官府統一管理、開採,入貢朝廷。玉雕藝術在乾隆帝的推動下,獲得巨大發展。乾隆帝親自過問、直接參與玉器設計、製作的全過程,以自身的修養、學識、品位影響包括玉器在內的皇家藝術創作,有別於民間的、極具皇家氣度的“內廷恭造之式”因此形成。

    清 白玉嵌寶石扁方

    清 白玉嵌寶石扁方

    清 白玉嵌寶石扁方 長32.5釐米、寬3釐米。

    扁方用上等白玉製成,長方片狀。正面兩端飾以花葉形狀的寶石,用粉碧璽和紅寶石組成花朵,翡翠作枝葉,器端兩側嵌翡翠小花各一,背面光素。這種粘飾各色寶石圖案的技法,在清代玉質類扁方中較為典型。

    扁方作為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時的主要首飾,在清代宮廷的嬪妃中則被賦予了更多的裝飾性,不僅用料考究,工藝繁複,題材內容選擇上更偏重於表現福壽題材的花卉紋飾、吉祥用語。

    清 碧玉鳩形杖首

    清 碧玉鳩形杖首 高8釐米、底徑2.4釐米×2.7釐米。

    碧玉潤澤,泛清。圓雕鳩形,鳩首高昂,尾羽翹起。雙翅上揚,翅根貼服於背,翅羽朗朗。身下有孔,作杖銎。

    清乾隆 碧玉合巹杯

    清乾隆 碧玉合巹杯 高22.5釐米、口徑4.9釐米、底7.3釐米×10.7釐米。

    碧玉,有深色條斑。器作中空雙管並聯形,表面裝飾回紋、勾雲紋、繩索紋及蕉葉紋。融明代合巹杯造型與商周青銅器紋飾於一體,較明代同類器工藝更加精細。兩管之間凸雕一鷹展翅銜環立於臥熊頭部。器蓋表面淺浮雕流雲圖案,一昂首蟠龍跨踞雙蓋之上。雙管上、中、下三處分別以蟠龍、鷹、熊互聯。器底熊腹部位陰刻隸書“大清乾隆仿古”款。

    “乾隆玉”之所以能夠成為清朝玉器文化的集大成者,與乾隆帝對傳統文化精華的肯定,對工匠精神的鼓勵和推行,以及對異域文化的精華進行引進吸收有著息息相關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在繼承優秀文化的同時進行創新。

    清乾隆 御題白玉仿古蚩尤聯環

    清乾隆 御題白玉仿古蚩尤聯環 外徑8.4釐米、內徑4.6釐米、厚2.1釐米。

    白玉質,玉質溫潤。此玉合在一起為一完整玉環,環外浮雕四個獸面和兩個方形凸起,獸面圓眼,大嘴,兩耳。方形凸起上雕琢四隻獸眼及回紋圈。環內剖分平面上,填金陰刻楷書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所作的一首詞:《詠開合玉環》及“乾隆年制”四字。詞曰:“合若天衣無縫,開仍蟬翼相聯。往復難尋端尾色,形底是因緣。乍看玉人琢器,不殊古德談禪。霧蓋紅塵溫句可,思莫被情牽。”借物詠情,展示了乾隆帝難得一見的作詞才華。

    清 青玉填金百壽字蓋碗

    清 青玉填金百壽字蓋碗 高9.4釐米、口徑11.2釐米、足徑5釐米。

    青玉,質佳。呈球形。有蓋,蓋頂中部凸起環形鈕,撇口,口沿有槽,圈足。蓋頂及碗外採用陰刻填金工藝飾篆書“壽字”120個,間飾勾雲紋。這類碗俗稱“百壽字碗”,主要為祝壽時使用。

    18世紀 印度青玉長流執壺

    18世紀 印度青玉長流執壺 高10.1釐米、口徑7.1釐米、底徑6.6釐米。

    灰白色玉質。光素長流。壺身及執柄碾琢細密凸稜,壺肩、執柄飾莨苕葉。花足,蓋頂飾三層八瓣花。蓋內裡鐫刻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御題《詠痕都斯坦玉壺》:“繽紛華葉翻,水磨製嬰垣。細入毛髮裡,渾無斧鑿痕。冰心欣可在,仁色表斯溫。典雅司空品,買春且慢論。乾隆已醜御題。”

    乾隆時期除了製作中國傳統玉器外,還引進和仿製了外域的玉質藝術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痕都斯坦玉。乾隆帝曾多次作詩讚譽,這首《詠痕都斯坦玉壺》即是其中代表之一。花葉裝飾、水磨技法及細入毛髮、渾無斧鑿痕的效果,構成了乾隆帝對痕都斯坦玉器特色的最好概括。

    清 白玉觀音

    清 白玉觀音 高11.7釐米、長11.5釐米、寬7.3釐米。

    觀音倚坐于山石旁。整體玉質溫潤潔白,造型優雅,衣褶線條優美流暢,細節紋飾雕琢細緻入微,是玉雕觀音的上乘之作。

    乾隆朝玉器選材精良、器型規整、設計巧妙、意境高雅、雕工精美、新品迭出,玉器製作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代表了我國古代玉器發展巔峰。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準備買什麼車回家過年,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