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他的致良知、心行合一的價值有多重要?對我們有哪些意義?
13
回覆列表
  • 1 # 豐富多彩談國學

    意義:讀懂心學,智慧大開,你老厲害了,學習能力強了,從倒數第一,成為正數第一了。口才變好了,以前沒整過的詞語,信手拈來咯,如同泉湧,不假思考,隨意整。根本是內心智慧打開了,得大自在,然後用來佈局人生,無處不成功。知行合一是有大利益,大智慧的。

  • 2 # 尹禾

    陽明公稱聖,這一點毫無疑問。

    “立功、立德、立言”,稱為“三不朽”,這是自古對聖賢的評價標準。陽明公也正是遵循這三點原則,一步步走上聖人之路。

    關於陽明公的聖人之路,隨意就可以查到,筆者並不想多說。他的一生,平亂、定叛、講學、立說,足可被稱為聖人。

    自古關於聖人的說法有很多,有“五聖”說:老子、孔子、孫子、墨子、韓非子;有“十聖”說:孔子 、老子 、孟子、墨子、莊子、朱熹、韓非、荀子、董仲舒、王守仁;有“三十聖”說,這就比較寬泛了,還包括“酒聖”杜康等;有“中國聖人兩個半”的說法:孔子、王明陽、半個是曾國藩。這些說法有的被認同、有的被質疑,不過無論如何評判,我覺得在聖人這個行業中,都有陽明公的一席之地。

    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立足於“良知”,推廣到事事物物中,是一種內心和本體綜合修養的理論。“致良知”即是“知行合一”,題主題中“心行合一”表達並不準確。我是個膚淺的人,不敢擅自解釋陽明公的心學思想精髓,以免誤人子弟。我們只需要知道,陽明公的思想理論,是一種立足於本心迴歸於現實的理論,是一種具有很強實際應用意義的理論。

    價值

    要說心學的具體價值,三言兩語很難概括。中國“正統”思想一直以儒家思想為主,然而孔孟學說在各代傳播過程中,一些有利於封建統治的部分被無限放大,所謂儒家思想也是支離破碎,心學的一大歷史價值,就是把碎片化的儒學哲學串聯起來,將一些腐朽糟粕剝離出來,使哲學體系逐漸明晰和清澈。然而這樣的行為,在一定時期被統治者視為下山猛虎,所以心學思想併為長久廣泛的流傳下來。但是真理永遠都是真理,是金子永遠會發光,雖然官方並不推崇心學,甚至在一定時期嚴禁傳播,但是心學依舊頑強的成長起來,並在某些國家、某些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影響

    至於心學的具體價值,我們列舉一些後世的代表人物,就知道它對這個世界的影響了。

    明中後期被視為續命之臣徐玠、清朝中興之臣曾國藩、新青年之父陳獨秀、國父孫中山、國學大師胡適、蔣介石對心學推崇備至、毛主席也對心學極為欣賞。

    以上是國內各朝代提倡心學代表人物,他們無不是對一個時代產生巨大影響的英豪偉人。而在國外一些國家,心學的影響更為巨大。日本的復興起源於明治維新,而明治維新的思想基礎恰恰是陽明心學,有些朋友可能猜到我接下來會講的這七個字:“一生伏首拜陽明”,據傳這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對偶像的崇拜之情的表達。不僅對日本,心學在韓國、東南亞也廣泛流傳。

    現實意義

    心學是講求行動力的一門學說,蔣介石因為心學而極力推崇“行動哲學”,毛主席也提出了“實事求是”這一重要的理論思想。這就告誡我們,要摒棄空想,投身到實際中來。

    具體的大道理我講不來,我們說點實際的。有沒有人和我一樣,腦子裡有很多大膽而又自認為很不錯的點子,或者有沒有人整天做著發財夢,可是在實際中從來不敢實踐自己的想法和報復,或者是偶爾去實踐兩次,發現困難重重就放棄了,然後只能在這裡刷重新整理聞吐吐槽。

    其實陽明公的思想,就是鼓勵我們跳出這個怪圈,當我們綻放出思想的火花,就要勇敢的去實踐,哪怕遇到困難,也不要輕易退縮。這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難於上青天。就像心學思想裡提出,當你需要看書,卻怎麼也看不進去的時候,不應該放棄,而是要堅持看下去。就像良藥苦口,這是一個治療的過程。然而除了學生階段的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心學的現實意義在資訊大爆炸的當代更為實用,我們每日瀏覽著海量的資訊,我們接觸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影響,我們薰陶著不古不今、不內不外的文化,一顆心早已飄蕩在這浮躁的資訊浪潮中。我不求心學幫我實現多大的理想抱負,只求能讓我在浮躁的世界中沉澱下一顆平靜的內心,讓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然後,再慢慢考慮,我,該做什麼,想做什麼。

  • 3 # 哈灬哈66096005

    王陽明,為什麼會被現代人理解為,聖人,首先,我個人覺得,王陽明,對,道德經,是相當有感悟的,跟,孔子,的智慧,運用,各不相同,王陽明,是修過,道,的就是當下講的,練氣工的,進入到,老子,所認識所開悟的,境界的,因此,王陽明,的心學,對於民間百姓來講他也算是,聖人,之位,不過他是戰術層面的,聖人,而以,哈哈,孔子,是戰略層面,他的學說是為治國,而用的,兩者,當,聖人,歷代百姓,統治者各有認可,也是正常的,我個人,認為。

  • 4 # 塵谷行知

    眾所周知,中國只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另外半個是曾國藩。聖人的標準:立功,立德,立言。這三樣王陽明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就像奇蹟一樣,讓很多人稱讚不已。但凡瞭解一點點心學的人都知道,心學是重在實踐的一門學問,單靠理論知識是窺探不到心學的真面目的。有人說,只要悟透了心學,那麼就可以將四書五經丟棄了,因為心學幾乎納括了儒釋道易經的精華之處,然後可以應用於為人處世方面。

  • 5 # 宋成貴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宋代大儒張載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以此來形容王陽明一生亦不為過。他集儒釋道三家之長,在貴州龍場歷盡艱辛,頓悟宇宙大道而創立陽明心學。

    王陽明出生於明朝中葉,在那個社會動盪、政治腐敗、學術萎靡的時代,他懷著成為聖賢的抱負,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創下了令人矚目的世功和學說。

    縱觀王陽明的生命歷程,雖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顯赫,學名昭昭,成為中國歷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顯著作為的大家。

    多次剿匪、平定寧王叛亂,以自己創立的心學,直達人心,都能以少勝多,而且從未打過敗仗!

    郭沫若先生曾說:“王陽明是偉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復活者。”

    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甚至認為,王陽明是近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

    可見王陽明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精神的傳承和創新兩方面的重要地位。

    王陽明的思想流傳千古、響徹中外,不僅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人都特別推崇,而有著“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也將王陽明視為精神偶像,他的經營哲學中無不滲透著王陽明“致良知”的思想。

    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這是心學的基本觀點。王陽明認為人心是根本問題,是產生善與惡的源頭,任何在外的行動、事物都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於心。他曾說:良知人人有,致良知就是讓心回到“無善無惡”明潔的本真狀態,是透過主體的意識達到自我道德的修養,規範自我的行為。

    王陽明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為他一生幾起幾落,才促使他問道儒釋道三家,並最終成為一代心學大師,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代聖人!

  • 6 # 知音214267904

    陽明心學博大精深,將儒家學派發揚光大。下面我簡明易懂的說明一下為何王陽明被稱為聖人。

    一、陽明以前聖人是被人膜拜的,人們再如何努力也成不了聖人。王陽明提出心即理的觀點。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是聖人。透過格物致良知,我們都可能成為聖人,不需外求。

    二、用心學指導行為,並大獲成功。也就是說既有理論也有實踐。王陽明憑一人之力在寧王叛亂後,邊逃跑邊收攏潰兵。競然平定叛亂,立下不世大功。

    第一條理論能做到的人不少,再加上第二條能做到的就只有兩個半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秋晚會《敢問路在何方》好好的經典被唱成爛歌,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