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諾賓

    有些問題問出來,有人回答了,但答案不見得對。有些問題問出來,問題本身就是錯的。就比如這個問題。

    “感覺”是很主觀的事,你想做到有感覺,但感覺未必是對的,也不見得是可操作的。比如:你感覺想要便便,結果卻脫了褲子放了個屁。而武術的練習(也可以說是訓練),都是要達成一些切實的訓練目的的。以成果來驗證訓練的對錯。

    你可能你感覺自己開了“寫輪眼”了,但實際上你可能就純粹是得了眼病了,或者是漫畫書看魔怔了。

    武術,實實在在,正確的訓練方式,達到武藝的快速提高。你問速度,問力度,問變化,問避免運動傷害……這些東西或許限於技術規格的高低,或優質技術的保密性,不見得誰都能講給你,或給你講的都是你已知的劣質技術。那都不要緊,但起碼問問題的人還算清醒。

    你問怎麼放胳膊感覺像是往上浮,心理醫生催眠就可以。但問題並不在這裡,這樣的需求就好像在召喚騙子,我需要你們給我洗腦,你們快來吧!給我洗洗腦子!明白了嗎?你給自己挖坑呢!

    此文我回答得話不好聽,但是絕對沒有惡意,只是希望這樣類似的練習者,在將要陷入某種虛假技術之前多問自己一句:“有什麼用?是能一拳擊垮對手,還是能讓自己免於傷害?”如果你要是奔著修仙去的,請忽略我的回答。

    武術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是生活必須品,沒有武術一切都很好,有了武術一切要更好,千萬別學歪了,那樣的話你生活就會一團糟!切記!

  • 2 # 嶺南蒼龍

    上下對拉

    領起百匯

    肩沉肘墜

    手慢慢落

    順序而動

    節節而落

  • 3 # 綠林書生

    你應該是說的楊氏起勢的抬手動作吧?舉個簡單例子:籃球用一根鬆緊帶吊一塊石頭放水裡,籃球向上之浮力、石頭向下之墜力、以及鬆緊帶在這兩種相反且相扣的力量之下的整體感知,就是你想要知道的感覺。

    其實這種勁力不只是起勢抬手時才有,而是貫穿整個套路的,是太極的主要發力方法之一。喻之攻擊方向若水中籃球上浮吊起石頭之力,柔而韌;喻之相反方向若系球石塊下墜拉動籃球之力,剛而韌;或互動之力。

    不只對於初學者,包括很多僅窺門禁的習練者來講,這種勁力聽似簡單,實則都需要仔細揣摩和較長時間鍛鍊才能掌握的。

    比如球體是攻擊,猛然快速上升到水面一個距離,下面石塊就會被鬆緊帶快速瞬間拉上來,並與球體上升之力相撞,使該力氣變得更大,好比你本來打出了一拳,後面再有一個人瞬間幫你加了一道勁。

    又比如石塊是防守,球體是防守,石塊是攻擊,幾者慢慢去體味。

    這種發勁方法長期鍛鍊,可讓你的勁力極具韌性,都知道練武之人身體需要韌性,少數能理解其實身體之內的勁力一樣需要韌性,近似於橡膠、彈簧那樣的力氣。

    另外,無論任何人怎樣噴,太極始終都是最為科學、最適合東方人體質的一門中華傳統武學文化,即使有太多的假大師敗壞名聲,即使因習練強度不足不能上擂臺。太極,講究發力自然、呼吸自然、出招自然,起於自然收於自然,就是說你練之前不必太刻意有些東西,然後慢慢的跟著套路要求走,時間一久自然而然的會規範化,這或許就是套路拳唯一的真作用,再到後面,則會追求到“忘”而成真正的自然,隨意一拳都是太極。像學電腦打字或練珠算,前面你得記一些口訣,後面熟練了哪怕忘了那些口訣,卻能抬手就是一串字或是手指一動即知答案。

    我是讀書人,不太看好這些東西,不過是喜歡跟一些在這方面比較可以的人談天說地,也就多少懂得紙上談兵罷了,若有謬論,還望專業人士指正。有一位師傅說:套路拆開即是招,練會起勢都能打人,加油哦!

  • 4 # 天Tshidlren合

    沒有必要去刻意為之,刻意練習找感覺,沒有規律標準可尋,老想著上身向上,下身向下,思想都分家了,哪來的整體,沒有體感到自身重力都下沉在兩腳上,別人再怎麼給你擺持你是架勢都只是外形相似而已,正所謂畫龍畫虎難畫骨,沒有捷徑的,多練習,拳打萬遍其義自見,把那些平時意識難以觸及到的地方能運動自如了。把脊柱拉長了自然就有了!

  • 5 # 冰雨在胡亂的拍

    練太極拳,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太極拳是意念拳,在行功走架的時候,要面前無人似有人!手往前伸的時候要感覺前面有阻力,有人格擋!手臂往下落的時候,要感覺下面像有水的浮力!只有透過這樣的意念,不斷的進行訓練,身體肌肉的記憶才會增長,內力才會加強!如果沒有這種意念的東西在裡面,你的太極拳一天打一百遍,連續打十年,也不會有功夫上身!都說太極十年不出門,是你沒練對,正確的訓練方式會事半功倍!還要下苦功夫!太極拳博大精深,不要被一些假大師,影響了大家對太極拳的熱愛!太極拳是哲理拳,需要悟性,一旦領悟了太極真諦,那麼可以說練拳會一日千里!每日練功都會有所收穫!

  • 6 # 慢慢眠

    你這個問題問的就問錯了,還是不知道怎麼表達你問的那種狀態!太極手臂是 沉肩 墜肘 舒指 ,“浮”?從何解?

  • 7 # 真誥

    一個字——松。

    如果沒上浮的感覺,一般是松的不夠。

    沒有任何功底的人,礎練習起勢,當墜肘沉肩後,會覺得脊柱有松的味道,把注意力一放到手背(手要似直非直狀態),就會覺得有氣球帶動手臂向上浮。

    不妨一試。

  • 8 # 明月松間照妖精無處逃

    手落時有漂浮感。你的說法可能與一般人說的不太一樣,可能是聽別人這麼說的。這種感覺可能會有,每個人對感覺用語言描述各不相同吧。這也是太極拳的名詞與實際內涵不等同,造成誤解的原因。大家共識的詞語叫“行話”,個別人群中流行的詞語就叫“方言〃吧。

    我這裡,的你說的感覺叫“松沉,墜肘,開合,對拉”。我們不去探究名詞,只說練法吧。

    如何練。當意念在手上,以梢帶根時為明勁練法。當意念在丹田,以根帶梢時為暗勁練法。層次不同,不是錯對之分。

    當以稍帶根,練熟,有內氣,手有麻脹感,就可以進入以根帶梢練了。

    起勢,以丹田為中心,手起時身向後與手對開,全身以丹田為中心,向四周棚出。要點,頂天立地,一開具開,肘尖對地不可外翻。

    手下落時,全身向丹田合。先合胸,再合肩,再合肘,再下拉手。肘尖對地。這樣練,該有的都有了。但不要去注重感覺。放鬆,用意不用力,是法門。

    不知對否,請指正。

  • 9 # 揚州心意

    想要有漂浮感,很簡單,兩種方法,一種是意想手掌下面是飽滿的大氣,手壓不動。一種是手掌下落時,身體由蹲起狀態上升

  • 10 # 老樹昏燭聽殘音

    意拳就有這種練的意念,意拳是王薌齋綜合形意、太極而創的拳術,它有很多樁法、試力,都強調矛盾力,上與下,左與右,前與後,內與外,處處矛盾充滿撐力。

    手臂落下而感覺上浮,典型的意念是你按水面上的浮球使其下沉,就能體會到手臂落下時卻有上浮的感覺。

  • 11 # 楚宜軍

    打太極奉時要尊守他的規則來練習,太極拳要求在行拳中要虛領頂勁,要求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後,有左必有右,尊守了這些規則,手下按時、就有上浮的感覺

  • 12 # 瀟湘一子

    太極拳講求的是整勁,不是區域性的用力。不論你哪一個動作,都是有一對相對力的。好比向前用勁,就必有向後的拉力。那麼你的手向下按,就必然有向上的相反的勁。但是太極拳又是主宰於腰的運動,手是最末端的一個形而已。那麼手下按,於內一定是肩膀和全身送沉的結果。於外,就一定也有與手下按相反的作用力。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象是壓水球入水,氣球就會有反作用力。但是意念不可過強,一切來源於腰胯的作用。太過,就會僵,會變滯。

  • 13 # 傑豹2

    太極拳的理論基礎是周易,強調的是陰陽相生,虛實轉換,凡事發展到一定時期必定向相反的方向迴歸。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需遵循這個規律。雙手下落的時候會不斷孕育著向上的能量,使雙手產生一種向上浮的感覺,同理,當你向前出拳時也應該能感覺有向後的抻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旅遊紀念品不能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