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43793040298919

    許嵩,著名作詞人、唱片製作人,作曲人、歌手,有音樂鬼才之稱,內地獨立音樂之標杆人物。他的單曲的一些成就我就不說了,這個其實大家已經多多少少的有了解了。

    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聽了他的作品,那個時候還是mp3的時候,不知道是誰唱的,不像現在,有了一些的播放器,甚至可以快速的瞭解他,當時只知道好聽,和同學打招呼的時候也是,說你聽過《玫瑰花的葬禮》《素顏》沒,說哦,原來是許嵩唱的,就這樣的許嵩這個名字,卻開始悄然蔓延,走進了你我的視野。

    後來的許嵩金子也是發光被海蝶發現了,到現在也是坐上了海蝶公司的總監,他的努力一部部的走到了現在,要說許嵩的評價,首先就是他不炒作,不想有的明星(具體說誰我就說了)有一點名氣就開始各種請安保,各種機場秀,帶著口罩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明星,許嵩可以說是他們中的一股清流了,甚至是一種世外高人的感覺了,每天就是發放微博,寫寫歌,不知道的以為咋滴了。

    要說許嵩的古風曲小編可是有很多喜歡的,比如早期的《廬州月》和《清明雨上》、《斷橋殘雪》。當時聽了感覺就想到了那個古風古韻的場景了,自己在古橋邊撫琴,旁邊有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女在旁邊起舞,都雜糅著中國古詩詞的影子,雖然業界對許嵩保持了一定的關注度,但是作為網路歌手出身的他音樂作品仍然被不少人所詬病,這也倒逼著許嵩完成音樂道路的轉型與升級。許嵩做到現在這個位置,也充分的證明了,出身不同並不能決定什麼。

    許嵩的每一首歌都會讓我們感到驚訝,當時的《千百度》的發行也是讓人們終於信服:原來中國樂壇的中國風除了方文山還有一個許嵩。評價是非常的高的,當時的方文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可是非常高的,許嵩的詞,脫胎於我國的古典詩詞,典故有趣信手拈來,文辭清新雋永,韻味悠長。隨之而後的為遊戲作詞的《天龍八部之宿敵》也是一步超越一部,網友評論:他絕對是一個現代版的李白。灑脫,有才,作詞作曲全是自己,半城煙沙半城血,清明雨上客怎眠。 千百度度裡尋伊人,不見當年廬州月,自己作曲自己作詞。

    在現在的嘈雜的社會中,我們心煩氣亂,不知定向,許嵩找到了自己的山水之間,許嵩給人一種返璞歸真之感,音樂人和文人的標籤在他身上也越來越模糊,也不再重要。

    許嵩善於研究古風的歌曲,善於研究詞,他也說過,每個詞他都研究了很長時間,當然現在很多的歌手都做到了。

    我記得還有一個細節:他慮粉絲的經濟承受能力,《青年晚報》遠赴巴黎拍mv,網上順豐包郵,依然賣50元,他說只要賺回成本就好。

    他為小悅悅事件寫《全球變冷》,為城管暴力執法寫《違章動物》,強拆寫《拆東牆》,呼籲人們不要宅在家裡寫《河山大好》,呼籲人們好好生活不要一直刷微博寫《微博控》等等,我不知道喜歡這樣一個能在俗世中靜下心思考的人有什麼好沒品味的!

    喜歡一個人,始於才華,陷於顏值,忠於人品。有多少人聽了許嵩的歌想到” 初聽不識曲中意 再聽已是曲中人”

  • 2 # 一個女的肖雨雨

    那年初中無憂無慮,喜歡聽許嵩,不懂陳奕迅,不懂李宗盛。如今大學,聽懂了曾經的不明白,卻再也不敢聽許嵩,不是覺得俗,而是怕哭。該忘的,就忘了吧。

    初中時聽許嵩。高中時聽陳奕迅,聽陳奕迅的那段時間卻是我最灰暗的日子,導致現在我都不敢再認真去聽陳奕迅,並且現在也長大了,時過境遷,再聽許嵩的時候,感覺這才是充斥我整個青春的人啊,給我的感覺正是,初聽不止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 3 # 夕夕999999999999999

    許嵩的歌,中國風,有點像江南小調調的感覺,很好聽,毫無粉飾的生存哲學,超越現實的想象思辨,細而不膩的私人回憶,在他的作品裡盡數展現。自成一派的製作風格與詞曲質感,隨性慵懶的演繹方式,標誌性的假音與轉音,舒服愜意的中慢板R&B節奏……總的來說還是充滿淡淡的憂傷這種風格 聽許嵩的歌是要嚼字琢詞的,句子鑿的越透,聽出來的東西越多。

    許嵩是真正的筆者,他敢寫,什麼都敢寫,一個優秀公眾人物的道義都隱藏在他自己酌句的文詞裡,歌曲背後含射的思考價值很多的。

    聽透太難,聽透也太可怕。

    每次對這個在世俗之下漸沉更濁的世界感到不寒而慄,想想我大許嵩,心中還難免會有一絲難得的希望與溫暖,這世上,任何時候都不少這種正直又有趣的靈魂,真妙人一個。

    推一首歌詞,看完你就知道他的文字功底有多厲害了。《廬州月》。

    許嵩中國風作品的典型代表。

    歌詞寫的妙啊,寥寥幾筆,單單前兩句一個寒窗苦讀功成名就的書生形象便是浮現在聽者眼前。

    “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光,

    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

    第一句,很明顯的用典,匡衡的鑿壁偷光啊,再加之下半句裡的十年寒窗,代指寒窗苦讀,刻苦疾書。

    再看第二句,“宿昔不梳”源自南北朝樂府詩《子夜歌 宿昔不梳頭》:宿昔不梳頭,絲髮披兩肩。婉伸郎膝下,何處不可憐!女性的慵懶柔美,暗指功名搏取前為了進取每日鬚髮難以梳理。

    這之後,筆觸瞬轉,兩字由兒時拉至今日。

    “如今燈下閒讀紅袖添香。”

    今日之景。

    燈燭之下已再無前時借光之窘迫,閒讀二字也再與他日苦讀之景再不相同,此時當指已讀遍賢書功成名就,紅袖添香應指旁有佳人在側。

    而許嵩此時的感慨是:

    “半生浮名,只是虛妄。”

    半生已逝,浮華功名只不過一片虛無。

    這寥寥幾句,像是回首,更多的是感慨。

    而下一段的文字才是絕妙。

    “三月一路煙霞鶯飛草長,

    柳絮紛飛裡看見了故鄉。”

    這兩句才是意境獨到的畫面之美,初春三月的江南煙雨,鶯鳥齊舞,草長輕擺。而與之同時他的眼中若隱若現的,是什麼意象?是故鄉。

    再下兩句。

    “不知心上的你是否還在廬陽

    一縷青絲一生珍藏”

    歌詞到這裡就清楚而明朗了,許嵩到底表達的是什麼?是思念,是過往。

    思念什麼?

    思念故鄉,思念心上人。

    “橋上的戀人入對出雙

    橋邊紅藥嘆夜太漫長

    月也搖晃

    人也仿徨

    烏篷裡傳來了一曲離殤”

    紅藥是什麼?

    紅藥出自宋代姜夔《揚州慢 淮左名都》,許嵩在這裡化用了杜郎求情的典故,將自己自比作紅藥,獨立橋邊,孤目觀望,看著橋上來來往往的有情人。

    他暗示,心底也同樣深藏著一個久久難以忘懷的心上人。

    “廬州月光,灑在心上。

    月下的你不復當年模樣。

    太多的傷,難訴衷腸,

    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廬州月光,梨花雨涼。

    如今的你又在誰的身旁。

    家鄉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

    卻流不出當年淚光。”

    廬州月中月這一意象終於出來了,情感關鍵也在於此。

    情感在故鄉,在心上人。

    月光如水,灑在心上。

    藉著故鄉昔時月光,許嵩發出"梨花雨涼的嘆傷。

    一句感嘆,當時只道是尋常,許嵩真正想表達的什麼?旨在於此。

    當時只道是尋常。出自清代著名詞人納蘭容若《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

    什麼意思?

    美好珍貴的事物在我們身邊時,我們往往認作尋常,不做珍惜,一旦失去,才又方知珍貴,一再追悔莫及。

  • 4 # 又憶少年夢

    作詞那意境真得沒話說,和方文山林夕屬於頂尖水平,作曲差了點,唱功現在也還不錯,年少時甚是喜歡,很多歌和自己當時的心境差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京韻大鼓有哪些主要的唱腔流派?它們的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