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漢高祖劉邦是歷史上一個非常特別的皇帝,他既沒有高貴的出身,又沒有很好的名聲。他懶散、貪玩,還經常耍無賴,就連自己的老婆都是靠說大話騙來的。可以說,他能成為一代帝王,是很多人萬萬沒想到的。那麼,司馬遷是怎樣記述這段逆襲史的?他對劉邦又有著怎樣的評價?今天,我為你講一講劉邦的故事。

    * * *

    今天,我們來講講漢朝的第一位皇帝漢高祖劉邦的故事。對於自己所處時代的開國皇帝,司馬遷可絲毫沒有筆下留情,他竟然在《高祖本紀》裡寫了好多劉邦的壞事,簡直可以說是劣跡斑斑。有人就說,《史記》這是在辛辣地諷刺漢朝的發家史呢,反映了司馬遷對漢朝封建統治的批判。這話說的對不對呢?等聽完劉邦的故事我們再總結吧。

    劉邦出身在沛縣,這地方現在還叫這名兒,這多虧出了漢高祖這號大人物啊。可是兩千年前,劉邦在老家名聲可不好,他不是一個本分的莊稼人。在張耳陳餘這一講裡,我講到有“豪強”這一號人,劉邦年輕時心目裡最羨慕的就是豪強們都橫著走路的氣勢。《史記》裡寫了劉邦哪些壞事呢?我來總結這麼幾樣吧:

    第一,厚顏無恥;第二,六親不認;第三,愛打人罵人,毫無修養。

    這都是有故事的。

    先說說劉邦是怎麼個厚顏無恥吧。劉邦的老婆呂雉,就是他靠著一張城牆般厚的臉皮騙回來的。劉邦在家鄉整天遊手好閒,誰家也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他,三十大幾了還打著光棍。呂后的父親呂太公,帶著全家從外地來投靠自己的朋友沛縣縣令,縣太爺為這位老朋友接風洗塵,邀請縣裡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赴宴。赴宴得送禮,縣令規定禮金不足一千錢的,只能坐在院子裡,連登堂入室的機會都沒有。劉邦當時是個小小的泗水亭長,身份相當現在的保安隊長,他也想去湊熱鬧,可是窮人出身,兜裡一個銅板都沒有,但他臉皮厚,一看不是當場收錢,就大聲嚷嚷:我出一萬禮金!

    呂太公在堂上一聽,來了個大款,趕緊出來迎接,把小混混劉邦接到上座入席。宴會的主事蕭何一看,劉邦怎麼坐了個首席啊。蕭何知道劉邦的底細,就告訴呂太公,這小子肯定沒錢,他就是愛吹牛。可是呂太公這個人也有意思,他觀察劉邦在酒席上談笑自若,坐在一群有錢有勢的嘉賓當中,一點兒也沒因為自己是來混吃混喝就不好意思。這也是人才啊!等酒席一散,老太公挽留住劉邦,一定要幫他脫單,把女兒嫁給了劉邦。就這麼,劉邦靠吹牛,給自己吹回了一個老婆。

    再說說劉邦又是怎麼個六親不認。那時劉邦已經是漢王了,他趁西楚霸王項羽跟齊國打仗的空檔,率兵端了項羽的都城彭城。彭城離劉邦老家沛縣不遠。劉邦好不容易又打回老家,就想派人把家裡人也接來,可沒想到家裡人還沒到,項羽先殺到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漢軍被殺得屍橫遍野,劉邦坐著戰車抱頭鼠竄,在逃跑的半道上,居然撞見了自己的兒子跟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小孩跟母親呂雉失散了,正哭呢,劉邦趕緊拉了兒女上車。駕車的人,是劉邦從小的老交情夏侯嬰,這一車上原來有兩個大人,現在再加上兩個半大孩子,份量變沉了,馬就跑得慢。

    這時項羽的追兵遠遠地追上來了。劉邦心裡著急害怕,生怕被趕上,他只顧自己性命,一腳就把兩個孩子踹下了車。夏侯嬰是個老好人,趕緊停車把孩子抱起來,他怕劉邦再踹孩子,乾脆把倆孩子都摟在自己懷裡再趕車上路。劉邦氣得不行,好幾次想拔劍把夏侯嬰也殺了,可殺了司機誰來趕車啊?只好忍下這口氣。要知道,劉邦這老光棍,到快四十才有了這倆孩子,在古人來說已經是老來得子高齡老爸了,可是為了逃命,竟然連親生孩子的命都不顧了。都說虎毒還不食子呢,這劉邦比老虎還要狠毒。

    最後再說說劉邦愛打人罵人惹出的禍。被夏侯嬰救下的魯元公主,後來被劉邦許配給張耳的兒子張敖。這個張敖在父親張耳死了以後,繼承了趙王的爵位。這時候已經是漢朝的天下,劉邦都已經做了皇帝了,可是他還是一點當皇帝的樣兒都沒有。

    有一回辦家宴,他問已經當了太上皇的老爹劉太公:老爸從前都誇二哥會種田,懂得給家裡趁家業,現在你看看,我跟二哥比誰家大業大啊?這翻陳年老賬,真是一點兒不給老爸留面子。這還不算,劉邦對自己的女婿張敖,更是不客氣。劉邦去平定北方叛亂的時候經過趙國,張敖伺候這位老丈人真是細心周到,天天在劉邦身邊端茶送水。

    可是劉邦怎麼對待這位貴為王爺的女婿呢?他叉開兩條大腿坐在地上,就指著張敖鼻子罵。張敖對劉邦是恭恭敬敬,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王爺不生氣,張敖手下的大臣們卻都氣不過了,偷偷謀劃要在半道上行刺劉邦為主公張敖出這口氣。劉邦運氣好,沒中埋伏。事後有人揭發這場陰謀,劉邦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張敖和這幫自作主張的大臣們全關進了大牢。丈母孃呂后來給女婿求情,劉邦還罵呂后:等那小子殺了我,當上皇帝,他還缺你女兒當老婆嗎!你看,這場風波,完全是劉邦自己對人無禮引起來的,可他卻沒有一點兒自我反省的意思。

    劉邦的醜事,在《史記》裡頭可以信手拈來,還有一大堆呢。司馬遷一點兒也沒有古人為尊者諱的精神,為什麼會一五一十地把這些斑斑劣跡全都記錄下來呢?這真的是在批判漢朝的發家史嗎?這其實藏著司馬遷一種反襯的寫作技巧呢。越是把劉邦寫得難堪,反而越加凸顯他不同於常人的特質。在司馬遷看來,劉邦成為天子,這彷彿是天命,天的意志,就是這麼不可捉摸。

    在今天,我們知道一點歷史的話,對改朝換代都已經很熟悉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還說過一句話叫: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呢。可是在《史記》和它的同時代大部分人的觀念裡,可沒有這種充滿造反精神的思想。新的王朝能代之而起,這背後都有天命這種玄而又玄的東西在起作用呢。

    漢朝初年的大學問家賈誼寫過著名的《過秦論》,他說: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這說的是,秦始皇之所以能一統天下,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之前從秦孝公任用商鞅改革以來,六代祖先的共同努力,才打下吞滅六國的基礎。所以,在漢代人看來,天子能夠威加海內,就只有兩條路可選:或者是仁者愛人順應天命的王道之路,或者是憑藉祖業倡導力爭的霸道之路。陳勝吳廣雖然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但他們從起事到滅亡只有短短六個月時間,顯然天命不在他倆的身上。

    對於劉邦來講,劉家的祖宗基業,大概也只有幾畝薄田了,這比起秦國六世之餘烈來不值一提。但是《史記》裡,卻充分肯定了劉邦的天命。

    在《史記》裡,大概有四處地方提到劉邦的“天命”。第一處,是在《留侯世家》裡借張良的口說出來的,第二處是在《淮陰侯列傳》裡借韓信的口說出來的,第三處是在《酈生陸賈列傳》裡借狂生酈食其的口說出來的,而最後一處則是出自詳細排列秦漢之間戰爭歲月的《秦楚之際月表》。司馬遷在評論中直接感慨在天下逐鹿的混沌之中脫穎而出的劉邦:“豈非天哉!豈非天哉!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司馬遷把劉邦比作了上古的聖賢,而且還不是一般的聖賢,乃是身懷天命的大聖,如果不是大聖,怎麼能受此天命而稱帝呢。劉邦身負天命,這才是司馬遷對劉邦和漢朝真正的看法,作為漢朝的臣民,對於這個新帝國的天命,司馬遷仍是懷有一種深沉的自豪感的。

    古人有一句對《史記》非常中懇的評價:不虛美,不隱惡。這是說《史記》寫歷史、寫人物,不會妄加讚美,也不會隱瞞惡行。司馬遷寫劉邦可不是光暴露他的陰暗面,司馬遷同樣寫了劉邦有常人不及的優點。那劉邦又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呢?我覺得劉邦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用人,識英雄重英雄。像蕭何、曹參、張良、韓信這些一代人傑,都願意跟著他打天下,如果劉邦就是一個小流氓,又怎麼可能把這些英雄豪傑都吸引到身邊來呢?

    * * *

    好了,故事聽完啦。司馬遷寫起劉邦的醜事來真是毫不留情,但就是這樣一個厚顏無恥、六親不認的人,最終卻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成為一代帝王。

  • 2 # abczzb255681

    司馬遷因為被閹,心中的憤恨無處發洩,就黑了劉邦。為什麼不黑別的皇帝?因為黑別的皇帝沒用啊!而劉邦是大漢開國皇帝,沒有劉邦就沒有劉徹,罵劉邦就相當於罵了劉徹的祖宗。所以現在劉邦的形象與他的真實的形象是不符的。劉邦根本就不是大家以為的那樣,什麼流氓無賴,好色及酒,家貧無妻全是扯淡。劉邦出身魏國官宦之家,魏亡後遷居沛縣,雖然家道中落,但也很殷實。劉邦他爹娶了兩個老婆,劉邦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劉交是非常有文化的儒士。劉邦自幼讀書,雖然學業不精,也不是文盲。劉邦少年時就養士,還投靠魏陵君的門客張耳門下,參加反秦復國的活動。在沛縣劉邦拜沛縣豪族出身的王陵為大哥。劉邦結交的兄弟很多,做官的有蕭何曹參,綠林豪傑有樊噲等。劉邦官居亭長,娶妻曹氏,曹氏可能與曹參是親戚關係,生子劉肥。曹氏死後,劉邦又娶呂大戶之女呂雉,連沛縣縣令都不敢惹劉邦,更別提那些小吏了。這就是劉邦的出身背景,堂堂名門之後,一方郡縣豪傑,跟流氓無賴根本不沾邊。劉邦曾經多次押送刑徒。都成功完成任務,沒有刑徒逃跑。為什麼最後一次有刑徒逃跑了呢?其實是劉邦放跑的。當時正值陳勝吳廣起義。劉邦就與蕭何曹參秘謀,劉邦釋放刑徒起義,然後與沛縣的城裡安排好的人馬裡應外合拿下沛縣。劉當起義軍首領不是蕭何讓的,蕭何不過就是一個書生小吏,沒有什麼威望,也沒有人擁護他。沛縣縣令想當起義領袖都沒當上,更別提蕭何了

  • 3 # 深海沉鉤

    劉邦當過泗水亭長。亭長是個什麼官呢?換成現在的話,就是郵政交通站兼派出所所長!官小但是很有實權!

    江蘇沛縣有一條河名叫泗水,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在帶領沛縣的鄉親父老起事前,就曾當過泗水亭的亭長。

    亭是秦朝在與“鄉”同級的交通要道上設立的一種行政機構,負責接待過往行旅的食宿、公文傳遞和維護社會治安之事。“亭長”是“主亭之吏”,直屬縣令管轄。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所設定的“十里一亭”,是鄉以下以維持治安為主體的行政構架,用於實現國家的行政管理和治安職能,而在交通幹線上的“亭”又兼有公文通訊功能,被時人稱之為“郵亭”。這種“郵亭”就是秦代以步遞為主的通訊機構。古人稱“置騎”為“驛”,到漢初,“改郵為置”,“三十里一驛”,也就是說將人力步遞改為置騎快遞,傳遞區間亦由春秋時的 25公里擴大為 150公里,乘驛者最高速度可達日行 1650公里,並將單一置騎傳送公文軍情的“驛”逐步發展為擁有一定規模的館舍,迎送過往官員和專使職能的多功能機構。

    泗水源自山東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四源併發而成。它西流經泗水、曲阜、兗州,折南至濟寧市東南魯橋鎮、魚臺、沛縣、徐州、淮安後注入淮河,是淮河下游的第一大支流。當年,徐州六縣包括豐縣、沛縣、銅山、邳州、睢寧、新沂都在其流域之內。秦代時,泗水是南北水陸通道,設有泗亭驛站。

    公元前 256年,漢高祖劉邦出生於秦朝泗水郡沛縣 (今江蘇沛縣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親劉太公,母親劉媼。”劉邦為人仁厚,喜歡施與,意志豁達,胸襟開闊,但不肯從事農業生產。秦始皇二十九年 (公元前 218年 ),秦王政派大將軍王翦攻滅楚國,在沛地設立泗水郡, 38歲的劉邦被秦政府任命為泗水亭 (今江蘇沛縣東 )亭長,任期長達 8年之久。劉邦在泗水亭長這個小職位上自然不可能有多大作為。於是,他當上了亭長之後,利用亭長的身份廣交當地權貴和江湖豪傑,擴大自己的影響,積聚力量,蓄勢待發。當劉邦抱著“大丈夫當若秦王”的鴻鵠之志混跡於豐沛小邑市井時,秦王朝的統治,也正在急速走向崩潰,專制獨裁、殘暴無道的統治,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天下騷動。

  • 4 # A闌干拍遍A

    劉邦的真實身份背景,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現代人穿越。網路小說裡找一找可能會發現蛛絲馬跡,這些小說浩如煙海,我就不進去遊了,怕嗆著。

    二,外星人喬裝改扮。這種可能性有,但沒證據,查遍史冊也找不到痕跡。

    三,天上星宿下凡。劉邦一定自己喜歡這麼說,天子嘛!天的兒子,史冊也多多少少牽著我們往那邊想,你信就好。

    四,凡人一個。這大概最靠譜的。當然了,他也有些和別人不一樣,比如說身體裡,腦袋裡某些化學物質有些多點有些少點,以至於他臉皮比別人厚,酒量比別人大,喜歡熱鬧,再然後隨著閱歷增加,會用人,志向遠大,但這些都沒有超出普通人的範圍,沒有三頭六臂沒有長生不老,實實在在就是凡人一個。

    五,其它背景?七大姑八大姨有沒有當皇帝的?據史料沒有。本該務農,卻不喜歡幹活,到處浪蕩賒酒和,有好背景就該有人請喝酒了,斷不會沒錢沒酒。

    劉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徐州豐縣中陽裡街道)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 5 # 中孚鑑

    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漢朝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故而他也是漢民族和好文化重要的開拓者之一,嬴政是秦始皇,在一定程度上講,劉邦也可以說是漢始皇,他對中國的統一和漢族的發展是做出巨大貢獻的。

    熟悉歷史的都清楚劉邦的事蹟,他本是出生於農家,為沛郡豐邑中陽里人,亦曾做過管十里以內的小官,也就是泗水亭的亭長,但就算如此,出生並不高貴的劉邦經過他的反秦抗楚,最終還是成就帝業,建立了大漢王朝,成為了漢朝開國皇帝。

    那劉邦的真實身份背景是怎樣的呢?

    其實,劉邦的真實背景就是沛郡豐邑農家之人,但是雖然他出身農家,卻不事生產,很不喜歡去地裡勞作,不像他的哥哥那樣會過農家的日子,故而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常常責怪劉邦。畢竟作為農家之人,下地幹活才是正事。然就算如此,劉邦為人豁達大度,會處理人際關係,這也在他以後在建立漢朝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當然劉邦的父親劉太公雖然是從事農業生產,也就是農民,但是其家世在往前推的話,劉氏中人還是有做官的。

    劉氏的起源是堯帝的長子監明(劉源名、丹朱)封邑於劉,監明去世後,其子式繼封於劉,故也就以封邑為氏,也就是劉氏。

    到了後來的夏朝事情,出現了劉氏歷史上重的人物劉累。後來劉氏又傳到士會,他曾適秦,後歸晉。不過其卻有子留在了秦國,同時又恢復劉氏。後來到了戰國時期,又曾為魏國大夫。再之後魏國從安邑遷到大梁,劉清就出生了。

    劉清是劉邦的曾祖父,他曾為魏國大夫,劉清有一子劉仁,後劉仁就遷到了豐邑定居。

    劉仁就是劉邦的祖父,劉仁就是劉榮公,同時又是彭城郡劉氏彭城堂始祖,在劉氏族譜中稱為榮公。

    劉仁劉榮公生劉煓(劉太公,劉邦的父親),因劉仁遷豐邑,所為劉太公就一直在豐邑從事農業生產。

    這樣來說的話,劉邦雖然為農家出身,但追溯源頭,還是堯帝之後。當然不管如何,劉邦後來建立了著名的大漢王朝,這才是最重的,他對後世的影響和對漢文化、漢族的發展都是做出巨大貢獻的。這一點是無需質疑的。

  • 6 # 拾夢堂

    劉邦的背景有多強?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說起劉邦,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布衣天子這個詞。

    很多人都覺得劉邦就是一個老百姓,最後奮發圖強當的皇帝。但是劉邦的身世,真的是普通平民,一個不學無術的鄉里二流子嗎?當然不是!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劉邦的爺爺是做什麼的?據《後漢書》記載,劉邦的太祖父劉清是戰國未期魏國的大夫。官至大夫,何其恐怖?要知道大夫這個官職在當時可是非常高的。這也就說明了,劉邦他的出身,本是魏國的貴族!只是後來魏國滅亡了。劉邦的太祖父劉清只好隨遇而安,在沛縣開始了新的生活。

    第二點要說的是,劉邦家是比較有錢的。這裡要提到劉邦的弟弟劉交,這個劉交早年間去了齊國遊學,師從儒家大師浮丘伯,這個浮丘伯是荀子的門生,年輕時和韓非李斯等一同學習。當時的遊學也就相當於現在去國外留學一樣,你說一個普通布衣家庭,沒錢怎麼去留學?

    再者,說劉邦家有錢從他的婚姻呢能看出一二,劉邦40歲才結婚娶了呂雉,這呂雉的父親是位相士,也就是算命的,不過就算會算命,你能光看長相就把閨女嫁給你一個40歲的三無青年嗎?肯定不能啊,肯定是知道劉邦他是有一定家世,認為他能東山再起,才把縣長兒子想娶都娶不走的女兒嫁給了劉邦啊!

    另外這裡要講的是,劉邦家也是非注重教育的。劉邦當了皇帝后,曾經直接誇獎父親:“朕親被堅執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意思是父親教育的好。而從給其弟劉交被送出國去留學也能看出一二。

    其次在《史記高祖本紀》記載了劉邦是如何當上亭長的:“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也就是說劉邦是經過考試而取得亭長的職位,當時考試要考文和武兩方面,從這個角度來看,劉邦並不是我們印象中不學無術的文盲二流子,而且武功也不差。

    之後劉邦還追隨過張耳,在《史記高祖本紀》中提到:“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說這劉邦多次離家跟隨張耳周遊,而且一去就是幾個月。一個普通農民,鄉里小痞子只怕在當時溫飽都難,還會有心思去追隨俠客嗎?

    劉邦為何如此好俠義呢?這也許這和劉邦爺爺有關,要知道劉邦自小都聽爺爺和父親講魏國的故事。其中必講到豪俠,而魏國最牛的豪俠當屬魏無忌,也就是信陵君,在劉邦看來信陵君是魏國最厲害的人,可以寬廣待人、納天下賢士,自成勢力,挽狂瀾於即倒。可以說信陵君就是劉邦的偶像。而且從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來,劉邦在有意無意的模仿偶像的行為,例如,廣交朋友、禮賢下士以及生性瀟灑和為達目的不拘一格的作風等。

  • 7 # 小編虎哥

    故事的開始,令天地變色的大人物也還是個混跡鄉間田野玩泥巴的孩子,也和我們一樣喜歡追星。

    劉邦從小就堅信自己能成為一名出色政客,守著家中田業的微薄收入勉強度日,實非大丈夫所為。樸實的劉父對兒子這種“不務實”的想法十分看不起,常常呵斥其懶惰,不如其兄長會經營。傍晚時分,街坊鄰居早已熟悉責罵聲又從劉家傳出,我的志向豈是你們這些麻雀懂的,劉邦心想。當晚入夜,劉邦決定不能再如此浪費光陰了,要幹出一番大事業,遂撿好乾糧,收拾包袱去投奔自己的偶像——傳說門客三千的魏國公子,信陵君。

    信陵君

    信陵君禮賢下士,名冠天下,就在劉邦幻想著跟隨偶像走南闖北打拼事業的美好場景時,突然被告知信陵君已死,一切皆如夢幻泡影。恰逢信陵君昔日門客張耳招納門客,劉邦便投於其麾下。然,時世弄人,前線戰場上,魏國被秦國打的節節敗退,於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國滅。樹倒猢猻散,國破山河摧。張耳被秦通緝,門客皆散,劉邦花了幾年時間搞明白了一個道理,話本子裡寫的什麼英雄一出場便是建功立業、光宗耀祖都是騙人的,或者他就不是那個英雄。

    劉邦劇照

    去時意氣風發,歸時形容憔悴。收起了英雄熱血,劉邦回到家鄉做起了沛縣泗水的亭長,還娶了個如花似玉的娘子,日子過得也還算安穩。劉邦以亭長身份押送泗水郡得徒役去往驪山修墓,怎料途中徒役紛紛逃跑,所剩無幾,按大秦律法,囚徒逃跑,押送者劉邦也難逃一死。烈酒入喉,劉邦滿腦子都是秦始皇巡遊的畫面,威風八面,浩浩蕩蕩,自己親口說出的“大丈夫應如是”還在耳畔迴響,我命由我不由天,無論我是不是這亂世英雄,在世上走一遭,都要無悔才好。劉邦給剩下的囚徒們鬆了綁,放他們離開,其中一部分人表示身無長物,無以為報唯有誓死追隨。就這樣,劉邦帶著十幾個壯士朝著迷霧藹藹的前路衝了過去。

    戰爭的號角響起,群雄皆現逐鹿天下。公元前209年,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佔地陳州。劉邦除去出爾反爾的沛縣縣令後,百姓推舉其為沛公,劉邦順水推舟,設祭壇,立赤旗,稱赤帝子,擴軍至三千。後劉邦帶領軍隊四處衝鋒,不料守將雍齒叛變,項梁助其大敗雍齒,重奪豐邑,劉邦感其恩德,歸於項梁麾下。

    時英雄短命,秦將章邯大破定陶,項梁戰死,劉邦、項羽二人分兵,劉邦駐碭郡。項梁死後,秦棄楚攻趙,楚懷王遷都彭城,封沛公劉邦為武安侯,項羽為長安侯。趙王困於鉅鹿,請楚國支援,楚朝廷一致推選沛公劉邦北上救趙。劉邦行軍途中收服高陽人酈食其,隨後其弟酈商率部下四千人入沛公麾下。酈食其擅計,酈商善於攻城,劉邦得此二人,接連大敗秦軍,攻下潁川后與張良韓軍合兵。知人善用的劉邦一路勢如破竹陸續奪取丹水、武關等地,在藍田大破秦軍,至此,秦朝已入風燭殘年,奄奄一息。

    漢元年十月,秦王子嬰將玉璽獻與劉邦,秦亡。劉邦經張良等人勸阻,退軍至灞上。項羽設鴻門之宴,待劉邦來,劉邦透過項伯向項羽示好,後又藉故回到自己營中,逃過一死。鴻門宴後,項羽入咸陽,自稱西楚霸王,削弱劉邦兵力,並多方掣肘其勢力。漢元年二月,諸侯罷戲,局勢逐漸混亂,劉邦趁機佔領西楚都彭城,後被項羽反攻,僅率數十人逃脫。

    漢元年七月,劉邦勸說英布,聯絡彭越,派韓信攻城,又使出反間計使得范增回鄉,派記信詐降楚軍,計謀連出,戰場瞬息萬變,終於項籍無路可走,與漢訂盟,鴻溝為界,東楚西漢。雖盟約已定,但權利醉人。在張良等人的勸說下,劉邦決定乘勝追擊,垓下一戰重創楚軍。後西楚霸王自絕於烏江,劉邦成了述說歷史的勝利者。

    漢高祖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于山東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史稱漢高帝,定都長安,長治久安。

  • 8 # 怪誕先生生

    劉邦的真實身份背景是什麼?

    《史記·高祖本紀》裡面說:劉邦,沛豐邑中陽里人,字季,其實也可以叫劉四或者劉老四,為什麼呢?因為古代兄弟姊妹的排行分別為伯(孟)仲叔季,伯是老大,季就是老四,父親叫太公,母親叫劉媼。

    話說劉邦的母親劉媼曾經在大澤邊休息,不知不覺中就睡著了,夢裡面劉媼遇到了神仙,太公找到劉媼的時候電閃雷鳴,還看見一條蛟龍趴在她身上,不久劉媼就懷有身孕,並生下劉邦。雖然《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但這種扯淡橋段我相信絕對是為了美化劉邦的出生瞎編的,畢竟在劉邦之前,中國歷史上可重來還沒出現過任何一個貧民帝王,帝王被人們認為是天選之子,不搞點神秘怎麼對得起天子的威名。後世很多帝王也都爭相效仿,而且樂此不疲,比如說朱元璋出生的時候整個產房紅光滿天之類的云云。

    據說劉邦長的很有帝王像,額頭高高隆起,鬢角和鬍鬚很漂亮,左邊大腿有72顆黑痣。劉邦性格很仁義,很豪爽仗義,喜歡幫助別人,心懷大志,但是不喜歡幹活,說白了就是街上小混混的那一套,講哥們兒一起,不愛幹活,整天遊手好閒。

    當然劉邦也不是一般的混混,他是胸懷大志,有理想,有抱負的混混頭子。他曾經去咸陽服役,秦始皇允許人們在道路龐觀看他的出行,劉邦看到秦始皇威風凜凜的車隊,低聲感嘆:大丈夫就應該這樣!要知道這樣的話在古代是要殺頭甚至滅族的,想都不可以想,但劉邦居然敢想,還敢說,可見確實異於常人。

    劉邦在沛縣當了個泗水亭長的小官,認識了很多人,後來陳勝吳廣起義,農民起義遍佈全國,劉邦和蕭何等人在沛縣起義,經過不斷的發展壯大,最終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大漢政權,史稱西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熬夜傷肝,怎麼預防肝臟疾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