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有奸臣當道,明朝卻太監當道,為什麼呢?
6
回覆列表
  • 1 # 回憶還是要忘記

    明朝的太監實際權力不大、他們的驕縱完全是皇帝放任不管的結果。皇帝為了制衡文官集團、是故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唐朝末期的太監才叫權力大、可以直接廢立皇帝。但明朝的太監、再怎麼囂張到了皇帝面前、還得低三下四、規規矩矩的做好奴才。

    劉瑾是、魏忠賢一樣是。

    劉瑾、魏忠賢權勢熏天。但皇帝要殺他們、一眨眼的功夫說殺就殺。

    所以、明朝的太監並不是權利真的大。

    他們是完全依附於皇權、在皇帝的默許下狐假虎威。

  • 2 # 唐不聞

    朱元璋有鑑於歷史上宦官干政的教訓,曾在宮門上懸掛了一塊鐵牌,明確寫著嚴謹宦官參與政治。

    但是到成祖朱棣奪取建文帝的政權時,因為得到了宦官不少幫助,或許是出於回報,或許是出於自信,他把鐵牌拿了下來。不僅如此,他還成立了東廠,由宦官主持,掌握大量秘密資訊的同時也自然掌握了特殊的權力。

    可以說,朱元璋改變了明朝,朱棣又改了回來。

    其實宦官曆來都很容易成為皇帝的得力助手,因為皇權和相權始終相互制衡,為了對付那些不聽話的閣臣,皇帝要麼依靠身邊的太監,要麼依靠老婆娘家,也就是外戚。明朝的天子為了防止外戚干政,總是娶低出身的女子。所以也就只能依靠宦官了。

    朱棣時期還好,畢竟自身勤政,但到了後期,明朝皇帝一個賽一個的奇葩和懶惰,交到宦官手上的權力也就越來越大。比如英宗即位時,只有9歲,無法親政,在這樣的條件下出了大太監王振。正德帝不理朝政,出了大太監劉瑾。天啟皇帝愛好做木工,出了大太監魏忠賢。

    朱棣時期,宦官見到大臣,必須離開一丈作揖。遇到公侯、駙馬,必須下馬站立一旁,畢恭畢敬。但到後期,一個顛倒,公侯、駙馬見到大太監,匆忙迴避,並且稱宦官為“翁父”。大臣則更悽慘,見到了都是直接磕頭跪拜。

    但平心而論,明朝的宦官雖然權勢熏天,但基本還是在皇權的掌握之下,並未像唐末那樣頻頻直接參與廢立新帝。哪怕是前所未有的九千歲魏忠賢,影響力都只在一朝天子,一旦新帝上位,黨羽馬上就被全部剿滅,權力也隨之灰飛煙滅。

  • 3 # 自戀村村長

    明朝宦官勢力抬頭是在永樂朝,因永樂大帝篡奪建文帝的皇位,為了穩定政局,不得不任用前朝舊臣,但卻不完全信任他們,只能廢除洪武帝立下的規矩,重用身邊的宦官;到了宣宗時,朱瞻基為了防止大臣權利過大,設立了以司禮監為首的內廷,企圖讓以宦官為首的內廷和以大臣為首的外朝相互牽制,達到一種權利的平衡狀態,便於皇帝更好地統治朝廷,宦官正式得勢。但這本身就不是一種平衡的狀態:皇帝強,內廷和外朝都能安分守己,各司其職;一旦皇帝闇弱,宦官便能利用經常接近皇帝的便利,做到“挾天子以令大臣”,宦官作為一群身體和精神都殘疾的人,沒有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大多選擇了“弄權”這一條路,如王振、劉瑾、魏忠賢之流。

  • 4 # 孔kong說歷史

    我認為明朝太監權利很大,是因為皇帝的放權。明朝時期在朝廷之中出現了很多以士族為首的黨派,這些黨派往往把握著朝廷的命脈,都說江南之地富有朝廷卻沒有多少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地的大地主士紳不用交錢,這就很尷尬了,交錢的只有農民,能有多少錢,這些地主與朝廷中的同鄉大官聯絡,構成一個密切的關係網,就是這些黨派,然而皇帝並不能打壓他們,他們都是孔聖門徒,滿口仁義道德,可能會造成社會動盪,所以太監的用途就來了。

    皇帝利用太監與前朝官員相互鬥爭達到一個平衡點,來加強中央集權,太監因為沒有子孫後代,而且對皇帝忠心耿耿,就是皇帝的狗腿子,太監的權利再大也是皇帝賦予的,皇帝可以一句話就剝奪他們的權力,你看明朝哪些大太監,比如明武宗的“八虎”以劉瑾為首,在朱厚照死去之後不一樣土崩瓦解了嗎,還有後邊木匠皇帝大太監九千歲魏忠賢,崇禎等級之後立馬被殺了,轉而親近朝廷黨派,可是它死了也不知道,李自成進京之後在官員家,抄出來的銀子,比國庫都多好幾倍。

    所以說皇帝往往都非常信任太監,不僅是自己的心腹,而且很多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而且因為某種原因(咳咳)對自己的皇位沒有威脅。

    而且在一位皇帝天天修道的情況下,這個國家機器依然運轉,有太監把持朝政更容易收回。所以明朝的太監權勢比較大。

  • 5 # 歷史時燒錄

    伴隨著封建王朝誕生的還有官宦制度,從秦朝開始便有宦官亂政的事發生,歷朝歷代都有比較出名的權勢滔天的大太監,而其中又以明朝的太監為最,如大太監劉瑾、馮寶、魏忠賢等,是什麼造成了明朝的太監權勢滔天的呢?有認為有三點。

    一、皇帝放權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哪可真是歷史上最勤勞的皇帝了。農民出身,窮怕了,也知道打天下的不容易,所以得到天下後,守天下的勁頭誰也比不了,甚至廢除了宰相制,所有大事小事都自己一個人扛,並且也希望自己的子子孫孫都能像自己一樣,做一個勤勤懇懇的皇帝。

    但是事與願違,可能是起了反彈效果,後世的子孫一個比一個懶,一是因為朝中爭吵受挫,二是也不原因過多的治理繁雜的瑣事,甚至像嘉慶皇帝、萬曆皇帝連著二十多年都不上朝。而朝中事物也得處理啊,於是便放權給自己貼身的太監,讓其幫助自己代理。所以朝中很多事物便都需要太監來處理,也因此太監們的勢力越來越大。

    二、司禮監

    在明朝有一個獨特的一制度,司禮監,也正因為這個制度,使明朝的太監名正言順參與到朝中政務的決策當中。朝中一切大事小情,類似人事的任用,事情的決斷,都有太監監視著進行。在地方有鎮守太監、軍隊裡有太監監軍、中央有司禮監,總之一切都離不開太監,也因此太監們的權勢越來越高。

    三、特務機構

    明朝是一個特務機構最盛行的朝代,起初朱元璋建立了錦衣衛,之後各個皇帝又建立了,東廠、西廠、內行廠等特務機構。這些機構有些對無論是百官還是普通百姓,都有監控生殺大權,手段殘忍,可以說是權力滔天。這些部門直接任命於皇帝,而皇帝懶惰,不願管理,便相當於直接受太監頭子管理。有這樣的一個特務機構掌握在手中,簡直就是如魚得水,在明朝你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面,朝廷大員看到太監,或者特務機構裡的一個小官,便得點頭哈腰,生怕得罪。

    綜上,這三點是明朝太監做大做強的搖籃,可以說明朝,是太監們最輝煌的一個朝代。但是太監就是太監,只不過是皇權的另一種表達形式,而一但皇權要收拾太監,便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像大太監劉瑾、魏忠賢等,很簡單的便被皇帝拿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人騎摩托車撞死了人,但家裡又沒錢賠償,我和弟弟還得學習,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