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到有人吃錯䃼藥要住院,想看看這種情況多嗎?
3
回覆列表
  • 1 # 旋86640957

    我在基層保健站工作, 看到很多吃䃼藥吃出身體問題的人。 舉一例, 有一次病人來看病 ,說醫生開了住院通知 ,下午住院, 心臟不好。 談話中說到在吃鐵皮石斛 ,女兒關心買的 ,吃了兩年 ,病人有糖尿病 。女兒聽說吃石斛對治療糖尿病好, 所以買了 。因為和病人熟悉, 知道她是陽虛體質, 吃石斛無疑是雪上加霜, 勸她立刻停掉 ,再開一些溫陽補氣活血的中藥 ,勸她可先不住院吃藥看看。 幾天後回覆已舒適, 沒有住院治療 。這種情況平常看到很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習慣吃些䃼藥調理身體。 可中藥調理講究根據體質的 ,針對陽虛陰虛痰溼氣虛血虛等體質, 有不同的中藥調理方式。 一旦用錯, 很可能產生火上澆油, 雪上加霜等情況 。因為吃的時間長 ,很多到後期產生巨大的副作用 。再加上補藥廠商的廣告宣傳, 很多群眾不知體質情況 ,胡亂用補藥。 最後花了大價錢買了疾病 。所以吃補藥調理一定要中醫指導, 否則後悔不及, 還要指出現在很多西醫開中成藥給病人, 只根據疾病症狀, 而不懂中醫體質及中醫基礎理論 ,不看脈診舌胎, 這是要犯錯誤的。 現在中醫要會西醫, 西醫開中成藥卻不懂中醫 ,這要亂套。

  • 2 # 中醫養生鄭芝環

    中醫治病,很重要的一點是辨別虛實,辨別之後用於指導臨床用藥,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總體上來講,虛證的病程長久,年老體弱、久病多病的人多有虛證,虛弱的人,精神多萎靡不振,聲音低弱,多伴有怕風怕冷,抵抗力弱,容易感冒,五臟六腑的功能低下,看舌像多淡白,面色多蒼白無華,脈象多沉弱無力。

    而實證,多病程比較短,發病急驟,體質壯實,聲音高亢洪亮,精神亢奮,多煩躁怕熱,面紅目赤,看舌像面色多紅潤,脈象洪數而有力。

    不同的臟腑,不同的部位,表現出來的虛實的症候表現各不相同,但可以從以上的特徵去辨別分析;實際臨床上,很多病人多數虛實間雜存在,或因虛致實或因實致虛,錯綜複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平素脾胃虧虛,如果胃腸的運化功能差,那麼就容易出現食積或氣滯或溼阻的表現。這時候脾虛就是虛證,因此而導致的食積或氣滯或溼阻都是屬於實證,這時候就屬於虛實兼雜的證候。

    治療的方法,要看虛實的深淺和程度,有針對性的權衡用藥,或許補虛為主或以瀉實為主,或補虛瀉實兼施,才能兩全。

  • 3 # 寒山問雪

    確實中藥的補藥是不能隨便吃的!它是需要經過中醫辯證後,根據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來用藥的!比如,陽虛的患者需要用提升人體陽氣的藥物來補,陰虛的患者需要用滋陰的藥物。即使這樣,還要注意有的患者還有虛不受補的情況出現。還有的患者身體裡有溼邪,這還要先祛邪除溼。以免閉門留寇!總之,服用補藥需要看專業的中醫。

  • 4 # 御康堂慢病調理會所

    在全民都是亞健康的今天,滋補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有的人偏重於食補,有的人偏重於藥補,無論選擇哪一種都不錯,都各有道理,雖然都有滋補的意識和理念,但是我個人認為,對“補”的認識大多都有認識的誤區,有的人片面的認為:補,食補,就是每天大吃大喝,海參,鮑魚,燕窩等,還有的是大魚,大肉,螃蟹,蝦子等,就是大補,藥補就是用人參,阿膠,當歸,鹿茸,海馬,胎盤等貴重藥材進行調理就是滋補,其實中醫講究的是再辯證的基礎上進行調理,滋補,才是最適合你的補益之道,“補之得法,補之恰當”,因人而異,“補”的概念很廣,《黃帝內經》早就有闡述,“春養肝”當疏肝氣為補,“夏清心”以瀉心火為補,“秋主肺”以潤肺燥為補,“冬藏腎”以溫腎精為補,無論你是“食補”還是“藥補”,以這個為原則來進行滋補,是“補之恰當”,

    “補之得法”具體因人而異了,以辯體質來滋補,我個人認為是比較合理的,氣血虛弱,調補氣血,如紅棗,當歸,黨參,黃芪,雞血藤等,寒性體質的用杜仲,山藥,肉桂,桂圓,核桃,黑芝麻等溫熱之品以驅寒,痰溼體質以化痰為補,如陳皮,半夏,南星,白芥子等,陰虛體質以滋陰為補,如枸杞,麥冬,天冬,黃精,肉蓯蓉等,諸如此類別,我看到有很多人都在服用“六味地黃丸”,有的有效,有的沒效,這裡提醒一下:六味地黃丸雖然是千古補腎名方,但是不適合沒一個人服用,所以在進行滋補之前,最好找醫生診斷辯證一下……!

  • 5 # 藥事健康

    有過吃錯補藥的經歷。

    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中藥補藥。在中藥裡,有一類藥物稱為補虛藥,即題目中的中藥補藥。補虛藥是以補虛扶弱,糾正人體正氣虛衰為主要作用,治療虛證的藥物。中醫認為臟腑虧損,氣血陰陽不足是導致虛證的主要病機,主要表現為氣、血、陰、陽的虧

    損。一般說來,氣虛以肺脾為主,病重者可影響心腎;血虛以心肝為主,並與脾虛化源不足有關;陰虛以腎肝肺為主,涉及心胃;陽虛以脾腎為主,重者易影響到心,因此將補虛藥分為補氣藥、補陽藥、補血藥、補陰藥四類,補虛藥需要根據病證來選藥,要謹防當補而補之不當的情況。

    我記得我吃錯補藥的那次經歷是在高三的時候,高三面臨高考,考生的壓力相當大,高考前的半年我就開始出現失眠、盜汗、掉頭髮的症狀,家裡特別心疼我,覺得我這是血虛的問題,因此給我買了人參來燉湯喝,還買了桂圓讓我在學校吃。當時還是高三,家裡人沒有懂醫的,就這樣吃了幾天,失眠的症狀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喉嚨和牙齒也開始痛上了,特別悲催。後來趕緊去醫院就診,醫生說我那是因為壓力大加上有點陰虛火旺的緣故,醫生給我開了幾副藥。我遵醫囑服用後,上述症狀就消失了!後來上了大學才知道中藥是需要對證的,不是保健品,不能隨意亂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病嬌”,現實生活存在這種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