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禾尖
-
2 # 草原上的白球鞋
看過越多東野圭吾的作品就越會為平凡的幸福與未來的不安這種矛盾的思緒感到頭疼。至少我在看完《秘密》後,確實考慮到很多類似的問題,這是通病,卻又無法抗拒。
看這本書的時候,有兩個地方感觸最深,第一個是平介對直子說,“可我呢,到現在還一直把自己當成你的丈夫,心裡一直想著不能背叛你。我沒有花過心,沒有考慮過再婚的事。
你上小學時那個橋本老師不錯吧?我也很喜歡她,甚至想過和她交往。但是最終怎樣呢?還不是連電話都沒給她打過?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我不想背叛你!因為我想到我是你的丈夫!”第二個是結尾,他對藻奈美的新郎說,“一拳是因為你奪走了我的女兒,另一拳是因為……還有一個人” 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小說,我覺得這比《時生》還要好看。
-
3 # 有書有影
記住,東野圭吾不是本格推理!別再把他的書當本格推理小說看了(早期作品除外喲)!
本格推理關注的是手法,包括罪犯作案的手法和偵探破案的手法。
東野圭吾不一樣,他屬於社會派,更關注動機。動機是一個人為什麼會做這件事,這裡面體現著的全是人性。
以東野圭吾極富盛名的三本小說為例,作品中想要體現的人性全寫在書名上了。
獻身:《嫌疑人X的獻身》
如果你之前也看過這本小說,此刻你肯定忘了小說中的作案手法是什麼,但一定記住了石神這個人,記住了他那份深情而沉默的愛。
這本小說全篇都在說“獻身”,石神是為愛獻身,他不在乎獲得什麼,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愛。
據說有些妹子看這本書看到淚流滿面,想來是被石神的純粹與一往情深給打動了吧?
這才不是一本推理小說,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小說。
惡意:《惡意》
《嫌疑人X的獻身》里人性有多美好,《惡意》裡的人性就有多醜陋。
這本小說開始沒多久,讀者就已經知道了兇手,唯一不清楚的,只是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於是,隨著劇情的層層深入,你不得不感慨:臥槽,人性怎麼可以醜陋到這種地步。
這本小說,你只有看到最後,才能感受到最深層次的惡意。
恨,是一種奇怪的、天然的東西。我恨你,不因為別的,就因為你是你。
解憂:《解憂雜貨店》
這本小說不僅算不上本格推理,恐怕連推理小說都算不上了,但它的輕鬆氛圍,與它所傳遞的那股暖意,卻可以感染每一個讀者。
人生總是由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決定所組成,那些難以抉擇的時刻,你總會想:要是有個人給我些建議就好了。
“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在東野圭吾的筆下,為他人出謀劃策、絞盡腦汁想主意的人,其實也讓自己變成了更好的人。
在這個日趨冷漠的世界,東野圭吾這本書實在是溫暖了太多人。
所以,拜託不要再把東野圭吾的作品當本格推理小說看了!
他的每一本書,可都是在很用心地和我們分享他對人性的看法喲。
-
4 # 子禮1109
東野圭吾的中後期作品是社會推理的,比如《信》,《悖論13》,《秘密》,《單戀》,《解憂雜貨店》,更象松本清張的《日本的黑霧》,東野圭吾的高妙之處在於對情感的描寫,有別一般推理的冰冷感。
-
5 # 藜莠
東野圭吾是推理小說中最優秀的言情家。
大多數推理小說更重推理,而且以男性作者居多,情節的可讀性很強,但情感的衝擊較少,很多時候看過了就是記得高超的犯罪技巧,並無太多感悟。
但東野圭吾的小說開始時你以為你在看推理,最後震撼你的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白夜行》中那樣壓抑無望又讓人沉溺其中的愛情,看過後你也希望找到自己人生中那個可以代替太陽的人。《嫌疑人X的獻身》,一個數學天才設計的縝密殺人計劃,在你為他喝彩的同時你也覺得難過,人人都有機會被救贖,那他呢?
至於東野圭吾的《湖畔殺人案》相對失彩很多,感覺是一流作家寫出的三流作品。
-
6 # 石頭縫蹦出來的鋼鐵猴子俠
永遠知道開頭卻猜不到結尾的書,只有緊跟作者的步伐才能知道一切的原因,卻又總能觸碰到人內心最軟弱的地方~又總能發現那些真實存在卻又被不小心忽略的事~~每次讀完一本,,我都要緩和一下
-
7 # 陳思呈
東野圭吾的小說,我很外行,應該說,對懸疑小說我都很外行,說點外行的感覺吧。
東野圭吾的小說,讀起來有溫馨感,也許因為日本人特有的對細節的描寫。但最令人感嘆的是,那些殺人的事實後面,每個人過的平靜恬美的生活,簡直就是現世靜好的具象。
比如《白夜行》,美穗第一次婚姻後,她的家庭生活日常。比如《聖女的救濟》的真柴綾音,日復一日的克己周全,遇大事仍那般隱忍,彷彿流露情感對她來說就是一種失禮。又比如《流星之絆》,三兄妹相依為命經營生活的細節,在《放學後》和《我死去的以前的家》中,我們都看到類似的細節。
這些細節,是得益於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氣質。東野偏愛這類氣質的女性,具體是什麼樣的?個人認為,初級的如《嫌疑人X的獻身》中的女主角靖子,善良文靜,再高一級的如《聖女的救濟》中的真柴綾音,不但善良文靜,更有沉得住氣的智慧和優雅,再再高一級的如《白夜行》中的美穗,在最柔如水的外貌下,有冷如冰、絕如劍、利如刃的靈魂,她波瀾不驚的日常後面,竟有那樣驚心動魄的秘密,而這個秘密保持多年。
也許因為背後有這樣的秘密,所以那些柔如水的細節才讓人覺得格外溫馨,覺得塵世普通的幸福多麼值得眷戀。
這一切讓我想到努裡比格錫蘭的電影《三隻猴子》,在平靜的生活後面,有著殺人、越軌這樣的驚人秘密,片名取源日本的三猿像,三隻猴子形態分別為掩耳、遮眼、捂嘴。投射劇中人物對秘密和真相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閉嘴不言。每個人都若無其事地生活著,但在他們若無其事的生活後面,則是車禍,偷情,意外死亡。
在吾鄉潮州,有一位神仙叫“申面公”,每年年終申面公要到天上去彙報人間的情況。每家每戶都要拿一種糯米糰子去祭拜他。目的在於,讓糯米糰子糊住他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說出人間這些秘密。
相信每個成年人都是攜帶著無數秘密在生活的,而東野圭吾把這一點,給予了極致化——他讓這些成年人攜帶的秘密是與謀殺相關的。同時他給予這些成年人以最靜好優雅的性格,讓這個強烈的對比裡形成極大的張力。這是他極具個人化的創造,也是我作為一個懸疑小說外行者觸動最大的一點。
-
8 # 光影人生趣味
最早讀的東野圭吾的作品是《解憂雜貨店》,當時讀的時候對東野圭吾的大名尚不熟悉,只是覺得書名實在太誘惑了,文藝中帶著疑問,符合我的胃口,便一發不可收拾的一口氣讀完了,故事情節不描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強烈推薦讀一讀,只說讀完之後的感受:震撼、腦洞太大。
後來就詳細的查了東野圭吾的資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之後又讀了東野圭吾的代表作品《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以及其它一些作品,但對於這兩部作品印象格外深刻。原因是這兩部作品故事框架完整,情節離奇、千迴百轉卻一氣呵成,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懸念,又給了一個又一個合理的答案,讓人不得不佩服其駕馭文字的邏輯能力,讀完之後的大呼過癮。
-
9 # 薛暖暖
東野圭吾的小說,通常被歸為推理作品,但是因為推理性不強,不夠本格、不夠硬核,屢屢遭到推理小說粉絲的吐槽。但是另一方面,不可忽視的是,無論是在日本國內,還是在中國這些國外地區,東野圭吾的小說都是暢銷作品,他以較低的推理專業門檻,吸引了大批普通讀者,又透過對人性的關注,對社會問題的思索甚至反諷,抓牢了這些讀者。對於東野圭吾而言,犯罪的手法從來都不是重點,甚至在其作品中不乏“預先張揚的謀殺案”“罪犯在一開始就已經確定”,犯罪的動機、人物的情感才是他想要探索的部分,也是最終吸引讀者的部分。
也正是因為具備這種超越性的格局和眼光,東野圭吾的推理常常能夠開啟更大的局面,而不是陷入一個小圈子中。比如《聖女的救濟》,基本開篇就已經確定,殺害男主人的兇手是女主人,殺害的手法是水中投毒,但是伴隨著“淨水器一年未動—毒物一年前已經放置—這一年中她不是兇手,而是守護丈夫不要接觸毒物的聖女”一一揭曉,丈夫狀似受害者,實則是無情無義的壓迫者,妻子貌似下手真兇,實則是始終“保護”丈夫、直到死心之後以“不作為”默許他走向滅亡的聖女。這種對錶象與真相,法律與道德,扭曲的聖潔與直接的惡意的描寫,讓這場跨越多年的謀殺不止讓人驚訝於手法,更深思於人性。
-
10 # 空思我
雲譎波詭是大海,深不可測為人心
東野圭吾的作品,是我不必看書評和簡介,直接開啟就能讀下去的書,這種信任感,來源於之前看過的他的作品帶給我的衝擊,如《嫌疑人X的獻身》、《秘密》、《沉睡的人魚之家》等等,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反而給了我一次暢快淋漓地跟隨書中人物命運共起伏的機會。
《十一字殺人》是東野圭吾1987年的作品,那時我還未出生,如今,讀完這部比我年齡還大的小說,不禁頗有感觸。文字實在是很神奇的東西,它跨過時間和空間,穿過街頭巷尾的爭吵與喧鬧,不論國籍、膚色和性別,像一個睿智的長者,將故事娓娓道來。
作為推理小說作家的“我”,面對男朋友川津被殺,痛心之餘,調動身旁一切資源,和好友冬子一起深入瞭解案情,尋找線索。隨著調查一絲絲深入,仍有相關人員遇害,“我”也被威脅“再不收手就殺了你”。而為了探尋真相,我和冬子鋌而走險,接受了山森社長居心叵測的邀請,前往Y島,而令“我”難以置信的是,冬子竟然命喪於此。
從Y島回來後,“我”終於將這一系列案件的真相查明。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那次十一人航海旅行開始。在旅途中,十一人不幸遭遇海浪,船體進水,慌忙之下,十人游到荒島被救,只有一人喪生。而此人喪生的真相才是這次人命案件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當初沒游上岸的人是金井,並非後來命喪於此的游泳健將竹本。面對雲譎波詭的大海,金井的女友志津子苦苦哀求大家去救金井,奈何海浪一個高過一個,天氣也十分惡劣,沒有人有把握能夠救下身處大海深處的金井。此時,竹本站了出來,他要去救金井,但條件是要志津子陪他一晚。被營救上岸的金井,聽到此訊息後,驚怒之下,失手推了竹本,致其頭部撞到岩石,身體一動不動。在山森社長的帶領下,其餘十人統一口徑,對外宣稱,竹本不幸遭遇海難。
而得知真相的竹本的女友冬子,對其餘十人展開了瘋狂的報復,卻也命喪其中。
讀完這部推理小說,不僅為環環相扣的邏輯線索所喝彩,更多的是對人性的探討和思考。
竹本在金井危難之際,願意以身犯險,但對其女友志津子提出“你只要陪我一個晚上,我就絕不會再出現在你的面前”的條件,實在是趁火打劫的小人。但這並不能成為人們有權利去殺死他的理由。他是一個很勇敢,卻又很卑鄙的矛盾體。
而作為竹本女友的冬子,在得知竹本對志津子提出的過分要求後,仍然選擇為其報仇,並說“他要求的只不過是你的肉體,並不是你的心——那些自己什麼都不做,卻還要指責他卑鄙的人才是最無恥的”。冬子不顧一切地要為自己的男友復仇,呈現出一個為愛瘋狂、黑白顛倒的女性形象。
而以山森社長為首的一個群體,他們面對危難的金井,選擇了退縮,不敢以身犯險,只求自保。面對倒下的竹本,他們選擇了掩蓋事實,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名聲與地位。面對想要將事實公佈於眾的川津,他們想方設法地阻止,就怕此時暴露後影響自己的聲譽與名望。
這個社會包羅永珍,有些人光明正大的壞,比如竹本;有些人不分黑白,罔顧人倫,比如冬子;有些人道貌岸然地在背後運籌帷幄,比如山森。
令人震驚的不是案件最終的真相,而是在每一個人身上,我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們曾恃才傲物,對人提出過分要求;我們曾心虛羞愧,想要掩蓋事實真相;我們曾偏執張狂,聽不進任何人的勸告;我們曾隨波逐流,不願承擔風險,也不敢表達所思所想。這是真實的我們。
東野圭吾將角色放入了一個極端的環境,絕對地對人性進行了鮮血淋漓的剖析,勇敢、卑鄙、偏執、深愛、軟弱、忠貞等等,人性中的善與惡的界限分明又模糊。而衡量的標尺,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
-
11 # 事出反常
看東野的作品,一開始可能是被推理小說的標題吸引,但讀到最後會發現,讓你記憶深刻,細思極恐的不是犯案手法,不是縝密推理,而是背後的倫理道德,比如《惡意》一書——“你心裡藏著對他的惡意,這仇恨深不見底,深得連你自己都無法解釋。正是它導致了這起案件。這股惡意到底從何而起呢?我非常仔細地調查過,卻實在找不出任何合乎邏輯的理由。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啊!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的人生,也要達成目的。”,我還是恨你,就算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還是恨你,就算你幫助我實現我的願望,我還是恨你,就算你替我隱瞞所有不堪的過去,我就是恨你,恨你比我優秀,恨你比我早一步實現我的願望,也恨我自己還沒有實現理想的時候就身患絕症,我把這一切都歸結到你身上,我恨你。
這個才是能挑逗我們,是我們感同身受,細思極恐的存在,這種感覺讓我們記憶遊戲,不能忘卻,因為它就時刻圍繞著我們。相對於福爾摩斯高超的犯案手法,這種感覺才能讓我們記憶長久。
回覆列表
我無意中看過一份書單,裡面推薦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又一次無意中逛書店時,無意中看到這個熟悉的書名,然後買下來,讀完全書只用了一晚。接下來,我每週都會去書店,買三四本東野圭吾的作品,後來書店裡有限的幾本都買光了,就上網搜電子書,最後又翻去臺灣,搜一些大陸找不到臺版。他有著作品已經脫離了推理的範圍,比如白夜行,比如解憂雜貨店,比如時生。但是恰恰是那些不推理的推理,最吸引我。讀過惡意,我發現推理小說,原來可以在第二章就把兇手提出來。讀過嫌疑人X的獻身,發現原來被一筆帶過的路人甲,可以是那麼重要的關鍵人物。東野圭吾很多作品裡,都涉及畸形的家庭,破碎後再彌補起來的親情,這對一個有類似童年經歷的我來說,是非常大的共鳴,經常合上書的同時,淚流滿面。有人對東野圭吾越來越傾向社會派非常失望,我卻正因為這點而更加欣賞他,難道一定要拋棄所有正能量,通篇充滿黑暗和殺戮再配合玄妙的邏輯,才是好的推理小說麼?我們在電影電視裡接受的感官刺激已經夠多了,大可以放過文學這片淨土。當然,作為高產作家,眾多作品裡,有那麼一部分質量差的,在所難免,至於哪些是好,哪些是差,眾口難調,大家各有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