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瀟灑人玍

    在育兒問題上,媽咪覺得最難的就是孩子的心理問題。因為當媽咪不能瞭解孩子的內心時,孩子的一切行為媽咪都無法猜透。

    比如,孩子為什麼突然發脾氣?是心情不好?是碰到困難了?還是隻想在媽媽面前撒嬌?

    不同的心理有不同的答案,這個時候就是考驗媽咪的時候了。

    那媽媽們應該怎樣做才能瞭解孩子的內心呢?

    媽咪覺得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出發:

    第一,多和孩子待在一起。

    這個很好理解,在一起久了,孩子的言行舉止就被媽媽看在眼裡了,自然就可以理解孩子的內心了。

    第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比如小學生,那麼媽媽需要多和他們聊聊天,尤其是男孩子。

    因為有些男孩子回到家後,他們很少會和媽媽聊學校的事情,那麼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媽咪的做法就是,每週至少和孩子出去散步一天,散步是個很好的方式,既鍛鍊了身體,也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說說學校的事情,進而瞭解孩子的內心。

    第三,鼓勵孩子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時刻都可以保持好心情。當孩子心情好的時候,他們會有很多話和媽媽說。

    在育兒道路上,當解決了孩子內心的問題時,媽媽們會更輕鬆。

  • 2 # 哲哲和哲媽

    育兒當然是關鍵,就如同你在春天裡栽種一棵樹木,需要你前期的細心呵護,小樹苗才能健康茁壯的成長,慢慢長成參天大樹。

    嬰孩降生到這個世界,是父母賦予了他生命,所以要對這個生命負責。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將來能夠有出息,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那如何優秀育兒呢?

    言傳身教

    孩童在小的時候,所有言行幾乎都是模仿他父母的,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童的生理心理健康發展。比如父母之間相敬如賓,那麼小孩就會有比較好的包容心。父母孝順老人,那麼小孩就會學到尊老愛幼。父母教孩子學習娛樂,並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正確傳達知識,那麼小孩就會熱愛讀書熱愛思考。所以父母是孩子人生的中的首任老師,對孩子的各方面發展影響深遠。

    及時矯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接觸到更多的人,學到更多道理以及知識。當然也可能學到一些瑕疵。對於小孩在成長出現的一些不良行為,一定要及時矯正。農村有句俗話"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從某種程度說明了小孩的行為如果不及時矯正的話對以後的影響。更有一種說法"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大意就是小孩子如果三歲放任自流不去及時矯正的話,等他七歲的時候再去改變他就很困難了,甚至能看出他將來的品性了。所以對於兒童時期的寶寶,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一定要及時矯正,這樣才能避免長大後遭遇人生曲折。

    悉心培養

    “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是流傳很廣的呵護孩童的諺語,更有“孟母三遷”的典故(主要內容是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接觸到更多正能量的人而不斷換住所的故事)。當然現代社會沒必要做到孟母那個程度,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孟子。但是對孩子的悉心培養還是必須的。比如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孩子愛運動的習慣,培養孩子誠實善良的高尚品德,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節操。

    給與自由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盯著但不要時刻盯著,雄鷹終究會翱翔藍天,你的孩子也勢必會學會獨立成長,立足於世。所以要適當的給與孩子自由,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不要全部將為人父母的想法全部施加於孩子,因為你的價值觀是你的,孩子的價值觀需要他自己去形成。適當的自由能更好發揮孩子的創造性。能讓他慢慢成長為一個有創新意識的人才。現在社會創新能力格外重要。

  • 3 # 碟風影

     首先,母親對孩子的教育進行得最早。胎兒在體內就受到母親“體內環境”的直接影響,胎兒的健康與否與母親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孕婦愉快的情緒,平靜的心境,可以減少胎兒躁動,有利於其健康發育,這已為以後孩子接受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孩子呱呱落地以後,他首先熟悉的人就是父母,他第一次接受的生活訓練,也是父母進行的。孩子從父母那兒學會了第一句話,學走了第一步路,懂得了第一個“為什麼”。

      其次,父母教育孩子的時間最長。母親在產假五十六天裡,無時無刻不接觸孩子,有的母親還能直接撫養孩子幾年。在這之後,雖有一部分孩子入托、入園,但全國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孩子是在家庭中受教育的。即使入托、入園,以及入小學、中學,孩子大部分時間仍生活在家庭中,受父母的教育。

      再次,父母的教育是在孩子模仿性最強的幼小年齡進行的,不但佔其“先入為主”的便利,而且父母的形象示範,言傳身教給孩子以終身影響。父母的政治態度、思想作風、性格修養、愛好特長,無不使孩子耳濡目染,令其終生受益或受害

  • 4 # 早教老師Jenny

    愛孩子,是母雞也會的事情,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學問。

    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甚至可以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會在遇到危險時迸發出巨大的潛能。

    之前有個新聞說杭州媽媽空手接住10樓掉下來的孩子,如果不是巨大的母愛本能,後果肯定會不堪設想。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家長們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苦了孩子。可以為了孩子上好的學校,買天價學位房,送去興趣班。

    很多家長覺得我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送他上很好的補習班,興趣班就是盡責任了,結果發現孩子厭學,自私等。

    我個人覺得:

    育兒首先是培養孩子品質,培養健全的人格,比如男孩的有責任心,毅力和智慧 ,女孩的自信,善良和自愛。孩子品格好,不管以後會遇到什麼問題,都能幸福地生活下去。

    現在很多孩子輸不起,遇到一點事情就想不開,跟孩子的情商,逆商都有很大關係。

    其次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孩子看到你的努力,言傳身教,比總是去說孩子效果會好很多。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有些家長就算家庭條件不太好,父母樂觀自信也會培養出一樣的孩子。而這樣的生活態度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再次,家長也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會長大,有些家長(特別是全職媽媽)為了孩子苦了自己,沒有自己的社交圈,一切圍著孩子轉,結果孩子長大了,沒了自我。而且在媽媽24小時監管下的孩子也會活得很累,像《小歡喜》中的英子。

    最後,成績只是其中一方面,我們不要一味要求孩子考高分,培養學習習慣更重要,培養自律的生活更重要。我家孩子小學成績一般,上了初中非常自律,以前養成的閱讀習慣 也讓他在語文方面名列前茅,現在越來越有自信了。

    育兒是一場漫長的過程,在育兒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童年。希望我們都能不斷地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

  • 5 # 小雨育兒

    在這個特殊時期的學期裡,從小學到大學所有年齡段的學生都體驗到了網路教學這種全新的學習模式。以前幻想著上課不用帶書本,老師在電腦上上課,作業也是在電腦上寫,今年都實現了。那麼這種上課的方式到底怎麼樣呢?怎麼有效的應對居家網課呢?1、理解情緒;2、降低標準;3、積極休息;4、及時表揚現在全國基本上都已經發布開學通知了,開學時間指日可待,但是網課或許是以後的教育趨勢。對此,朋友們是怎麼看的呢?

  • 6 # 采薇76896742

    嬰幼兒在三歲前,六歲前是成長髮展的關鍵時期。大腦發育和身體發育都很神速。

    三歲前是幼兒建立認知,形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如何陪伴?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就是一個育兒的方法問題。

    六歲前,幼兒是語言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要想在入學後省心、省力,就一定要抓住0-6歲的關鍵期,學習如何育兒。

  • 7 # 育兒網

    狼性法則

    這裡所說的狼性法則,就是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探索心。讓孩子對事物充滿好奇,不斷地挖掘,尋找真相。擁有狼性法則的孩子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往往都會非常強。

    夢想法則

    夢想就像人生的導航,沒有夢想,人生會索然無味。所以從小該讓孩子擁有夢想,然後腳踏實地,不斷地去實現夢想。

    魚缸法則

    父母不要什麼都替孩子決定,不要畫地為牢,束縛孩子。而應該給孩子更廣闊的天空,讓孩子自由翱翔。

    感覺剝奪

    這裡的感覺剝奪,就是讓孩子儘早體會社會的殘酷和現實。父母不要把孩子保護得太好,要讓孩子明白優勝略汰的原則,讓孩子儘早適應社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強化定律

    這裡的強化定律就是讓孩子從小培養好的習慣。好的習慣才能收穫好的人生。父母要從小抓起,好的習慣陪伴孩子成長,這樣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羅森塔爾效應

    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呢?其實,羅森塔爾效應就是指積極期望會帶來好結果。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用積極的態度去教育,去期望,去激勵。正能量比負能量可以帶來更多益處。

    自然懲罰法則

    自然懲罰法則就是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的事情要自己承擔,不能把錯誤歸咎於別人。這種教育法則會提升孩子的承擔能力,長大後,孩子會責任感爆棚。

    尊重法則

    尊重他人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在育兒的過程中,所以它也十分重要。要讓孩子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只有尊重他人,他人也才能尊重自己。當然,這裡也包括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一切以父母意願為準,要尊重孩子,考慮孩子所想。

    南風效應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爸媽不應該擔心孩子犯錯,而應該在孩子犯錯後加以指正,防止孩子下次再犯錯。

    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確實不容易,它需要父母多方面的精力,也需要父母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去培養,上面的幾條培養法則希望可以幫到爸爸媽媽們。

  • 8 # 萌姐育兒

    我個人覺得育兒和家庭是有很大的關鍵,大家都說家長是小孩的榜樣,小孩是大人的影子。家長用什麼樣的教養方式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例如:小孩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當中,那麼小孩多半會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小孩生活在幸福快樂的家庭中,那麼小孩多會很活潑可愛還很有愛心。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有足夠的育兒知識才能夠去教育好孩子。另一方面,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我們父母來說,也是個自我成長的過程,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在不斷的成長,不是有句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什麼樣的家長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孩子愛打人,絕對是家長平時愛打孩子;孩子說髒話,大人肯定在孩子面前說髒話;孩子脾氣不好,絕對大人的脾氣也好不到哪裡去。家長所有的行為都會在孩子身上映射出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這個老師必須先育好自己才能育好孩子。

  • 9 # 小林子啦啦啦

      教育孩子既是父母的天職,也是社會賦予做父母的一項光榮而嚴肅的任務。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我認為僅強調如何育兒是不夠的,更應該重視和強調如何當好父母,這是值得我們家長深思的問題。如何當好父母,我認為應該從以下3個方面做起:

      

      1.父母在子女心目中樹立好形象

      ▼

      平日孩子除了在校學習和接觸親友之外,更多的時間是和父母一起生活,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對父母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種要求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

      大量事實表明,父母嚴於律己、勤儉為本、文明治家、胸懷大局,家教嚴而得法,言行活而有度,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良好的行為準則。

      相反,如果父母形象欠佳、不拘小節,孩子就很容易染上不良習氣,甚至將來走上邪路。

      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行為和情感。

      

      2.父母既要當「嚴師」,又要做「益友」

      ▼

      古人言:「嚴師出高徒」,我們可以理解成,父母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和愛護固然重要,但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因人施教、實事求是和嚴格要求,不能把孩子當作脫韁的Mustang任其自流。

      孩子有了小成績,應當及時表揚鼓勵;有了過錯,該批評一定要批評!不能遷就更不能袒護包庇。無論鼓勵與批評,都要遵循客觀公正,做到以理服人。

      

      另外,和孩子交朋友,更要平等地對待孩子,而不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擺架子。

      多和孩子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親子互動,經常留意他們的表現、情緒和小思想,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讓他們能從容的展現,孩子才會感覺到你的確是他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3.父母儘量多學些育兒方面的知識

      ▼

      我們許多年輕的家長,在孩子即將出生時,就應該多瞭解些育兒方面的知識,看些教學、親子、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充實自己,或者和眾多粑粑麻麻們學些育兒的技巧,以便育兒時能夠從容應對。

      日常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家長可能壓抑不住自己內心的感受,動不動就是訓斥,分析教育的少,批評責怪的居多。

      長此以往,勢必會讓孩子畏畏縮縮地不知所措,不敢越雷池一步,給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壓抑的暗影,造成孩子與父母的感情淡薄,對父母敬而遠之,最終結果適得其反。

      因此,父母不僅要掌握育兒知識,更要學以致用,所以說先當好父母才是育兒的關鍵。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防蟲災或面對蟲災,普通人有什麼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