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濤聲依舊3543

    現在的農村向科技農業發展,農民文化程度上不去,科技就是空談,靠天吃飯的年代是養不活現在的農村家庭,只有肯鑽研,搞特色農村養殖才能早日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

  • 2 # 農大知事

    關於農業知識培訓農民還有沒有需要的這個問題,實事求是的講,現在對於不少的農民而言已經不具備吸引力了,這主要也是因為當下的農業生產,已經讓不少農民從中難以獲得更大的收益,普通的小農戶種地不如打工掙錢也是不爭的實事,別說是線上農業培訓了,即便是線下免費的農業知識講座,目前農民願意參加的意願都不強。

    之所以筆者這樣說,這也是自己身邊實實在在所存在的一種情況。就拿近兩年來,各地對農民實行的農業技術培訓,或者是再就業技能培訓等,這些培訓也都是當地相關部門組織,是委託當地職業學校或者技師免費給農民授課,還能獲得相關的技能證書,以及其他的資金補助等,然而真正願意參加培訓的農民都不多。

    筆者當地農村,在今年的夏季就舉辦了類似的農業知識講座培訓,村裡的大喇叭連續吆喝了三天,結果願意接受培訓報名的也就寥寥幾人,最後真正參加學習的,也就才3個人,並且還是被好言相勸的農村留守婦女。如果說是在線上搞農業培訓的話,可想而知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夠接受的農民能會有多少呢?

    農民現在為什麼不願意接受農業知識等相關培訓,其歸根結底的原因,一是從事農業賺錢慢、賺錢難、賺錢少,還有不確定的風險存在,二是現在打工賺錢多、賺錢快、風險少,又比農業省心省事,因此,農業知識已經對於多數的農民失去了吸引力。

    還有就是,目前即便是在家裡願意種地的農民,一般都是年齡比較大的中老年人,或者是一些留守婦女等,這樣的一個群體,還都受著過去傳統農業技術的舊思想觀念約束著,不認為現在的農業知識有用,動不動就會說:我都種了大半輩子地了,還用學習啊,聽他們瞎咧咧呢。

    並且現在農村願意種地的人中,青年人很少了,即便是有些人願意學習,也都是年齡偏大,文化層次偏低,接受能力不強的一些人,別說讓他們在線上學習了,即便是線上下一對一的指導還都學不會,搞不懂,線上學習那就更不用說了,估計連操作都是一個難題。

    綜上所述:筆者結合自己身邊的現狀,認為現在農業知識培訓在農村的確不好推廣,線上培訓難度就更大了,這也是當前農業所發展中所遇到的窘境。農業的改變也是勢在必行的,未來農業集約化、規模化、公司化也將是大勢所趨,農業知識培訓也僅適合一批真正能夠投入到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新型農民。你怎麼看呢?

  • 3 # 一帆風順永遠開心

    謝邀

    農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收入,而不是其它。

    再好的產品,只要供大於求,都是無利潤的。

    農民需要的是,準確的供,需,資訊。在當今,誰有這個能力敢說二三年以後,什麼農作物可以賺錢。

    農業的問題關健在於此。

    培訓只能增加品質與產量,如果一哄而上,供大於求。照樣賠錢。

    農業增加經濟收入,主要工作在計劃上。

    而培訓次之。

  • 4 # 偉祥9

    農業知識在學校學的是大概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的操作技能知識與不怕苦累的精神難以成才。要做到學到用到實處才能成為發展壯大農業成就,現在人想得簡單,機械化,效益什麼的,其實叫他們面對實際操作都會缺胳膊少腿難辦實事。實踐有作為才有動力改變農業發展。

  • 5 # 鄉間小2郎

    現在在農村的年輕人不多了,缺的還是科學知識,技術也缺乏,對先進的理念也缺乏一定的認識,總之一句話,缺的太多了。

  • 6 # 孟剛園林園藝921

    農民需要專業的技術培訓,或者當下有趨勢的崗位,需要種養的專業技術,還有對生產生活有具體幫助的農業技術,農產品電商或者農產品營銷新模式,新農人需要學習跟進還有好多,如更好做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產業聯動,做好新農人,需要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農人還有三農傳媒媒體,也需要三農培訓職能機構!僅供參考個人建議!

  • 7 # 談農說農

    首先我先回答一下農民願意接受培訓嗎?農民是願意進行農業培訓的。農民需要實質性的技術培訓,技能培訓,農民也是知道學習的。

    01農民願意也需要培訓

    如果你仔細發現,一些地區會舉報農民專業的技術培訓,也有一些培訓機構會培訓農民職業技術的。很多農民都是願意參加的,這跟很多人想象中的不一樣,有的人認為,農民不願意培訓,也不希望去培訓,其實那都是以前,現在的農民是很願意培訓的。

    02農民需要什麼樣的培訓

    農民需要實質性的培訓,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是要能夠幫助到他們的培訓。而不是一些有門檻的虛擬性難懂的培訓,農民大多數都沒有文化,這也是他們在培訓過程中不容易懂的,很難理解所學的知識,這個時候就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去與他們交談,實踐親自動手就是最好的教學。

    網路培訓也可以,最好是能夠動手講解的培訓課程,這樣農民就更容易懂,更好的理解所學的內容了。農戶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培訓,而且現在農業生產是需要技術含量的,尤其是養殖業和經濟作物種植業。

    結語

    農民技術培訓任重而道遠,未來農民也是需要技術和知識的,新農民也將到來。

  • 8 # 科科康

    “只有賣不掉的農產品,沒有種不出來的農產品”。現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我覺得農民當務之急,應該學習一些電商知識。利用網際網路獲取資訊、在網上釋出資訊,營銷自己的農產品。有的農民會說,哎呀,年齡大了,不會學啊什麼的。其實,現在很多上了年齡的人,玩微信微博、抖音都不比年輕人差。5G時代了,我們上網條件會越來越好,參加線上培訓學習也成為可能。再則,村裡一般有上大學的小孩,大學都有計算機課,可以在他們放寒暑假或過年回來時請教學習,一般都樂意教的。

  • 9 # 老王瞎胡彈

    經營農業需要屬於自己的理念!你自己的理念是什麼都不知道如何去確定你學習的目標?企業需要文化,農業也需要文化你做農業的思想是什麼?你要給社會或者消費者帶來什麼?如果這些都沒有,即使你學了農業技術也是人云亦云跟在別人後面做隨從!經營農業的順序應當是首先確定理念和文化思想,然後是定目標,立計劃,最後學知識搞小面積試驗!成功了可以擴大規模!

  • 10 # 連生903

    接受是肯定的,誰也想提高經濟狀況。但培訓完能不能用上是兩回事。因為農民就是你今年種這賺了錢明年就也跟風種,結果第二年都不賺。你看蒜、姜、蔥、白菜和香菜,一哄而上最後落了個沒辦法。等著瞧豬和旦吧。今年上天,明年如何真不好說。

  • 11 # 華少音樂坊

    其實我覺得線上培訓是一個方法,線下最重要,線下可以有實踐教學,實踐最重要!

    最好是能把線上培訓和線下實踐結合起來,這樣農民可以在網上學習理論知識,而線上下,老師能帶領農民把網上學習下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對於農民來說,實踐最重要,很多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就學理論,而沒有實踐,農民們可以說能學懂的沒幾個,但是要有培訓機構能把培訓理論和實踐帶到線下實體中去,那效果應該是很明顯的,這個最好是由當地農業部門牽頭,或者由當地農業合作社牽頭舉辦,比較方便,而且本地的機構講解的知識更能適合當地的氣侯和經濟!

  • 12 # 山野狂夫9K1M

    答: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廣大農民朋友必須懂科學會操作,會調產有方法,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新型職業農民。要想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必須接受各種對口的農業相關專業培訓,實惠實用其實就是廣大農民朋友最大的需求。這就要求相關的培訓機構必須因地制宜進行經濟實惠的靈活有效培訓,即投資少見效快的專業知識培訓及操作。形式主義、教條主義是根本行不通的。目前,雖說已經進入網路數字時代,線上培訓也應然而生。但多數農民朋友還是不願意在線上學,因為現代化農業的很多東西需實地實時操作,比如農機具培訓,光有理淪不親手操作是行不通的。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

  • 13 # 北山子軒

    農民主要是需要在養殖業和種植業這兩大方面進行培訓,具體包括原料種子的選取,要符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還有就是化肥等輔料和實用農機的鑑別能力。

    農民大多數年齡偏大,線上學習可能比較吃力,我的建議是收秋結束後在村委會活動室進行線下培訓,透過貼海報、影片宣傳、入戶走訪、大喇叭廣播等方法對這次培訓的重要性和具體培訓內容進行講解,鼓勵村民積極踴躍參與進來。在培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們會請專門人士集中解決,培訓後要保持電話聯絡,及時解決農民遇到的問題。形成長效機制,鞏固培訓成效。

  • 14 # 陝西鑫農碩公司老孫

    農民十分需要農業知識培訓!最近幾年,在我們老家,農民幹啥都是在跟風,前些年,先期種蘋果的人掙錢了,於是乎都開始種植了,結果由於管理不好,加之沒有技術,都沒有賺到錢,有的賠錢了!經過專家培訓後,農民才知道老家這裡不適合種植蘋果,不是蘋果優生區,所以,競爭不過優生區的蘋果,樹基本砍完了!

    之後,種過桃樹·柿子樹等,都沒有掙到錢!最近幾年發展獼猴桃,價格還行,可是沒有技術,產量沒有,也掙不到錢!

    我遇到了一個老鄉,看見人家種植獼猴桃掙錢了,自己也種了五畝,可是自己不會管理,粗放作務,人家和 他一年種植的獼猴桃,由於管理的好,掙錢了,他的果園荒了,不修剪樹,結果還是沒有收益!

    所以說 農民太需要技術培訓了,需要農業技術人員來到田間地頭,手把手的教會他們作務技術。

    農民現在都在上網,只是網上傳播技術和知識,不如田間地頭效果好!

  • 15 # 沃洲老呂

    現代農民最需要就新農產品的開發和種植和防止病害這些知識的培訓,最後是定期有專業人員到農村開課講授,也更需要專業農科人員給予種植業和養殖業農戶那裡參觀考察,指出問題,指導改正。

  • 16 # 破浪行舟

    農民需要什麼樣的線上培訓?這個問題關係到農業整體技能的提升。單種單養的案例不能確保農業發展價值,長期的水土養分及養殖動物本身體質是有侷限性的,生物需要動物,任何動物離不開生物,水土肥三者價值的利用才能長期發展下去,需要什麼樣的培訓?各地水土氣侯環境不同,所生產的農副產品特色也不同,同樣種的疏菜地理位置不同,產品所含的活性有機成分及口感也就不同,有些甲魚能補陰壯陰,但有些甲魚一點補都談不上甚至還有副作用,現代培訓的農民不能以盛產為發展方向,既要以水質發展為目標,種養結合,加工於一體的發展方向,國外的農民就是例子,種養分離,水土汙染嚴重,農產品活性成分低像等不利於產品加工升值。有機農業發展才是今後必經之路!

  • 17 # 隴西黃芪哥

    農民需要的是實用性、技術性的農業知識培訓,培訓要讓農民知道新的技術是什麼?怎麼運用到自己的天地間;現在的網路普及廣,各種形式的展示,線上農業知識的培訓也在每日都如火如荼地進行,農民越來越接受線上培訓。

    今天我的農民證剛下來,從今年的6月份開始,市上組織農民先在課堂上學習,先後由農科院的專家教授進行農業知識的培訓,農民看著投影和影片不斷的記錄著;課堂培訓了一週後走出課堂,來到最新的農業高地楊淩示範區繼續實地學習。用了15天左右的時間,我們一批126人的農民學習結束,今天剛通知拿到證。

    近年來,農民接受教育和培訓的話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我將從農民接受培訓的內容、方式、農民的心理這三個方面分析說明,農民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培訓以及能否接受線上知識培訓的問題。

    農民接受培訓的內容

    從培訓的內容方面來看,農民需要的是技術型以及實用型的內容。這就要求培訓者要將課堂知識轉化成農民兄弟聽得懂,易上手的。比如:玉米種植後能夠倒茬哪類經濟作物,豌豆在發芽後多少日的時間上再次育苗和施肥;技術型主要表現在為農民傳授新型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及理念,比如:生物化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和知識;中藥材的換茬知識等。農民在接受知識的程度上不能和學生相比,要講授者有豐富的書本知識和田間地頭實踐的知識,和農民一樣耕作在田地上,才能更清楚的讓農民聽明白什麼。實用型的內容主要表現在,為農民介紹新型的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延長農副產品的產業鏈以及附加值相關的內容。比如:馬鈴薯的生馬鈴薯的深加工加工,製作澱粉饅頭、土豆粉條等。

    農民培訓的方式

    從農民的培訓方式上來看,不論是課堂學習還是實地講授,只要能夠提起農民學習的興趣。新媒體以及智慧手機已經得到了普及和使用,農民也是人人用上了手機,可以不固定時間和地點來學習了。傳統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培訓方式,已經與時代發展的特徵不相匹配。很多農民能夠接受線上培訓的方式,其優勢也顯而易見,透過智慧手機、電腦等裝置,農民能夠隨時隨地完成學習,並下載學習的內容進行反覆觀看。在線上培訓中,還可以透過文字描述,圖片展示,影片講解等,讓農民培訓的形式多樣化與豐富化。農民透過豐富多彩的學習平臺,清晰明瞭的看到新技術應用的優勢,在講解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已有的經歷來改進種植。

    農民培訓的心理

    農民對培訓的的認知程度越來越高,普及化的智慧手機和電視農業頻道已經變得平常。之前提起組織的培訓,農民是反感覺得無用,坐著就是聽講授者說的不明白的知識,從心理上排斥著;現在組織農民培訓安排線上進行聽課學習,農民可以安排利用自己的農活時間進行,不懂的地方儲存後反覆觀看。首先從心理上接受了這種培訓,晚上看影片學習,白天自己操作實踐。現在農業的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之前散漫式的種植已經不實用,農民從心理上渴望學習到新的農業生產知識,發展好自己的農業活動,能夠種植出受市場歡迎的農副產品。

    新型職業化農民的培訓班,每年都會舉行,想培訓的朋友可以先到當地農經委去申報,再有相關人員考核和落實組織上報,會不定期的安排某一行業的人員參與培訓,由課堂農業高校的教授講解和實地農業能手講解,每期培訓結束都有新型農民證書。很榮幸我參與了我們當地的中級農民職稱培訓,拿到了證書。

  • 18 # 王守君

    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在農業方面也都很強大,機械化、智慧化程度都很高,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也在逐步減少,節水工程做的也很是不錯,基本上實現了“迴圈農業”的標準。

    農業的進步來自於對農業的長遠規劃,這正是我們國家在農業方面的缺失。

    在我看來我們農民需要的正是長遠的農業規劃,我們培育正應該從這個方面入手。

    農業規劃,用農民的話說就是“打譜”,作為農業專家應該從長遠眼光把農業做區域化規劃,也就是現在所做的“區塊鏈”規劃。哪個區域適合種植什麼,種植多少才能達到滿足市場需求。什麼地方不適合種植什麼,就應該透過市場、政策限制該產品的生產(因為該區域生產不出優質的該產品)。

    透過培訓,讓我們的農民知道自己的客戶群在哪裡,我們的顧客需求的是什麼標準的產品,我們透過什麼手段能夠生產出符合標準的農產品,生產符合標準的農產品需要什麼樣的生產模式,什麼樣的標準產品需要什麼樣的土壤條件,氣候條件。如何改造才能達到符合標準的土壤條件。

    一步一步的規劃,才能形成一個大體的輪廓,才能知道第一步應該做什麼,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我們需要投入多少資金,能夠結出什麼標準產品,每年收入多少,什麼時候收回成本,利潤是多少。

    農業技術的成熟,我們對農民培訓不再以生產技術為主,而是以農業規劃為主,這是培訓的方向問題。

    線上培訓是一個現代培訓模式,它有普及快,影響範圍廣的優勢,但是對農民來說這個東西的還是不太適合,畢竟農民的文化底蘊比較淺薄,所以我不贊成網路培訓。

    對於農民來說,線下培訓能夠理論聯絡實際,更加適合。

  • 19 # 農藝師老周

    經常有人提說農民屬於弱勢群體,無法改變現狀的說法,農民想破腦袋也沒有辦法在有限的土地上解決一家人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的資金需求,歸根結底,還是農民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沒有跟上,一方面是某些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大宗農產品賺不到錢,農民急需改變,就必須透過各種途徑來解決自己的思想認識問題和在農民改變現狀的能力。

    一、題主所問的關於農民需要什麼樣的農業知識培訓問題,還真的差異很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農民需要最基礎的農業資訊獲取常識。農民多少代人都是想辦法如何提高種植業產量,如何養殖業上面長得快和繁殖快的問題,在資訊化的時代,是要想辦法如何賺到錢,這就需要農民改變觀念,要有所取捨,什麼能賺到錢就種什麼養什麼。如果農產品豐收,就要有銷售農產品的方法。如何規避風險,是農民急需解決的問題。農民需要選擇產業的具體辦法。每一個地方都有最適合自己的的產業可供選擇,但是,並不是每個產業都能帶來利潤。所以說,如何選擇產業,成為最大的困難。比如,有的人想要在老家發展食用菌,可是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發展香菇好,還是天麻好。如果農民知道根據氣候因素、個人技術、資金情況和未來市場需求等方面考慮,就基本上能夠有一個大致瞭解,說不定,他這個專案的選擇壓根兒就是錯誤的,而另一個產業才是最正確的選擇。農民需要某一種產業的全方位服務。 農民確立了一個產業以後,最關心的就是技術支撐、種苗來源、化肥種類、管理方法等細節問題的處理。如何尋找到合適的技術人員、優質農資公司、可靠的收購商等,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有的地方發展烤煙,本地並沒有這個專案,而臨縣卻有,和臨縣菸草公司取得聯絡,解決農業保險、技術指導、種子、烤煙爐、收購等問題,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開搞了。農民需要得到產業專案扶持的具體方法。現在的農村扶持政策很多,而農民資訊閉塞,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獲取這些資訊,就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了。國家有大的扶持政策,各個地區都有對應的產業專案,符合條件的就可以得到相關的優惠措施。比如養殖業達到一定規模就會有各方面的獎勵政策,某些地區有種植者補貼等。農民需要如何做大產業的途徑。職業農民培訓是最好的途徑。我前幾天就參加了一次高素質農民培訓,不但得到了初級職業農民證書,還進入了雲上智慧系統,可以隨時學習各方面的技能培訓。聯合農業公司、加工企業等訂單農業是保證。如何聯絡大型企業建立基地,這是應該考慮的,比如葡萄酒廠需要的某種葡萄品種基地,給與最低保護價收購,某大型醫藥企業建立的丹參基地,給與各方面的保障等。二、農民需要哪一種學習方式?是線上培訓還是線下培訓呢?

    農民需要哪種學習方式,可能和自己個人所需求的內容相關。如果是學習理論知識,建議還是去專業的學校或者線上培訓,如果是技能培訓,還是線下培訓比較好,農民最容易接受的還是實戰操作技能,透過自己親自操作,得到專家親自指導,就會有一個體驗,對於實踐有現實意義。

    三、哪一種培訓形式更好呢?

    農民想要學會一門技能,不管是技術、管理,還是資訊,最好的辦法還是實地考察並現場學習。有的人在畜禽養殖場、養蜂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農業公司打工幾年功夫以後返回老家,取得了階段性成績,被當地人成為領頭羊。

    綜上所述,農民需要改變原有的思維定式,需要接受新的理論和經驗上的知識,最好透過系統的培訓、學習或者實踐,才能完成蛻變。想要一口吃一個大西瓜,很顯然很難辦到,除非自己有雄厚的資金,有論證產業的團隊,有技術人員,有可靠的供應商和產品銷售渠道。

  • 20 # 北方誠實

    線上培訓好,但農民年齡偏大,多數不適應線上培訓,應在農閒和春節期間面對面的授課,一些不懂的可隨時解答,好學易懂效果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金會跌到什麼程度?